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乐山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3 16:31:0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乐山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
1.(2022·乐山)文物承载灿烂中华文化。以下图片中的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根据图①"秦始皇兵马俑(秦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秦朝。根据图②“大同云冈石窟(魏晋南北朝) "根据图③"摩岩造像乐山大佛(唐) "根据图④“大足石刻养鸡女(宋)“综上所述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是秦——魏晋南北朝——唐——宋,①②③④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ACD顺序排列不正确,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物的先后顺序。难度适中,掌握相关文物的所处的时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该类试题重在掌握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的顺序。
2.(2022七上·兴仁期中)河南安阳殷墟(殷是商朝都城)出土的带有文字的甲骨有十多万片,甲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该文字是(  )
A.甲骨文 B.陶文 C.玉石文 D.金文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河南安阳殷墟(殷是商朝都城)出土的带有文字的甲骨有十多万片,甲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一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灵活运用。
3.(2022·乐山)十七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材料中作者讨论的是中国古代的(  )
A.文学成就 B.军事力量 C.科学技术 D.政治制度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科学技术的发明对世界学术战争、航海事业的影响,C符合题意;
“火药和磁石”与文学成就无关,排除A;
印刷术与军事力量关联不大,排除B;
“印刷术、火药"与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的科技。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贡献及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选项,排除选项即可作答。
4.(2022·乐山)下图所示朝代的阶段特征是(  )
清朝疆域图(1820年)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所示可以看出这个朝代是清朝,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的巩固与发展。明清两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清前期在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者入侵的背景下奠定了今天疆域的基础,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大大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D符合题意;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的疆域。难度适中,掌握清朝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即可作答。
5.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是割香港岛给英国,A符合题意;
赔款2100万银元,属于经济损失,排除B;
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属于经济方面,排除C;
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关税主权,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对中国主权的破坏即可作答。
6.(2022八上·高州月考)下图是乐乐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某一课后绘制的漫画。据此推测他学习的课题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武昌起义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漫画以及文字“封建制度情况下,嫁接西方先进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技术,巩固清政府封建统治,故B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不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首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7.(2022·乐山)下面是某班同学为艺术节演出而编写的历史人物剧的提纲。据此推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六次上书皇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参与百日维新运动.....组织保皇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人物主张改良变法,参与维新变法,说明该人物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维新派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B符合题意;
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A;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而题干体现的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C;
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戊戌变法的史实,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解答的关键。
8.(2022·乐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下图所示的四位历史人物都参与了(  )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彭德怀在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不久率部赴山西抗日前线,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英雄,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后来壮烈牺牲。蒋介石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终于建立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符合题意;
图中四位人物都没有参加五四运动,排除A;
图中四位人物都不是中共一大的代表,排除B;
杨靖宇牺牲于1940年,张学良于1938年失去人身自由,这两位历史人物都没有参加解放战争, 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朱德、杨靖宇、蒋介石、张学良的史实。难度适中,掌握朱德、杨靖宇、蒋介石、张学良的共同经历即可作答。
9.(2022·乐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
A.时间 B.背景 C.内容 D.影响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可以判断出来,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C符合题意;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情况,材料明确提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排除B;
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即可作答。
10.(2022九上·龙湖开学考)为下面两幅图表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84年国庆游行标语‘联产承包好’”“1978—1984我国粮食产量增长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D项正确;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排除A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排除B项;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2九上·龙湖开学考)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
A.追求民族独立 B.建立新中国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D.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材料中“为人民服务”“我是人民的儿子”“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都体现出他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志向,C项正确;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的实现,排除A项;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排除B项;
材料中初心不是改革开放,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12.(2022·乐山)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如下图所示)是为雅典娜女神所建,神庙的白色大理石中富含铁,在适宜的光线和蔚蓝天空映衬下,便能发出柔和的金色光芒,从远处看,神庙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这体现了古希腊(  )
A.政治体制完善 B.建筑艺术高超
C.神人同形同性 D.发达的工商业
【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白色大理石中富含铁,在适宜的光线和蔚蓝天空映衬下,便能发出柔和的金色光芒,从远处看,神庙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可知, 材料体现了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古希腊建筑艺术高超,B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排除A;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是为雅典娜女神所建,但没有提到神人同形同性,排除C;
题干中只涉及帕特农神庙,没有涉及工商业,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欧洲的古代文化。难度适中,掌握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的代表,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2022九上·深圳期中)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他还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
B.资本原始积累具有残酷性
C.资本主义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D.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生产力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可知,资产阶级推动历史发展进程;由材料“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可知,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体现资本主义的局限性,最终要被工人阶级推翻,A项正确;
BC都是对资本主义的片面理解,排除BC项;
材料没涉及工业革命的作用,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4.(2022·乐山)历史学家傅斯年认为“直接史料”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转写的史料”,即当时人的记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下列材料都与美国内战有关,可信度最高的是(  )
资源 名称
A 文章 《论美国内战》
B 电影 《乱世佳人》
C 小说 《黑奴吁天录》
D 文件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是一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能够直接反映美国内战的史实,也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D符合题意;
文章是由后人撰写,含有个人主观情感,不符合题意,排除A;
电影是根据史实而创作的艺术作品,作品中难免有艺术创作的部分,排除B;
小说也属于艺术创作,不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内战。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史料的分类及其可信程度,明确一手史料可信度远高于二手史料即可作答。
15.(2022·乐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正义事业而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事件是(  )
A.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美国、苏联、中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C符合题意;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排除A;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转折点的战役,排除B;
雅尔塔会议召开目的是为了协调盟盟军行动,瓜分战后世界,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022·乐山)下列哪个史事是其它三个的原因(  )
A.德国的分裂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冷战是指第二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冷战在欧洲表
现为德国分裂、马歇尔计划实施以及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因此D项是A、B和C项的原因,D符合题意;
德国的分裂是结果,排除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结果,排除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的冷战政策。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冷战是考查重点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冷战开始、表现、结束的基本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乐山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
1.(2022·乐山)文物承载灿烂中华文化。以下图片中的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2.(2022七上·兴仁期中)河南安阳殷墟(殷是商朝都城)出土的带有文字的甲骨有十多万片,甲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该文字是(  )
A.甲骨文 B.陶文 C.玉石文 D.金文
3.(2022·乐山)十七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材料中作者讨论的是中国古代的(  )
A.文学成就 B.军事力量 C.科学技术 D.政治制度
4.(2022·乐山)下图所示朝代的阶段特征是(  )
清朝疆域图(1820年)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5.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6.(2022八上·高州月考)下图是乐乐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某一课后绘制的漫画。据此推测他学习的课题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武昌起义
7.(2022·乐山)下面是某班同学为艺术节演出而编写的历史人物剧的提纲。据此推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8.(2022·乐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下图所示的四位历史人物都参与了(  )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9.(2022·乐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
A.时间 B.背景 C.内容 D.影响
10.(2022九上·龙湖开学考)为下面两幅图表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1.(2022九上·龙湖开学考)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
A.追求民族独立 B.建立新中国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D.实行改革开放
12.(2022·乐山)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如下图所示)是为雅典娜女神所建,神庙的白色大理石中富含铁,在适宜的光线和蔚蓝天空映衬下,便能发出柔和的金色光芒,从远处看,神庙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这体现了古希腊(  )
A.政治体制完善 B.建筑艺术高超
C.神人同形同性 D.发达的工商业
13.(2022九上·深圳期中)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他还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
B.资本原始积累具有残酷性
C.资本主义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D.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生产力
14.(2022·乐山)历史学家傅斯年认为“直接史料”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转写的史料”,即当时人的记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下列材料都与美国内战有关,可信度最高的是(  )
资源 名称
A 文章 《论美国内战》
B 电影 《乱世佳人》
C 小说 《黑奴吁天录》
D 文件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A B.B C.C D.D
15.(2022·乐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正义事业而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事件是(  )
A.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16.(2022·乐山)下列哪个史事是其它三个的原因(  )
A.德国的分裂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根据图①"秦始皇兵马俑(秦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秦朝。根据图②“大同云冈石窟(魏晋南北朝) "根据图③"摩岩造像乐山大佛(唐) "根据图④“大足石刻养鸡女(宋)“综上所述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是秦——魏晋南北朝——唐——宋,①②③④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ACD顺序排列不正确,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物的先后顺序。难度适中,掌握相关文物的所处的时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该类试题重在掌握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的顺序。
2.【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河南安阳殷墟(殷是商朝都城)出土的带有文字的甲骨有十多万片,甲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一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灵活运用。
3.【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科学技术的发明对世界学术战争、航海事业的影响,C符合题意;
“火药和磁石”与文学成就无关,排除A;
印刷术与军事力量关联不大,排除B;
“印刷术、火药"与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的科技。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贡献及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选项,排除选项即可作答。
4.【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所示可以看出这个朝代是清朝,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的巩固与发展。明清两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清前期在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者入侵的背景下奠定了今天疆域的基础,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大大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D符合题意;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的疆域。难度适中,掌握清朝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即可作答。
5.【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是割香港岛给英国,A符合题意;
赔款2100万银元,属于经济损失,排除B;
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属于经济方面,排除C;
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关税主权,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对中国主权的破坏即可作答。
6.【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漫画以及文字“封建制度情况下,嫁接西方先进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技术,巩固清政府封建统治,故B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不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首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7.【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六次上书皇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参与百日维新运动.....组织保皇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人物主张改良变法,参与维新变法,说明该人物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维新派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B符合题意;
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A;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而题干体现的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C;
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戊戌变法的史实,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解答的关键。
8.【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彭德怀在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不久率部赴山西抗日前线,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英雄,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后来壮烈牺牲。蒋介石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终于建立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符合题意;
图中四位人物都没有参加五四运动,排除A;
图中四位人物都不是中共一大的代表,排除B;
杨靖宇牺牲于1940年,张学良于1938年失去人身自由,这两位历史人物都没有参加解放战争, 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朱德、杨靖宇、蒋介石、张学良的史实。难度适中,掌握朱德、杨靖宇、蒋介石、张学良的共同经历即可作答。
9.【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可以判断出来,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C符合题意;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情况,材料明确提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排除B;
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即可作答。
10.【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84年国庆游行标语‘联产承包好’”“1978—1984我国粮食产量增长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D项正确;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排除A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排除B项;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材料中“为人民服务”“我是人民的儿子”“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都体现出他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志向,C项正确;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的实现,排除A项;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排除B项;
材料中初心不是改革开放,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12.【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白色大理石中富含铁,在适宜的光线和蔚蓝天空映衬下,便能发出柔和的金色光芒,从远处看,神庙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可知, 材料体现了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古希腊建筑艺术高超,B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排除A;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是为雅典娜女神所建,但没有提到神人同形同性,排除C;
题干中只涉及帕特农神庙,没有涉及工商业,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欧洲的古代文化。难度适中,掌握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的代表,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可知,资产阶级推动历史发展进程;由材料“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可知,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体现资本主义的局限性,最终要被工人阶级推翻,A项正确;
BC都是对资本主义的片面理解,排除BC项;
材料没涉及工业革命的作用,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4.【答案】D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是一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能够直接反映美国内战的史实,也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D符合题意;
文章是由后人撰写,含有个人主观情感,不符合题意,排除A;
电影是根据史实而创作的艺术作品,作品中难免有艺术创作的部分,排除B;
小说也属于艺术创作,不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内战。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史料的分类及其可信程度,明确一手史料可信度远高于二手史料即可作答。
15.【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美国、苏联、中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C符合题意;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排除A;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转折点的战役,排除B;
雅尔塔会议召开目的是为了协调盟盟军行动,瓜分战后世界,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冷战是指第二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冷战在欧洲表
现为德国分裂、马歇尔计划实施以及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因此D项是A、B和C项的原因,D符合题意;
德国的分裂是结果,排除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结果,排除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的冷战政策。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冷战是考查重点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冷战开始、表现、结束的基本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