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二生物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总分40分)
1.D 2.D 3.B 4.B 5.B 6.B 7.D 8.D 9.D 10.D
11.C 12.B 13.B 14.A 15.B 16.C 17.D 18.B 19.C 20.D
2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
(1)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2)能(1分) 形态相同说明为同种菌株,大小不同可能是菌落的发育起点不同
(3)7.7×1010 偏小 (1分)
(4)不支持 透明圈与菌落的直径比值越大,表明分解PP的能力越强(3分)
22.(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7分)
(1)自我调节能力(答其他内容则为0分)(1分) 生态系统的组分多少(生物的种类多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分) 捕食和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写为“竞争”不得分,多答、漏答均不得分) 10
(3)因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与小型食肉鱼相比,鸟的营养级较高,可利用的能量较少,生物数量也就越少(答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得1分,答出二者具体的关系再得1分,若答案中有错误则得0分)。 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不可逆转。
(4)整体
(5)间接(1分) 引入适合红树林的物种尤其是本地物种;引入红树品种不能太单一;引入物种期间注意避免引入外来入侵物种;要有相应的害虫监控机制等(合理即可得分,若答案中有错误则得0分)。
23.(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7分)
(1)隔绝空气(1分)
(2)杀死蔬菜表面的乳酸菌 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CO2 只有乳酸菌能耐受酸性且缺氧的发酵液环境 乳酸(1分) 对氨基苯磺酸 玫瑰红(1分)
(3)抗生素能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4)残糖量最低,酒精度数最高 酒精度数过高导致酵母菌死亡
24.(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
(1) 全球性(1分) 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2)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节约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其他类似答案也可得分)
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其他类似答案也可得分)
(3)含碳有机物(1分) 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3分)(每个方面得1分,若答案中有错误则得0分)
(4)火灾后草本植物接受的光照更加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2023年4月20日下午14:30-17:10 试卷满分:10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命系统平衡或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下列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
A.长期服用睾丸酮会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
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
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
2. 图1为某森林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和第三 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大型真菌 B.杂食性鸟位于第二、三营养级
C.a表示用于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能量的一部分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是时代的主旋律。根据这一 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加剧问题主要是通过各国的节能减排来解决
B.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都能够自给自足的系统
C.生态农业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
D.坚持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4. 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的特点,除用于生态治理外,其 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
A.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B.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C.用作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D.菌渣作饲料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
5. 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够被土壤中某些微生 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产生纤维素酶。刚果红是一种常用的染料,能够与纤维 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不能形 成,培养基中就会出现透明圈。某生物兴趣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分解纤维素 的纤维素分解菌并计数,下列方案不合理的是( )
A.应选择纤维素丰富的环境,如腐殖土
B.应配制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
C.应挑选出能产生透明圈且直径较大的菌落
D.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计数
6. 日前微博传言手机屏幕比马桶按钮单位面积上的细菌多,为辨别真伪,两电视台利用 微生物培养技术进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B.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实验
C.本实验使用的培养基应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两个报道结果不同,可能是因为取样环境不同
7. 野生猴面花有粉色(粉龙头)和红色(红龙头)两种。它们起源于同一祖先种,分布 区域有重叠,粉龙头由黄蜂授粉,红龙头由蜂鸟授粉。利用一定工程技术改变两种猴 面花的花色,统计传粉者访花率,数据如下表。叙述错误的是( )
黄蜂访花率 蜂鸟访花率
野生粉龙头(开粉花) 15.40 0.02
变异粉龙头(开红花) 2.63 1.44
野生红龙头(开红花) 0.15 189
变异红龙头(开粉花) 10.90 168
注:访花率是指单位时间每朵花传粉者的到访次数
A.黄蜂与蜂鸟的访花采蜜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猴面花和与之传粉的动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C.野生粉龙头和红龙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D.吸引黄蜂或蜂鸟传粉的只是猴面花的花色
8.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描绘了稻田中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稻田群 落的特征。河南某村庄在插秧不久的稻田中,放养了草鱼和青蛙,形成了“稻—鱼— 蛙”立体农业种养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其模式图如下所示,下 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农业模式能增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与普通稻田相比,“稻—鱼—蛙”立体农业不容易发生病虫害
C.该立体农业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 类最有益的部分
D.为增大产出可向稻田中投入大量的蛙和草鱼
9.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B.化学信息可以作用于不同种生物之间,而行为信息只能作用于同种生物之间
C.铅、镉、汞等一些重金属一进入环境便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而且它们的循 环过程与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相同
D.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0.马世骏院士是蜚声中外的生态学家,先生在生态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还提出了生 态经济学设想。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生态学的循环和整体原理
B.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防护林要充分考虑协调原理
C.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遵循了生态学的自生原理
D.林业工程建设主要遵循生态学的循环原理
1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操作者的双手清洁后,用无水乙醇擦拭消毒
B.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不含微生物,可长期保存
C.接种室、接种箱使用前用紫外线照射30min,是紫外线消毒
D.培养基、培养皿等均须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12.《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其中利用发酵技术制作的各类特色食品,如 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它们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好地展现 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正确的是( )
A.家庭制作米酒时,一般先把糯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然后再将酒曲浸水活化, 直到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最后将冷却的熟米与活化的酒曲混合后再进行发酵。“糯 米洗净”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B.某同学夏天在家酿制葡萄酒,当葡萄酒制作完成打开发酵坛时,发现葡萄酒已变 酸,但香气扑鼻,且酸甜可口。该同学酿酒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发酵坛密封不严密或 者发酵坛没有清洗干净
C.“王致和”腐乳是我国的著名品牌,通过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 肽和氨基酸,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和吸收,而腐乳本身又便于保存。多种微生物参 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酵母菌
D.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内的表面有时会长出一层白色的菌膜,这主要是由乳酸菌繁 殖形成的
13.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 牛肉膏 葡萄糖 K2HPO4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10g 10g 2g 适量 定容至1000mL
A.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该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有葡萄糖、牛肉膏,属于氮源的物质是牛肉膏
C.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只有大肠杆菌
D.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就可以接种使用
14. 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藻类固定的太阳能与污水中的有机物
B. AB段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数量减少和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
C. 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
D. 图示过程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15.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常用的两种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平板划线法要求要连续多次划线,且除了第一次划线外,每一次划线的起点都是 上一次划线的终点
B.除了第一次划线需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外,以后的划线可以不用灭菌
C.如果菌液本来浓度不高,则可以适当降低稀释倍数
D.充分稀释和连续划线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形成的菌落是由单一的细菌细胞繁殖而成
16.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
B.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C.能量②③的总和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的形式进行
17.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 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的掠夺性采伐和环境的破坏,资源日趋枯竭,被列为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龙血树的中药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
D.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禁止人类对龙血树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18.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莹”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了黄雀属于第三营养级
D.“螟蛉有子,螺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现象
19.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 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20.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 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等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 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培养基中化合物A可能既作碳源又作氮源
B.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呼吸作用的类型是有氧呼吸
C.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显著降低的培养液接种
D.若要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可挑取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再采用平板划线法 进行计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 (13分)聚丙烯纤维(PP)是医用外科一次性口罩的主要成分,某生物兴趣小组欲对 降解PP的目的菌进行初步筛选,他们取10g土壤样品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90mL 无菌水,于摇床上充分振荡混匀,再接种到以PP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中,置于 37℃培养箱中培养,待菌落生长良好后进行下一步实验。图甲表示PP分解菌分离与计 数的过程,6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为475、573、754;7号试管涂布的三个 平板的菌落数为59、74、98;8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为27、12、9。图乙 表示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PP结合而显色的染色剂,目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筛选目的菌过程中,接种最常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上述培养基表面仅出现了形态相同但大小不同的一种菌落,由此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该培养基具有筛选功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甲PP分解菌分离和记述结果分析,可以推算1g土壤样品中含有PP分解菌的数目是________个,此数值一般比实际值_______(填“偏小”或“偏大”)。
(4)有同学根据观察到图乙菌落的直径大小,认为菌落直径d更大的就是降解PP能力更强的菌株,你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此结论,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17分)深圳红树林位于深圳湾畔,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 这里自然生长植物有海漆、木榄、秋茄等珍稀树种,每年有白琵鹭、黑嘴鸥、小青脚 鹬等189种,上10万只候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自然保护区内地势平坦开阔,有沼 泽、浅水和林木等多种自然景观。下图是深圳红树林生态系统简图,请据图回答:
(1)自然状态下,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能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小型食肉鱼与虾蟹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若小型食肉鱼从虾蟹中获得的能量与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之比为1∶3,则要使小型食肉鱼增加1kg,至少需要消耗水蚤_____________kg。
(3)通常情况下,鸟的数量少于小型食肉鱼,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鸟与大型食肉鱼的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红树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及合理的开发利用,既能防风固堤、改善海湾生态环境,又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这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原理。
(5)红树林具有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在引入物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两点即可)。
23. (17分)中国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采用发酵法酿酒,制酱、制醋、制腐乳、制泡菜 等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啤酒酿造的发酵过程是在敞开式发酵池中进行的,麦芽汁中接种酵母后通入大量无菌空气,之后会产生大量气体翻腾逸出,形成厚厚的气泡层。其中,气泡层起到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有利于酒精的生成。
(2)制作泡菜时煮沸的泡菜盐水须冷却后再倒入装好干净蔬菜的坛中,以免高温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发酵初期发酵坛的水槽内会间歇性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酵过程中,除乳酸菌外,其它微生物在密封发酵2天后均大幅度减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比色法,因为亚硝酸盐与的反应产物__________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__________色化合物。
(3)乳酸菌常用于制作酸奶等发酵食品。制作酸奶时,若牛奶中含有抗生素,会影响酸奶的制作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为探究发酵温度对红树莓果酒发酵的影响做了相关实验,得到如下图结果:
①据图可知,发酵的最适温度是24℃,理由是该温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酵进行一段时间后残糖量不再降低,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 从而减少大气中CO2浓度的过程。碳汇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推进“碳 中和”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碳汇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这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特点。森林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另外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
(2)“碳中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实现“碳中和”的两个决定因素是碳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碳增汇,碳减排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碳增汇的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在生物群落中以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点即可)。
(4)若管理不善发生森林火灾,森林也可能成为一种碳排放源。轻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影响差异不显著,但是林火干扰能提高草本植物的碳密度,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