4.3《“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3《“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3 13:0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探界者”钟扬》,回答问题。
“探界者”钟扬
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为生长快、体型小、分布广、基因组小,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全世界有众多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
在植物学家很少涉足的青藏高原,执着的钟扬团队发现了它。钟扬把拟南芥栽种在自己位于西藏大学安置房的后院中,把它做成标本带回了复旦大学。
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天……
“英雄”少年
1978年,湖北黄冈一所中学的大操场上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庆祝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即将入学,4名考上大学的同学胸前戴着大红花,像英雄一般。
钟扬也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父亲是当地的招办主任,为了避嫌,父亲不让他以在读生身份提前参加高考,在与父亲赌气的同时,钟扬参加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考试,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就在钟扬差点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
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钟扬的母亲王彩艳回忆,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开始补习数学、物理,因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进入大学以后,钟扬一边忙着学生会宣传委员的事务,一边坚持每月往家里写信。
那时,学习无线电专业的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1984年,钟扬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工作,那时,他曾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了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
回忆起这段往事,钟扬的妻子也感叹:“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非常充足。”
和钟扬外向热情的性格相比,他的妻子就显得内向了许多。那时候,工作调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加上不愿和父母分居异地,妻子对于与钟扬的婚事一直犹豫不定。
一次,张晓艳在工作结束后回到武汉,钟扬在车站接她时突然开门见山地说,自己把证明开好了。
“什么证明?”张晓艳问。
“我们的结婚证明啊。”
“我还没同意呢,你怎么就把这个证明开了呢?”
“没有问题,大家都觉得可以了,到时间了。”
“于是我就这样有点‘被胁迫’地领了结婚证。”张晓艳笑说。
结婚没几年,33岁的钟扬就成了武汉植物所副所长。后来,这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雷厉风行的年轻副局级干部干出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名高校教师。
种子达人
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
那年5月钟扬报到时,学校还没有过渡房。系里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
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起,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麹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头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科学队长
“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走向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
这是钟扬为2016年刚刚竣工的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馆”)参与写作的500多块图文展板之一,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如果说,“采种子”是钟扬的“主业”,那么科普则是他最爱的“副业”。
在自博馆建设期间,设计院展览设计部主任为寻找图文写作顾问“操碎了心”。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婉拒。
设计部主任知道钟扬太忙了,因此想拜托他帮忙牵线或引荐一些专家。令她没想到的是,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
“我们会毫不客气地把最难的部分留给他。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每次听说钟老师从西藏回上海了,我们都会立刻和他预约时间,他总是爽快答应。”设计部主任告诉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
从2001年起开始和上海科技馆合作,他使用过很多身份,有时是评审专家,有时是科学顾问,有时是科普活动主讲人,有时是标本捐赠人,有时甚至是供应商。他时不时会出现在科技馆或者自然博物馆的各个角落,每一次,都带着特定的任务过来。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赵佳媛是钟扬的学生,她见证了导师这些年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2003年~2017年,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网红书”。“《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象,语言风格多变,钟老师对推敲文字乐在其中,他会忽然在吃饭时得意洋洋告诉大家他的译法,当然偶尔会被我们反驳,他也会欣然接受。”赵老师回忆。
对中小学生来说,钟扬可以称作“科学队长”了。他连续7年多次为全国中小学生义务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任学校科学顾问。来自上海实验中学的一位同学就深受他的感染。
“当时去听教授讲座,一下子就被钟教授生动的演讲吸引住了,从此我就成了教授年龄最小的学生,并开始跟随他学习科学……听他的课,你永远都不会感到无聊,在钟老师的指引下我慢慢爱上了科学。”这位同学说。
“做科学传播是件好事情,我当然支持啊!”在钟扬的鼓励下,同学们在学校开设了“学与做科学社”。另外,钟扬还帮这个社团撰写舞台剧脚本,并利用零碎时间帮助同学们排练。
钟扬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精力做科普?他的学生认为,与其说科普,不如简单地说是他愿意教人。
“钟老师对‘批判性思维’念念不忘。他觉得对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乃至思维教育非常重要,他还想着要把大学专业教材改成适合小朋友的音频故事,想着要为孩子们写一本科学故事书,想着去中学给科学社的孩子们上课,还想着开设更系统化的科学营……”他的学生说。
“接盘”导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大儒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不少钟扬在收学生时的“奇葩”事儿。
“我们每个人招研究生有一个数量限制,但是他招得特别多,后来我就去了解,才发现事情的真相。”卢大儒说。
卢大儒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较差的学生,或者不太好调教的学生,老师不喜欢,就会‘流落街头’。还有学生跟导师相处以后有一些矛盾,提出转导师。这样,问题来了,谁来“接盘”?
这时,身为研究生院院长的钟扬总是负责兜底。“他总说‘有问题我来’,这是他的一种责任与担当。他说以后在他的位置上,必须承担这个责任,这个位置必须要有这种担当。”
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他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对吧,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而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
钟扬的学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位博士生回忆道,实验室里有很多学生是钟老师从少数民族地区招进来的。“这些同学由于底子薄,知识基础与上海本地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刚开始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了钟老师,钟老师总是鼓励他们报考自己的研究生,他说,‘读我的研究生基础差一点没关系,我帮你补,你只需要有一颗热爱植物学的心’。”
于是,钟扬的学生就像古代的门客一样“各显神通”,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从事创新创业的。钟扬停不下来的点子和“脑洞”,就这样在他每个学生中生根发芽,变为现实。
生命延续
2017年5月的一场讲座中,钟扬曾介绍自己实验室里研究过一种“长寿基因”。他们使用生命期5~7天的线虫作为实验对象,当某种基因被敲除后,线虫寿命可增加5~7倍。
有人问,只要敲除一个基因,人是否可以更长寿。钟扬回答:“这个基因主管生殖,要想长寿必须在一出生就去除掉,意味着你将终身无法生育。”对于钟扬这样的植物学家来说,生命的长短成为了藏在基因里的秘密。
但对于他个人来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在与千千万万种生命打交道的过程中,钟扬已经有了答案。
“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在2012年7月6日复旦大学的校刊上,钟扬发表的《生命的高度》一文这样写道。
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钟扬的身体条件是不适合长期在高原工作的。2015年,钟扬突发脑溢血,对常人来说,这应是一次生命的警告,钟扬却把它理解成工作倒计时的闹钟。
“他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钟扬的同事回忆道,病好以后,大家都以为原本忙碌的钟老师可以调整一下超负荷的生活节奏,“收敛一点”。没想到的是,他变得更加拼命了。
西藏大学的老师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的行程安排:上午到拉萨贡嘎机场,下午3点半参加西藏大学博士生答辩会,5点跟藏大同事和研究生处理各种学科建设和研究生论文等事情,晚11点回到宿舍网上评阅国家基金委各申请书,凌晨1点开始处理邮件,凌晨两点上床睡觉,清晨4点起床,4点半赶往墨脱进行野外科学考察。
钟扬未完成的愿望很多,他希望继续收集青藏高原的种子资料,希望帮助西藏大学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希望培养出更多扎根高原的植物学人才……
脑溢血之后,医生、亲友、同事都劝钟扬不要再去西藏,说他简直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而他第三次向组织递交了继续担任援藏干部的申请书,成为第八批援藏干部。
“再次进藏时,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身体大不如前,连上车和下车都特别吃力。但他总说‘没事,我很好’。他对我说,自己的时间太短了,必须这样。”钟扬的同事说。
2017年9月25日,钟扬忙碌的行程在“出差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作报告‘干部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培养’”之后戛然而止。
而他双肩背包的很多张小纸条显示出,他的工作依然很满——
9月26日,他将回到复旦大学上党课,带大家学习科学家黄大年的先进事迹;
9月28日,他将来到拉萨,参加29日的西藏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
之后,他将完成和拉琼参与创办的西藏植物学期刊的创刊文章;和杨亚军一起完成关于“生物样本库的伦理问题和管理政策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招标;继续英文科普书籍《不凡的物种》的翻译工作……
未来,他还希望在成都或上海建立青藏高原研究院,让上海的红树林实现自由生长,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
“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1.下列对《“探界者”钟扬》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后补习数学、物理,说明他有自知之明和上进心。
B.在与张晓艳的婚事上,钟扬处事果断强硬,胁迫张晓艳领了结婚证。
C.钟扬不讲究生活品质,却执着于自己的“种子事业”,甚至透支身体。
D.缘于对科学的热爱,钟扬喜欢科普活动,更愿意为青少年学业做科学传播。
2.结合《“探界者”钟扬》一文,解释标题“‘探界者’钟扬”的内涵。
3.“科学队长”一部分写了钟扬哪些事迹?从中可以看出钟扬是怎样一个“科学队长”?
阅读课文《“探界者”钟扬》,回答问题。
种子达人
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经佐琴成为他的行政秘书、后勤主管。
那年5月钟扬报到时,学校还没有过渡房。经佐琴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当经佐琴愧疚地和钟扬沟通此事时,没想到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十几年过去了,钟扬和家人的住房仍没有太大改善,只是从毛坯房搬进了一套仅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屋。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的职位也产生了巨大反差。为了供孩子上学,钟扬夫妻把唯一的房产卖了,如今的住所是岳父岳母的房子。这个小屋紧挨着一片工地,却住着钟扬一家四口和他的岳父岳母。
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深扎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方舟”。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对于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来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麹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头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4.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一直到最后,住房条件都没有太大改善,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的职位产生了巨大反差。
B.经过数年的寻找,钟扬自己在“无人区”——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最终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C.探寻生命的边界时,钟扬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一个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先锋者。
D.钟扬无论在上海还是西藏,都为国家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是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是指钟扬自己。
B.“生命延续”这部分,西藏大学的老师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一天的密密麻麻的具体行程安排,这样的精准表述了钟扬“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
C.文中多次引用了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D.钟扬曾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使命感,让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奔跑前行,直至生命尽头。
6.“种子达人”部分为什么从钟扬的住房写起?
7.从节选部分来看,你认为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种子达人”与“生命延续”这两部分,完成题目。
8.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一直到最后,住房条件都没有太大改善,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的职位产生了巨大反差。
B.经过数年的寻找,钟扬自己在“无人区”——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最终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C.探寻生命的边界时,钟扬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一个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先锋者。
D.钟扬无论在上海还是西藏,都为国家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是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是指钟扬自己。
B.“生命延续”这部分,西藏大学的老师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一天的密密麻麻的具体行程安排,这样的精准表述了钟扬“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
C.文中多次引用了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D.钟扬曾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使命感,让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奔跑前行,直至生命尽头。
10.阅读完“种子达人”与“生命延续”这两部分,你认为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二、选择题
1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畅销书。《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相,语言风格多变。
B.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蓬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C.他希望能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
D.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彩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 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    )。
在地球生命________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难以置信的。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________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芸芸众生。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________相比,人类只是沧海一粟。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________。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
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B.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C.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演化 偶尔 复杂性 疲惫不堪
B.演变 偶尔 多样性 不堪重负
C.演变 偶然 复杂性 疲惫不堪
D.演化 偶然 多样性 不堪重负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B.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D.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四、语言表达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科学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奉献给人民,用于造福社会,这是其职责所在。我们不好比较这些贡献的大小与影响,因为科学不同,特别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存在差别,①______。但是,无论从事何种学科专业的科学工作者,②____。经过科学普及,人们逐渐了解了相关的科技成果,这反过来又促进科学的发展。如果科学家忽视这种责任,就会③______。
五、小阅读-课内
16.《“探界者”钟扬》一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植物学家的钟扬哪些方面的品质?《“探界者”钟扬》
17.钟扬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探界者”钟扬》
18.阅读课文《“探界者”钟扬》中“科学队长”部分,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分析这部分的写作思路,并指出这部分表现了钟扬的哪些精神品质?
19.《“探界者”钟扬》中《生命延续》,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的思路,并任选一句引用的人物语言加以分析。
20.《“探界者”钟扬》一文中“种子达人”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用人物语言有什么作用?
21. 简析《“探界者”钟扬》中“英雄”少年钟扬的成长经历与性格特点。
22.阅读“‘接盘’导师”文段,分析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探界者”钟扬》)
23.本文在报道钟扬事迹的时候非常注重以言写人,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试卷第12页,共12页
试卷第11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1.B 2.(1)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探索自己的边界;(2)在科学研究领域,孜孜不倦地追求,是一个执着探索生命的边界的先锋者。 3.(1)事迹:①接手高难度的自博馆图文写作顾问;②热心科普,连续7年,多次为全国中小学生义务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2)工作上勇挑重担,热心科普,而不图回报。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B.“强硬”“胁迫”表述错误。从文中内容可知,“于是我就这样有点‘被胁迫’地领了结婚证”是“张晓艳笑说”的话。这只是一种玩笑的说法,不是真的“胁迫”。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本文标题是“‘探界者’钟扬”。从文本内容看,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经佐琴成为他的行政秘书、后勤主管。如果说,“采种子”是钟扬的“主业”,那么科普则是他最爱的“副业”。在自博馆建设期间,该馆图文项目负责人之一,自博馆研究设计院展览设计部主任鲍其泂为寻找图文写作顾问“操碎了心”。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婉拒。
从以上原文内容上看,钟杨不仅在生物学领域有建树,而且还热衷于科普事业,所以这里的跨界的内涵是其对不同研究领域的广泛涉猎,同时也体现出其探索的精神品质。
3.本题考查小说筛选和概括文本内容及概括人物品质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回归文本内容进行概括人物事迹和分析人物的品质。
结合“这是钟扬为2016年刚刚竣工的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馆”)参与写作的500多块图文展板之一,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令她没想到的是,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概括出:接手高难度的自博馆图文写作顾问。
结合“他连续7年多次为全国中小学生义务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任学校科学顾问”“在钟扬的鼓励下,朱薪宇和同学们在学校开设了‘学与做科学社’。另外,钟扬还帮这个社团撰写舞台剧脚本,并利用零碎时间帮助同学们排练”概括出:热心科普。
结合“令她没想到的是,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我们会毫不客气地把最难的部分留给他。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每次听说钟老师从西藏回上海了,我们都会立刻和他预约时间,他总是爽快答应”“他时不时会出现在科技馆或者自然博物馆的各个角落,每一次,都带着特定的任务过来”“与其说科普,不如简单地说是他愿意教人”考生从其事迹中可以概括出勇挑重担和无私的奉献的精神。
4.B 5.A 6.从住房写起,表现了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的特点,与下文钟扬在“种子事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衬托了钟扬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7.个人生活(普通人):不计较得失,对生活品质不讲究。
理想追求(科学家):不怕吃苦,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勇于奉献,用生命在高原行走、攀登,用满腔热忱投身科研一线。
【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B.“钟扬自己”错,由文中“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麹雪兔子”可知,“钟扬自己”采摘到错误。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A.“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主要写了钟扬冒着生命的危险收集种子,这里的表述过于拔高。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种子达人”部分从住房写起,从内容上看,“住房”是“毛坯房”“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十几年过去了,钟扬和家人的住房仍没有太大改善,只是从毛坯房搬进了一套仅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屋”“为了供孩子上学,钟扬夫妻把唯一的房产卖了,如今的住所是岳父岳母的房子。这个小屋紧挨着一片工地,却住着钟扬一家四口和他的岳父岳母”表现了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的特点,衬托出他一心科研,不注重物质追求的性格特点;
从结构上看,物质上的平凡与他在研究上的成就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他的伟大精神。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主要从普通人和科学家两个角度来谈钟扬的优秀品质即可。
作为普通人,“没想到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十几年过去了,钟扬和家人的住房仍没有太大改善,只是从毛坯房搬进了一套仅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屋”他在生活上十几年如一日,不追求物质享受,“对生活品质不讲究”;
作为科学家,他又精益求精,“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甚至有时“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却仍旧坚持继续攀登,可见他热爱科研事业,不畏艰难,勇于奉献。
8.B 9.A 10.个人生活(普通人):不计较得失,对生活品质不讲究。
理想追求(科学家):不怕吃苦,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勇于奉献,用生命在高原行走、攀登,用满腔热忱投身科研一线。
【解析】8.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钟扬自己”错误,由文中“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麹雪兔子”可知,应是“钟扬带着学生”寻获。
故选B。
9.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A项,“‘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是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是指钟扬自己”表述不准确。“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主要写了钟扬冒着生命的危险收集种子,没有过多强调所培养的学生,故这里的表述过于拔高。
故选A。
10.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审准题干,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处和侧面展现人物的景物描写、他人烘托与对比、他人和作者的评价处,筛选关键词句整合出答题要点,答题时要联系具体描写内容作答。
主要从普通人和科学家两个角度来谈钟扬的优秀品质即可。作为普通人,他在生活上十几年如一日,不追求物质享受,“经佐琴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没想到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十几年过去了,钟扬和家人的住房仍没有太大改善,只是从毛坯房搬进了一套仅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屋”,甚至“为了供孩子上学,钟扬夫妻把唯一的房产卖了,如今的住所是岳父岳母的房子。这个小屋紧挨着一片工地,却住着钟扬一家四口和他的岳父岳母”,可见他“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作为科学家,他又精益求精,“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甚至有时“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却仍旧坚持继续攀登,用满腔热忱投身科研一线,可见他不畏艰难,勇于奉献。
【点睛】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11.C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包罗万相”应为“包罗万象”;
B项,“帐蓬”应为“帐篷”;
D项,“富有文彩”应为“富有文采”。
故选C。
【点睛】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考查的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12.A 13.D 14.C
【解析】1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这个句子在第一段末尾,并且句末的标点符号是句号,由此可以初步断定这句话是承接、总括上文的。再从四个选项来看,选项都是概括性的语言。而A项“这五次物种大灭绝”紧承上文的“五次演化”,“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是对演化原因最恰当的分析。
故选A。
1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方面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
“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演化”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这里搭配的对象是生命,应该用“演化”。
“偶尔”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偶然”着眼于意外,结合语境“无数”“事件”来看,应该用“偶然”。
“复杂性”强调的是复杂,“多样性”强调的是多样,文段谈的是有关生物的内容,应该选用“多样性”。
“不堪重负”指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不能担当重任。“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此处强调人类的对环境的破坏,对象是地球,应选“不堪重负”。
故选D。
14.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使得地球承受的生态压力巨大。由此可以判断“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的主语不是“数量庞大的人口”,排除AD;而B项“在”多余,前后句子主语不同,内容不连贯,故排除B。
故选C。
15. ①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 ②都不应忘记科学普及的责任 ③妨碍科技成果作用的发挥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前文“我们不好比较这些贡献的大小与影响”,可知应该填写“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等反应不同影响和效应的句子,第②空根据后面的“经过科学普及”“如果科学家忽视这种责任”可知应该填写“都不应忘记科学普及的责任”;第③空根据前文“科研成果奉献给人民,用于造福社会”可知应该填写“妨碍科技成果作用的发挥”等表明科技成果作用的句子。
16.课文用“‘英雄’少年”“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生命延续”五个小标题把内容分成五个部分,讲述了科学家钟扬献身于种子事业、普及科学知识、悉心培养学生的故事,突出他心系科学情系祖国、胸怀人类,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不懈追求的奉献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探界者”钟扬》这篇人物通讯报道了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备尝艰辛,为国家种质库收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的事迹,突出他心系科学、情系祖国、胸怀人类,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不懈追求的奉献精神。本文是以时间为行文线索并结合人物身份变化来进行报道的。首先在第一部分第三段用总结性的句子“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来引起全文。然后回忆其少年事迹,工作后的身份变化(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最后跳回到时间线索(生命延续),突出人物的贡献和生命意义。报道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讲述了科学家钟扬献身于种子事业、普及科学知识、悉心培养学生的故事,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通讯选取其少年事迹,工作后的多种身份(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最后对时间的争夺、生命的延续等写作角度,不仅突出钟扬追寻生命的价值、彰显生命的价值、延续生命的价值这一主线,而且从他进行科研、带领团队、培养学生等多个维度立体凸显了钟扬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
17.(1)热爱科学事业,不追求物质生活品质,却致力于种子事业和科普工作;具有忘我的牺牲精神,在恶劣的环境中,身体不适也不放松工作;理想崇高,有远见,心怀祖国和人民;有责任,有担当,关心热爱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2)作者在刻画钟扬时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①正面刻画:a.刻画人物语言。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b.刻画人物行为、事迹。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②侧面刻画:a.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b.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概括出热爱科学事业,不追求物质生活品质;“钟扬的身体条件是不适合长期在高原工作的。2015年,钟扬突发脑溢血,对常人来说,这应是一次生命的警告,钟扬却把它理解成工作倒计时的闹钟”概括出具有忘我的牺牲精神;“脑溢血之后,医生、亲友、同事都劝钟扬不要再去西藏,说他简直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而他第三次向组织递交了继续担任援藏干部的申请书,成为第八批援藏干部”“未来,他还希望在成都或上海建立青藏高原研究院,让上海的红树林实现自由生长,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概括出理想崇高;“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概括出有责任,有担当,关心热爱学生。
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经佐琴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当经佐琴愧疚地和钟扬沟通此事时,没想到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这些语言、行为的描写属于正面描写。“对于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来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当时去听教授讲座,一下子就被钟教授生动的演讲吸引住了,从此我就成了教授年龄最小的学生,并开始跟随他学习科学……听他的课,你永远都不会感到无聊,在钟老师的指引下我慢慢爱上了科学。’朱薪宇说”,这些都是运用通过别人的介绍侧面衬托人物。可见,作者在刻画钟扬时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18.介绍钟扬在科学普及方面的工作成就。
思路先写钟扬撰写的科普文字细腻而又富有文采,再追述其他高校因科普工作难度大而婉拒,与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对比,写出他对科普工作的热情和付出。
通过钟扬的学生的话系统梳理钟扬的科普工作:
撰写、翻译、审校科普著作,义务为全国中小学生进行科普,办科普讲座,帮助科普社团排练,体现了钟扬对科普事业的热爱。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分析人物形象。
文章题为“‘探界者’钟扬”,是一篇人物通讯,分为五个小标题,这里要分析的是第三个部分,主要介绍钟扬在科学普及方面的工作成就。文段开始先写钟扬撰写的科普文字细腻而又富有文采,再写他的主业是采种子,副业是科普。接着追述其他高校因科普工作难度大而婉拒的科普写作工作,与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对比,写出他对科普工作的热情和付出。
文段通过钟扬的学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赵老师,见证了钟扬的科普工作。他撰写、翻译、审校科普著作,义务为全国中小学进行科普,办科普讲座,帮助科普社团排练,这些都体现了钟扬对科普事业的热爱。
19.主要表现钟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甘当先锋者的精神。
思路先通过钟扬对“长寿基因”的研究,引出他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回答。正因如此,钟扬才超负荷工作。→作者列举了他在生命最后阶段的紧张工作内容及去世后尚未完成的工作。→最后借钟扬对生命意义的阐述,表现他的精神品质。
引用人物语言:“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表现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以及献身科学、胸怀人类的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思路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对内容概括的方法:一是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二是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理清楚文章的行文思路就可以了。
原文“但对于他个人来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在与千千万万种生命打交道的过程中,钟扬已经有了答案”,后文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和他自己的语言来阐释钟扬生命的意义的理解,尤其是他的语言“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表现了钟扬甘当先锋和献身科学的伟大的精神。
文章的思路及引言分析:原文“2017年5月的一场讲座中,钟扬曾介绍自己实验室里研究过一种‘长寿基因’”“但对于他个人来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在与千千万万种生命打交道的过程中,钟扬已经有了答案”“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开篇从“长寿基因”引出钟扬对生命的意义的回答,甘愿充当先锋者;接着“2015年,钟扬突发脑溢血,对常人来说,这应是一次生命的警告,钟扬却把它理解成工作倒计时的闹钟”“拉琼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的行程安排”,以时间为纲列举了钟扬生命最后阶段紧张的工作;接着“2017年9月25日,钟扬忙碌的行程在‘出差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作报告干部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培养’”之后戛然而止”“而在他双肩背包的很多张小纸条中,他的工作依然很满……”,列举了钟扬死后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完成;最后引用钟扬的话“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阐释了生命的意义和他献身科学、胸怀人类的伟大精神。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2.从侧面描写人物入手。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细节描写入手。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的具体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0.主要叙述在种子研究方面的事迹和贡献。
事迹和贡献:将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在西藏采集种子获得的惊险和惊喜。
引用人物语言:“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引用钟扬对收集种子工作价值的阐释,表现其作为植物学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引用他调侃地谈收集种子的乐事,表现其对工作的热爱。“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引用他在采集高山雪莲时出现高原反应情况下说的话,表现其不畏艰险的精神。
【详解】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种子达人”一节的写作思路是:第1段先写钟扬在上海生活期间的艰苦,表现其对生活品质不讲究;然后转入对“种子达人”的叙写。对“种子达人”的叙写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2-3段,写钟扬将种子研究的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第4-6段,通过“钟扬为什么要收集种子”的疑问,引出钟扬的演讲,他的理想就是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第5-10段,主要叙述钟扬采种子工作中的事件,有钟扬语言、外貌等的正面描写,也有同事的侧面衬托,以此表现钟扬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主要表现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获得的惊险和惊喜。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引用的作用。答题时首先找到引用的具体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本节中人物语言主要是对钟扬的语言描写,以直接引用为主,主要有:“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这些语言发生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作用,直接引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对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风貌更加真实、可信,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考生要结合引用语言的具体语境分析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1.①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对植物学感兴趣,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性格:有主见有追求、敢想敢做。
②工作后,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武大生物系的课程。没征求未婚妻意见直接开了结婚证明。性格:外向热情、雷厉风行。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和分析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经历和性格特征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地回答性格特征。
原文“钟扬也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父亲是当地的招办主任,为了避嫌,父亲不让他以在读生身份提前参加高考,在与父亲赌气的同时,钟扬参加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考试,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就在钟扬差点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那时,学习无线电专业的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这是他年少的时候独立自主思考的两件大事情,体现了他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并且是敢想敢做;
“1984年,钟扬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工作,那时,他曾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了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和钟扬外向热情的性格相比,张晓艳就显得内向了许多。那时候,工作调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加上不愿和父母分居异地,张晓艳对于与钟扬的婚事一直犹豫不定”“我们的结婚证明啊”“后来,这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雷厉风行的年轻副局级干部干出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名高校教师”,工作后继续深造,结婚没有征求未婚妻的意见就开好结婚证明,放弃武汉的一切而去上海当一名高校教师,这三件事情都体现了他外向热情和雷厉风行的特征。
【点睛】分析文本的人物形象,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借助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
2.借助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剖析人物;
3.借助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间接评价来理解人物;
4.借助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
22.主要写钟扬作为教育家的责任和担当。
事例对转导师学生的“接盘”与“兜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发展规划,鼓励和帮助西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报考自己的研究生,等等。
引用人物语言:“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把培养学生比喻为采集种子,体现植物学家的身份和对教育工作的强烈的责任感。
侧面描写:钟扬的学生们在各行各业“各显神通”,从侧面表现钟扬教育的成功。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段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精读重点文段,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
《“探界者”钟扬》是一篇人物通讯,“‘接盘’导师”是第四小节,主要写作为研究生院院长的钟扬,总是为学生转导师“接盘”与“兜底”,他能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发展规划,鼓励和帮助西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报考自己的研究生,表现出了一名教育家的责任和担当。
为了展现人物精神品质,文段主要运用引用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如引用人物语言,先是引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卢老师的话,说明每一个学生需要有特定的发展规划,从而为后来钟扬的“接盘”与“兜底”埋下伏笔。还引用了人物自己的语言,如“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把培养学生比喻为采集种子,体现植物学家的身份和对教育工作的强烈的责任感。文章写钟扬的学生们在各行各业“各显神通”,可以从侧面表现了钟扬对学生们教育的成功,这是侧面描写。
23.①引用钟扬自己的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文幸多处引用钟扬演讲、写作的展板、文章中的文字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品质。如引用演讲中关于“植物资源重要性”的论述,表现了钟扬对生物多样性工作的重视;引用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板上的文字,体现了钟扬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表现他对科普工作的热爱。②用朋友、亲人、同事的话来表现人物。文章引用钟扬妻子、同事、学生的话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如用妻子的话表现钟扬的勤奋好学;用同事的话展现钟杨采集鼠曲雪兔子的经过,表现钟扬的不畏艰险及其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从钟扬的自述以及别人的评价中,我们体会到了钟杨那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为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以人物为核心,抓住文中写人物事迹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品质。本文在报道钟扬事迹的时候非常注重以言写人,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文本分析。文中以言写人之处非常多,抓住钟扬所说的话分析他的精神品质,他说的话是直接表现。抓住他身边的人说的话,比如他的妻子,同事,学生等不同的人说的话来分析他的形象。周围的人说他的话,是间接表现,是侧面表现。钟扬自己在不同场合说的话,如他说“一个基因能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造福万千苍生”解释了他为什么如此执着于种子收集工作;“我最清楚植物的状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表现他高度敬业,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他身体不好时,同事劝他多休息,他总说“没事,我很好”,他总说自己的时间很短,要抓紧。表明他惜时如命。“培养学生就像收集种子”表明他对培养学生的重视,对学生的关爱。有借用她妻子的话来表现钟扬质朴单纯、雷厉风行的性格,妻子的话“他的知识储备非常足”,还能表现钟扬的勤奋好学。引用同事的话“我们会毫不客气把最难的部分留给他”表明钟扬能担当,有责任,有能力,有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为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引用一个中学生的话,自己去听演讲,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从此爱上科学,表明钟扬为科普所做的工作有成效。
答案第8页,共12页
答案第9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