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观察如图,对古代文明的解读合理的是
2八不列辆
州州
伊比利硬
州
州州
公开扩仁年代发胡以
公元干正代单公不占卡契惭
公元前二年代文胡
一一一一乔
公元花2二午代文明区
A.世界各地基本同步起源
B.呈现文明多元发展格局
C.文明区域之间孤立隔绝
D.均以商品经济发达著称
2.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王国直接把征服地区变成本国统治地,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和罗马帝国也都把被征服地区变成行省,而古希腊人却在海外建立了独立于母国
的城邦,并未形成统一的帝国。产生这两种不同殖民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文明属性的差异
B.社会性质的不同
C.风俗习惯的迥异
D.管理水平的高低
3.《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上半段有一幅浮雕,太阳神沙马什把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授
予汉谟拉比;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靠至高神阿胡拉马兹达之佑统治王国。这
反映两个国家统治的共同点是
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A.建立完善官僚体系
B.实行行省制度
C.依靠法律进行统治
D.宣扬君权神授
4.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30年,西亚、北非、中亚甚至南亚部分地区原有文明区域的
语言、文字、风俗、制度等逐渐受某一域外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了新的特点。这一域
外文化的传入直接得益于
A波斯帝国建立
B.佛教广泛传播
C.腓尼基人西迁
D.亚历山大东征
5.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曾这样描绘:“所有的货物,
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
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
上。”下列关于汉朝和罗马帝国交往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大强国相互之间有官方的直接往来
B.罗马垄断了与汉朝的商贸路线
C.西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
D.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
6.西欧第一所大学是11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的工商业城市博洛尼亚的博洛尼亚大
学,它比任何其他大学早了许多年,因此有最古老的欧洲大学这一头衔。由此可推
知,该大学在当时
A.适应了城市市民的需要
B.享有高度的教育自主权
C.摆脱了基督教会的压制
D.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7.有英国学者指出:当国家不断扩大,并开始统治大量人口之后,它们可以被称为帝
国。在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帝国(图),这些帝国都
古代帝国
亚
波黔帝
历
罗马帝
拜占庭帝
阿拉伯帝
臭新曼帝
大
国
国
A.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
D.建立了完善官僚和法律体系
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D D D A B C C A A C A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B B D D C C A D B
26.(15分)
(1)制度:封建制度或封君封臣制度(2分)
“信仰时代”: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或基督教会控制着所有居民的精神生活或者欧洲中世纪带有浓厚的基督教信仰色彩。)(3分)
“体制外的异己力量”:主要包括王权的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或工商业的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的壮大;取得一定自治权的城市;一些城市兴办大学等。(任三点3分)
这些新兴的因素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促进了中世纪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的思想束缚,促进思想解放;导致封建制度的衰落,推动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任意3点即得6分)
27.(15分)
信息及说明:图3:该帝国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帝国商人活动范围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而巴格达是这一交通网络的中心城市。这与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的史实相吻合,据此判定图3为8世纪中期阿拉伯商人活动路线图。(5分。提取信息准确3分,说明正确2分。)
图4:商路由陆上和海上两条路线组成,陆路东起中国的长安和洛阳,西到拜占庭、罗马;海路由中国南海沿海岸线经印度洋到红海,再经地中海到达罗马。这与汉朝、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强国之间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史实相吻合。据此判定图4为公元2世纪前后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图。(5分。提取信息准确3分,说明正确2分。)
图5: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以英国为中心,贸易遍布南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等,这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也体现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这与19世纪后期英国的世界贸易中心地位、世界贸易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5为19世纪后期英国的海外贸易路线图。(5分。提取信息准确3分,说明正确2分。)
(20分)
示例1:论题:近代科学革命促进欧洲社会发展。(2分)
16世纪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阐述了“日心说”理论,否定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17世纪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阐述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8分)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革命冲击了宗教神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影响了启蒙思想家,推动理性主义的传播和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部分科技成就转化成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8分)
总之,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与生产方式,科学革命加速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2分)
示例2:论题: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2分)
18世纪法国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社会契约学说,宣传了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念,弘扬了理性主义,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描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理想形态。(8分)
这类书籍宣传了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和权力制衡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批判了封建统治和教会特权,进一步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为此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比如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利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启蒙思想向全世界传播,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8分)
总之,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推动了全人类思想与政治的近代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