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达州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2022七上·兴仁期中) 2022年春晚舞台上亮相的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青铜面具,让国人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夺目璀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中最重的是( )
A.四羊方尊 B.利簋 C.司母戊鼎 D.青铜面具
2.(2023·云南会考)贞观年间,一高僧为求取佛经西行4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天竺。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的沿途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编纂成书。此书是( )
A.《大唐西域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牡丹亭》
3.(2022·达州)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价格便宜
B.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宋代指南针的运用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
D.明朝出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2022·达州)中国共青团达州市委员会组织中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们在抗日战争纪念馆能够看到的相关内容有(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邓世昌黄海御敌
C.聂士成收复新疆 D.张自忠枣宜殉国
5.(2022·达州)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属于该运动的口号有(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反对华北自治"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22·达州)一名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嘹亮的冲锋号角声中,我们登上总统府的顶楼……我换上了一面红旗。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材料中的“总统府”是( )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7.(2022九上·龙湖开学考)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B.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8.(2022·达州)小李同学准备参加“喜迎二十大,争做好少年”系列活动中的“党史知识竞赛”,目前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有误的是( )
A.八七会议——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中共十二大——“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2022·达州)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某作家的小说中讲述了15世纪前后的欧洲,出生于西班牙富商家庭的主人公加西亚,在一次远洋航海途中意外流落荒岛的故事。以下情节的真实性,值得怀疑的是( )
A.加西亚受人文主义精神鼓舞热衷航海冒险
B.加西亚曾多次仔细阅读过《独立宣言》
C.加西亚和多数西欧人一样渴望黄金、白银
D.加西亚始终相信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10.(2022·达州)学习历史要求史论结合。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矛盾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明治维新 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拿破仑法典》 成为很多国家制定民法的参照蓝本
C 蒸汽机的发明 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A.A B.B C.C D.D
11.(2023·云南会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表述正确的是( )
A.《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C.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陈独秀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12.(2022·达州)建构知识体系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九年级一班学生设计的知识卡片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形成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3.(2022·达州)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面年代尺上标注的四个时间段,其中时间段与重大战役对应错误的是( )
A.时间段①:凡尔登战役 B.时间段②:台儿庄战役
C.时间段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时间段④:诺曼底登陆
二、材料分析题(第15题6分,第16题8分,共14分)
14.(2022·达州)国家制度的确立不能照搬现成模式,只有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需要,做出正确抉择的国家,才能赢得历史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787年通过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开始了在一个大国里的大胆的政治试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
——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2)依据材料二和上图,归纳该宪法体现了哪项原则?
(3)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可敬的制度保障”是指什么政治制度?此外,党和国家还制定了两项基本政治制度,一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另一项是什么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国家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15.(2022·达州)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不断奋勇争先、救亡图存,直到1949年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鼓舞了华夏儿女满怀信心、携手向前续写新华章、建功新时代、创造新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内忧外患的冲击】
材料一: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甲午战败的震撼】
材料二: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族沉沦的回应】
材料三:这个国家的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尽管缺乏配合,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改天换地的壮举】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札炮齐鸣28响。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的“少数人”有哪些代表人物?(列举一个即可)“学西洋”具体指什么运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甲午一战”失败后中国人追求“西学致强”是指哪-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的“兵变"是什么事件?“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最后推翻的旧政权是?
(4)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哪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材料中“礼炮齐鸣28响”有何寓意?
三、简答题(10分)
16.(2022·达州)农业乃立国之本。“三农”问题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其他国家也有过类似经历。实现农业转型、农村进步、农民富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三:“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引领农村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大作用。
材料四: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摘自《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材料二选自于美国林肯政府1862年颁布的法律文献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法律文献的名称。
(3)依据材料三非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图一事件发生在哪场战争时期?依据图二分析该法令实施后中国土地所有制有什么变化?图三反映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哪一历史事件?依据图四简析这一创举产生了怎样的历史意义?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70年代中国“饭碗问题”主要由哪位科学家解决的?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实际,请写出你的感悟。
四、填空与列举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7.(2022·达州)根据提示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法自然”的思想。这一思想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学派。
(2) 的发明解决了汽车、飞机的发动机问题,引发了交通运输业的一场变革。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的皇家园林是 。
(4)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5)2001年,中国为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中最重的青铜器,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僧是玄奘。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A项《大唐西域记》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大唐西域记》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不是南宋,B符合题意;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得,工艺简单,使纸张价格便宜,不符合题意,排除A;
宋代指南针的运用于航海,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C;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难度适中,掌握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天工开物》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4.【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5月, 在湖北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与日军奋战九昼夜,壮
烈殉国。所以,材料中学生们在抗日战争纪念馆能够看到的相关内容应该是“张自忠枣宜殉国”,D符合题意;
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排除A;
邓世昌黄海御敌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排除B;
聂士成牺牲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林则徐、邓世昌、聂士成、张自忠的基本事迹即可作答。该类试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5.【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结合所学可得出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结合所学,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都是五四运动的口号,C符合题意;
②“反对华北自治"反映的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口号、经过、结果、意义即可作答。
6.【答案】D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我换上了一面红旗。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结合所学可得出是1949年的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D符合题意;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排除A;
北洋军阀政府在北伐战争时期基本被推翻,排除B;
广州国民政府时间是1925-1926年,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即可作答。
7.【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A符合题意;
B,材料与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无关,B不符合题意;
C,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符合题意;
D,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中国梦与“一带一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8月7日,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没有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A符合题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
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会议。难度适中,掌握八七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即可作答。
9.【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某作家的小说中讲述了15世纪前后的欧洲,出生于西班牙富商家庭的主人公加西亚,在一次远洋航海途中意外流落荒岛的故事。”可得出其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所学,《独立宣言》 发表于1776年,在新航路开辟之后,B符合题意;
加西亚受人文主义精神鼓舞热衷航海冒险,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
加西亚和多数西欧人一样渴望黄金、白银,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C;
加西亚始终相信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开辟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新航路开辟及《独立宣言》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0.【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产生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内燃机,而不是蒸汽机,C项错误,符合题意;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
《拿破仑法典》成为很多国家制定民法的参照蓝本,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明治维新、《拿破仑法典》等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工业革命的发明、影响,明治维新的影响,《拿破仑法典》的影响即可作答。
11.【答案】C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实践,但是失败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李大钊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ABD三项表述有误,不符合题意;
C项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 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因此,图片中的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的结束,排除A;
目前尚未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排除C;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等国际会议,构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即可作答。该类试题重在归纳、总结材料信息。
13.【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之一,D符合题意;
凡尔登战役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排除A;
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是中华民族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1942年7月17日到1943年2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二战、冷战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凡尔登战役、台儿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争、诺曼底登陆的基本史实,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答案】(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2)三权分立。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不同国情,政治制度不一样。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权利法案》的颁布为限制王权提供了保障,表明以法律权利取代了专制王权,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即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权,实行三权分立。
(3)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材料“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结合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本题考查归纳、总结材料的能力。以上显示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说明不同国情之下,各国政体选择不一样。
故答案为:
(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2)三权分立。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不同国情,政治制度不一样。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准确解读图片,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5.【答案】(1)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列举一个即可)运动:洋务运动。
(2)历史事件:维新变法运动。
(3)事件: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政权:清政府。
(4)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寓意:“礼炮齐鸣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的28年。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一“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以奕诉、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政府
统治,开展了洋务运动。
(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救亡运动,其中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成变法运动。
(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材料三“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辛亥革命的描述,这次起义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4)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及新中国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其核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组织力量、指导思想、领导阶级、奋斗目标等角度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列举一个即可)运动:洋务运动。
(2) 历史事件:维新变法运动。
(3) 事件: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政权:清政府。
(4) 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寓意:“礼炮齐鸣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的28年。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新中国成立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能够将其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6.【答案】(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宅地法》
(3)解放战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意义: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袁隆平;
(5)感悟: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袁隆平及杂交水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根据材料一"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得出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本题考查美国内战。根据材料二“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可得出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
(3)本题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所学,1947年, 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合图三内容中“农业生产合作社”可得出是三大改造;依据图四信息,结合所学,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 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本题考查袁隆平的知识。根据所学,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等。
故答案为:(1)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宅地法》。
(3) 解放战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意义: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 袁隆平。
(5)感悟: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等。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袁隆平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7.【答案】(1)道家
(2)内燃机
(3)圆明园
(4)《辛丑条约》
(5)世界贸易组织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
(2)结合所学可知,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汽车、飞机的发动机问题, 引发了交通运输业的一场变革。
(3)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一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4)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 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5)结合所学可知,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故答案为:(1)道家 。
(2)内燃机。
(3)圆明园。
(4)《辛丑条约》。
(5)世界贸易组织。
【点评】本题考查道家、内燃机、火烧圆明园、《辛丑条约》、世界贸易组织等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达州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2022七上·兴仁期中) 2022年春晚舞台上亮相的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青铜面具,让国人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夺目璀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中最重的是( )
A.四羊方尊 B.利簋 C.司母戊鼎 D.青铜面具
【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中最重的青铜器,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023·云南会考)贞观年间,一高僧为求取佛经西行4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天竺。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的沿途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编纂成书。此书是( )
A.《大唐西域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牡丹亭》
【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僧是玄奘。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A项《大唐西域记》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大唐西域记》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2·达州)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价格便宜
B.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宋代指南针的运用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
D.明朝出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不是南宋,B符合题意;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得,工艺简单,使纸张价格便宜,不符合题意,排除A;
宋代指南针的运用于航海,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C;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难度适中,掌握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天工开物》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4.(2022·达州)中国共青团达州市委员会组织中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们在抗日战争纪念馆能够看到的相关内容有(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邓世昌黄海御敌
C.聂士成收复新疆 D.张自忠枣宜殉国
【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5月, 在湖北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与日军奋战九昼夜,壮
烈殉国。所以,材料中学生们在抗日战争纪念馆能够看到的相关内容应该是“张自忠枣宜殉国”,D符合题意;
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排除A;
邓世昌黄海御敌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排除B;
聂士成牺牲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林则徐、邓世昌、聂士成、张自忠的基本事迹即可作答。该类试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5.(2022·达州)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属于该运动的口号有(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反对华北自治"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结合所学可得出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结合所学,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都是五四运动的口号,C符合题意;
②“反对华北自治"反映的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口号、经过、结果、意义即可作答。
6.(2022·达州)一名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嘹亮的冲锋号角声中,我们登上总统府的顶楼……我换上了一面红旗。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材料中的“总统府”是( )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D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我换上了一面红旗。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结合所学可得出是1949年的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D符合题意;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排除A;
北洋军阀政府在北伐战争时期基本被推翻,排除B;
广州国民政府时间是1925-1926年,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即可作答。
7.(2022九上·龙湖开学考)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B.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A符合题意;
B,材料与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无关,B不符合题意;
C,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符合题意;
D,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中国梦与“一带一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2022·达州)小李同学准备参加“喜迎二十大,争做好少年”系列活动中的“党史知识竞赛”,目前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有误的是( )
A.八七会议——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中共十二大——“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8月7日,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没有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A符合题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
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会议。难度适中,掌握八七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即可作答。
9.(2022·达州)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某作家的小说中讲述了15世纪前后的欧洲,出生于西班牙富商家庭的主人公加西亚,在一次远洋航海途中意外流落荒岛的故事。以下情节的真实性,值得怀疑的是( )
A.加西亚受人文主义精神鼓舞热衷航海冒险
B.加西亚曾多次仔细阅读过《独立宣言》
C.加西亚和多数西欧人一样渴望黄金、白银
D.加西亚始终相信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某作家的小说中讲述了15世纪前后的欧洲,出生于西班牙富商家庭的主人公加西亚,在一次远洋航海途中意外流落荒岛的故事。”可得出其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所学,《独立宣言》 发表于1776年,在新航路开辟之后,B符合题意;
加西亚受人文主义精神鼓舞热衷航海冒险,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
加西亚和多数西欧人一样渴望黄金、白银,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C;
加西亚始终相信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开辟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新航路开辟及《独立宣言》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0.(2022·达州)学习历史要求史论结合。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矛盾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明治维新 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拿破仑法典》 成为很多国家制定民法的参照蓝本
C 蒸汽机的发明 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产生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内燃机,而不是蒸汽机,C项错误,符合题意;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
《拿破仑法典》成为很多国家制定民法的参照蓝本,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明治维新、《拿破仑法典》等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工业革命的发明、影响,明治维新的影响,《拿破仑法典》的影响即可作答。
11.(2023·云南会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表述正确的是( )
A.《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C.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陈独秀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答案】C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实践,但是失败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李大钊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ABD三项表述有误,不符合题意;
C项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12.(2022·达州)建构知识体系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九年级一班学生设计的知识卡片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形成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 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因此,图片中的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的结束,排除A;
目前尚未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排除C;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等国际会议,构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即可作答。该类试题重在归纳、总结材料信息。
13.(2022·达州)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面年代尺上标注的四个时间段,其中时间段与重大战役对应错误的是( )
A.时间段①:凡尔登战役 B.时间段②:台儿庄战役
C.时间段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时间段④:诺曼底登陆
【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之一,D符合题意;
凡尔登战役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排除A;
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是中华民族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1942年7月17日到1943年2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二战、冷战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凡尔登战役、台儿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争、诺曼底登陆的基本史实,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第15题6分,第16题8分,共14分)
14.(2022·达州)国家制度的确立不能照搬现成模式,只有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需要,做出正确抉择的国家,才能赢得历史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787年通过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开始了在一个大国里的大胆的政治试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
——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2)依据材料二和上图,归纳该宪法体现了哪项原则?
(3)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可敬的制度保障”是指什么政治制度?此外,党和国家还制定了两项基本政治制度,一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另一项是什么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国家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2)三权分立。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不同国情,政治制度不一样。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权利法案》的颁布为限制王权提供了保障,表明以法律权利取代了专制王权,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即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权,实行三权分立。
(3)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材料“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结合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本题考查归纳、总结材料的能力。以上显示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说明不同国情之下,各国政体选择不一样。
故答案为:
(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2)三权分立。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不同国情,政治制度不一样。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准确解读图片,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5.(2022·达州)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不断奋勇争先、救亡图存,直到1949年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鼓舞了华夏儿女满怀信心、携手向前续写新华章、建功新时代、创造新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内忧外患的冲击】
材料一: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甲午战败的震撼】
材料二: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族沉沦的回应】
材料三:这个国家的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尽管缺乏配合,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改天换地的壮举】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札炮齐鸣28响。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的“少数人”有哪些代表人物?(列举一个即可)“学西洋”具体指什么运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甲午一战”失败后中国人追求“西学致强”是指哪-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的“兵变"是什么事件?“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最后推翻的旧政权是?
(4)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哪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材料中“礼炮齐鸣28响”有何寓意?
【答案】(1)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列举一个即可)运动:洋务运动。
(2)历史事件:维新变法运动。
(3)事件: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政权:清政府。
(4)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寓意:“礼炮齐鸣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的28年。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一“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以奕诉、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政府
统治,开展了洋务运动。
(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救亡运动,其中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成变法运动。
(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材料三“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辛亥革命的描述,这次起义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4)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及新中国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其核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组织力量、指导思想、领导阶级、奋斗目标等角度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列举一个即可)运动:洋务运动。
(2) 历史事件:维新变法运动。
(3) 事件: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政权:清政府。
(4) 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寓意:“礼炮齐鸣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的28年。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新中国成立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能够将其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三、简答题(10分)
16.(2022·达州)农业乃立国之本。“三农”问题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其他国家也有过类似经历。实现农业转型、农村进步、农民富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三:“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引领农村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大作用。
材料四: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摘自《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材料二选自于美国林肯政府1862年颁布的法律文献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法律文献的名称。
(3)依据材料三非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图一事件发生在哪场战争时期?依据图二分析该法令实施后中国土地所有制有什么变化?图三反映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哪一历史事件?依据图四简析这一创举产生了怎样的历史意义?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70年代中国“饭碗问题”主要由哪位科学家解决的?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实际,请写出你的感悟。
【答案】(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宅地法》
(3)解放战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意义: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袁隆平;
(5)感悟: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袁隆平及杂交水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根据材料一"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得出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本题考查美国内战。根据材料二“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可得出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
(3)本题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所学,1947年, 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合图三内容中“农业生产合作社”可得出是三大改造;依据图四信息,结合所学,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 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本题考查袁隆平的知识。根据所学,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等。
故答案为:(1)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宅地法》。
(3) 解放战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意义: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 袁隆平。
(5)感悟: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等。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袁隆平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四、填空与列举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7.(2022·达州)根据提示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法自然”的思想。这一思想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学派。
(2) 的发明解决了汽车、飞机的发动机问题,引发了交通运输业的一场变革。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的皇家园林是 。
(4)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5)2001年,中国为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
【答案】(1)道家
(2)内燃机
(3)圆明园
(4)《辛丑条约》
(5)世界贸易组织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
(2)结合所学可知,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汽车、飞机的发动机问题, 引发了交通运输业的一场变革。
(3)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一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4)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 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5)结合所学可知,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故答案为:(1)道家 。
(2)内燃机。
(3)圆明园。
(4)《辛丑条约》。
(5)世界贸易组织。
【点评】本题考查道家、内燃机、火烧圆明园、《辛丑条约》、世界贸易组织等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