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选
择
性
阅
读
傅
雷
1、了解傅雷及其思想,体会《傅雷家书》的思想内涵。
3、理解父母对孩子的舐犊深情,殷殷期望。对于“人生”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能够领悟突破挫折与成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认真品味“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的含义。
学习 目标
作者 介绍
《傅雷家书》是傅雷、朱梅馥、傅聪创作的书信集,编者是傅敏。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离家留学波兰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186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傅雷的信在文革中遗失了。十几年后,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
书信 背景
的四平米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一个黑纸包裹的练习册,标题是《聪儿家信摘录》。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
“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 。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 终结于1966年 ,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书信 解读
人
物
关
系
傅雷夫人(朱梅馥):一位细心体贴的母亲,给孩子指明方向,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事业和感情。她温柔宽厚,知书达理,端庄贤淑 。
傅聪,生于上海。后加入英国国籍,成为著名钢琴大师。2020年12月28日,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
形象:有钢琴天赋,音乐造诣高,生活有条有理,坚持学习,刻苦用功,但是易冲动,急躁。
傅敏,1937年出生 ,傅雷次子。后成为特级英语教师。
形象: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哥的光环而骄傲。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兴趣选择 :读整本书,特别是大部头作品,不是所有内容都能引起你的兴趣,但一定有特别吸引你的地方,这就存在取舍问题。
问题选择:带着想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阅读内容的筛选。围绕这个问题选择相关的阅读内容,这样阅读时的记忆负担就会越来越轻,思想反而会愈加愈深。也就是围绕某一问题进行主题式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变得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
相关介绍
目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想得到哪种内容的收获就可以专注选择由该部分内容的文章阅读。
方法选择: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实用文体需要冷静、抓要点的“冷读”方法,文学作品需要动感情、感同身受的“热读”方法。记忆性阅读用默读,探究性阅读用批注,娱乐性阅读用跳读……这都是一种阅读方法的选择。
《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一、生活细节片段摘抄
1、一个人越爬得高,越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兢兢业业
2、 一个人,如果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长大后又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他会把这种爱延续下去,继续传给其他人,那么世界上将会处处有爱。
3、事情主观上故盼望必成,客观方面仍需有万一不成的思想准备。
4、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和,声音越柔和。
5、事情主观上故盼望必成,客观方面仍需有万一不成的思想准备。
二、人际交往片段摘抄
1、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2、说到骄傲,我细细分析之下,觉得你对人不够圆通固然是一个原因,人家见了你有自卑感也是一个原因;而你有时说话太直更是一个主要原因。
4、亲情是一把结实的伞,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为你抵御严寒;亲情是一张柔软的床,你累了,让你忘记疲惫;亲情是一条干爽的毛巾,你哭了,为你拂去心中的泪水;亲情是一杯甜甜的冰红茶,你笑了,让你从嘴里甜到心里…
5、儿子,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3、 纵使世态炎凉,却总有一种感动存放在你我心间;纵使淡漠无边,却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泪流满面。因为人间不只有坚冰还有火焰,我们要懂得感谢;因为脸上不只有冷漠还有笑颜,我们要学会感恩。
三、读书求学片段摘抄
1、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2、“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3、 “要练琴时间正常,必须日常生活科学化、计划化、纪律化!假定有事出门,回来的时间必须预先肯定,在外面也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被打乱事先订好的日程。”
4、适量的音乐会能刺激你的艺术,提高你的水平;过多的音乐会只能麻痹你的感觉,使你的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你的艺术。
5、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术上的------打击。
四、感情处理片段摘抄
1、你用在理解乐曲方面的理智,希望普遍的应用到一切方面,特别是用在个人的感情方面。
2、只要你们真正相爱,互相容忍,互相宽恕,难免的小波折,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3、感情问题,务必要自己把握住,要坚定,要从大处着眼,要顾全局,不要单纯地逞一时之情,要极冷静,要顾到几个人的幸福,短视的心往往对人对己造成长期的不必要的痛苦!
4、你考虑这许多细节的时候,必须心平气和,精神上很镇静,切勿烦躁,也切勿焦急。有问题终得想法解决,不要怕用脑筋。我历次给你写信,总是非常冷静、非常客观的。唯有冷静与客观,终能想出最好的办法。
5、对终生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要太苛刻。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温厚,开阔的胸襟。
五、做人之道片段摘抄
1、“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
2、“但愿你不忘祖国对你的培养,首长们的爱护,坚持你的独立斗争,为了民族自尊心,在外更要出人头地的为国争光,不仅在艺术方面,并且在做人方面,我相信你不会随风倒舵,也绝不会随便改变主张。你的成功,仍然是祖国的光荣。”
3、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4、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 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 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 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 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父子 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 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 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 岁间的小故事。”
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 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车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这是傅雷听过儿子傳取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
3、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书信 主题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信,写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要求,勉励,鼓励儿子不要丧失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要骄傲。要让孩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专题 探究
专题一:傅雷的教子之道
通过读傅雷的《家书》,我们看到了一位苛刻,但又对儿子充满爱的伟大的父亲,更重要的是从一点一滴中流露出的傅雷的教子之道。信中,尤其是在生活细节方面,傅雷对傅聪要求是比较严苛的,比如1954年8月16日的信中傅雷对傅聪说:“双手不拿刀叉要平放在桌面上”“手插在上衣兜里比插在裤兜里更无礼貌”等等,让读者觉得他是一位唠叨有苛刻的父亲,但在信的结尾却写道:“但望你不要嫌我烦琐,
《傅雷家书》读书报告
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你更完美,更受人欢喜。”傅雷在教子时,总是从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事无巨细,但只是希望铺平傅聪的人生道路,让他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其次是他十分注重孩子的思想精神,在信中,他反复叮嘱:“随时来信,把苦闷告诉我,我相信还能凭些经验安慰你呢,我们不来安慰你谁来安慰你呢?”傅雷在信中说,“没有把过去的包袱,一起扔掉才能得到真正精神上的恬静。”他总能发现儿子现在的困境,而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可以让儿子把握正确的心态,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更好的成长。
最后是他经常注意儿子对中华文化的学习,而且在信中,他经常与儿子聊起关于这些方面的话题,“《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
明散曲选》前面都有序文,写的不坏,你可仔细看。”“毛选中的《实践论》及《矛盾论》可多看看,这是一切理论的根底。”因为傅雷认为,作为中国人应该先对自己的文化有了解。虽然身在国外留学,但也要多学习中华文化的精华,时时刻刻都要认识到,自己是中国人,这些谈话也从国家社会层面给了傅聪一些启发。
无论还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傅雷总是会对他进行殷殷教诲,只担心自己给他的太少,只想让他少走些弯路,傅雷以身作则,倾己所能去教育孩子,这就是他的教子之道:从傅聪的生活里从自己的生活里给予傅聪全面的细微的,却极重要的建议,望儿子能更好地成长。
专题二:父子情深
两地书,父子情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和妻子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汇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傅雷夫妇的信时时提醒着傅聪如何聪明地做人处世,引领孩子不断前行,是傅聪在外地的精神支柱。
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
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从而来劝诫傅聪要照顾好自己。体现了傅雷对傅聪的关心。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还常劝诫傅聪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这些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之后,傅聪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千里赶来,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体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难题。傅聪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是在傅雷的教导中获得的。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
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专题三:我给傅雷写回信
我给傅雷写回信
尊敬的傅雷先生:
您好!“家书抵万金”是我看到您与儿子的一封封信时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看您的信,觉得您的信中包含着许多事物。既包含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也包含对各种政治新闻的实时转播,还有一些近期生活中发生的事。信的内容丰富多彩,不但源于您深厚的文学功底,也源于您对儿子“废寝忘食”的爱。
您曾告诉自信的傅聪:“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是很少很少。”我认为,不但是您这样的家庭背景很少很少,您对于傅聪的“家书式教育”更是少有见之。 信中,您谈及最多的不是傅聪的学业,就是傅聪的道德品质。
在傅聪刚出国留学时,您不时来信提醒傅聪不要忘了团队对自己的好意与帮助,不要留给别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形象。 傅聪在音乐比赛中获得第三名时,您虽然十分高兴,但还是不忘告诫傅聪:“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是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为了不使傅聪在掌声中丧失自知之明,也不减少他对艺术的谦卑,您对傅聪时时刻刻的点醒,是让他明确自己的目标,名享乐坛重要原因之一。
您不但注重于对傅聪的道德培养,还加强他的文化积淀。您在关注傅聪的艺术学习时也不忘关心他手头是否有提升文化素养的诗书。寄给傅聪的《唐五代宋词选》、《古诗源选》、《元明散曲选》,无一不希望他可以增加文学史及文学体裁的知识。您对傅聪在学识上的培养,为他了解萧邦,了解“诗”,真正拥有一个艺术家而不是钢琴家的灵魂,奠定了重要基础。
您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一生著作丰富,形成誉享译坛的傅译特色,但您一封封情深意切的家书,更是让人们把书信家傅雷置于翻译家傅雷之上,把教育家傅雷置于翻译家傅雷之上。
斯人已逝,风骨犹存。您虽离开这个世界,但您留下的精神瑰宝,将会历久弥新。
您的读者
小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