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物质性实践,而且还可以视为一场开拓性的社会伦理试验。它不仅使已有的伦理问题得到了空前拓展,而且还引发了传统伦理与科技发展的现实之间的诸多冲突。近30年来,一些新的科技进展——原子武器、生殖技术、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等导致了尤为尖锐的伦理争执,同时,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危机全面地揭示了近现代科技活动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向人们展现了科技活动所负载的价值与传统伦理价值体系间的剧烈冲突。
科技活动与传统价值观念间的冲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此,我们主要分析两类冲突。其一是所谓科技活动对自然的操纵和对“自然秩序”的破坏。持这一态度的人可称之为自然律论者,他们认为人只能顺应自然,不应为了人的目的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的原初过程,任何对自然过程的干预都是在破坏“自然秩序”。而现实情形是,早在人类的祖先直立行走之时,“自然秩序”即开始被打破,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遵循“自然秩序”。
如果说基因重组技术是对自然的操纵,那么拯救了亿万生命的抗生素技术是不是对自然的操纵?烹调技术是否干预了人的自然生理过程呢?这种评判本身是没有实证依据的。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它没有理论与现实意义。至少,它表达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对科技活动给社会生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疑虑。如果说科技活动是在有意识地变更自然过程的话,科技工作者必须确保每一项对自然过程的重大改变工作都应该万分慎重,因而,自然律论者所持的评判立场是具有重要的监督意义的。
其二,科技的发展使一些绝对化的伦理原则之间的冲突更为彰显。以有关生命的伦理原则为例,我们时常会遇到两个原则,一个是“每个人都有不可剥夺之生存权”,另一个是“人应该有尊严地活着”。在传统社会中。它们似乎是两条绝对性原则,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有关安乐死的争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是医务人员与许多备受病痛折磨的垂危病人在这两条原则间难作抉择。
对于科技发展与传统价值观念体系间的冲突来讲,由于事实总会随着情势的变化不断得到澄清,人们可以通过对观念前提的反思和对实际情况的深入讨论,在某种共识之上,使冲突实现一定程度的缓冲。而真正纠结不清的是科技伦理实践中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与充满利益考量的复杂伦理现实之间的冲突。值得指出的是,冲突中涉及的观念不仅有传统的价值观,还包括伴随着现代科技社会发展产生的新的价值观念。
1986年,美国一家收养代理处准备安置一个2个月大的女婴,由于她的母亲患有亨廷顿病,收养者提出鉴定女婴罹患此病的可能性。负责检测的基因专家陷入两难的伦理困境之中:一方面,收养者有权知道实情,其要求似乎是公正的;另一方面,女婴自己也有不可剥夺的隐私权。
这个案例涉及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造成的。孤立地考虑养父母的知情权和女婴的隐私权导致了部分相关主体的现实利益与其他相关主体的现实利益间的矛盾。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要求投保人进行基因检查,以预测其寿命或患遗传性疾病的概率?航空公司应不应该检查飞行员的基因,以判断他(她)有无罹患精神疾病的可能?这些问题往往会迫使人们在十分具体的利益情境中,考量价值观念的利益局限性和实现条件。
科技文明的确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但是,如果我们仍然将价值观念视为一种绝对化、静态化、孤立化乃至神圣化的抽象理念,那么,所谓新的价值体系本质上还是传统的模式,难免因价值体系自身的不完善和界定不明而与复杂的伦理现实产生冲突。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科学技术既会让物质世界发生改变,也会对社会伦理产生多种维度的影响。
B.在自然律论者看来,任何为了人的目的对自然的原初过程进行改变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C.基因专家陷入两难的原因是养父母的知情权和女婴的隐私权间的矛盾无法解决。
D.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不能很好地处理航空公司应不应该检查飞行员基因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原子武器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人口等全球问题的凸显是本文立论的事实基础。
B.文章从两个方面阐释了科技活动所负载的价值与传统伦理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
C.文章第3段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科技活动完全遵守“自然秩序”是不可能的。
D.举“有关安乐死的争论”的例子是为了更好地阐释绝对化的伦理原则之间的冲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认为自然律论者的评判没有实证依据,对现代科技活动也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B.科技发展与传统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总会随着现实情势的变化逐步走向自然消失。
C.将价值观念绝对化、静态化、孤立化乃至神圣化是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的特点。
D.只要我们用新的价值观念更新传统价值观念就能解决科技发展与传统伦理的冲突。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记者:中国有不少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为什么还要建立种质资源库?
李德铢:只有保护的手段更多样,保护才更具可靠性。以自然保护区为主的就地保护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少珍稀、特有物种不在保护区内。此外,如果自然保护区出现火灾、冻灾、虫害等自然以及人为灾害的话,那么种质资源库就可以成为一个备份,有效保护其中的特有物种和遗传多样性。
生物种质资源的加速丧失促使世界各国建立各种类型的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成后,相当比例的珍稀、濒危、特有物种的种子已经入库,种质资源库成为这些种子名副其实的避难所。当一个物种有灭顶之灾时,我们就可以启用这些种质资源。
(摘编自《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打造“生命之舟”)
材料二:一份种子想要进入种质资源库,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每一个品种都要先经历2到3年的田间种植“考验”,在确认其特点与库内种子存在显著差异后,才可能会被“收编”。入库后的种子,又要经过仔细"体检",通过处理、清选、活力检测、干燥等十多道“关卡”,最终被装瓶密封。
这些种子将被保存在不同条件的库里:在-18℃、湿度低于50%的低温库,含水量5%~8%的农作物种子将就此“沉睡”,寿命可从1~2年延长到数十年,唤醒后发芽率仍在九成以上;在试管苗库,草莓、香蕉、马铃薯等几乎不用种子种植的作物以茎尖作为保存材料,在试管中可一待数月;在超低温库,-196℃的液氮则能让作物组织迅速进入冷冻休眠状态,就像给生长按下了暂停键,几十年后取出,依然可以活力不减。此外,这里还以DNA的方式保存着一些特有、珍稀、濒危、野生的作物遗传资源。
不仅如此,带有视觉识别功能的机器人滚筒输送线实现了种子的快速存取,感知气味的电子传感器可以隔空分辨种子的代谢变化,监测在库种子的活力……智能化、信息化的助力,让科研人员“穿着棉大衣、登梯爬高存种子”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摘编自《种子方舟: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材料三:“在这里,有很多品质优异、色彩斑斓、全国罕见的稀有而珍贵的种质。”秦慧彬说,“比如食用豆,我们保存了13种资源,包括菜豆、小豆、绿豆、豌豆、山黧豆等;再比如,常见的大豆是黄皮黄瓤,我们保存的大豆资源有黑皮黄氯、黑皮青瓤、青皮青瓤等多种罕见形态。”
那么,这些种质资源来自哪里呢?
“一方面是农民的自留种子代代相传,另一方面是山西有组织地收集和保护。”秦慧彬介绍,山西省组织过三次大型种质资源收集工作,包括“第一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第二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补充征集”“西北干旱区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这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提供了很大帮助。
此外,山西种质资源库还设计、制作了一批对外开放的锁控种子柜,专门为科研单位及育种专家保存种质资源,并开展库存种质安全保存预警监测关键技术的研究等,确保种质资源的安全贮存。
一份份种质资源,特别是全国罕见的、古老的地方品种和重要的野生品种,在这里搭上了“诺亚方舟”,为下一步的生物育种和发展提供了基因资源。
(摘编自《稀有作物种质登上“诺亚方舟”:探访山西种质资源库》)
材料四:种子入库以后,固然可以作为战略资源进行长期保存,但该项功能一般由“长期库”来承担,而对山东省农科院的这种以“中期库”为主的种子资源库来说,如何盘活资源,使其在品种选育中发挥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以常见的荷兰豆品种选育为例,现在市场上多数是绿色的、比较肥厚的豆子,紫色的豆子品种非常稀少且豆荚较小,口感不好。所以,随着紫色食品在当下越来越受欢迎,就有育种专家提出,能不能培育出既是紫色同时口感又好的荷兰豆。
在这个过程中,种质资源库中储存的大量的不同品类的荷兰豆种子就派上了用场。李润芳告诉记者:“按照目标性状提取种子,然后杂交培育,目前育种专家已经种出了品种比较稳定的紫色荷兰豆。”此外,当前比较火的节水抗旱稻、耐盐碱稻等很多品种的选育,最开始也从种质资源库筛选了种子。
李润芳介绍,依托种质资源库,建成了由实物层、数据层、网络层构成的种质资源中心。该中心建立了一个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和高效利用共享平台,后又承担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山东子平台"运行与服务的任务,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探访山东最大的种质资源库,这里有一艘“生命方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保护区并不能涵盖所有珍稀、特有物种,建种质资源库让保护手段更多样,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
B.种子特点与库内种子存在差异,这是在田间经历种植“考验”的种子被种质资源库收入的前提条件。
C.农民代代相传的种子是罕见珍贵种质的一个重要来源,收集和保护种质资源时要将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D.品种稳定的紫色荷兰豆以及当前比较火的节水抗旱稻、耐盐碱稻品种的选育,都从种质资源库筛选了种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很多珍稀、濒危、特有物种的种子已进入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我们在需要时启用这些种质资源。
B.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有低温库、试管苗库和超低温库等不同的库,以满足各种种质资源的不同保存需求。
C.山西种质资源库保存着一些全国罕见的、古老的地方品种和重要野生品种,将为生物育种和发展提供资源。
D.山东种质资源库承担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山东子平台”运行与服务任务,建成了种质资源中心。
6.材料二、三、四都谈论了种质资源,但三则材料的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论坛)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弗之不认得。一个学生走近说:“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是中文系学生,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的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甲】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萧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乙】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回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丙】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7.下列对加点字词在文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志愿:并非强制,而是主动加入 B.稚气:缺少人生经验,头脑简单
C.嗫嚅:胆怯,吞吞吐吐的样子 D.心不在焉:因有心事而不能专心学习
8.文中第③段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6分)
9.文中多次写到雪和腊梅,说说开篇写“雪”在小说中的作用,并分析文中甲、乙、丙三处写腊梅林对于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世之学者,从数千载之后,而想像圣人之意代为立言,而为之摹写其精神,仿佛其语气,发皇其义理,若是者谓之经义。其体为古文之所未有,发端于宋,至明而穷极变态,斯亦文章中之一奇也。
其道譬之于画家之写生者也。写生之技,莫妙于传神,然亦莫难于传神。苏子瞻以为传神之难在目,其次在颧颊。目与颧颊似,余无不似者,眉与鼻口,可以增减取似也。吾以谓经义者,择圣人之言而命之题,夫题之目与颧颊者,其义理也。题之眉与鼻口者,其语气也。目与颧颊之精神得,而眉与鼻口之精神亦无不得矣。苟为不得其神,则注视者一人而无毫发之似,衣冠形骸之徒具,而与其人无与也。今之作者,大抵尽衣冠形骸之徒具者也,甚或衣冠形骸之亦不具者也,岂可以代圣人而为之立言乎。
子瞻又言,传神之道,法当于众中阴察之。然则欲得圣人之天,亦不可无以察之矣。夫惟沉潜反覆于《论语》《孟子》《易》《诗》《春秋》《礼记》,因遂旁涉于庄、屈、韩、柳、苏、王之文章。夫而后一题入手,相其神之所在,而举笔貌之,而圣人之天可察,而圣人之意可得也。
余少从事于经义,即厌世俗之文,而惟有明先辈之是尚。自是穷搜博采,选录千余篇,多世间之所未见,而亦不拘于科目,凡诸生未遇者之文,皆入焉。余之经义,大抵多得力于此。而今岁之春,友人为余刊而布之。工既竣,而余乃以传神之说发明经义之为道,以告今之作者,毋衣冠形骸之徒具,并衣冠形骸之不具,而必思夫得圣人之意;又劝之以悉屏去世俗之文,而一意讽诵研穷于此书。
1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仿佛其语气 仿佛:体会,摹拟 ②发皇其义理 发皇:阐明,阐述
③至明而穷极变态 穷:不得志 ④衣冠形骸之徒具 徒:只,仅
⑤相其神之所在 相:省视,查看 ⑥而举笔貌之 貌:描绘,摹写
⑦友人为余刊而布之 刊:修订,排版⑧而一意讽诵研穷于此书 讽诵:规劝,劝读
A ①④ B. ③⑧ C. ②⑥ D. ⑤⑦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而想像圣人之意代为立言 于是想像圣人的思想代他们发表观点
B. 若是者谓之经义 像这样的文章就称之为经义之文
C. 法当于众中阴察之 (画人物能传神)的方法应当在众多场合中暗暗观察这个人物
D. 而惟有明先辈之是尚 却只是明代先辈们有这样高尚的品质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世之学者写经义这种文体的文章,要摹写圣人的精神、语气和义理。
B. 经义创作的规律与画家写生是一样的,前者传神在题目,后者在眼睛。
C. 作者认为反复研读圣人们的著作,就可以学到圣人的根本立场和思想。
D. 作者为自己搜集的小题文写序,用传神的说法形象阐明经义形成的道理。
13. 将下面语句译为汉语(10分)
①苏子瞻以为传神之难在目 ②又劝之以悉屏去世俗之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诗,完成14-15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细柳斜斜”一句写春柳在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将尽而未尽。
B.“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较为工整地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的图景铺排开来。
C.“咨嗟”一词在本词中可解释为“赞叹”意,赞叹眼前的美景触动了诗人思归之欲望。
D.“故国”指故乡,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的“故国”一词含义不同。
15.简析“烟雨暗千家”一句中“暗”字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6分)
(1) ,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 ,是以日退也。
(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_______________。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行有常, ,不为桀亡。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零,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 。”迢迢旅途中,由于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参与这一有限的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 ”,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17.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席卷 系 扩展 B. 笼罩 停 扩展 C. 席卷 停 扩充 D. 笼罩 系 扩充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由于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
B. 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
C. 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参与这一有限的盛会。
D. 由于气候的巨大差异,众多物种只能参与这一有限的盛会。
19.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逢草逢花报发生 只恨春归我未归 B. 万柄莲香一枕山 只恨春归我未归
C. 逢草逢花报发生 似开未开最有情 D. 万柄莲香一枕山 似开未开最有情
20. 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动植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叶酸缺乏,会造成比较常见的叶酸缺乏型贫血症,加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致使①________。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只需要每天坚持额外补充一点叶酸,或者,②________,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饮食结构的调整,你体内的“HCY”的水平就会显著地降低,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实际上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几乎都含有叶酸,只不过,③________, 比如说在一些豆科的植物,一些绿色蔬菜中叶酸含量相对会高一点,但是像我们吃的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和小麦,它里边的叶酸含量就比较低了。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将致力于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基础,以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来。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
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把小小的钥匙,能打开闭锁许多年的门扉;一支用完的笔芯,尘封着年少笃志向学的热忱;一封家书小信,倾诉着别离时缱绻缠绵的深情;一双破旧的草鞋,带我们穿越历史的烟尘,重新望见父辈们筚路蓝缕的艰辛……光阴荏苒,让我们留一把光阴的钥匙,以待后来者重溯往昔鲜活、激荡的岁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以“留一把光阴的钥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感情真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第7页 共8页 ◎ 第8页 共8页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高二语文答案
1.C 2.C 3.C 4.C 5.D
6.①材料二侧重介绍种质资源库对种子的筛选入库流程和存取方式。②材料三侧重介绍山西种质资源库中种子的来源和其对种质资源的利用。③材料四侧重介绍山东省农科院种质资源库盘活种质资源并使其在品种选育中发挥作用的做法。
7.B
8.(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
(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
9.(1)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2)甲处:暗喻弗之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乙处:暗示师生二人消解了内心的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丙处:隐喻澹台玮的坚贞人格。
B 11.D 12.B
13. (1)苏轼认为绘画传神的难处主要在于画眼睛。
(2)又劝勉他们一起(全部)摒弃世俗的文章。
14.C
15.“暗”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烟雨使千万家房屋都黯淡下来,描绘出烟雨朦胧的意境,拟人化的写法,把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进一步勾画出千家万户笼罩在烟雨迷蒙之中的朦胧意境。
16.(1)君子敬其在己者 而慕其在天者
(2)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不为尧存
17. A 18. B 19. C
20.(1). “HCY”水平增高 (2). 选择叶酸含量高的食品 (3). 叶酸的含量不一样
21.示例:①2020年6月3日,②世界经济论坛宣布,③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④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⑤主题为“世界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