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4 17:0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如图为有关细胞增殖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人的红细胞以此种方式增殖
B. ②过程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C. 进行②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在各个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完全相同
D. ③过程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 下面的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c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甲→甲是一个细胞周期
D. 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3. 下列材料中,适合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
A. 豌豆叶肉细胞 B. 小麦叶片表皮细胞
C.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D. 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
4. 在动物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着丝粒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 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5. 下列几种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的是(  )
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变形虫细胞
③大肠杆菌细胞
④人的成熟红细胞
⑤蛙的受精卵
⑥人的造血干细胞
⑦发菜
A. ③④⑦ B. ③⑥⑦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6. 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几个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期与③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相等
B. ④期的细胞有8条染色体
C. ②期的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
D. ③期是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7. 如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c段发生DNA分子的复制 B. cd段细胞内一定存在染色单体
C. de段表示着丝粒的分裂 D. ef段核DNA含量是cd段的一半
8. 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 B. 无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DNA的复制
C. 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能够进行无丝分裂 D. 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9. 如图是一组动物活细胞有丝分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b图细胞将出现细胞板,并缢裂成两个子细胞;c图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
B. 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顺序是a→c→e→d→b
C. 该生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在a、c和b时期,c时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
D. d图细胞为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此时的赤道板即初始的细胞壁,含纤维素和果胶
10.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和DNA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是之前的二倍
B. 细胞中b、d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 细胞中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后期
D. 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的数量加倍
11. 图为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B.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C.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12. 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
B. 图1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C. 图2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
D. 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13. 有关细胞全能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 未脱离植株的幼叶,在适当的情况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C. 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由于细胞内基因发生变化,导致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
D. 脱离了植株的芽,一定能表现出全能性
14. 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  )
A. 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 B. 青蛙的上皮细胞
C. 大白鼠的肝脏细胞 D. 人皮肤生发层细胞
15. 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如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主要通过有丝分裂实现
B. 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 a、b、c过程中形成的三种细胞具有完全不同的蛋白质
D. a、b、c过程中形成的三种细胞一般都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16. 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甲的分裂能力最强,分化程度最高
B. 过程①②中均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C. T细胞与B细胞内所含的基因不同
D. 淋巴因子作用于膜受体体现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17. 如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各细胞中生命活动均主要由蛋白质承担
B. 各细胞形态、功能不同是因为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C. 虽然人体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 虽然人体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18. 下列有关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B. 细胞坏死是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损伤和死亡
C. 凋亡细胞中可以发现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
D. 细胞凋亡过程失控可以延长生物体的寿命
19. 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具有相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
B. 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 纯合子的亲本不一定是纯合子
D. 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20. 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
A. 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
B.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
C.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
D. 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
21.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开后人工去雄 B. 去雄的豌豆为父本 C. 正、反交结果相同 D. F1出现性状分离
22. 大豆的白花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23.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 “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24.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5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若亲本的杂交组合为AaBBCcDDEe×AaBbCcddEe,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1植株共有8种表现型,54种基因型
B. F1中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C. F1中一对基因杂合、四对基因纯合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D. F1中表现型均为显性性状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25. 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此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①全都黑色???②3黑1白??③2黑2白??④1黑3白???⑤全部白色
A. 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6. 如图为两种不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填字母),D图中与细胞质分裂有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
(2)图二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期,该时期细胞中着丝粒数目是______,用胰蛋白酶处理图二中结构3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__。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形成纺锤体与______有关。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______。
(5)图三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_期;图三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_期。

27.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分化潜能变窄,它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它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请利用性成熟的青蛙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上述说法。
(1)实验的大体思路:先把完整的体细胞单独培养,证明 ______ ;再将 ______ 植入 ______ ,看能否表现出全能性。
(2)根据上述思路设计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正常的雄性青蛙的体细胞直接进行细胞培养,观察其能否发育成一只完整的青蛙。
第二步:准备若干个正常雄性青蛙的体细胞和雌性青蛙的卵细胞。
第三步: ______ 。
第四步:将第三步形成的重组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观察能否发育成完整的青蛙。
(3)实验结果: ______ 。
(4)结论: ______ 。
(5)有人推测,卵细胞细胞质中的物质X是促进体细胞的细胞核全能性发挥的物质,若要证明这一推断,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 ______ 。
28. 在一些性状遗传中,具有某种遗传因子组成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数量比为2:1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数量比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遗传因子用A表示,隐性遗传因子用a表示):
(1)黄色鼠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______ ,黑色鼠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______ 。
(2)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______ 。
(3)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29.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A、B两棵植株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实验一:在杂交Ⅰ中,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授粉后,雌花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
实验二:在杂交Ⅱ中,植株B的花粉粒被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授粉。

实验三:在杂交Ⅲ中,植株A的花粉粒被转移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上进行授粉。上述三种杂交所获得玉米粒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杂交 紫红色玉米粒 黄色玉米粒
Ⅰ 587 196
Ⅱ 0 823
Ⅲ 412 396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 ______ ,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 。
(2)用G代表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g代表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植株B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杂交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
(3)杂交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______ 。
30.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
蟠桃 乔化
圆桃 矮化
蟠桃 矮化
圆桃
甲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 1)根据组别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无丝分裂,该过程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蛙的红细胞以此种方式增殖,A错误;
B、②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保证了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B正确;
C、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在各个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如DNA加倍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加倍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后期,C错误;
D、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远远比分裂期要长,D错误。
故选:B。
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其中只有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答案】D?
【解析】解:A、a图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
B、b图可以表示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人成熟红细胞不再分裂,B错误;
C、c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其中乙→乙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错误;
D、d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共有8条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d分别是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示意图,其中a为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B为蛙的红细胞,正在进行无丝分裂;c为细胞周期的扇形图,其中乙→甲表示分裂间期,甲→甲表示分裂前;d为动物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无丝分裂的过程,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

3.【答案】C?
【解析】解:A、蚕豆叶肉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A错误;
B、小麦叶片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
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成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旺盛,C正确;
D、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D错误。
故选:C。
(1)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只有真核生物才能进行有丝分裂;
(2)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具有有丝分裂过程,成熟的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在分裂。
(3)有丝分裂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选择,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4.【答案】D?
【解析】解:A、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A错误;
B、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B错误;
C、动物细胞没有细胞板,C错误;
D、染色体数的复制,中心粒复制都发生在间期,D正确。
故选:D。
在有丝分裂间期发生染色体的复制和中心体的复制,复制后DNA和中心体均加倍,并且出现染色单体;前期出现纺锤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消失;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
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以及知识网络构建的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5.【答案】A?
【解析】解: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化,①错误;
②变形虫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化,②错误;
③大肠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因此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化,③正确;
④人的成熟红细胞无染色体,因此不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化,④正确;
⑤蛙的受精卵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化,⑤错误;
⑥人的造血干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化,⑥错误;
⑦发菜属于原核细胞,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因此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化,⑦正确。
故选:A。
真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无染色体;真核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化。
本题考查了真、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结合染色体的观察等内容进行考查,对几种细胞分裂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明确原核细胞中不存在染色体,而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6.【答案】D?
【解析】解:A、②细胞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③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故②期与③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相等,都是4条,A正确;
B、④期的体细胞中着丝粒已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B正确;
C、①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C正确;
D、①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①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③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④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答案】D?
【解析】解:A、染色体未复制时,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bc段发生了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A正确;
B、cd段细胞内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一定存在着染色单体,B正确;
C、de段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使一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数恢复为1个,cd段细胞内一定存在着染色单体,C正确;
D、若该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则cd段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ef段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此时ef段染色体数目不是cd段的一半,D错误。
故选:D。
分析曲线图: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一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此时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ef段,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答案】C?
【解析】解:A、无丝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A正确;
B、无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DNA的复制,只是没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B正确;
C、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无丝分裂,C错误;
D、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D正确。
故选:C。
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叫做无丝分裂。
本题考查无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无丝分裂的概念、特点及过程,明确无丝分裂的名称是由于其分裂过程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而形成的,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9.【答案】C?
【解析】解:A、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但没有细胞壁,应为动物细胞,其有丝分裂末期不会出现细胞板,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细胞处于分裂间期,b细胞处于分裂末期,c细胞处于分裂前期,d细胞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分裂后期,因此它们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顺序是a→c→d→e→b,B错误;
C、该生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在间期、前期和末期,即a、c和b时期,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C正确;
D、d图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赤道板是一个虚拟结构,不是初始细胞壁)位置,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所以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d时期,D错误。
故选:C。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一组动物活细胞有丝分裂图,其中a细胞处于分裂间期;b细胞处于分裂末期;c细胞处于分裂前期;d细胞处于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分裂后期。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答案】A?
【解析】解:A、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不变,A错误;
B、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进行复制,且复制后DNA数目加倍,B正确;
C、a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c表示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分裂后期,C正确;
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遗传物质DNA的数量加倍,D正确。
故选:A。
分析题图:a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b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c表示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后期;d表示DNA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过程所发生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答案】A?
【解析】解:A、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中包含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都是1个,B正确;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包含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
D、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该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D正确。
故选:A。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2、分析曲线图: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则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c段表示前期和中期,ce段表示后期和末期;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规律,则ab段表示间期,bc段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ce段表示末期.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答案】C?
【解析】解:A、图1中AB段一条染色体的DNA分子由1个变成2个,这是由于DNA分子的复制,A正确;
B、图1中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B正确;
C、图2中着丝粒已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0条染色单体,C错误;
D、图2中细胞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而处于图1中的DE段,D正确。
故选:C。
图1:AB段表示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时每条染色体上由一个DNA分子变成两个DNA分子。BC表示每条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CD表示细胞分裂后期(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每条染色体上再变成一个DNA分子。
图2:细胞含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3.【答案】A?
【解析】解:A、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具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因此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A正确;
B、未脱离植株的幼叶,基因选择性表达,不能表现出全能性,B错误;
C、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由于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C错误;
D、脱离了植株的芽,要表现出全能性,还需要一定的营养、植物激素和外界环境条件,D错误。
故选:A。
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具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
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已分化的植物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如离体、提供一定的营养、提供植物激素和适宜的环境条件,该细胞就会发生脱分化过程。

14.【答案】A?
【解析】解: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属于植物细胞,青蛙的上皮细胞、大白鼠的肝脏细胞和人皮肤生发层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的全能性大于青蛙的上皮细胞、大白鼠的肝脏细胞和人皮肤生发层细胞,最容易表达出来。
故选:A。
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能比较不同细胞全能性的大小,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答案】C?
【解析】解:A、a表示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自我更新,A正确;
B、b、c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表明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B正确;
C、a、b、c过程中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相同,因此a、b、c过程中形成的三种细胞具有不完全相同的蛋白质,而不是完全不同的蛋白质,C错误;
D、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因此a、b、c过程中形成的三种细胞一般都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a表示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过程,该过程能使细胞的数目增多,但细胞的种类不变;b、c表示干细胞的分化过程,该过程能使细胞的种类增多,但细胞的数目不变;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本题结合干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图,考查细胞分裂、细胞分化、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还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明确转录过程需要解旋酶,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6.【答案】D?
【解析】解:A、图中细胞甲的分裂能力最强,分化程度最低,A错误;
B、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T细胞与B细胞是同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而来,因此细胞内所含的基因相同,C错误;
D、淋巴因子作用于膜受体体现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
故选:D。
分析图解:图中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7.【答案】D?
【解析】解:A、各细胞中生命活动均主要由蛋白质承担,A正确;
B、各细胞形态、功能不同是因为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B正确;
C、虽然人体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都是水,C正确;
D、虽然人体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有的协助扩散,有的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D。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答案】D?
【解析】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A正确;
B、细胞坏死是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损伤和死亡,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B正确;
C、凋亡细胞中与凋亡有关的基因会表达,故可以发现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C正确;
D、细胞凋亡过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细胞凋亡失控不利于延长生物体的寿命,D错误。
故选:D。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识记细胞坏死的含义,掌握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9.【答案】D?
【解析】解:A、纯合子是由具有相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A正确;
B、纯合子不含有等位基因,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B正确;
C、纯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的双亲可能都是Aa,C正确;
D、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的后代都是杂合子,D错误。
故选:D。
纯合子又称同型合子或同质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所结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纯合子控制每对性状的基因均是相同基因而没有等位基因。
本题考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A?
【解析】解:性状分离指的是杂种显型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的现象。
故选:A。
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和性状分离,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答案】C?
【解析】解:A、花开前(花蕾期)人工去雄,A错误;
B、去雄的豌豆为母本,B错误;
C、正、反交结果相同,C正确;
D、F2出现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C。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人工异花授粉的具体过程,掌握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操作,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2.【答案】B?
【解析】解:①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所以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②正确;
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所以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③正确;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
故选:B。
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2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解答】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是观察和分析的内容,孟德尔由此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A错误;
B.“测交实验”是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对测交实验的结果进行理论预测,看真实的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一致,证明假说是否正确,B正确;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是无法直接看到的,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
故选A。??
24.【答案】C?
【解析】解:A、由于BB×Bb、DD×dd后代都只有一种表现型,其他3对2种表现型,因此子一代的表现型种类是2×1×2×1×2=8种,基因型种类是3×2×3×1×3=54种,A正确;
B、子一代中AaBbCcDdEe的植株所占的比例=,B正确;
C、DD×dd后代的基因型一定是杂合子,因此一对杂合、其他纯合的比例是,C错误;
D、BB×Bb、DD×dd后代全是显性性状,其他三对每一对是显性性状的比例是,因此5对都是显性性状的比例是()3×1×1=,D正确。
故选:C。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由于5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转化成5个分离定律解答问题:Aa×Aa、BB×Bb、Cc×Cc、DD×dd、Ee×Ee。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并学会应用分离定律解答自由组合问题;解答该类题目的过程先正确写出相关的分离定律,然后分析每一个分离定律,最后综合,用乘法原理解答。

25.【答案】D?
【解析】豚鼠的毛色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用A、a表示),黑色杂合子雌雄豚鼠交配,即Aa×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3:1.据此答题。
①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豚鼠的毛色可能是全都黑色,①正确;???
②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但这四只豚鼠的毛色也可能是3黑1白,②正确;??
③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豚鼠的毛色可能是2黑2白,③正确;??
④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豚鼠的毛色可能是1黑3白,④正确;??
⑤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豚鼠的毛色可能是全部白色,⑤正确。
故选:D。

26.【答案】A、C? 细胞板? 中? 4? DNA? 中心体? 洋葱表皮细胞无分裂能力,染色体在细胞中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 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间? 着丝点分裂? 后?
【解析】解:(1)染色单体从间期复制后形成到着丝点分裂后消失,因此图一中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AC;D图处于有丝分裂末期,该细胞中与细胞质分裂有关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板。
(2)图二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细胞中着丝点数目是4;结构3为染色体,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因此用胰蛋白酶处理图一中结构3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DNA。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形成纺锤体与中心体有关。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洋葱表皮细胞无分裂能力,染色体在细胞中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
(5)图三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图三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于细胞分裂期的后期。
故答案为:
(1)A、C??? 细胞板
(2)中??????4????????DNA
(3)中心体
(4)洋葱表皮细胞无分裂能力,染色体在细胞中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
(5)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间?????着丝点分裂??? ???后
分析图一:A细胞处于前期,B细胞处于后期,C细胞处于中期,D细胞处于末期。
分析图二:该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图三:AB段表示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时每条染色体上由一个DNA分子变成两个DNA分子;BC表示每条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CD表示细胞分裂后期(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每条染色体上再变成一个DNA分子;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7.【答案】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 体细胞的细胞核? 去核的卵细胞中? 将卵细胞的细胞核去除,取体细胞的细胞核导入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 直接单独培养青蛙体细胞不能发育成完整的青蛙,培养重组细胞,则能发育成完整的青蛙?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其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其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将物质X注入正常青蛙体细胞的细胞质中,离体状态下,给予适宜条件培养,观察其能否发育成一只完整的青蛙?
【解析】解:(1)要证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分化潜能变窄,全能性受到限制,而细胞核仍具全能性,可先直接单独培养青蛙的成熟体细胞,再将体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细胞内进行培养,比较其培养结果。
(2)核移植就是将体细胞的细胞核取出后,移入去核的卵细胞内。
(3)实验结果:直接单独培养青蛙体细胞不能发育成完整的青蛙,培养重组细胞,则能发育成完整的青蛙。
(4)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结论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其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其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5)若要进一步证明物质X的作用,可将物质X注入正常青蛙的体细胞的细胞质中,离体状态下,再给予适宜的条件进行培养,观察其能否发育成一只完整的青蛙。
故答案为:
(1)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 ???? ?? 体细胞的细胞核 ????? 去核的卵细胞中
(2)将卵细胞的细胞核去除,取体细胞的细胞核导入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
(3)直接单独培养青蛙体细胞不能发育成完整的青蛙,培养重组细胞,则能发育成完整的青蛙
(4)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其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其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5)将物质X注入正常青蛙体细胞的细胞质中,离体状态下,给予适宜条件培养,观察其能否发育成一只完整的青蛙
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卵母细胞体积大,易操作,而且含有促使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某种物质和营养物质。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28.【答案】Aa? aa? AA?
【解析】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黄色对黑色是显性,且AA致死,因此黄色鼠的基因型是Aa,黑色鼠的基因型是aa。
(2)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发育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3)B组亲本黄色鼠的基因型是Aa、Aa,按照分离定律后代的基因型是AA:Aa:aa=1:2:1,由于AA胚胎不发育,因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黄色鼠:黑色鼠=2:1;C组亲本黄色鼠的基因型为Aa,黑色鼠的基因型为Aa,按照分离定律后代的基因型是Aa:aa=1:1,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鼠:黑色鼠=1:1。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Aaaa
(2)AA
(3)如下图,每图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2、分析题文:由B组杂交实验可知,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黄色鼠对黑色鼠是显性,亲本黄色鼠的基因型均为Aa,按照分离定律后代的基因型是AA:Aa:aa=1:2:1,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1,但实际上2:1,说明AA致死;A组亲本基因型是aa、aa;C组亲本基因型是黄色鼠为Aa,黑色鼠为a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推测显隐性关系、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解释性状偏离比出现的原因,并应用遗传图解解答遗传问题。

29.【答案】黄色? 杂交Ⅰ中子代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即紫红色玉米粒:黄色玉米粒≈3:1? Gg? gg? Gg、GG??
【解析】解:(1)从杂交Ⅰ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玉米:黄色玉米=3:1,说明黄色玉米为隐性性状。
(2)根据分析可知,植株A的基因型为Gg,植株B的基因型为gg。杂交Ⅰ的子代中,植株A(Gg)自交,后代中紫色玉米粒的基因型为GG或Gg,比例为1:2。
(3)杂交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基因型为GG或Gg,比例为1:2,其中杂合子占的比例是。
故答案为:
(1)黄玉米粒?? 杂交实验Ⅰ,子代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即紫红色玉米粒:黄色玉米粒≈3:1
(2)Gg???? gg??? Gg、GG
(3)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杂交Ⅰ表示A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玉米:黄色玉米=3:1,说明紫色相对于黄色是显性性状,且植株A的基因型为Gg;杂交Ⅱ是植株B自交,后代均为黄色,说明植株B为隐性纯合子,基因型为gg;杂交Ⅲ是植株A和植株B杂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属于测交。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亲本的基因型,进而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30.【答案】(1)乙;乔化;
(2)DdHh、ddhh;
(3)4;1:1:1:1;
(4)蟠桃自交;①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②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乙组中亲本均为乔化性状,而子代出现了矮化性状,即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甲组和乙组后代蟠桃与园桃之比均为1:1,属于测交,已知蟠挑对圆桃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Hh×hh.据此答题。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运用逐对分析法判断乔化和矮化的显隐性及亲本的基因型;其次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甲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1)由于乙组实验中,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
(2)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
(3)若甲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其杂交后代应出现乔化蟠桃、矮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四种表现型,并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4)实验方案:让杂合蟠桃与杂合蟠桃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