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3 16:01:0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济宁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济宁)春秋时期,周襄王经常向诸侯“告饥”“求车”“求金”。这说明当时(  )
A.周襄王受到诸侯尊重 B.分封制尚未建立
C.天子和诸侯身份平等 D.周王室地位下降
2.(2022·济宁)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3.(2022·济宁)汉朝时期,通过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作物是(  )
A.占城稻 B.葡萄 C.甘薯 D.玉米
4.(2022·济宁)中国某朝代出现了如下社会现象,据此可以推断该朝代是(  )
统治者尊崇儒学 开龙门石窟
改鲜卑姓为汉姓 迁都城到洛阳
A.曹魏 B.西晋 C.北魏 D.东晋
5.(2022·济宁)下图所示唐朝前期户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文化教育昌盛 B.少数民族内迁
C.中外交往频繁 D.社会经济发展
6.(2022·济宁)“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材料中的“朕”应为(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元世祖 D.明太祖
7.(2022·济宁)近代迫使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与“英商协议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8.(2022·济宁)“就阶级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就民族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材料中“它”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9.(2022·济宁)义和团宣称:“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推翻清朝统治 B.发展资本主义
C.反抗外来侵略 D.追求民主政治
10.(2022·济宁)1895—1913年,中国新建工矿企业中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达549家,增速较快。其主要原因是(  )
A.新式教育发展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政府政策推动 D.国内社会环境稳定
11.(2022·济宁)下图为我国近代某军事行动的行军路线示意图。这次行动的背景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2.(2022·济宁)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日本陷入战争泥潭》(1942年6月)创作意图解释合理的是(  )
A.认为中国抗战有力牵制了日军 B.揭露日本跨洋进攻欧洲企图
C.嘲讽日军在中国战场节节败退 D.庆祝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13.(2022·济宁)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参加万隆会议
D.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14.(2022·济宁)下图所示人民代表肩负的主要历史使命是(  )
A.商讨《共同纲领》 B.修改土地改革法案
C.编制“一五”计划 D.制定社会主义宪法
15.(2022·济宁)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拉伯雷,在其著作《巨人传》中宣扬“随心所欲,各行其是”。这反映出拉伯雷(  )
A.主张禁欲苦行 B.追求个性解放
C.鼓吹神权至上 D.倡导民主革命
16.(2022·济宁)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下表所示西方航海家应是(  )
姓名 生卒年 历史贡献
CristoforoColombo 1451-1506 “遂航大西洋,发现西印度群岛,前后四度,遂启亚美利加大陆。”(1905年《新民丛报》
A.哥伦布 B.达·伽马 C.迪亚士 D.麦哲伦
17.(2022·济宁)16世纪以来在殖民战争中相继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  )
A.葡萄牙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18.(2022·济宁)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革命是(  )
A.“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
19.(2022·济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召开的“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的重要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0.(2022·济宁)“作为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运用,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帮助恢复西欧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的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主要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 B.消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C.实现自由贸易 D.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21题10分,22题12分,23题8分,共30分。
21.(2022·济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左图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纺织工厂。与传统的手工工场相比,它在生产工具和生产组织形式上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材料三: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这一过程,终近代百年尚未完结。虽然如此,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
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3年12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西汉与清朝农业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英国生产领域出现的革命性变化,简要说明这些变化对英国发展造成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述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目的。
22.(2022·济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影响世界的古代工匠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工匠毕昇发明的。他的这一发明,使宋代的印刷业有了迅猛的进步。活字印刷不仅泽及中国,还逐渐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辐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北宋繁荣的雕版印刷业,而促使宋代雕版印刷业空前繁荣的因素中,“右文”(重文)政策功不可没。
——据曹辉《从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看宋代的‘右文’政策》
材料二:学习西方的近代先驱
序号 人物 言论
A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A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筹办夷务始末》)
B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B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议》)
C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引领时代的现代英模
新中国成立后,注重以英模典型形象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初期,一批与以往不同的劳动模范形象出现在群众视野中。
类型 代表人物
知识分子 周尧和(物理冶金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蒋筑英(辆牡在工作岗位上的长春光机所研究员)
企业家 步鑫生(打破“大锅饭”的衬衫厂厂长)、年广久(“傻子”瓜子品牌创始人)
——据万芳《新中国建国后英模人物的形象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有利因素,简要说明其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从ABC历史人物中任选其一,写出其姓名:简要说明其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改革开放初期英模形象反映出的社会变化。
23.(2022·济宁)中学历史课程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唯物史观】
武帝与董仲舒的尊儒,一般均以文化专制主义论之近来学者多有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学术空气之消沉窒息归罪于此的。……他们的“独尊儒术”,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学的文化主流地位,避免因“师异道,人异论”而妨碍了汉家王朝的一统。
——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时空观念】
左图为中国共产党某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在这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重申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
【历史解释】
(1)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评价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次党的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
(3)结合所学知识,对1932年苏联主要工业品产量相比1928年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周襄王经常向诸侯‘告饥’‘求车’‘求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襄王向诸侯求取车和金,表明周王室地位的衰落,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周天子有求于诸侯,没有体现诸侯对周天子的尊重,A项不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建立,不符合题干时间,B项不正确;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周天子向诸侯求取车和金,表明周王室地位的衰落,而不是天子和诸侯身份平等,除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王室衰微的理解。
2.【答案】B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由此可知,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B项正确;
丞相掌管行政,A项不正确;
太尉掌管军事,C项不正确;
刺史是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D项不正;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简单记忆,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相关内容的掌握。
3.【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首猪、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B项正确;
占城稻从越南传入,A项不正确;
甘薯是新航路开辟后从美洲传入,C项不正确;
玉米是新航路开辟后从美洲传入,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来往物品的掌握。
4.【答案】C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示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朝代是北魏。北魏孝文帝尊崇儒学;为宣传佛教,北魏开凿了龙门石窟:孝文帝改革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力排众议,于494年迁都洛阳,C项正确;
曹魏不涉及改鲜卑姓为汉姓,A项不正确;
西晋不涉及改鲜卑姓为汉姓,B项不正确;
东晋以建康为都,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
5.【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柱状图中唐朝前期户数的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唐朝前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有关,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D项正确;
文化教育昌盛不是唐朝前期户数的变化的主要原因,A项不正确;
少数民族内迁不是唐朝前期户数的变化的主要原因,B项不正确;
中外交往频繁不是唐朝前期户数的变化的主要原因,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
6.【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革去中书省,升六部”等可知,这位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D项正确;
秦始皇时期尚无中书省,A项不正确;
唐太宗没有废除中书省,B项不正确;
元世祖没有废除中书省,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太祖废除丞相的认识。
7.【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其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A项正确;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均没有材料中规定的内容,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认识。
8.【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A项正确;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背景与农民战争无关,B项不正确;
辛亥革命以推翻清政府为目的,C项不正确;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不属于“王朝的自我振兴”,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9.【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体现了进步的一面,C项正确;
义和团提出的“扶清”,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推翻清朝统治”不符合史实,A项不正确;
“发展资本主义”、“追求民主政治”都与义和团运动无关,排除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进步性的认识。
10.【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玄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C项正确;
材料不涉及教育发展,A项不正确;
1914年一战爆发,一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的侵略,B项不正确;
1895—1913年间中国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社会环境并不安定,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原因的认识。
11.【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信息“瑞金、遵义、金沙江、会宁、吴起镇”可知是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长征的出发地是江西瑞金,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C项正确;
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了护国战争,A项不正确;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B项不正确;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长征相关知识的掌握。
12.【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读漫画可知,日本侵略者向太平洋战场进发,却被中国战场紧抓住了脚。由此可知,中国抗战有力地牵制了日军,为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A项正确;
漫画显示日军向着太平洋而非欧洲战场进发,B项不正确;
漫画中没有显示日军战败信息,C项不正确;
抗日战争在1945年取得胜利,漫画创作玉1942年,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漫画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理解。
13.【答案】C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语,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C项正确;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属于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A项不正确;
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会,与“求同存异”无关,B项不正确;
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不属于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内容的掌握。
14.【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反映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项正确;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A项不正确;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项不正确;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简单记忆,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的掌握。
15.【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题干材料“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反映出拉伯需追求个性解放,B项正确;
“随心所欲,各行其是”体现的是个性解放,不是禁欲苦行,A项不正确;
“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没有体现神权至上,C项不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民主革命,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的理解。
16.【答案】A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中“发现西印度群岛,前后四度,随启亚美利加大陆”可知,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与题干材料所述相符,A项正确;
达·伽马开辟了欧洲前往印度的海上航线,B项不正确;
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C项不正确;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全球航行,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理解。
17.【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称“日不落帝国”,B项正确;
葡萄牙、德国不是“日不落帝国”,AC项不正确;
美国16世纪尚未成立,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掌握。
18.【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D项正确;
“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二者均是资产阶级革命,与题意不符,AB两项不正确;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因为反动派镇压最终失败,不符合题意,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意义的记忆。
19.【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C项正确;
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召开的,A项不正确;
开罗会议主要是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B项不正确;
波茨坦会议是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召开的,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相关内容的记忆。
20.【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讲述的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应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A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重要一步,与消除法西斯残余势力无关,B项不正确;
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重要一步,与实现自由贸易无关,C项不正确;
美国不可能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
21.【答案】(1)铁型牛耕;牛耕;个体劳动(家庭生产)等。
(2)变化:采用机器生产,出现了现代工厂(工厂制度)等。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实现工业化(成为第一个工业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掠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等。
(3)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如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新生产方式产生)等。
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如西方殖民侵略(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工业文明的冲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
③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
(4)实现农业集体化;推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变个体经济为集体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配合工业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等。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相同之处:根据图片,左图为西汉时期的耕作场景,可以看出当时已经使用铁犁牛耕,而且是农夫个人耕种;右图为清代农业耕种场景,依然是铁犁牛耕,还是农民个人耕种,所以,西汉与清朝农业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是铁型牛耕、个体劳动。
(2)变革:根据材料“左图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纺织工厂”可以得出此时英国已经开始采用机器生产:出现了现代工厂。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机器大工厂的出现,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实现工业化(成为第一个工业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掠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等。
(3)解释:根据材料“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可以得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有西方殖民侵略(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工业文明的冲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根据材料“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可以得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
(4)目的:根据材料“就是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合作化的方式,所以,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目的是现农业集体化;推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变个体经济为集体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配合工业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汉与清朝农业耕作方式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英国生产领域出现的革命性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农业改造的认识。
22.【答案】(1)因素:宋朝雕版印刷业繁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等。影响:促进宋朝印刷业发展;促进宋朝文化发展;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西欧社会变革等。
(2)若选择人物A:李鸿章。从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中体西用”进行“器物”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若选择人物B:梁启超。从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君主立宪:进行制度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若选择人物C:陈独秀。从宣扬民主、科学: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
(3)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等。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四次探索运动的时代主题;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北宋繁荣的雕版印刷业,而促使宋代雕版印刷业空前繁荣的因素中,“右文”(重文)政策功不可没。”可知,推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有利因素:宋朝雕版印刷业繁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等。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宋朝印刷业发展;促进宋朝文化发展;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西欧社会变革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二ABC历史人物分别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戊戌变法代表人物梁启超、中国共产党的先驱陈独秀。选择人物A:李鸿章。从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中体西用”进行“器物”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选择人物B:梁启超。从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君主立宪:进行制度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选择人物C:陈独秀。从宣扬民主、科学: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初期英模形象反映出的社会变化: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
(2)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化探索的全面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带来社会变化的认识。
23.【答案】(1)积极方面:维护了汉朝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思想统一;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促进了儒学的发展等。消极方面:造成文化专制:造成封建社会文化消沉等。
(2)1922年。上海。
(3)苏联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农业集体化等任一角度说明苏联工业品产值增加的原因均可。
【知识点】“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第一次国共合作;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学的文化主流地位”和所学知识,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客观地评价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政策:积极方面:维护了汉朝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思想统一;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促进了儒学的发展等。消极方面:造成文化专制:造成封建社会文化消沉等。
(2)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的旧址,所以召开的时间1922年,地点是上海。
(3)根据所学知识,1932年苏联主要工业品产量相比1928年大幅度提高的原因是苏联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农业集体化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 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政策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共二大相关知识的掌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苏联模式作用的认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济宁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济宁)春秋时期,周襄王经常向诸侯“告饥”“求车”“求金”。这说明当时(  )
A.周襄王受到诸侯尊重 B.分封制尚未建立
C.天子和诸侯身份平等 D.周王室地位下降
【答案】D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周襄王经常向诸侯‘告饥’‘求车’‘求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襄王向诸侯求取车和金,表明周王室地位的衰落,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周天子有求于诸侯,没有体现诸侯对周天子的尊重,A项不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建立,不符合题干时间,B项不正确;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周天子向诸侯求取车和金,表明周王室地位的衰落,而不是天子和诸侯身份平等,除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王室衰微的理解。
2.(2022·济宁)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答案】B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由此可知,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B项正确;
丞相掌管行政,A项不正确;
太尉掌管军事,C项不正确;
刺史是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D项不正;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简单记忆,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相关内容的掌握。
3.(2022·济宁)汉朝时期,通过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作物是(  )
A.占城稻 B.葡萄 C.甘薯 D.玉米
【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首猪、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B项正确;
占城稻从越南传入,A项不正确;
甘薯是新航路开辟后从美洲传入,C项不正确;
玉米是新航路开辟后从美洲传入,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来往物品的掌握。
4.(2022·济宁)中国某朝代出现了如下社会现象,据此可以推断该朝代是(  )
统治者尊崇儒学 开龙门石窟
改鲜卑姓为汉姓 迁都城到洛阳
A.曹魏 B.西晋 C.北魏 D.东晋
【答案】C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示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朝代是北魏。北魏孝文帝尊崇儒学;为宣传佛教,北魏开凿了龙门石窟:孝文帝改革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力排众议,于494年迁都洛阳,C项正确;
曹魏不涉及改鲜卑姓为汉姓,A项不正确;
西晋不涉及改鲜卑姓为汉姓,B项不正确;
东晋以建康为都,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
5.(2022·济宁)下图所示唐朝前期户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文化教育昌盛 B.少数民族内迁
C.中外交往频繁 D.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柱状图中唐朝前期户数的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唐朝前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有关,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D项正确;
文化教育昌盛不是唐朝前期户数的变化的主要原因,A项不正确;
少数民族内迁不是唐朝前期户数的变化的主要原因,B项不正确;
中外交往频繁不是唐朝前期户数的变化的主要原因,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
6.(2022·济宁)“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材料中的“朕”应为(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元世祖 D.明太祖
【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革去中书省,升六部”等可知,这位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D项正确;
秦始皇时期尚无中书省,A项不正确;
唐太宗没有废除中书省,B项不正确;
元世祖没有废除中书省,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太祖废除丞相的认识。
7.(2022·济宁)近代迫使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与“英商协议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其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A项正确;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均没有材料中规定的内容,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认识。
8.(2022·济宁)“就阶级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就民族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材料中“它”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A项正确;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背景与农民战争无关,B项不正确;
辛亥革命以推翻清政府为目的,C项不正确;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不属于“王朝的自我振兴”,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9.(2022·济宁)义和团宣称:“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推翻清朝统治 B.发展资本主义
C.反抗外来侵略 D.追求民主政治
【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体现了进步的一面,C项正确;
义和团提出的“扶清”,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推翻清朝统治”不符合史实,A项不正确;
“发展资本主义”、“追求民主政治”都与义和团运动无关,排除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进步性的认识。
10.(2022·济宁)1895—1913年,中国新建工矿企业中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达549家,增速较快。其主要原因是(  )
A.新式教育发展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政府政策推动 D.国内社会环境稳定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玄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C项正确;
材料不涉及教育发展,A项不正确;
1914年一战爆发,一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的侵略,B项不正确;
1895—1913年间中国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社会环境并不安定,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原因的认识。
11.(2022·济宁)下图为我国近代某军事行动的行军路线示意图。这次行动的背景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信息“瑞金、遵义、金沙江、会宁、吴起镇”可知是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长征的出发地是江西瑞金,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C项正确;
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了护国战争,A项不正确;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B项不正确;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长征相关知识的掌握。
12.(2022·济宁)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日本陷入战争泥潭》(1942年6月)创作意图解释合理的是(  )
A.认为中国抗战有力牵制了日军 B.揭露日本跨洋进攻欧洲企图
C.嘲讽日军在中国战场节节败退 D.庆祝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读漫画可知,日本侵略者向太平洋战场进发,却被中国战场紧抓住了脚。由此可知,中国抗战有力地牵制了日军,为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A项正确;
漫画显示日军向着太平洋而非欧洲战场进发,B项不正确;
漫画中没有显示日军战败信息,C项不正确;
抗日战争在1945年取得胜利,漫画创作玉1942年,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漫画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理解。
13.(2022·济宁)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参加万隆会议
D.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答案】C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语,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C项正确;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属于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A项不正确;
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会,与“求同存异”无关,B项不正确;
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不属于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内容的掌握。
14.(2022·济宁)下图所示人民代表肩负的主要历史使命是(  )
A.商讨《共同纲领》 B.修改土地改革法案
C.编制“一五”计划 D.制定社会主义宪法
【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反映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项正确;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A项不正确;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项不正确;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简单记忆,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的掌握。
15.(2022·济宁)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拉伯雷,在其著作《巨人传》中宣扬“随心所欲,各行其是”。这反映出拉伯雷(  )
A.主张禁欲苦行 B.追求个性解放
C.鼓吹神权至上 D.倡导民主革命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题干材料“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反映出拉伯需追求个性解放,B项正确;
“随心所欲,各行其是”体现的是个性解放,不是禁欲苦行,A项不正确;
“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没有体现神权至上,C项不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民主革命,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的理解。
16.(2022·济宁)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下表所示西方航海家应是(  )
姓名 生卒年 历史贡献
CristoforoColombo 1451-1506 “遂航大西洋,发现西印度群岛,前后四度,遂启亚美利加大陆。”(1905年《新民丛报》
A.哥伦布 B.达·伽马 C.迪亚士 D.麦哲伦
【答案】A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中“发现西印度群岛,前后四度,随启亚美利加大陆”可知,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与题干材料所述相符,A项正确;
达·伽马开辟了欧洲前往印度的海上航线,B项不正确;
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C项不正确;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全球航行,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理解。
17.(2022·济宁)16世纪以来在殖民战争中相继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  )
A.葡萄牙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称“日不落帝国”,B项正确;
葡萄牙、德国不是“日不落帝国”,AC项不正确;
美国16世纪尚未成立,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掌握。
18.(2022·济宁)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革命是(  )
A.“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
【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D项正确;
“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二者均是资产阶级革命,与题意不符,AB两项不正确;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因为反动派镇压最终失败,不符合题意,C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意义的记忆。
19.(2022·济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召开的“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的重要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C项正确;
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召开的,A项不正确;
开罗会议主要是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B项不正确;
波茨坦会议是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召开的,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相关内容的记忆。
20.(2022·济宁)“作为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运用,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帮助恢复西欧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的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主要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 B.消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C.实现自由贸易 D.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讲述的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应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A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重要一步,与消除法西斯残余势力无关,B项不正确;
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重要一步,与实现自由贸易无关,C项不正确;
美国不可能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21题10分,22题12分,23题8分,共30分。
21.(2022·济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左图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纺织工厂。与传统的手工工场相比,它在生产工具和生产组织形式上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材料三: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这一过程,终近代百年尚未完结。虽然如此,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
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3年12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西汉与清朝农业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英国生产领域出现的革命性变化,简要说明这些变化对英国发展造成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述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目的。
【答案】(1)铁型牛耕;牛耕;个体劳动(家庭生产)等。
(2)变化:采用机器生产,出现了现代工厂(工厂制度)等。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实现工业化(成为第一个工业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掠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等。
(3)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如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新生产方式产生)等。
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如西方殖民侵略(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工业文明的冲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
③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
(4)实现农业集体化;推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变个体经济为集体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配合工业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等。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相同之处:根据图片,左图为西汉时期的耕作场景,可以看出当时已经使用铁犁牛耕,而且是农夫个人耕种;右图为清代农业耕种场景,依然是铁犁牛耕,还是农民个人耕种,所以,西汉与清朝农业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是铁型牛耕、个体劳动。
(2)变革:根据材料“左图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纺织工厂”可以得出此时英国已经开始采用机器生产:出现了现代工厂。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机器大工厂的出现,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实现工业化(成为第一个工业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掠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等。
(3)解释:根据材料“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可以得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有西方殖民侵略(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工业文明的冲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根据材料“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可以得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
(4)目的:根据材料“就是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合作化的方式,所以,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目的是现农业集体化;推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变个体经济为集体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配合工业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汉与清朝农业耕作方式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英国生产领域出现的革命性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农业改造的认识。
22.(2022·济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影响世界的古代工匠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工匠毕昇发明的。他的这一发明,使宋代的印刷业有了迅猛的进步。活字印刷不仅泽及中国,还逐渐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辐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北宋繁荣的雕版印刷业,而促使宋代雕版印刷业空前繁荣的因素中,“右文”(重文)政策功不可没。
——据曹辉《从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看宋代的‘右文’政策》
材料二:学习西方的近代先驱
序号 人物 言论
A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A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筹办夷务始末》)
B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B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议》)
C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引领时代的现代英模
新中国成立后,注重以英模典型形象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初期,一批与以往不同的劳动模范形象出现在群众视野中。
类型 代表人物
知识分子 周尧和(物理冶金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蒋筑英(辆牡在工作岗位上的长春光机所研究员)
企业家 步鑫生(打破“大锅饭”的衬衫厂厂长)、年广久(“傻子”瓜子品牌创始人)
——据万芳《新中国建国后英模人物的形象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有利因素,简要说明其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从ABC历史人物中任选其一,写出其姓名:简要说明其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改革开放初期英模形象反映出的社会变化。
【答案】(1)因素:宋朝雕版印刷业繁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等。影响:促进宋朝印刷业发展;促进宋朝文化发展;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西欧社会变革等。
(2)若选择人物A:李鸿章。从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中体西用”进行“器物”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若选择人物B:梁启超。从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君主立宪:进行制度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若选择人物C:陈独秀。从宣扬民主、科学: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
(3)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等。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四次探索运动的时代主题;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北宋繁荣的雕版印刷业,而促使宋代雕版印刷业空前繁荣的因素中,“右文”(重文)政策功不可没。”可知,推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有利因素:宋朝雕版印刷业繁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等。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宋朝印刷业发展;促进宋朝文化发展;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西欧社会变革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二ABC历史人物分别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戊戌变法代表人物梁启超、中国共产党的先驱陈独秀。选择人物A:李鸿章。从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中体西用”进行“器物”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选择人物B:梁启超。从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君主立宪:进行制度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选择人物C:陈独秀。从宣扬民主、科学: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变革等任一角度阐述其学习西方的特点。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初期英模形象反映出的社会变化: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
(2)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化探索的全面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带来社会变化的认识。
23.(2022·济宁)中学历史课程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唯物史观】
武帝与董仲舒的尊儒,一般均以文化专制主义论之近来学者多有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学术空气之消沉窒息归罪于此的。……他们的“独尊儒术”,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学的文化主流地位,避免因“师异道,人异论”而妨碍了汉家王朝的一统。
——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时空观念】
左图为中国共产党某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在这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重申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
【历史解释】
(1)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评价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次党的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
(3)结合所学知识,对1932年苏联主要工业品产量相比1928年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积极方面:维护了汉朝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思想统一;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促进了儒学的发展等。消极方面:造成文化专制:造成封建社会文化消沉等。
(2)1922年。上海。
(3)苏联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农业集体化等任一角度说明苏联工业品产值增加的原因均可。
【知识点】“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第一次国共合作;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学的文化主流地位”和所学知识,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客观地评价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政策:积极方面:维护了汉朝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思想统一;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促进了儒学的发展等。消极方面:造成文化专制:造成封建社会文化消沉等。
(2)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的旧址,所以召开的时间1922年,地点是上海。
(3)根据所学知识,1932年苏联主要工业品产量相比1928年大幅度提高的原因是苏联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农业集体化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 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政策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共二大相关知识的掌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苏联模式作用的认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