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第五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江津区第五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4 16:25:50

文档简介

江津五中2022-2023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B.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 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答案】A
【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能产生D、d两种配子,作出的“演绎”是两种配子数量相等,预测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B错误;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时核基因的遗传规律,不适用于质基因的遗传,D错误。
2. 如图是一个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那么6号和7号生的女孩中出现此种遗传病的概率及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依次是(  )
A. 1/4、1/8 B. 1/8、1/4
C. 1/4、1/4 D. 1/8、1/8
【答案】A
【解析】观察系谱图,无中生有为隐性,9号患病,4号正常,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号和7号的基因型为Bb、Bb,则不论男女,子代患病概率均为1/4,即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此孩子是女孩的概率为1/2,因此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是1/4×1/2=1/8。
3.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
B. 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C. 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D.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正确;只有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C正确;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有性生殖细胞,D正确。
4. 如图所示,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B. 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
C. 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粒分裂 D. 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段
【答案】D
【解析】由于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中含有4条染色体,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中含有8条染色体,所以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A正确;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表示有丝分裂的是细胞乙,B正确;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粒的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C正确;图1中的细胞乙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对应图2中的DE段,D错误。
5. 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
A. 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B. 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C. 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D. 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答案】C
6.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总是成对存在
B. 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C.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7. 人类多指(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a)对皮肤正常(A)为隐性,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皮肤正常,母亲手指、皮肤均正常,他们生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TtAa、ttAa
B. 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16
C. 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女孩,患病的概率是5/16
D. 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男孩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家庭中,父亲多指、皮肤正常,基因型为T_A_,母亲正常,基因型为A_tt,他们生有白化病但是手指正常的孩子,该孩子的基因型是ttaa,因此该对夫妻的基因型分别是TtAa、ttAa;由于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可以用分离定律解决后代患病概率的计算,对于多指这对性状而言,患多指(T_)的概率为1/2;对于白化病这对性状而言,患白化病(aa)的概率为1/4。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4×1/2×1/2=3/16;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女孩,患病的概率是1-1/2×3/4=5/8,C错误;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男孩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4×1/2+3/4×1/2=1/2。
8.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性状形成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的表型及比例为(  )
A. 紫色∶红色∶白色=9∶3∶4 B. 紫色∶红色∶白色=9∶4∶3
C. 紫色∶白色=15∶1 D. 紫色∶红色=15∶1
【答案】A
9. 如图为某一个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为精细胞
B. 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①②④
C. 一般不用该生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D. 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①③④
【答案】B
【解析】图④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雄性动物;图②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A错误;根据分析,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①②④,图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细胞有③⑤,B正确;动物的精巢(睾丸)是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最佳材料,卵巢中同一时期进行减数分裂的卵原细胞很少,并且它的分裂是不连续的,一般不用雌性动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又因为该生物为雄性动物,所以可用该生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C错误;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③④⑤,D错误。
10. 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
B. 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3
C. 图1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D. 图2所示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相应变化可发生在图1中的a点时
【答案】D
【解析】A、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目为1或2,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A错误;B、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为46→92→46,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46,B错误;C、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目没有出现过减半的情况,C错误;D、图2过程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则b的染色体数为n,对应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故图2相应变化可发生在图1中的a点时,D正确。
故选D。
11.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①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②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③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④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无尾猫自由交配后代中出现约1/3的有尾猫,则无尾对有尾为显性,且显性遗传因子纯合致死,①错误;无尾猫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②正确;显性遗传因子纯合致死,所以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只有杂合子,③错误;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无尾)∶aa(有尾)=1∶1,其中无尾猫约占,④正确。因此正确的是②④,故选C。
12. 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Ⅰ正常,在减数分裂Ⅱ时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是(  )
A. 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 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 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 前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答案】D
【解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均不正常(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多一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少一条染色体),因此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4个精细胞均不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正常,减数分裂Ⅱ时,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则这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均不正常,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均正常。
13. 某男性体内的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Ⅰ得到两个子细胞B1和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分裂Ⅱ产生两个细胞C1和C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互换和突变)(  )
A. 染色体形态相同的是A1和A2、B1和B2
B. 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
C. B1和B2、C1和C2细胞大小相同
D. B1和C1、B2和C2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A
【解析】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A1和A2染色体的形态相同,减数分裂Ⅰ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B1和B2常染色体形态相同,性染色体X和Y的形态不同。
14.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测交能推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B. 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C. 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D. 孟德尔在杂交与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
【答案】C
【解析】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关系,可以采用杂交法或自交法,测交法常被用来检测是否是纯合子,不能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A错误;F1形成配子时,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B错误;孟德尔在杂交实验的基础上,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并通过测交实验进行了验证,D错误。
15.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且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以1株黄色圆粒和1株绿色皱粒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其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黄色圆粒的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答案】C
【解析】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绿色=(9+3)∶(15+5)=3∶5,圆粒∶皱粒=(9+15)∶(3+5)=3∶1。据题意可知,亲本基因型为Y_R_和yyrr,关于子叶颜色,若为YY×yy,则F1为Yy,F2中黄色∶绿色=3∶1(不符合,舍弃);若为Yy×yy,则F1为1/2Yy、1/2yy,自交子代Y_为1/2×3/4=3/8,即黄色∶绿色=3∶5(符合);关于粒形,F2中圆粒∶皱粒=3∶1,所以F1为Rr,则双亲为RR×rr。综上,黄色圆粒的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
16.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 F1互交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C. 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
D. F1互交,后代中白眼性状只出现于雄果蝇中,说明眼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答案】D
【解析】F1互交后代中,红眼∶白眼=3∶1,说明眼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白眼性状只出现于雄果蝇中,说明白眼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即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D错误。
17. 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为伴X遗传,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截翅各由一对基因控制,显隐性关系及其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未知。纯合红眼黑身长翅雌果蝇与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蝇杂交,F1相互杂交,F2中体色与翅型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截翅∶黑身长翅∶黑身截翅=9∶3∶3∶1。F2表型中不可能出现(  )
A. 黑身全为雄性 B. 截翅全为雄性
C. 长翅雌雄各半 D. 截翅全为白眼
【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F2中灰身∶黑身=3∶1,长翅∶截翅=3∶1,因此灰身、长翅为显性性状,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设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用W、w表示,控制黑身和灰身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长翅和截翅的基因用B、b表示。若控制黑身的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只考虑体色,亲本基因型可写为XaXa、XAY,F2出现XAXa、XaXa、XAY、XaY,灰身∶黑身=1∶1,不符合题意,则控制黑身的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F2可出现黑身雌性,A符合题意;若控制截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只考虑翅型,亲本基因型可写为XBXB、XbY,F2可以出现XBXB、XBXb、XBY、XbY,即截翅全为雄性,B不符合题意;若控制长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只考虑翅型,亲本基因型可写为XBXB、XbY,F2可以出现XBXB、XBXb、XBY、XbY,即长翅有雌性也有雄性,C不符合题意;若控制截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考虑翅型和眼色,亲本基因型可写为XBWXBW、XbwY,F2可以出现XBWXBW、XBWXbw、XBWY、XbwY,即截翅全为白眼,D不符合题意。
18. 某植株的性别决定为XY型,某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且基因A会导致花粉致死。下列关于该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雌株有3种不同的基因型
B. 群体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XAY的植株
C. 杂合子雌株与隐性雄株杂交,后代隐性雌株占1/4
D. 杂合子雌株与显性雄株杂交,后代雌株全为显性性状
【答案】C
【解析】由于基因A会导致花粉致死,即不存在基因型为XA的雄配子,则不存在基因型为XAXA的雌株,则雌株有2种不同的基因型XAXa和XaXa,A错误;雌株可产生基因型为XA的雌配子,则可形成XAY的雄株,B错误;杂合子雌株(XAXa)与隐性雄株(XaY)杂交,后代隐性雌株(XaXa)占1/4,C正确;杂合子雌株(XAXa)与显性雄株(XAY)杂交,由于基因A使花粉致死,则后代全为雄株,没有雌株,D错误。
19. 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产生F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则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5∶1
B. 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灰身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8∶1
C. 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3∶1
D. 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8∶5
【答案】C
【解析】F2遗传因子组成为1BB、2Bb、1bb,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bb除去,让灰身果蝇(1BB、2Bb)自由交配,F3中黑身果蝇的比例为××=,即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1,A错误;F2遗传因子组成为1BB、2Bb、1bb,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bb除去,让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灰身果蝇(1BB、2Bb)进行交配,F3中黑身果蝇的比例为×=,所以灰身∶黑身=5∶1,B错误;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则F2遗传因子组成为1BB、2Bb、1bb,B配子的概率=b配子的概率=,所以让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后代黑身果蝇的比例为×=,则灰身∶黑身=3∶1,C正确;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自交,则F3中灰身∶黑身=(+×)∶(+×)=5∶3,D错误。
20. 基因型为AaBBcc、AabbCc的两株豌豆杂交,若三对等位基因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则其后代的表型比例接近(  )
A. 9∶3∶3∶1 B. 3∶3∶1∶1
C. 1∶2∶1 D. 3∶1
【答案】B
【解析】单独考虑每对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杂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3∶1;基因型为BB、bb的个体杂交,后代的表型均为显性;基因型为cc、Cc的个体杂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1∶1。因此基因型为AaBBcc、AabbCc的两株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型比例为(3∶1)×1×(1∶1)=3∶3∶1∶1,B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1. (12分)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在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________种。
(2)操作①叫________,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__________之前进行。
(3)操作②叫_____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________代,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_,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性状表现为________茎。
【答案】(1)矮茎豌豆 高茎豌豆 纯 (2)去雄 自然受粉 (3)人工传粉 套袋处理 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4)子一 Dd 高 
22. (12分)某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由基因A、a控制茎的高度(高茎和矮茎),由基因D、d控制花的颜色(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其中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科研人员用高茎红花植株和矮茎白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均表现为高茎粉红花;让F1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粉红花∶矮茎白花=3∶6∶3∶1∶2∶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杂交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作出后一项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F2中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进行鉴定,最好采用________法,即让F2中高茎红花植株与________植株杂交,请预测结果并写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将抗虫蛋白基因M导入该植物一雄株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具备抗虫性状。为了确定基因M所在的染色体,可让该雄株与雌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虫性。请补充以下推论:
①若产生的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产生的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③若产生的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1)能 能 亲本植株进行的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与性别决定无关 (2)测交 矮茎白花 若子代均为高茎粉红花,则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若子代中高茎粉红花植株与矮茎粉红花植株的数量比为1∶1(或子代出现矮茎粉红花植株),则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 (3)①仅雌株具备抗虫性 ②仅雄株具备抗虫性 ③不论雌雄均有一半抗虫,一半不抗虫
【解析】(1)由分析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用高茎红花植株和矮茎白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所得F1均表现为高茎粉红花,该性状与性别无关,可以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F2中高茎红花的基因型是A-DD,鉴定基因型常用的方法是测交实验,即让F2中高茎红花植株与矮茎白花(aadd)植株杂交,如果基因型是AADD,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Dd,表现为高茎粉红花,如果基因型是AaDD,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Dd∶aaDd=1∶1,分别表现为高茎粉红花、矮茎粉红花。(3)由于抗虫基因导入的是雄株,假设基因M位于X染色体上,雄性的X染色体只能传递给雌性后代,因此后代表现为抗虫性的个体都是雌性。假设基因M位于Y染色体上,雄性的Y染色体只能传递给雄性后代,因此后代的抗病个体都是雄性。假设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与性别无关,不论雌雄均有一半抗虫,一半不抗虫。
23. (14分)下图是某高等雄性动物体内5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戊中进行减数分裂的是    。丁细胞的名称是        。
(2)甲细胞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戊细胞中有   个四分体。
(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的是     细胞。
(4)图甲中,1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是         。若该动物的基因型是Aa,2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含a基因的染色体是        。
(5)将以上5个细胞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序:            。
【答案】(1)乙、丁、戊 次级精母细胞
(2)8 0 8 2
(3)戊
(4)3号和7号 4号和8号
(5)丙、甲、戊、乙、丁
【解析】(1)由题图可知,乙、丁和戊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已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且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其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2)甲细胞中着丝粒已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该细胞不含染色单体,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配对后形成的,1个四分体就是1对同源染色体,因此戊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3)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题图中戊细胞所在的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4)图甲中1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是3号和7号;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应该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若2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则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含a基因的染色体是4号和8号。(5)精原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再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因此这5个细胞按分裂的先后顺序应排序为丙、甲、戊、乙、丁。
24. (12分)果蝇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模式生物。已知果蝇(2n=8)的黑身基因(B)对灰身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基因(D)对白眼基因(d)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果蝇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点)。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他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只红眼黑身果蝇与一只白眼黑身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有1/8为白眼灰身。则亲本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
(3)若要根据子代个体眼色的不同即可判断出子代果蝇的性别,可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雌果蝇和________的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交配。子代中雄果蝇的眼色均表现为________。
【答案】(1)相对性状明显、繁殖快、易于饲养等 假说—演绎法 (2)BbXDXd 7∶9 (3)XdXd XDY 白眼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2)一只红眼黑身果蝇与一只白眼黑身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有1/8为白眼灰身(bbXdY),说明亲本黑身均为Bb,其产生bb的比例为1/4,子代雄果蝇中XdY为1/2,可推出亲本中红眼黑身果蝇的基因型为BbXDXd,白眼黑身果蝇的基因型为BbXdY。F1雌(1/2XDXd、1/2XdXd)雄(1/2XDY、1/2XdY)个体随机交配,F2中白眼果蝇(XdXd、XdY)所占比例为3/4×1/4+3/4×1/2=9/16,则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1-9/16=7/16,故红眼∶白眼=7∶9。答案第2页 总2页江津五中2022-2023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B.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 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2. 如图是一个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那么6号和7号生的女孩中出现此种遗传病的概率及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依次是(  )
A. 1/4、1/8 B. 1/8、1/4
C. 1/4、1/4 D. 1/8、1/8
3.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
B. 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C. 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D.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4. 如图所示,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B. 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
C. 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粒分裂 D. 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段
5. 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
A. 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B. 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C. 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D. 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6.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总是成对存在
B. 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C.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 人类多指(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a)对皮肤正常(A)为隐性,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皮肤正常,母亲手指、皮肤均正常,他们生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TtAa、ttAa
B. 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16
C. 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女孩,患病的概率是5/16
D. 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男孩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
8.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性状形成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的表型及比例为(  )
A. 紫色∶红色∶白色=9∶3∶4 B. 紫色∶红色∶白色=9∶4∶3
C. 紫色∶白色=15∶1 D. 紫色∶红色=15∶1
9. 如图为某一个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为精细胞
B. 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①②④
C. 一般不用该生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D. 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①③④
10. 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
B. 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3
C. 图1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D. 图2所示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相应变化可发生在图1中的a点时
11.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①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②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③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④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2. 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Ⅰ正常,在减数分裂Ⅱ时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是(  )
A. 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 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 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 前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13. 某男性体内的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Ⅰ得到两个子细胞B1和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分裂Ⅱ产生两个细胞C1和C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互换和突变)(  )
A. 染色体形态相同的是A1和A2、B1和B2
B. 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
C. B1和B2、C1和C2细胞大小相同
D. B1和C1、B2和C2染色体数目相同
14.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测交能推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B. 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C. 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D. 孟德尔在杂交与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
15.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且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以1株黄色圆粒和1株绿色皱粒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其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黄色圆粒的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16.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 F1互交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C. 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
D. F1互交,后代中白眼性状只出现于雄果蝇中,说明眼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17. 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为伴X遗传,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截翅各由一对基因控制,显隐性关系及其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未知。纯合红眼黑身长翅雌果蝇与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蝇杂交,F1相互杂交,F2中体色与翅型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截翅∶黑身长翅∶黑身截翅=9∶3∶3∶1。F2表型中不可能出现(  )
A. 黑身全为雄性 B. 截翅全为雄性
C. 长翅雌雄各半 D. 截翅全为白眼
18. 某植株的性别决定为XY型,某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且基因A会导致花粉致死。下列关于该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雌株有3种不同的基因型
B. 群体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XAY的植株
C. 杂合子雌株与隐性雄株杂交,后代隐性雌株占1/4
D. 杂合子雌株与显性雄株杂交,后代雌株全为显性性状
19. 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产生F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则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5∶1
B. 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灰身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8∶1
C. 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3∶1
D. 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8∶5
20. 基因型为AaBBcc、AabbCc的两株豌豆杂交,若三对等位基因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则其后代的表型比例接近(  )
A. 9∶3∶3∶1 B. 3∶3∶1∶1
C. 1∶2∶1 D. 3∶1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1. (12分)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在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________种。
(2)操作①叫________,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__________之前进行。
(3)操作②叫_____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________代,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_,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性状表现为________茎。
22. (12分)某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由基因A、a控制茎的高度(高茎和矮茎),由基因D、d控制花的颜色(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其中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科研人员用高茎红花植株和矮茎白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均表现为高茎粉红花;让F1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粉红花∶矮茎白花=3∶6∶3∶1∶2∶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杂交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作出后一项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F2中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进行鉴定,最好采用________法,即让F2中高茎红花植株与________植株杂交,请预测结果并写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将抗虫蛋白基因M导入该植物一雄株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具备抗虫性状。为了确定基因M所在的染色体,可让该雄株与雌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虫性。请补充以下推论:
①若产生的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产生的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③若产生的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
23. (14分)下图是某高等雄性动物体内5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戊中进行减数分裂的是    。丁细胞的名称是        。
(2)甲细胞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戊细胞中有   个四分体。
(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的是     细胞。
(4)图甲中,1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是         。若该动物的基因型是Aa,2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含a基因的染色体是        。
(5)将以上5个细胞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序:            。
24. (12分)果蝇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模式生物。已知果蝇(2n=8)的黑身基因(B)对灰身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基因(D)对白眼基因(d)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果蝇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点)。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他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只红眼黑身果蝇与一只白眼黑身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有1/8为白眼灰身。则亲本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3)若要根据子代个体眼色的不同即可判断出子代果蝇的性别,可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雌果蝇和________的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交配。子代中雄果蝇的眼色均表现为________。答案第2页 总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