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能力检测
(检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bào yuàn zhěn suǒ nián líng shěn shì
( ) ( ) ( ) ( )
shī xíng zhǎn xīn yóu zhōng cí xiáng
( ) ( ) ( ) ( )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土匪(fēi fěi) 绷(bēn bēng)带
堪(kān kāng)称 一声不吭(kēn kēng)
三、用“ ”画出多音字正确的读音。(3分)
1.我一直在数(shù shǔ)你的刀数(shù shǔ)。
2.年轻人承受了(le liǎo)难以忍受的痛苦,真了(le liǎo)不起。
3.我当(dāng dàng)时是开玩笑的,没想到你却当(dāng dàng)真了。
四、用“ ”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2分)
1.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炼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蹦带。( )( )
2.这么重的伤,只有军人才能这样重容振定!( ) ( )
五、辨字组词。(4分)
免( ) 怨( ) 挤( ) 审( )
勉( ) 怒( ) 剂( ) 申( )
六、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3分)
[例] 年轻人平静地说:“能。”
1.沃克医生 地问:“一共多少刀 ”
2.一位战士 地说:“我去完成这个任务!”
3.小明 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1.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改为反问句)
2.将军对战士们说:“我给你们分菜。”(改为转述句)
3.他站在原地,怎么办一时不知才好。(修改病句)
八、排列句序。(7分)
( )最后,那个傲慢的沃克军医手术后称赞他是“军神”。
( )15岁时父亡家贫,刘伯承回家务农,还到镇上卖字。
( )刘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开县农村。
( )因父亲是个务农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刘伯承从小就被督促读书练字,后靠族亲资助入县城高等小学堂。
( )德医诊所为他施手术共割72刀,他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忍受。
( )1912年,他到重庆考入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当司务长、排长,此后因善于用兵在战火中职务不断提升。
( )在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又从右眼飞出。
九、根据句子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4分)
1.“瞒着、满意、野蛮、螨虫”这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 )
2.《清贫》选自《可爱的中国》,作者是方志敏。( )
3.“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一句通过沃克医生的语言描写,可以感受到他的敬佩之情。( )
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陆游,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极大的同情,对南宋统治者不图收复失地而偏安一隅无比的愤慨的思想感情。 ( )
十、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5分)
1.羌笛何须怨杨柳, 。
2. ,不破楼兰终不还。
3.遗民泪尽胡尘里, 。
4. ,漫卷诗书喜欲狂。
5.孤帆远影碧空尽, 。
十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1分)
①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②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③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受得了吗 你的右眼需要
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④“试试看吧。”
⑤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⑥疲惫一声不吭,他忍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⑦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⑧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⑨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
⑩“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这个片段选自课文 。(1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陈旧( ) 慌张( )
3.在文中的“□”里加上标点符号。(2分)
4.为什么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 (2分)
5.请用“ ”画出描写刘伯承忍受手术痛苦的句子。(2分)
6.从这个片段,你感受到刘伯承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①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 坚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②毛泽东同志(酷爱 喜欢)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③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④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 别样)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⑤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1)敬仰:
(2)孜孜不倦:
2.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3分)
3.造句。(1分)
不但……而且……
4.写出第④自然段的段意。(2分)
5.毛泽东同志抓紧一切机会学习。请认真阅读原文,然后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最能表现这一点的,用“√”标出。(3分)
(1)很早起床( ) (2)不浪费一分一秒( )
(3)高声朗读( ) (4)抓紧课余时间( )
(5)冷水浴后( ) (6)边读边做笔记( )
6.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三、口语交际。(5分)
妈妈生气的时候样子会 ,记得有一次
。
四、习作。(30.分.)
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某个人陶醉时的样子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写这个人陶醉时的样子,如脸部表情、不寻常的举动、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周围的人有什么反应。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要把他当时的样子写具体,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