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巴中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巴中)某校在研学活动中参观巴中晏阳初博物馆,当导游介绍晏阳初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家”时,某同学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位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这位教育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韩非子
2.(2022·巴中)写读书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图是一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 )
①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2022·巴中)一位美国传教士应邀参加销烟过程后写道:“我们已反复检查了销毁烟土过程的每一个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中进行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我对在沟里销毁烟土的检查,感到非常满意。”与销烟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邓世昌 D.邱少云
4.(2023八上·赵县期末)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代表人物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即democracy和赛先生即science)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此运动是( )
A.启蒙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2022·巴中)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B.1927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C.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6.(2022·巴中)中国人民历经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7.(2022·巴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反映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8.(2022·巴中)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C.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D.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9.(2022·巴中)人类开拓海洋的行为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符合题意的是( )
A.文艺复兴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鉴真东渡
10.(2022·巴中)抓住关键词有助于把握历史事件的特质。与“国王路易十六”“三级会议”“《人权宣言》”三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1.(2022·巴中)科学文化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繁荣。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相符合的是( )①巴尔扎克——《物种起源》②牛顿——万有引力定律③达尔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④梵高一《向日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2·巴中)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下列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
13.(2022·巴中)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两幅图片,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光荣革命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14.(2022·巴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强调,抵制冷战思维和集团对抗,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
C.德国分裂 D.苏联解体
二、非选择题
15.(2022·巴中)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体制创新】
材料一: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思想一统】
材料二:
【民族交融】
材料三: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版图奠定】
材料四: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
(2)《汉代讲经图》中“经”主要是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在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4)清朝为管理图中A处设立了什么机构?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请你拟一个主题。
16.(2022·巴中)对外关系的变化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国际合作。
——摘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图中这一事件给中国造成了什么重大影响?
(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结合图5、图6及所学知识,谈谈此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所起的作用。
(3)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了哪-重要国际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的认识。
17.(2022·巴中)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兴衰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运动中,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祐《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从根本上说,英国革命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国王和议会,谁掌握国家主权?通过革命,英国以_①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标志着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治。这次革命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意义是划时代的。
——摘编自董小燕著《西方文明史纲》
材料四:
事件 主要内容
俄国农奴制改革 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② 颁布《宅地法》、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日本明治维新 政治上,废藩置县;经济上,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其口号。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展革命的目的,该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①处法律文献的名称,拉开该革命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补充②处的内容,材料四中三个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C项正确;
老子主张无为,与材料不符,排除A;
孟子主张仁政,与材料不符,排除B;
韩非子主张法治,与材料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孔子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2.【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交子”是宋朝在四川地区出现的纸币;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由此同学的读书笔记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宋朝,B项正确;AC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3.【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着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所以与题干销烟有关的历史人物是林则徐,B项正确;
戚继光抗击倭寇,排除A项;
邓世昌牺牲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排除C项;
邱少云牺牲于抗美援朝中,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4.【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此运动是新文化运动,C项正确;
启蒙运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起义,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题干选项中选项ABC都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事实,属于史实;选项D是对遵义会议的评价,属于史论,D项正确;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什么是史论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6.【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战争的序幕。A项正确;
一 二八事变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B项;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后得到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排除C项;
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的标志,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7.【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并所学知识可知,该诗是毛泽东写的《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项正确;
ABC项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三大战役,与南京无关,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8.【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讲述的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华任命共和国成立的历史,D项正确;
A项体现的是抗美援朝,排除A;
B项体现的是我国的对外开放,排除B;
C项体现的是我国的民族政策,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9.【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C正确;
文艺复兴是思想解放运动,与“人类开拓海洋的行为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无关,排除A;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与题干“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内容不符,排除B;
鉴真东渡是到日本传播佛学,与“人类开拓海洋的行为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0.【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国王路易十六”“三级会议”“《人权宣言》”可知,这三个关键词与法国大革命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会上路易十六企图控制局面。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年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B项正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
美国独立战争和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法国大革命的有关内容。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1.【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成就;《向日葵》是梵高的绘画成就。所以①③人物与成就搭配错误;②④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C正确;排除含有①③的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巴尔扎克、牛顿、达尔文、梵高的成就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12.【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A项正确;
BCD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战役,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凡尔登战役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3.【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攻占冬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历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D项正确;
武昌起义发生在中国武昌,与题干无关,排除A;
“光荣革命”发生在英国,与题干无关,排除B;
二月革命与材料图片不相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4.【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A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排除B;
德国分裂是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排除C;
苏联解体是冷战结束的标志,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冷战开始的标志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5.【答案】(1)体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学派:儒家举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现象: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往,民族融合的现象。史实:①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文成公主人藏);②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尺带珠丹);③立“唐蕃会盟碑”
(4)机构:设置台湾府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汉武帝的大一统;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自秦朝起,……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推崇儒学,因此《汉代讲经图》中“经”主要是属于儒家。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思想方面,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据材料三“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往,民族融合的现象。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尺带珠丹上书唐中宗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821年唐蕃会盟,立“唐蕃会盟碑”。
(4)观察材料四清朝疆域可知,图A是台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可知,主题应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故答案为:
(1)体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学派:儒家;举措:“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现象: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往,民族融合的现象。史实: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立“唐蕃会盟碑”。
(4)机构:设置台湾府;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民族交融、唐与吐蕃的交往、清朝时期对台湾的管辖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6.【答案】(1)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特点:全方位外交
(4)认识:①从屈辱外交到大国外交,表明了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②始终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④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观察材料一“《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据题干两幅图片“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及“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及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据材料三“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国际合作。”可知,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全方位外交。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屈辱外交到大国外交,表明了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我国始终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故答案为:
(1)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特点:全方位外交。
(4)认识:从屈辱外交到大国外交,表明了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始终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加入世贸、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7.【答案】(1)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
(2)目的:为众生谋幸福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或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现了民族、民权两主义)
(3)名称:《权利法案》事件:议会重新召开
(4)内容: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
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认识:①面对社会转型,我们要积极应对,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②通过改革或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社会发展③善于学习先进的制度与文化;
【知识点】洋务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19世纪60年--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2)据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展革命的目的为众生谋幸福。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据材料三“从根本上说,英国革命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国王和议会,谁掌握国家主权?”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关。据材料三“通过革命,英国以①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标志着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治。”及所学知识可知,①处法律文献的名称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4)据材料四“颁布《宅地法》、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内战中颁布的文件。美国内战中,1862年,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通过了《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三者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可知,面对社会转型,我们要积极应对,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通过改革或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社会发展;善于学习先进的制度与文化。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
(2)目的:为众生谋幸福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或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现了民族、民权两主义)。
(3)名称:《权利法案》;事件:议会重新召开。
(4)内容: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认识:面对社会转型,我们要积极应对,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通过改革或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社会发展;善于学习先进的制度与文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巴中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巴中)某校在研学活动中参观巴中晏阳初博物馆,当导游介绍晏阳初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家”时,某同学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位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这位教育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韩非子
【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C项正确;
老子主张无为,与材料不符,排除A;
孟子主张仁政,与材料不符,排除B;
韩非子主张法治,与材料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孔子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2.(2022·巴中)写读书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图是一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 )
①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交子”是宋朝在四川地区出现的纸币;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由此同学的读书笔记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宋朝,B项正确;AC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3.(2022·巴中)一位美国传教士应邀参加销烟过程后写道:“我们已反复检查了销毁烟土过程的每一个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中进行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我对在沟里销毁烟土的检查,感到非常满意。”与销烟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邓世昌 D.邱少云
【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着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所以与题干销烟有关的历史人物是林则徐,B项正确;
戚继光抗击倭寇,排除A项;
邓世昌牺牲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排除C项;
邱少云牺牲于抗美援朝中,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4.(2023八上·赵县期末)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代表人物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即democracy和赛先生即science)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此运动是( )
A.启蒙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此运动是新文化运动,C项正确;
启蒙运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起义,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5.(2022·巴中)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B.1927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C.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题干选项中选项ABC都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事实,属于史实;选项D是对遵义会议的评价,属于史论,D项正确;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什么是史论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6.(2022·巴中)中国人民历经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战争的序幕。A项正确;
一 二八事变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B项;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后得到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排除C项;
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的标志,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7.(2022·巴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反映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并所学知识可知,该诗是毛泽东写的《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项正确;
ABC项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三大战役,与南京无关,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8.(2022·巴中)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C.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D.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讲述的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华任命共和国成立的历史,D项正确;
A项体现的是抗美援朝,排除A;
B项体现的是我国的对外开放,排除B;
C项体现的是我国的民族政策,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9.(2022·巴中)人类开拓海洋的行为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符合题意的是( )
A.文艺复兴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鉴真东渡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C正确;
文艺复兴是思想解放运动,与“人类开拓海洋的行为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无关,排除A;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与题干“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内容不符,排除B;
鉴真东渡是到日本传播佛学,与“人类开拓海洋的行为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0.(2022·巴中)抓住关键词有助于把握历史事件的特质。与“国王路易十六”“三级会议”“《人权宣言》”三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国王路易十六”“三级会议”“《人权宣言》”可知,这三个关键词与法国大革命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会上路易十六企图控制局面。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年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B项正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
美国独立战争和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法国大革命的有关内容。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1.(2022·巴中)科学文化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繁荣。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相符合的是( )①巴尔扎克——《物种起源》②牛顿——万有引力定律③达尔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④梵高一《向日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成就;《向日葵》是梵高的绘画成就。所以①③人物与成就搭配错误;②④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C正确;排除含有①③的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巴尔扎克、牛顿、达尔文、梵高的成就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12.(2022·巴中)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下列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A项正确;
BCD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战役,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凡尔登战役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3.(2022·巴中)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两幅图片,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光荣革命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攻占冬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历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D项正确;
武昌起义发生在中国武昌,与题干无关,排除A;
“光荣革命”发生在英国,与题干无关,排除B;
二月革命与材料图片不相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4.(2022·巴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强调,抵制冷战思维和集团对抗,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
C.德国分裂 D.苏联解体
【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A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排除B;
德国分裂是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排除C;
苏联解体是冷战结束的标志,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冷战开始的标志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二、非选择题
15.(2022·巴中)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体制创新】
材料一: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思想一统】
材料二:
【民族交融】
材料三: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版图奠定】
材料四: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
(2)《汉代讲经图》中“经”主要是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在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4)清朝为管理图中A处设立了什么机构?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请你拟一个主题。
【答案】(1)体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学派:儒家举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现象: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往,民族融合的现象。史实:①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文成公主人藏);②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尺带珠丹);③立“唐蕃会盟碑”
(4)机构:设置台湾府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汉武帝的大一统;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自秦朝起,……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推崇儒学,因此《汉代讲经图》中“经”主要是属于儒家。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思想方面,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据材料三“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往,民族融合的现象。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尺带珠丹上书唐中宗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821年唐蕃会盟,立“唐蕃会盟碑”。
(4)观察材料四清朝疆域可知,图A是台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可知,主题应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故答案为:
(1)体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学派:儒家;举措:“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现象: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往,民族融合的现象。史实: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立“唐蕃会盟碑”。
(4)机构:设置台湾府;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民族交融、唐与吐蕃的交往、清朝时期对台湾的管辖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6.(2022·巴中)对外关系的变化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国际合作。
——摘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图中这一事件给中国造成了什么重大影响?
(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结合图5、图6及所学知识,谈谈此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所起的作用。
(3)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了哪-重要国际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的认识。
【答案】(1)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特点:全方位外交
(4)认识:①从屈辱外交到大国外交,表明了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②始终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④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观察材料一“《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据题干两幅图片“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及“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及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据材料三“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国际合作。”可知,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全方位外交。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屈辱外交到大国外交,表明了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我国始终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故答案为:
(1)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特点:全方位外交。
(4)认识:从屈辱外交到大国外交,表明了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始终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加入世贸、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7.(2022·巴中)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兴衰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运动中,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祐《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从根本上说,英国革命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国王和议会,谁掌握国家主权?通过革命,英国以_①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标志着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治。这次革命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意义是划时代的。
——摘编自董小燕著《西方文明史纲》
材料四:
事件 主要内容
俄国农奴制改革 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② 颁布《宅地法》、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日本明治维新 政治上,废藩置县;经济上,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其口号。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展革命的目的,该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①处法律文献的名称,拉开该革命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补充②处的内容,材料四中三个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
(2)目的:为众生谋幸福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或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现了民族、民权两主义)
(3)名称:《权利法案》事件:议会重新召开
(4)内容: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
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认识:①面对社会转型,我们要积极应对,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②通过改革或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社会发展③善于学习先进的制度与文化;
【知识点】洋务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19世纪60年--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2)据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展革命的目的为众生谋幸福。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据材料三“从根本上说,英国革命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国王和议会,谁掌握国家主权?”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关。据材料三“通过革命,英国以①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标志着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治。”及所学知识可知,①处法律文献的名称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4)据材料四“颁布《宅地法》、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内战中颁布的文件。美国内战中,1862年,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通过了《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三者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可知,面对社会转型,我们要积极应对,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通过改革或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社会发展;善于学习先进的制度与文化。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
(2)目的:为众生谋幸福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或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现了民族、民权两主义)。
(3)名称:《权利法案》;事件:议会重新召开。
(4)内容: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认识:面对社会转型,我们要积极应对,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通过改革或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社会发展;善于学习先进的制度与文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