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件(31页)

文档属性

名称 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件(31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3 15:0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23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2课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八年级下册
复习回顾
1.食物链的概念?
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2.食物网的概念?
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
3.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意义?
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2课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2
1
1.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
3
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喜羊羊、灰太狼、草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草 羊 狼
1.草中的能量从何而来?太阳中的能量全部都被草利用了吗?草的能量将何去何从?
2.羊吃了草后,草中的能量都被羊吸收了吗 羊的能量又到哪里去了?
想一想
草中的能量来自哪里?
太阳能
光合作用
有机物
能量的流动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
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
太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草的能量将何去何从?
呼吸作用
分解者
未利用
羊的能量又到哪去了呢??
呼吸作用
分解者
未利用
小组讨论
2.各种生物获得的能量可以全部用于他们的生命活动吗?
不能,因为一部分能量在流动中损失。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者
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
1.呼吸作用(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2.分解者分解、3.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10%~20%
10%~20%
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
小组讨论
3.食物链(或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
特点:单向流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4、能量金字塔
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储存的能量 ,数量也 ,就形成了 的生物数量与能量的关系。
最少消耗能量,选最 食物链
最大消耗能量,选最 食物链
愈少
愈少
金字塔形


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对能量进行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有毒物质通过______从上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浓度逐级 ,这种现象被称为 。
食物链
增加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
例:在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的湖泊中,存在着“藻类→小鱼→大鱼”这条食物链.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鱼>小鱼>藻类 B.藻类>小鱼>大鱼
C.小鱼>藻类>大鱼 D.小鱼>大鱼>藻类
A
补充笔记P73
(即生物体所处营养级别越高,体内含有的有毒物质越多)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对能量进行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能量可以多级利用,但是不能循环利用,
能量的利用率可以提高,但是传递效率不能提高
(2)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 有益的部分。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C
甲→丙→乙→丁
变式拓展
能量流动的计算:
玉米→鹅→人
(1)在这条食物链中,玉米是200kj,传递给人最少需要多少能量,传递给人最多需要多少能量?
鼠最少:
鹰最多:
(2)若人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多少kg玉米?最多需要消耗多少kg玉米?
至少: 最多:
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
X*10%*10%=1kg
X=?
X*20%*20%=1kg
X=?
100kg
25kg
200x10%=20kj
200x20%x20%=8kj
P36 17题
草→蝗虫→青蛙
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17.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 )
A.25克 B.50克 C.100克 D.125克
B
技巧:正向少乘少,反向少除多
思考: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是由地球提供的。地球为什么能为生物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物质呢?
比如,生物在不停的呼吸过程中,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氧,为什么我们并未感到大气中的氧不断减少呢?
二、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和生物群落存在的主要形式?
在无机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CO2和碳酸盐(石灰岩、珊瑚礁);在群落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
(2)碳元素主要以什么途径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以什么途径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碳元素在生物体之间以什么渠道传递?
食物链和食物网
1.活动: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4)碳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构建碳循环的模型。
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消费者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摄食
分解者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有机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1.活动: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CO2库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煤 石油
分解者
溶解
摄食
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2.碳循环
二、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2.碳循环
(1)流动形式
①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CO2
②生物群落内部:
含碳有机物
(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光合作用
(3)返回非生物环境的方式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煤、石油等
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遗体和排遗物
光合
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
呼吸作用
二、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二、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3.水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物质循环的特点
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
比较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特点
范围
联系 课堂小结
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 。
生态系统有机物最终来源: 。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运动,反复利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圈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太阳能
生产者/绿色植物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制作生态瓶
(模拟淡水生态系统)
1.要使模拟的生态系统维持更长时间,生态系统中除了要有非生物物质、生产者、消费者等成分,还有什么因素必须得到保证?
2.为什么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存活较长的时间?
【中考在线】
1.(2022·四川资阳·中考真题)如图是乡村振兴项目所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对该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桑树和蚕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蚕能促进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只包括鱼塘中的全部植物和动物
D.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桑树→蚕→蚕粪→鱼
B
【中考在线】
2.(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小王同学依据所学知识,绘制了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对图示的分析符合生物学事实的是( )
A.乙通过①过程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B.通过捕食,乙的能量全部进入丙体内
C.图中生物之间可以构成2条食物链
D.丁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乙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