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诺曼底号”遇难记》
知识点
作者介绍:
维克多·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代表作品:《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5):“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第二部分(6~9):“诺曼底号”海难发生。 第三部分(10~39):哈尔威船长指挥众人脱险。
第四部分(40~42):英雄船长遇难。
第五部分(43~45):高度评价船长的壮举。
课文主题:
“诺曼底”号在海上被撞遇难,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救援,使船上六十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轮船沉入大海,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格。
句子解析:
1、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英尺,宽二十五英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诺曼底号”轮船大,用“六百吨”“二百二十英尺”等数字说明;“诺曼底号”轮船年轻,用“才七岁”的拟人手法说明;让人放心,是“大轮船”。
2、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灾难在船长面前无法再肆虐,衬托出了船长人格力量的伟大及镇定自若、指挥从容、应付得当的杰出才能。
3、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在生死关头不“利己”,能够“舍己救人”的人太少了,英雄常常需要独立支撑危难的局面,力挽狂澜;而且他们“救人”常常要付出“舍己”的代价,实在是“悲壮”。
4、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在这匆忙、紧张、急促、危险的情况下,船长还没忘记一个孩子,人们想不到那孩子,那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船长却特意把他安排好了。这个细节既表现了船长对人的关切,也显示了他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及组织能力。
5、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因为他该做的都做了,能做的都做了,他已经做好了与“诺曼底号”共存亡的准备,不需要用手势表达什么,也没有要叮咛的话。
1、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故事的主人公是“诺曼底号”轮船的哈尔威船长。
“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1870年3月17日凌晨四点钟 ,当时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3、找出课文描写雾的语句,为什么要反复写雾?有什么作用?
写雾的句子:
)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雾越来越浓了。
写雾原因:
因为当时海面上雾很大,可见度很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
作用:渲染灾难的气氛;衬托人们的心情。
4、“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诺曼底号”船的遇难是因为天气恶劣,与船长无关。
5、说说人们面对海难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文章第11、14自然段重点描写了人们面对突出起来的海难的惊慌失措和场面混乱。“惊恐万状”“失魂落魄”等词集中反应了人们的反应,和船长镇定自若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船长临危不乱的高尚品格。
这是怎样的船长?
哈尔威船长是一个“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灾难沉着应变,大义凛然,舍己救人的英雄。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