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4 14:0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第1部分 第2部分 第3部分 第4部分 总分
得分
第1部分 识字与写字 (23分)
1. 读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8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传说“灶王”名叫张万仓,娶妻郭丁香。张万仓外出经商时看到少女王海棠的美貌十分______(hǎn)见,就将她带回了家。家里兄嫂拗(ào niù)不过他,只好任由他休了妻子。成婚后王海棠好吃懒做,整天躺在床铺(pū pù)上,最后将家吃穷走了。后来张万仓家遭大火,他双眼被熏瞎,沦(lún lùn)为乞丐。一天,他到一户人家讨______(shèng)饭,吃完饭后感觉像前妻丁香所做,一问果然如此。张万仓羞愧万分,一头钻进灶膛。玉帝念其______(huǐ)意,封张万仓为“灶王”。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3分)
(2)根据汉字的笔顺笔画规则,文段中“嫂”字一共有________画,第六笔是________。(2分)
(3)根据拼音在文段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罕 剩 讳 B. 撼 盛 诲
C. 罕 剩 悔 D. 罕 盛 悔
(4)文段中张万仓在乞讨时感觉吃到了前妻丁香所做的饭,询问后果然如此。他此时的心情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怒气冲冲 B. 恋恋不舍
C. 大吃一惊 D. 追悔莫及
3. [朝阳区]下面词语中的“镇”与“镇定”的“镇”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冰镇 B. 镇痛 C. 坐镇 D. 镇静
4. 根据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写在括号内。(2分)
在一次出海捕鱼中,渔夫放走了一条美丽的金鱼,金鱼(  )地说:“好心的渔夫,为了报答你的善良,我会实现你的三个愿望来(  )你。”
A. 酬谢 B. 酬劳 C. 感动 D. 感激
5. 根据“挨”字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回答问题。(2分)
“小红喜欢把书挨着次序放。”这句话中,“挨”字的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第2部分 积累与运用 (23分)
6. [东城区·改编]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意思与句尾括号里的四字词语表达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爸爸出差好久了,我每天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他回家。(望眼欲穿)
B.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从小就要学会感恩。(饮水思源)
C. 哥哥从小胆子就不大,到现在做起事来还是那样前怕狼后怕虎的。(左右为难)
D. 你不要拐弯抹角的,打开天窗说亮话,这样会比较好。(直言不讳)
7. 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9分)
震(  )动(  )  日(  )(  )长
相依(  )(  )  飞禽(  )(  )
狂(  )(  )号  (  )真(  )确
(1)蜀绣作品的选材丰富,有花草树木、________、山水鱼虫等。
(2)我们下周要去郊游的消息____________,你可以提前准备出行用品了。
(3)沙漠的天气太恶劣了,经常会遇到____________、飞沙走石的情况。
8. 下列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织女不喜欢。
B. 只有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C. 因为成群的喜鹊到天河上边搭桥去了,所以人们在七夕那天很少看见喜鹊。
D. 如果我们失去希望,就像鸟儿失去翅膀一样。
9. 《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故事,与该故事相关的节日是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写出两句与之相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0. 五年级(1)班开展了以“走近中国民间故事”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练习。(7分)
(1)活动开始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中国民间故事。下列是天天搜集的故事,其中不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故事是(  )。(2分)
A. 《刘三姐》 B. 《田螺姑娘》
C. 《黑龙江的传说》 D. 《列那狐的故事》
(2)请你根据卡片上的描述,猜测故事的主人公,填在对应的括号内。(2分)
她的丈夫被抓去修长城,她千里寻夫,却得知丈夫已死,悲痛不已,哭倒了长。
(     )       (     )
(3)在“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分享环节,同学们纷纷上台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民间故事。请你也把自己最喜欢的民间故事介绍给大家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部分 阅读与感悟 (24分)
(一) [文化自信] 中国对联文化 (11分)
【对联起源】对联,又称楹联。相传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即有史记载的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到了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此后对联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对联分类】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谜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复句联、群句联。
【美学价值】
【对话春联】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________________”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对联,又称楹联,最早起源于宋代。
B. 对联具有形式美、内容美、艺术美的特点。
C. 对联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材料提及了五种分类方法。
D. 对联语言简洁,内容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12. 下面填入“对话春联”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万户春柳依依 B. 千家喜气洋洋
C. 春回爆竹声声 D. 春来微风缕缕
13. 读到“美学价值”中“内容美”部分所列举的两副对联时,我能联想到的中国民间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4.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很少有人自己创作并书写对联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一幅壮锦 (13分)
相传,很久以前,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阿妈和她的三个儿子。老阿妈织的壮锦远近闻名,拿到集市上去卖,谁看到都喜欢。有一天,老阿妈卖了壮锦拿着钱要去买米,路过一家卖画的店时,被一幅画吸引住了。于是她就少买了一点儿米,买了那幅画。她决定把画上那美丽的景象织成一幅壮锦。
老阿妈买来五彩丝线,回到家后不分昼夜地织锦。她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正当老阿妈看着壮锦时,忽然一阵大风从西边刮过来,把壮锦卷上天空,朝东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老阿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子啊!”
大儿子出发了。他走了一个月,来到一座石头房子前,看见一位老奶奶。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母亲的壮锦借去照着织锦了。你要去找,先要打落自己的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时,你就骑到它的背上,然后要经过烈焰熊熊的火山和漂浮着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如果不能坚持,就会丧命。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阿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二儿子也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阿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他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自己的两颗牙齿,然后骑上马。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他照着织完后,就马上把壮锦还给他。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位红衣仙女因为喜欢壮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模样也织到了壮锦上。三儿子拿着壮锦回到家里,看到奄奄一息的母亲,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老阿妈的眼睛治好了。娘儿俩走到门外,把壮锦铺展在地上。一阵香风吹来,壮锦慢慢地伸展,拉长,把方圆数十里的地都铺满了。老阿妈住的茅草屋变成了漂亮的房子和美丽的田园。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为夫妻,从此和老阿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大儿子和二儿子花光了老奶奶给的金子,成了两个乞丐。他们没脸回家,只得到处去乞讨,过着流浪的生活。
15. 根据短文内容,写出故事的经过和结果。(4分)
起因 经过 结果
老阿妈织了一幅美丽的壮锦,被一阵大风刮走了。
16. 三儿子为了找回壮锦,经历了哪些困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短文以“壮锦”为线索,是按照“织壮锦—失壮锦—寻壮锦—找回壮锦”的顺序写的。
B. 仙女们用一阵风把老阿妈的壮锦刮走,是因为老阿妈织的壮锦太美丽了,她们想占为己有。
C. 文中写老阿妈的病一次次加重,说明了壮锦对她的重要性,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 红衣仙女把自己的模样织到壮锦上,是因为她十分喜爱壮锦,也从侧面表现出壮锦的美丽。
18. 请你分别用两个词语概括下面人物的品质。(4分)
大儿子和二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部分 表达与交流 (30分)
19. 习作。(30分)
当你读到一个比较长的好故事,想把这个故事简要地介绍给别人,就需要缩写故事内容,让它变得短一些、简单一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是否掌握了缩写的方法呢?
请你缩写故事《牛郎织女》(一)或《牛郎织女》(二),写完后看看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言是否通顺。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1. 迟延 叮嘱 谎话 崩塌 相依为命 成家立业
2. (1) (2)12 一 (3)C (4)D
3. D
4. D A
5. āi ②
6. C
7. 天 地 久 天 为 命 走 兽 风 怒 千 万  
(1)飞禽走兽
(2)千真万确
(3)狂风怒号
8. B
9. 七夕节 示例: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10. (1)D
(2)孟姜女 白素贞(白娘子)
(3)示例: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是《长发妹》。它讲的是长发妹发现了一处山泉水,但山妖威胁她不能说出这个秘密。她看到乡亲们没有水喝,为了乡亲们不被渴死,她不顾山妖威胁,毅然说出泉水的秘密。山妖要她躺在泉眼下受泉水的冲刷,后来在大榕树的帮助下,长发妹摆脱了被泉水冲刷的命运。
11. A
12. C
13. 牛郎织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哭长城
14. 示例: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宣传对联知识,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在行动中。
15. 经过:老阿妈分别让三个儿子去找壮锦,结果大儿子和二儿子贪生怕死,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三儿子把壮锦找了回来。
结果:三儿子和壮锦中的仙女结为夫妻,和老阿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大儿子和二儿子成了乞丐,过着流浪的生活。
16. 三儿子为了找回壮锦,经历了打落两颗牙齿、翻过烈焰熊熊的火山、渡过漂浮着冰块的大海这些困难。
17. B
18. 示例:爱财如命、贪生怕死 孝顺、勇敢
19. 略。
她和丈夫一起开药铺,治病救人,后来她的丈夫被关在金山寺,她为了救回丈夫,水漫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