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6-09 15:57:37

文档简介

联考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七年级下语文试卷
2014.4
(完卷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亲爱的同学们,七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学习之旅已经行程过半了,我们都好奇这次旅行是否成功,这次旅行是否在实践中丰富了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味语文世界的无限风光,同时,整理一下自己的经验与收获。
温馨提醒:务必书写工整,涂改规范,不可使用涂改液等工具。(3分)
一、在旅行中,我们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辽阔。”(29分)
1、通过这次语文之旅,我积累了很多汉字。我可以根据拼音写出正确汉字。(4分)
我们一起追寻处处被排挤、被shàn① ▲ 笑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苦难历程,líng ② ▲ 听《黄河颂》的雄壮旋律,zhān ③ ▲ 仰“鞠躬尽cuì④ ▲ ,死而后已”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光辉形象,感受探险英雄的壮志豪情……
2、通过这次语文之旅,我积累了不少成语。因此,划线的内容我都可以用成语代替。(4分)
这是荒园,少有人来。( ▲ )
这个方面,情况就很不一样,而且一反既往了。( ▲ )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 )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 )
3、通过这次语文之旅,我能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3分)
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勤于 ①▲ ,乐于重温,敢于 ②▲ ,善于 ③▲ ,让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够互相灌溉,互相滋养。
A.自嘲 B. 修正 C.记录 (选自余秋雨《收藏昨天》)
4、 通过这次语文之旅,我积累了不少古诗文,所以我能正确填写空格中的诗句。(7分)
打开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语文世界。我们与诗人吴均同住山中,体验“山际见来烟, ①▲ ”的有趣生活;在月光下走进幽静的竹林深处,聆听1000多年前的王维“独坐幽篁里, ②▲ ”的琴声与长啸;与李白在洛阳共度思乡之夜,聆听了“ ③▲ ,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折杨柳》笛声;还与李白在出蜀途中共同欣赏了“峨眉山月半轮秋, ④▲ ”的山中秋月;“ ⑤▲ , ⑥▲ ”让我们感受了岑参远赴边塞,回望故乡,泪流不止的思乡之情;“ ⑦▲ ,寒光照铁衣”,让我们领略了木兰军营生活的严寒与艰辛。
5、通过这次语文之旅,我看到了当代信息社会的“投影”。知道了“微博”不但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而且?“微博风”已经悄悄刮进了校园,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每天忙着“织微博”,乐此不疲。我对我们身边的“微博”也了解不少哦。不信,请看:(11分)
(1)我能从材料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4分)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很方便地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
① ▲ ② ▲ ③ ▲ ④ ▲
(2)下面是记者调查中学生使用微博情况的材料,从中我发现中学生使用微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能用一句话概括。(3分)
【材料一】
记者在新浪某个微博群上看到,这个微博群注册有一百余名学生,每天都有上百条消息更新。内容大多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儿:上课吃零食、在同学背上贴字条、上课传纸条、在课桌上刻字、背地给老师起外号等,另外也有一些对时事的观点和看法。
【材料二】
一位母亲为了鼓励读初中的女儿好好学习,答应她只要考试成绩在95分以上,就给她换部新手机。现在愿望是实现了,可是慢慢发现女儿机不离手,刚开始还以为女儿在发信息或者做作业,后来才知道女儿是迷上了写微博。吃饭也要拍桌上的菜发到微博上,就连睡觉前还要发条微博告别“粉丝”。如今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学习了 【材料三】
某中学一位班主任老师说,在他的班上有很大一部分是微博“发烧友”,其中有些“手机党”更新微博内容非常快,还没等放学,当天班上发生的新鲜事就被上传到了网上。上课期间手机上网“织围脖”也成了常有的现象。
我发现: ▲
(3)微博欣欣向荣之余,也乱象纷纷,如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等。北京市首推微博实名制,即注册微博需要真实身份信息,对北京市的这种做法,我想发布一篇微博,谈谈自己的看法及理由。(不超过50字)(4分)
我的看法和理由是: ▲
二、通过这次旅行,我深深明白了:经验丰富的人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能看到纸的背面。(21分)
(一)采摘一朵蔷薇花(9分)?
A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什么也没看见。
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啊!花中有刺。”
第三个却眼睛一亮:“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个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挺悲观,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嘛,是个乐观主义者,懂得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生活的美。
B
路边的蔷薇热烈而鲜艳地开着,三个人走了过来,停下脚步,入迷的看着。
第一个欣喜若狂,伸手就摘,结果被刺得鲜血淋漓。
第二个见此情景,赶紧缩回了正想摘花的手。
第三个则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来,把其中最漂亮的那一朵摘下来。
当晚,三个人都做了梦:第一个被梦中的刺吓得大喊救命;第二个对着梦中的蔷薇无奈地叹着气;第三个则被花的明媚拥抱,在梦中,他听到了蔷薇的笑声。
C
老师在上课,津津有味的讲着蔷薇。讲完了,老师问学生:“你对蔷薇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第一个回答:“是可怕的刺!”
第二个回答:“是美丽的花!”
第三个回答:“我想,我们应该培育一种不带刺的蔷薇!”
多年之后,前两个学生都无所作为,唯有第三个学生,以其突出的成就闻名远近。
▲ ,这是生命中所有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所以,也让我们来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属于自己的蔷薇花吧。
6、我能在原文第一段的横线处填写一句适当的话。(10个字以内,注意上下文连贯)(3分)

7、我能在原文最后一段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来总结从三段话中学到的三个成功秘诀。(3分)

8、读后,我想做一个简单的读书笔记:(3分)
我喜欢文中的 ▲ (人物、情节、词句……任选一项,人物和词句要具体指出。)
因为: ▲
(二) 盲 人 看 (12分)
毕淑敏
①每逢放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 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②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劣质,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靠近。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拢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 ③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知道……黑了,难受。”? ④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 ⑤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 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⑥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⑦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⑧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 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9、找出文中最能诠释文章题目“盲人看”的语句,并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 ▲
10、你觉得文中的盲人是个怎样的人?(3分)

11、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我好悔”和“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的原因。(4分)
“我好悔”: ▲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
12、第⑨段写道:“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请你为此时的盲人设计一段内心的感受。(20字左右) (3分)

三、通过这次旅行,我深深明白了:应该“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17分)
(一) (4分)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3、诗歌前三句通过哪些景物来渲染当时的氛围?(2分)

14、诗歌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13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权谓吕蒙曰( ▲ ) ②即更刮目相待( ▲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④或以钱币丐之( ▲ )
1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7、以上两段内容一正一反。甲文写吕蒙年长好学终有所成;乙文写了仲永
▲ 。(限8个字)(2分)
18、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3分)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岁稔:年成丰熟。)
这首诗运用了 __▲__ 的修辞方法,表达的意思是: ▲ 。而《孙权劝学》则以 ▲ 描写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四、作文(30分)
19、根据要求作文。(30分)
通过这次语文之旅,我领悟到:一尾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就是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一次感动,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 一处公益广告,……也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不要总以为远方才有风景,其实风景无处不在。我们往往在行色匆匆中错过许多动人的风景,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观察,用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去感悟,用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去欣赏,就会发现最美的风景在我们身边。
请你以“风景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联考201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期中考
语文试卷答案
书写分:3分
一、(29分)
1、(4分)讪、聆、瞻、瘁
2、(4分)人迹罕至、迥乎不同、气冲斗牛、义愤填膺
3、(3分)C A B (评分标准:每空1分。)
4、(7分)(1)竹中窥落日(2)弹琴复长啸(3)谁家玉笛暗飞声(4)影入平羌江水流(5)故园东望路漫漫(6)双袖龙钟泪不干(7)朔气传金柝
5、(11分)(1)短小 真实 即时 方便(4分)
(2)沉溺于微博发送许多无意义的信息,影响学习。(3分)
(3)答案要点参考:
①支持这种做法,采取“实名制”的方式,令言论更具可信性,更具真实性。②支持这种做法,微博实行实名制,是责任诚信的良好开端。
③不支持这种做法,微博实行实名制,可能会导致一些人不敢说真话。(3分)
(评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二、(21分)
6、(3分)①应该说刺中有花。② 虽然有刺,但花很美。(两种答法皆可)
7、(3分)有乐观的态度,谨慎的方法,远大的抱负
8、(3分)参考答案,如:我喜欢C段中的第三种人,因为他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不仅乐观而且懂得欣赏。
如:我喜欢B段的情节,它通过梦的形式描写了人们看待蔷薇花的心态。
9、(2分)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10、(3分)热爱生活、自强不息、为他人着想、关爱孩子等?
11、(4分)我好悔,是因为我买了盲人的劣质蜡烛后,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了他。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是因为我没有尊重一个残疾人的劳动。
12、(3分)要求:抒发内心的感慨,语言得体,感情真切。
三、(17分)
13、(2分)柳丝、杨花、笛声(写出2个即可)
14、(2分)抒发了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15、(4分)对……说 重新 以宾客之礼相待 有人
16、(4分)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了!
②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7、(2分)幼年不学终无所获。
18、 (3分)比喻 /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对话描写。
四、作文(30分)
评分标准:
一等(30~27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叙述清晰,描写细腻;语言有表现力。
二等(26~23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叙述较清晰,有描写;语言通顺。
三等(22~18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叙述基本清晰,语言较通顺。
四等(18分以下):偏离题意或内容空洞或词不达意,病句较多等。
建议:错别字3个扣一分,重现不计,扣完3分为止。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成绩应在26分上
下波动,判18分以下要慎重,好文章可给满分。
具备其中一项特优者,可酌情加1~3分:
1.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引发人们的想象与思考。
2.构思新颖,有创意
3. 语言优美,富有独特的个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