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考试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考试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4 16:2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考试生物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
B. 自然生态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
C. 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 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生物成分,A、B、C、D、E、F代表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E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 A流入甲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C. C/B的数值可代表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D. 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
3.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
B. 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 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 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4.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Ⅰ和Ⅳ是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分解者
B. 该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只有 1 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C. 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D. 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5. 如图表示能量金字塔(①为第一营养级,②为第二营养级,③为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中只有一小部分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其原因之一是
A. 与消费者不同,生产者不需要更多的能量 B. 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 第二营养级比第一营养级具有更多的食物 D. 在金字塔塔尖的生物不需要这么多能量
6. 下列表示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其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B.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较小
C.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占摄入量的10%~20%
D. 从图示可知,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不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
7.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 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 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 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8. 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 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固定量
C. 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处于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
D. 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的能量全部流向狐狸
9.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b=h+c+d+e+f B.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 “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10. 如图所示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形式,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能量流动过程中遵循能量守恒定律B. 图中过程①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
C. 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都有可能倒置
D. 任何生态系统正常功能的维持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1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
B. 自然生态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
C. 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2. 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 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则该狐狸获得兔子10%~20%的能量
C. 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处于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
D. 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同化量
13. 如表是对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营养关系)的能量的调查结果,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的是(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kJ 2.50 13.30 9.80 0.28 220.0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4. 某桑基鱼塘中养殖有多种鱼,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食性也有很明显的差异,其中生活在下层的一些鱼可以食用蚕沙(蚕的粪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B. 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
C. 蚕同化的能量通过蚕沙流动到鱼体内的部分约为10% 20%
D. 桑基鱼塘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来提高桑树对光能的利用率
15. 某桑基鱼塘中养殖有多种鱼,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食性也有很明显的差异,其中生活在下层的一些鱼可以食用蚕沙(蚕的粪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B. 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
C. 蚕同化的能量通过蚕沙流动到鱼体内的部分约为10% 20%
D. 桑基鱼塘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来提高桑树对光能的利用率
16.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生物成分,①、②、③、④、⑤、⑥代表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⑤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 ①流入甲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C. ③/②×100%的数值可表示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D. 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的
17. 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5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⑤生态系统中玉米、牛和人三种群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⑤
18. 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500人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19. 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 农民在农田中锄草,灭虫的主要目的的之一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C.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
D. 某人同时养鼠和水貂,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这样就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使用
20. 生态农业园需要人工投入较多的物质和能量,研究者对某个生态农业园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单位:103KJ/(m2·a),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存在有机物输入的能量,该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为倒置的金字塔
B. 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的数值为44
C. 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7%
D. 每个营养级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不会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21. 下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中的B代表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 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 正常情况下D/C的值大于10%
D. 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22. 如图表示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稻→鸡→猪”是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B. 沼渣、塘泥可以为水稻、大豆提供物质和能量
C. 鸡粪中的能量不属于鸡同化的能量D. 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3.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包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和其粪便中的能量
B.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功能
C. 任何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都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和下一营养级
D. 一个稳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倒置
24. 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B.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 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D.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25. 下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值,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Q占太阳能中的大部分B. Q1/Q×100%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C. 太阳能→牧草→牲畜→人构成一条食物链
D. 保护鹰和食虫鸟,可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营养级越高,可利用能量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___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4)若图甲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
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27.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加速,许多特有的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一江两湖七河”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某一沿江地区建设了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工程,在退渔还湿等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高滩建设林带,低滩栽水生植物”的模式恢复江滩湿地风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湿地的水域中有处于挺水层、浮水层和沉水层的不同生物,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对群落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通过_________散失,剩下的能量中,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________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流入了_________营养级。
(3)能量流动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能量的流动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比如我们建立了稻——萍——蛙的立体农业生产方式,这样对于我们对能量利用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使长江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如今,人们通过实施禁渔等措施,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稳定性增强。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从上述实例可以发现,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湿地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它可以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请根据生态系统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碳循环对生物和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2)在生态系统中,芦苇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被分解者利用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为了提高芦苇纤维的长度和纤维的品质,在生长期可以用______(激素)进行处理。
(3)植物的“绿色”和花香可以吸引昆虫传粉。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沼泽干涸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若要调查沼泽地里黑脸琵鹭的密度,用的方法应是______。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一般为______。
(5)人们不断的除草、杀虫,目的是__________。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__________。
29.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来自鼠,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_____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
(6)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
30. 在我国,生物氧化塘是实施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是我国着力推广的一项生态工程技术。该技术利用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对进入氧化塘的有机物进行处理,同时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既实现了对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又能获得经济效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技术的应用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工程的实例。
(2)流入氧化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利用种植水生植物,养鱼、鸭、鹅等能形成多条食物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3)在氧化塘的建设中,每种生物的种植或投放量都不宜超过________________ ,各种生物间还要有适当的______________关系,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4)流出氧化塘的水与流入污水相比,明显减少的元素主要有____________;氧化塘每天处理污水的量是一定的,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5)氧化塘技术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能使人们获取经济效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B 6.A 7.B 8.B 9.C 10.C 11.C 12.D 13.A 14.B 15.B 16.C 17.D 18.D 19.B 20.C 21.D 22.C 23.A 24.C 25.D
26.(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 ;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越少
(2)同化固定的能量 ;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食物链(网);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4)
27.(1)垂直;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2)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第二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抵抗力;自我调节;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8.(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赤霉素(3)有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4)次生演替;标志重捕法; 0
(5)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就地保护
29.(1)B、D CO2(2)样方法(3)N+R(4)45
(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次生演替 生物种类多少或物种丰富度高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0.(1)城市环境
(2)植物同化的太阳能总量及有机物中的能量 物种多样性
(3)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 比例 协调与平衡 整体性
(4)N、P等 自我调节能力
(5)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废物资源化)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