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3 15:30:5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徐州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本部分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徐州)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见如图)可用于研究(  )
A.人类的起源 B.禅让的形成 C.农业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见图)可用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故A符合题意;
禅让制出现在尧舜禹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
北京人时期还没出现农业,故C不符合题意;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产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
2.(2022·徐州)依据《史记·楚世家》的相关记载,历史教师讲述了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  )
起点:楚武王言“我蛮夷也”。 发展:不到百年,楚庄王陈兵问鼎。 高潮:晋楚邲之战后,楚庄王论“武德”。 结尾:战国后期,出现“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局面,楚国一度被推为合纵之长。
A.分封制度的强化 B.民族之间的交融
C.六国统一的完成 D.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春秋时期楚国王问鼎中原的故事,从材料中“我定蛮夷也”、“武德”、“楚国一度被推为合纵之长”等信息可以看出春秋时期楚国接受中原文化,实力增强,成为霸主,这体现了当时的民族交融,故B符合题意;
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从楚王问鼎也可以看出,故A不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楚国王问鼎中原的故事,完成六国统一是秦国,故C不符合题意;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朝安史之乱后,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一些诸侯势力崛起,开始争霸。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
3.(2022·徐州)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大规模迁移示意图,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文化专制加强 B.民族关系紧张
C.市民阶层壮大 D.人地矛盾尖锐
【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 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大增,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尖锐人口向东北、西北、东南等地区迁移,故D符合题意;
文化专制是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
BC题干没有体现,故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的人口的增长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清朝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
4.(2022·徐州)下图企业的创办说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  )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5年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轮船招商局 1873年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5.(2022·徐州)下表为《大刚报》在1942年10月进行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测验参与者包括学生、公务员、商人、军人、工人、农民等,各主要年龄段均有参与。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序号 问题及结果统计
1 你认为中国抗战,究竟能不能得到最后胜利?
能:11206人,占99.5% 未置可否:56人,占0.5%
2 你主张联合国家,应该先以全力解决德国,还是先以全力解决日本?
日本:7819人,占69.4% 德国:3443w人,占30.6%
7 在联合各国未以全力打击日本之先,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先行反攻?
要:5724人,占50.8% 不要:5424人,占48.2% 未置可否:114人,占1%
A.主流民意对抗战持必胜信念 B.战胜德日的顺序与民意吻合
C.民众完全依赖盟友对日作战 D.民意测验结果没有史料价值
【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据表格信息可知,1942年时国人中大部分认为中国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要先全力解决日本,而且要先行对日本进行反攻,说明主流民意对抗战持必胜信念,故A符合题意;
主流民意是主张先解决日本,但实际上是德国先投降,故B不符合题意;
“民众完全依赖盟友对日作战”表述有误,故C不符合题意;
“民意测验结果没有史料价值”表述有误,民意测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抗战。
6.(2022·徐州)下面连环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谈唠了一阵,肖队长取出一本书说:“这是毛主席批下来的平分土地书,凭着这本书,大伙日子保管能过好。”接着向大家解释《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且声明:“咱们这一回,坚持按照土地法做,把封建地主打垮。”
A.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咱们这一回,坚持按照土地法做,把封建地主打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应的是土地改革。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2022·徐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当时第三世界普遍的呼声与愿望,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应时代潮流提出(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1953年,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适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时代潮流,故A符合题意;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故B不符合题意;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8.(2023八下·深圳月考)下图法新社记者的评论是基于中国(  )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国家
B.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
C.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报纸信息“1978年12月”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应该讲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C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国家,排除A;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是 在1957年,排除B;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9.(2022·徐州)13世纪的庄园法庭有如下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这说明庄园法庭(  )
A.首创欧洲成文法典 B.审判程序规范透明
C.维护领主阶层利益 D.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C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三种被罚情况来看,庄园法庭是在维护领主的利益,故C符合题意;
题干与法典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题干未反应审判程序,故B不符合题意;
题干体现的是庄园法庭对封建领主的维护,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说法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庄园法庭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庄园法庭实质上是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
10.(2023九下·合肥开学考)《人权宣言》指法国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历史进步性在于(  )
A.揭露了剥削的残酷性 B.宣告了民族国家独立
C.保证了英国政局稳定 D.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知,此宣言的核心内容应是人权与法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要求人权与法治,D项正确;
题干宣称人权与法治,没有揭露剥削的残酷性,A项不正确;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而不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因此,《人权宣言》不可能宣告民族国家的独立,B项不正确;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纲领性文献,与英国无关,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人权宣言》进步性的认识。
11.(2022·徐州)人民群众清早醉来,惊讶地读到这样的布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手中”这一历史场景反映的是(  )
A.农奴制改革 B.巴黎公社成立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据“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手中。”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场景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符合题意;
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A不符合题意;
1871年,法国人民建立巴黎公社,故B不符合题意;
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2.(2022·徐州)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这体现了(  )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欧洲的冷战对峙
C.二战前的紧张局势 D.世界多极化趋势
【答案】B
【知识点】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是冷战的表现,故B符合题意;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故A不符合题意;
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故C不符合题意;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冷战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13.(2022·徐州)下图为某篇历史论文的写作主线,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衰落
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答案】C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16世纪末,随着殖民主义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有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因此,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小题,共24分)
14.(2022·徐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应星年谱(年岁接虚岁计)
1587年(万历十五年),1岁,出生于江西南部府奉新县。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29岁,赴南昌参加乡试,得第三名举人。
1631年(崇祯四年),45岁。第六次赴京参加会试,再次落榜。从此放弃科举,专心于实学。研究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农工业生产技术及自然科学。
1635年(崇祯八年),49岁,在江西省分宜县学教谕任内,利用余闲时间整理往日调查材料,并阅读文献,准备写作。
1637年(崇祯十年),51岁,发表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三卷18章,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农工业各领域技术成就,由友人涂绍煃资助出版。
1648年(顺治五年),62岁,决定做一名隐士。
1666年(康熙四年),80岁,卒。(卒年现尚无确切证据)
——摘编自潘吉至《宋应星评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题后括号内写“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题后括号内写“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题后括号内写“不涉及”,
①宋应星一生历经明清两朝。(  )
②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是为了求取功名。(  )
③《天工开物》成书后多次再版印刷。(  )
④《天工开物》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  )
(2)根据材料,概括《天工开物》体现的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案】(1)正确|错误|不涉及|正确
(2)亲自调查资料、参阅前人的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587年(万历十五年),1岁,出生于江西南昌府奉新县”“1648年(顺治五年),62岁,决定做一名隐士”“1666年(康熙四年),80岁,卒”可知,宋应星一生历经明清两朝,①能直接从材料中得出。故①正确;根据材料“1631年(崇祯四年)……从此放弃科举,专心于实学。研究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农工业生产技术及自然科学”可知,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不是为了求取功名,②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故②错误;根据材料“由友人涂绍烽资助出版”无法得出《天工开物》成书后多次再版印刷,③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③不涉及。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知《天工开物》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④能直接从材料中得出,故④正确。
(2)根据材料“研究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农工业生产技术及自然科学”“利用余闲时间整理往日调查材料,并阅读文献,准备写作”“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农工业各领域技术成就”可知,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亲自调查资料、参阅前人的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应星及《天工开物》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该书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15.(2022·徐州)英国铁路建设
材料一:曼彻斯特棉纺商人抱怨说从利物浦经过运河运送原料比从英国越过大西洋海运来得慢,因而在1821年开始兴起建立铁路连接两市的想法,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线成为第一条公共铁路——完全由公司自己经营,用蒸汽车头牵引自己的车和运送旅客、货物,收取运费,到了1833年,公司的股票价值已经增加一倍以上。英国其余各地亦开始兴建缺路;造成铁路繁荣时期,到1850年铁路已长达六千英里。
——摘编自奇波拉《欧满经济史》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已重视殖民地的铁路建设了,它在印度、埃及、南非、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建筑了许多铁路。此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到1913年时,已在殖民地共建铁路达10万余公里,
——张天《论英国近代化全球交通运输网的建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19世纪30年代后英国铁路建设繁荣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分布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在殖民地进行铁路建设的认识。
【答案】(1)工业革命的发展,原材料运输速度需要加快;火车发明并投入运营;铁路运营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刺激。
(2)铁路线覆盖主要的工业中心、矿产地和扩展中的港口;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有了铁路交通。
(3)消极影响:加重了对殖民地的掠夺,铁路延伸之处均遭到严重掠夺。积极影响:客观上促进殖民地的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据材料—“从利物浦经过运河运送原料比从英国越过大西洋海运来得慢,因而在1821年开始兴起建立铁路连接两市的想法”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原材料运输速度需要加快;根据“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线成为第一条公共铁路——完全由公司自己经营”可知,火车发明并投入运营;根据“用蒸汽车头牵引自己的车和运送旅客、货物,收取运费,到了1833年,公司的股票价值已经增加一倍以上。”可知,铁路运营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刺激也是英国铁路建设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图示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线覆盖主要的工业中心、矿产地和扩展中的港口;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有了铁路交通。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在殖民地进行铁路建设客观上促进殖民地的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但是加重了对殖民地的掠夺,铁路延伸之处均遭到严重掠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及运用知识的能力。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6.(2022·徐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充明。这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年,就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虽然,这时中国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因素,但相对于社会“沉沦”主流来说,它是弱小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往后,直到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渐渐走出谷底。虽然,消极的“沉沦”的因素仍然严重地存在,其对中国社会的压迫,甚至不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前弱。但是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
——摘编自张海鹂《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历史事件(材料提及的除外)。为什么认为在20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沉沦”到了谷底?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升因素中“新的政党”是什么?并说明它是怎样一步步引导中国走出“谷底”的?(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通畅)
【答案】(1)历史事件: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列强侵略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探索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没有摆脱半殖民地的处境;北洋各派军阀与列强勾结,混战不断。
(2)政党:中国共产党。
说明:中国成立后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辟工农武装割据之路;为保存革命实力进行战略转移并开始抗日;卢沟桥事变后,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统治,建立起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年,就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为在20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沉沦”到了谷底是因为列强侵略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探索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没有摆脱半殖民地的处境;北洋各派军阀与列强勾结,混战不断。
(2)据材料“但是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并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成立后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辟工农武装割据之路;为保存革命实力进行战略转移并开始抗日;卢沟桥事变后,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统治,建立起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徐州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本部分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徐州)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见如图)可用于研究(  )
A.人类的起源 B.禅让的形成 C.农业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2.(2022·徐州)依据《史记·楚世家》的相关记载,历史教师讲述了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  )
起点:楚武王言“我蛮夷也”。 发展:不到百年,楚庄王陈兵问鼎。 高潮:晋楚邲之战后,楚庄王论“武德”。 结尾:战国后期,出现“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局面,楚国一度被推为合纵之长。
A.分封制度的强化 B.民族之间的交融
C.六国统一的完成 D.经济重心的南移
3.(2022·徐州)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大规模迁移示意图,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文化专制加强 B.民族关系紧张
C.市民阶层壮大 D.人地矛盾尖锐
4.(2022·徐州)下图企业的创办说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  )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5年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轮船招商局 1873年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2022·徐州)下表为《大刚报》在1942年10月进行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测验参与者包括学生、公务员、商人、军人、工人、农民等,各主要年龄段均有参与。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序号 问题及结果统计
1 你认为中国抗战,究竟能不能得到最后胜利?
能:11206人,占99.5% 未置可否:56人,占0.5%
2 你主张联合国家,应该先以全力解决德国,还是先以全力解决日本?
日本:7819人,占69.4% 德国:3443w人,占30.6%
7 在联合各国未以全力打击日本之先,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先行反攻?
要:5724人,占50.8% 不要:5424人,占48.2% 未置可否:114人,占1%
A.主流民意对抗战持必胜信念 B.战胜德日的顺序与民意吻合
C.民众完全依赖盟友对日作战 D.民意测验结果没有史料价值
6.(2022·徐州)下面连环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谈唠了一阵,肖队长取出一本书说:“这是毛主席批下来的平分土地书,凭着这本书,大伙日子保管能过好。”接着向大家解释《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且声明:“咱们这一回,坚持按照土地法做,把封建地主打垮。”
A.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7.(2022·徐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当时第三世界普遍的呼声与愿望,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应时代潮流提出(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2023八下·深圳月考)下图法新社记者的评论是基于中国(  )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国家
B.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
C.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2022·徐州)13世纪的庄园法庭有如下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这说明庄园法庭(  )
A.首创欧洲成文法典 B.审判程序规范透明
C.维护领主阶层利益 D.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10.(2023九下·合肥开学考)《人权宣言》指法国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历史进步性在于(  )
A.揭露了剥削的残酷性 B.宣告了民族国家独立
C.保证了英国政局稳定 D.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11.(2022·徐州)人民群众清早醉来,惊讶地读到这样的布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手中”这一历史场景反映的是(  )
A.农奴制改革 B.巴黎公社成立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12.(2022·徐州)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这体现了(  )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欧洲的冷战对峙
C.二战前的紧张局势 D.世界多极化趋势
13.(2022·徐州)下图为某篇历史论文的写作主线,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衰落
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小题,共24分)
14.(2022·徐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应星年谱(年岁接虚岁计)
1587年(万历十五年),1岁,出生于江西南部府奉新县。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29岁,赴南昌参加乡试,得第三名举人。
1631年(崇祯四年),45岁。第六次赴京参加会试,再次落榜。从此放弃科举,专心于实学。研究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农工业生产技术及自然科学。
1635年(崇祯八年),49岁,在江西省分宜县学教谕任内,利用余闲时间整理往日调查材料,并阅读文献,准备写作。
1637年(崇祯十年),51岁,发表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三卷18章,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农工业各领域技术成就,由友人涂绍煃资助出版。
1648年(顺治五年),62岁,决定做一名隐士。
1666年(康熙四年),80岁,卒。(卒年现尚无确切证据)
——摘编自潘吉至《宋应星评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题后括号内写“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题后括号内写“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题后括号内写“不涉及”,
①宋应星一生历经明清两朝。(  )
②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是为了求取功名。(  )
③《天工开物》成书后多次再版印刷。(  )
④《天工开物》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  )
(2)根据材料,概括《天工开物》体现的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15.(2022·徐州)英国铁路建设
材料一:曼彻斯特棉纺商人抱怨说从利物浦经过运河运送原料比从英国越过大西洋海运来得慢,因而在1821年开始兴起建立铁路连接两市的想法,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线成为第一条公共铁路——完全由公司自己经营,用蒸汽车头牵引自己的车和运送旅客、货物,收取运费,到了1833年,公司的股票价值已经增加一倍以上。英国其余各地亦开始兴建缺路;造成铁路繁荣时期,到1850年铁路已长达六千英里。
——摘编自奇波拉《欧满经济史》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已重视殖民地的铁路建设了,它在印度、埃及、南非、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建筑了许多铁路。此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到1913年时,已在殖民地共建铁路达10万余公里,
——张天《论英国近代化全球交通运输网的建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19世纪30年代后英国铁路建设繁荣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分布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在殖民地进行铁路建设的认识。
16.(2022·徐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充明。这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年,就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虽然,这时中国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因素,但相对于社会“沉沦”主流来说,它是弱小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往后,直到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渐渐走出谷底。虽然,消极的“沉沦”的因素仍然严重地存在,其对中国社会的压迫,甚至不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前弱。但是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
——摘编自张海鹂《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历史事件(材料提及的除外)。为什么认为在20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沉沦”到了谷底?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升因素中“新的政党”是什么?并说明它是怎样一步步引导中国走出“谷底”的?(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通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见图)可用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故A符合题意;
禅让制出现在尧舜禹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
北京人时期还没出现农业,故C不符合题意;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产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
2.【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春秋时期楚国王问鼎中原的故事,从材料中“我定蛮夷也”、“武德”、“楚国一度被推为合纵之长”等信息可以看出春秋时期楚国接受中原文化,实力增强,成为霸主,这体现了当时的民族交融,故B符合题意;
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从楚王问鼎也可以看出,故A不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楚国王问鼎中原的故事,完成六国统一是秦国,故C不符合题意;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朝安史之乱后,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一些诸侯势力崛起,开始争霸。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
3.【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 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大增,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尖锐人口向东北、西北、东南等地区迁移,故D符合题意;
文化专制是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
BC题干没有体现,故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的人口的增长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清朝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
4.【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5.【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据表格信息可知,1942年时国人中大部分认为中国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要先全力解决日本,而且要先行对日本进行反攻,说明主流民意对抗战持必胜信念,故A符合题意;
主流民意是主张先解决日本,但实际上是德国先投降,故B不符合题意;
“民众完全依赖盟友对日作战”表述有误,故C不符合题意;
“民意测验结果没有史料价值”表述有误,民意测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抗战。
6.【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咱们这一回,坚持按照土地法做,把封建地主打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应的是土地改革。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1953年,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适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时代潮流,故A符合题意;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故B不符合题意;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8.【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报纸信息“1978年12月”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应该讲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C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国家,排除A;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是 在1957年,排除B;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9.【答案】C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三种被罚情况来看,庄园法庭是在维护领主的利益,故C符合题意;
题干与法典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题干未反应审判程序,故B不符合题意;
题干体现的是庄园法庭对封建领主的维护,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说法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庄园法庭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庄园法庭实质上是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
10.【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知,此宣言的核心内容应是人权与法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要求人权与法治,D项正确;
题干宣称人权与法治,没有揭露剥削的残酷性,A项不正确;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而不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因此,《人权宣言》不可能宣告民族国家的独立,B项不正确;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纲领性文献,与英国无关,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人权宣言》进步性的认识。
11.【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据“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手中。”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场景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符合题意;
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A不符合题意;
1871年,法国人民建立巴黎公社,故B不符合题意;
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2.【答案】B
【知识点】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是冷战的表现,故B符合题意;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故A不符合题意;
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故C不符合题意;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冷战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13.【答案】C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16世纪末,随着殖民主义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有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因此,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14.【答案】(1)正确|错误|不涉及|正确
(2)亲自调查资料、参阅前人的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587年(万历十五年),1岁,出生于江西南昌府奉新县”“1648年(顺治五年),62岁,决定做一名隐士”“1666年(康熙四年),80岁,卒”可知,宋应星一生历经明清两朝,①能直接从材料中得出。故①正确;根据材料“1631年(崇祯四年)……从此放弃科举,专心于实学。研究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农工业生产技术及自然科学”可知,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不是为了求取功名,②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故②错误;根据材料“由友人涂绍烽资助出版”无法得出《天工开物》成书后多次再版印刷,③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③不涉及。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知《天工开物》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④能直接从材料中得出,故④正确。
(2)根据材料“研究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农工业生产技术及自然科学”“利用余闲时间整理往日调查材料,并阅读文献,准备写作”“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农工业各领域技术成就”可知,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亲自调查资料、参阅前人的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应星及《天工开物》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该书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15.【答案】(1)工业革命的发展,原材料运输速度需要加快;火车发明并投入运营;铁路运营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刺激。
(2)铁路线覆盖主要的工业中心、矿产地和扩展中的港口;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有了铁路交通。
(3)消极影响:加重了对殖民地的掠夺,铁路延伸之处均遭到严重掠夺。积极影响:客观上促进殖民地的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据材料—“从利物浦经过运河运送原料比从英国越过大西洋海运来得慢,因而在1821年开始兴起建立铁路连接两市的想法”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原材料运输速度需要加快;根据“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线成为第一条公共铁路——完全由公司自己经营”可知,火车发明并投入运营;根据“用蒸汽车头牵引自己的车和运送旅客、货物,收取运费,到了1833年,公司的股票价值已经增加一倍以上。”可知,铁路运营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刺激也是英国铁路建设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图示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线覆盖主要的工业中心、矿产地和扩展中的港口;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有了铁路交通。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在殖民地进行铁路建设客观上促进殖民地的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但是加重了对殖民地的掠夺,铁路延伸之处均遭到严重掠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及运用知识的能力。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6.【答案】(1)历史事件: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列强侵略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探索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没有摆脱半殖民地的处境;北洋各派军阀与列强勾结,混战不断。
(2)政党:中国共产党。
说明:中国成立后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辟工农武装割据之路;为保存革命实力进行战略转移并开始抗日;卢沟桥事变后,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统治,建立起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年,就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为在20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沉沦”到了谷底是因为列强侵略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探索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没有摆脱半殖民地的处境;北洋各派军阀与列强勾结,混战不断。
(2)据材料“但是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并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成立后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辟工农武装割据之路;为保存革命实力进行战略转移并开始抗日;卢沟桥事变后,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统治,建立起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