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育才小学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育才小学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23 17:00:1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育才小学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一、水的旅行
(2021三上·西湖期中)弗老师要带学生进行一次惊险刺激的旅行一一“ 水的旅行”。弗老师和学生们坐上车后,神奇校车一飞冲天,飞到白云上,孩子们顿时都变成了雨滴那么小,裹进了雨滴里,他们飞得越来越高,周围的温度变得越来越低,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突然,空中慢慢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雪滴往下落,先跌落到山中小溪里,接着又流浪到水库,最后钻进输水管里,一路游到学校的女生厕所,哗啦啦——哗啦啦——嘿!全班一起从洗手台的水龙头喷射出来。
1.水有三种状态,雨滴是水的 。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2.水的形态中,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是 。
A.水蒸气 B.雨滴 C.雪花
3.水蒸气的特点是
A.白色、无色 B.无色、无味 C.无色、半透明
4.下列哪种情况,蒸发速度最快
A.冰箱里 B.太阳下 C.房间里
5.在洗水台洗完手,过一会儿手就千了,水到哪里去了
A.水被手吸收了 B.水被太阳吸收了 C.水到空气中去了
6.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水上方空气中有许多“白汽”
B.水里不断冒出气泡
C.水温维持在50℃
7.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沸腾时,水的温度接近
A.80℃ B.90℃ C.100℃
8.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A.0 B.10 C.100
9.℃是常用的温度单位,读作 。
A.度 B.摄氏度 C.华氏度
10.像小溪、水库中的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 。
A.液体 B.气体 C.固体
11.当一块冰慢慢地融成水时,冰周围的温度会 .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12.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 放在里面的水会 。
A.结冰 B.不结冰 C.一部分结冰
13.做“水结冰”实验时,往碎冰里加食盐,是为了 。
A.提高碎冰的温度 B.降低碎冰的温度 C.保持碎冰的温度
14.雪融化时,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会较长时间保持在 左右。
A.10℃ B.0℃ C.-5℃
15.人们在冬季会给室外的水管包上稻草、棉花,是因为水结冰后体积会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16.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B.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量的水
C.将温度计的下端漫入水中,靠在容器的底部
17.下列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18.造成水的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放入食盐 B.放入热水 C.温度变化
二、察尔汗盐湖
(2021三上·西湖期中)踞于巍巍昆仑山和祁连山之间的柴达木盆地,以青藏高原“聚宝盆”之誉蜚声海内外,而柴达木盆地的心脏则是赫赫有名的察尔汗。“察尔汗”
是蒙古语,意为“盐泽”,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盐湖之一。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氧化钠,可供全世界的60亿人口食用1000年。盐湖地处戈壁瀚海,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份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湖面板结成了厚厚的盐盖。湖上还有长一座浮在卤水上的“万丈盐桥”。
19.湖上有一座浮在卤水上的“万丈盐桥”,这是因为 。
A.盐颗粒太大
B.盐颗粒太粗
C.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20.能让结晶的盐粒完全溶解的办法是 。
A.搅拌 B.蒸发 C.加水
21.如果取一勺察尔汗盐湖的盐卤水品尝,喝的时候会觉得 。
A.上部比较咸 B.下部比较咸 C.各部分一样咸
22.想要研究“50亳升卤水还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时,加盐方法比较合理的是 。
A.每次都加2克
B.把盐一次性倒入杯中
C.先加2克,再加5克,然后加10克
23.小鑫想研究“搅拌能否加快食盐的溶解”,应该选择   号杯和   号杯。
24.通过用   (热水、冰水)和   (搅伴、加盐),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小鑫和小组成员想模拟“盐田法”晒盐,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25.“ 盐田法”晒盐,主要利用 方法分离水中的盐。
A.过滤 B.蒸发 C.两者都可以
26.他们借助酒精灯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酒精灯火焰位置①是 ,它的温度最高。
A.内焰 B.焰心 C.外焰
27.下列关于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用水浇灭
28.酒精灯燃烧时,利用到了空气 的特征。
A.无色、无味、比较轻
B.能被压缩
C.能帮助燃烧
29.实验中,小组成员不小心将在食盐水里掉落了沙子,铁屑里掉入了木屑,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分离木屑和铁屑。
A.网筛 B.风车 C.磁铁
30.将食盐和沙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 。
A.用水溶解 B.用滤纸过滤 C.加热蒸发
31.通过实验可知要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分离出来,需要依次经历
A.过滤——溶解——蒸发
B.溶解——过滤——蒸发
C.蒸发——溶解——过滤
32.下列科学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不同的是
A.溶解 B.燃烧 C.过滤
33.要判断一张纸通过折叠、撕扯后还是不是纸?最简单的办法是 。
A.看碎纸还能不能恢复成原样
B.看它们是不是有一样的用途
C.看它们组成的材料是否相同
34.和易拉罐被压扁、水结冰属于同一类变化的是 。
A.用米酿成酒
B.酒精灯燃烧
C.树根被雕刻成根雕作品
三、乌鸦喝水
(2021三上·西湖期中)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如图1、图2。
35.图1的瓶子里   和   占据着空间。
36.
图2的瓶子里   和   占据着空间。
A.空气
B.水
C.石子
37.乌鸦呼吸的空气是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38.关于空气和水,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能改变
B.空气是透明的,而水是彩色的
C.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
39.乌鸦的翅膀上长有特殊排列的飞羽,当翅膀展开时,每根羽毛都略有旋转能力,两翅不断上下扇动,就能快速向飞行了。这是因为空气具有的 特点。
A.很轻 B.会流动 C.无固定形状
40.小红在看了“乌鸦喝水”后,做了一系列空气实验。
如右图, 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
A.空气 B.水 C.空气、水、管子
41.接要让瓶中的水流出来,需要向   端通入空气。
42.水槽里装有水,先在水面上放一个乒乓球,再用一个玻璃杯罩着乒乓球垂直往下压,直到杯子完全进入水中,这时,乒乓球在哪个位置?
43.我们在水槽里撒一些塑料泡沫,是为了 。
A.研究水能不能溶解塑料泡沫
B.研究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C.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
44.如右图,推动注射器活塞,气球鼓起来了,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球内看不到有东西,说明空气不存在
B.空气能进入气球,和空气能流动有关
C.空气进入气球,气球鼓起来了,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45.如果用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鼓起的皮球里的空气状态最接近 。
A. B. C.
46.在没有漏气的情况下,注射器内的空气(①)打到气球中后(②),体积变小了(②<①),说明 。
A.空气变少了 B.空气被压缩了 C.空气没有变化
47.小红用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 。
A.很难推动;
B.推到0刻度
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48.如果注射器里抽进水,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 。
A.很难推动
B.推到0刻度
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49.如图,先在横梁两端挂上充了气的气球,并调平。如果将左边的气球放气,那么 。
A.左边会往上翘 B.右边会往上翘 C.还是原来的样子
50.下列做法不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是 。
A.在天平的一端多挂几个气球
B.往气球里充更多的气
C.把木条换成更粗的
51.小红做了如下活动,主要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
A.吹哨子 B.风扇扇风 C.给篮球打足气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3.B
4.B
5.C
6.C
7.C
8.A
9.B
10.A
11.A
12.B
13.B
14.B
15.B
16.C
17.C
18.C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液体的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三种状态,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水的三种转态相互转换的条件是温度的变化。
1.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把水加热至一百摄氏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把水冷却至零摄氏度的低温下,水便会凝结成固态的冰块;冰块受了热,又会融化为液态的水了。
2.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3.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 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把水加热至一百摄氏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的特点是无色、无味、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4.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加热、加快空气流动(加快通风)、增大 蒸发面积都可以使水蒸发得更快。所以题干中给出的三种情况,太阳下气温高,蒸发速度最快。冰箱里温度低且密闭,房间里相对密闭,气温低,它们都会降低蒸发速度。
5.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在洗水台洗完手,过一 会儿手就干了 , 这是手,上的水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去了,属于水的蒸发现象。
6.在标准大气压下,水被加热到100℃发生沸腾现象,水里不断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许多水“白汽”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水温维持在100℃ ,选项C的说法是错误的。
7.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8.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9.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人们用温度计是测量物体的温度,它的单位是℃摄氏度
10.液体会流动,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它具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像小溪、水库中的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11.当环境温度到达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而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因为融化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所以周围的温度就会降低。
1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达不到水结冰的温度,放在里面的水不会结冰。
13.冰里加盐就是降低了凝点,如果在零下4度的温度,就会加快结冰速度,在零下4度以上的温度,就会融化冰。所以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14.雪是水的固态形式,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雪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雪在融化过程中,雪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15.根据对水结冰变化的认识,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冬季会给室外的水管包上稻草、棉花,以防水因结冰体积变大而导致水管撑裂。
16.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注意: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②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③读数时视线要和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AB的做法正确,C的做法错误。
17.测量水温是,应将温度计垂直放入水中,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A.温度计碰到了烧杯的壁,操作错误;
B.温度计碰到了烧杯的底,操作错误;
C.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操作正确。
18.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答案】19.C
20.C
21.C
22.A
23.1;2
24.热水;搅拌
25.B
26.C
27.B
28.C
29.C
30.A
31.B
32.B
33.C
34.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通过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来。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9.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就不能继续溶解了,随着水分的蒸发,饱和溶液中会有物质析出,湖上有一座浮在鹵水上的“万丈盐桥”,就是不断析出的盐构成的。
20.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就不再溶解该物质了。盐粒发生结晶,说明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如果让结晶的盐粒完全溶解,应该通过加水降低溶液浓度。
21.食盐能够在水中溶解,形成的食盐溶液是均匀稳定的。如果取一勺察尔汗盐湖的盐卤水品尝, 喝的时候会觉得各部分一样咸。
22.为了能够更快更准确的研究"50毫升卤水还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实验中将2克食盐分为一份,一份一份的加入卤水中,若将盐一次性倒入杯中或先加2克,再加5克,然后加10克这样不规则的放盐,会难以准确有效测出实验结果。
23.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是相同的。我们想研究“ 搅拌能否加快食盐的溶解”,需 要选择1号杯和2号杯,保持温度不变,只改变搅拌一个变量。故选1号杯和2号杯。
2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被搅动有关。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搅拌、加热、碾碎。搅拌、加热、碾碎能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通过用热水和搅拌的方法,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5.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通过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来。“ 盐田法”晒盐,主要利用蒸发方法分离水中的盐。
2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酒精灯火焰位置①是外焰,它的温度最高。
27.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两次,严禁用嘴吹灭酒精灯,也不能用水浇灭。
28.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的氧气支持燃烧。酒精灯燃烧时,利用到了空气能够帮助燃烧的特征。
29.混合物的分离要根据混合物的特点来选择,铁屑里掉入了木屑,我们利用铁屑能够被磁铁吸引,而木屑无法被磁铁吸引的特点,用磁铁吸的方法分离木屑和铁屑。
30.将食盐和沙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用水溶解,利用食盐能够在水中溶解,而沙无法溶解的特点。
31.通过实验可知要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分离出来, 需要依次经历溶解——过滤——蒸发,把混台物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让食盐全部溶解,过滤出不溶解的沙子,然后蒸发掉水分,就能够得到食盐了。
32.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溶解、过滤都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燃烧会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可见B符合题意。
33.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要判断一张纸通过折叠、撕扯后还是不是纸,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它们组成的材料是否相同,如果相同,说明它们还是纸,否则就不是纸了。
3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把易拉罐压扁和水结冰的变化过程中,这两种物质变化的相同之处是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A、用米酿成酒利用了酵母菌的发酵,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酒精灯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如二氧化碳等, 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树根被雕刻成根雕作品只是树根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答案】35.空气;水
36.B;A
37.C
38.C
39.B
40.C
41.a
42.乒乓球在杯子底部
43.C
44.A
45.C
46.B
47.C
48.A
49.A
50.C
51.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特点,生活中运用了空气这一特点的有:篮球、气球、轮胎等。
35.固体、气体和液体都会占据一定空间,图1的瓶子里空气和水占据着空间。
36.图2的瓶子里水和石子占据着空间。
37.乌鸦呼吸的空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流动等。
38.A.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容易改变,说水占据空间不能改变的说法太绝对,故A错误;
B.空气是透明的,而水也是无色透明的,而不是彩色的,故B错误;
C.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故C正确。
39.空气具有流动性,鸟类利用翅膀实现飞翔,就是利用了空气会流动的特点。
40.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占据空间,图中的空气、水、管子都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
41.图中a管在水面以上,b管没入水中,如果要让瓶中的水流出来,需要向a端通入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挤压水通过b管流出。
42.空气能够占据空间,水槽里装有水,先在水面上放一个乒乓球,再用一个玻璃杯罩着乒乓球垂直往下压,直到杯子完全进入水中,这时,乒乓球在杯子的底部。
43.水是无色透明的,我们在水槽里撒一些塑料泡沫,是为了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
44.A.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通过气球鼓起来的现象,能够证明空气的存在,故A错误;
B.空气能进入气球,和空气能流动有关,故B正确;
C.空气进入气球,气球鼓起来了,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故C正确。
45.在没有漏气的情况下,注射器内的空气①打到气球中后②),体积变小了(②<①) ,说明空气被压缩了。
46.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如果用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鼓起的皮球里的空气状态最接近C,空气充满了气球内部。
47.空气容易被压缩,但是不能被压缩为0。用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48.如果注射器里抽进水,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很难推动,说明水不容易被压缩。
49.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如图,先在横梁两端挂上充了气的气球,并调平。如果将左边的气球放气,杠杆左边的质量变轻,那么左边会往上翘。
50.在天平的一端多挂几个气球、往气球里充更多的气,都能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把木条换成更粗的不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51.给篮球打足气主要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吹哨、风扇扇风说明空气能够流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育才小学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一、水的旅行
(2021三上·西湖期中)弗老师要带学生进行一次惊险刺激的旅行一一“ 水的旅行”。弗老师和学生们坐上车后,神奇校车一飞冲天,飞到白云上,孩子们顿时都变成了雨滴那么小,裹进了雨滴里,他们飞得越来越高,周围的温度变得越来越低,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突然,空中慢慢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雪滴往下落,先跌落到山中小溪里,接着又流浪到水库,最后钻进输水管里,一路游到学校的女生厕所,哗啦啦——哗啦啦——嘿!全班一起从洗手台的水龙头喷射出来。
1.水有三种状态,雨滴是水的 。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2.水的形态中,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是 。
A.水蒸气 B.雨滴 C.雪花
3.水蒸气的特点是
A.白色、无色 B.无色、无味 C.无色、半透明
4.下列哪种情况,蒸发速度最快
A.冰箱里 B.太阳下 C.房间里
5.在洗水台洗完手,过一会儿手就千了,水到哪里去了
A.水被手吸收了 B.水被太阳吸收了 C.水到空气中去了
6.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水上方空气中有许多“白汽”
B.水里不断冒出气泡
C.水温维持在50℃
7.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沸腾时,水的温度接近
A.80℃ B.90℃ C.100℃
8.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A.0 B.10 C.100
9.℃是常用的温度单位,读作 。
A.度 B.摄氏度 C.华氏度
10.像小溪、水库中的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 。
A.液体 B.气体 C.固体
11.当一块冰慢慢地融成水时,冰周围的温度会 .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12.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 放在里面的水会 。
A.结冰 B.不结冰 C.一部分结冰
13.做“水结冰”实验时,往碎冰里加食盐,是为了 。
A.提高碎冰的温度 B.降低碎冰的温度 C.保持碎冰的温度
14.雪融化时,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会较长时间保持在 左右。
A.10℃ B.0℃ C.-5℃
15.人们在冬季会给室外的水管包上稻草、棉花,是因为水结冰后体积会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16.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B.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量的水
C.将温度计的下端漫入水中,靠在容器的底部
17.下列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18.造成水的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放入食盐 B.放入热水 C.温度变化
【答案】1.B
2.A
3.B
4.B
5.C
6.C
7.C
8.A
9.B
10.A
11.A
12.B
13.B
14.B
15.B
16.C
17.C
18.C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液体的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三种状态,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水的三种转态相互转换的条件是温度的变化。
1.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把水加热至一百摄氏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把水冷却至零摄氏度的低温下,水便会凝结成固态的冰块;冰块受了热,又会融化为液态的水了。
2.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3.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 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把水加热至一百摄氏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的特点是无色、无味、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4.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加热、加快空气流动(加快通风)、增大 蒸发面积都可以使水蒸发得更快。所以题干中给出的三种情况,太阳下气温高,蒸发速度最快。冰箱里温度低且密闭,房间里相对密闭,气温低,它们都会降低蒸发速度。
5.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在洗水台洗完手,过一 会儿手就干了 , 这是手,上的水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去了,属于水的蒸发现象。
6.在标准大气压下,水被加热到100℃发生沸腾现象,水里不断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许多水“白汽”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水温维持在100℃ ,选项C的说法是错误的。
7.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8.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9.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人们用温度计是测量物体的温度,它的单位是℃摄氏度
10.液体会流动,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它具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像小溪、水库中的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11.当环境温度到达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而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因为融化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所以周围的温度就会降低。
1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达不到水结冰的温度,放在里面的水不会结冰。
13.冰里加盐就是降低了凝点,如果在零下4度的温度,就会加快结冰速度,在零下4度以上的温度,就会融化冰。所以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14.雪是水的固态形式,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雪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雪在融化过程中,雪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15.根据对水结冰变化的认识,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冬季会给室外的水管包上稻草、棉花,以防水因结冰体积变大而导致水管撑裂。
16.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注意: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②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③读数时视线要和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AB的做法正确,C的做法错误。
17.测量水温是,应将温度计垂直放入水中,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A.温度计碰到了烧杯的壁,操作错误;
B.温度计碰到了烧杯的底,操作错误;
C.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操作正确。
18.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二、察尔汗盐湖
(2021三上·西湖期中)踞于巍巍昆仑山和祁连山之间的柴达木盆地,以青藏高原“聚宝盆”之誉蜚声海内外,而柴达木盆地的心脏则是赫赫有名的察尔汗。“察尔汗”
是蒙古语,意为“盐泽”,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盐湖之一。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氧化钠,可供全世界的60亿人口食用1000年。盐湖地处戈壁瀚海,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份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湖面板结成了厚厚的盐盖。湖上还有长一座浮在卤水上的“万丈盐桥”。
19.湖上有一座浮在卤水上的“万丈盐桥”,这是因为 。
A.盐颗粒太大
B.盐颗粒太粗
C.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20.能让结晶的盐粒完全溶解的办法是 。
A.搅拌 B.蒸发 C.加水
21.如果取一勺察尔汗盐湖的盐卤水品尝,喝的时候会觉得 。
A.上部比较咸 B.下部比较咸 C.各部分一样咸
22.想要研究“50亳升卤水还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时,加盐方法比较合理的是 。
A.每次都加2克
B.把盐一次性倒入杯中
C.先加2克,再加5克,然后加10克
23.小鑫想研究“搅拌能否加快食盐的溶解”,应该选择   号杯和   号杯。
24.通过用   (热水、冰水)和   (搅伴、加盐),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小鑫和小组成员想模拟“盐田法”晒盐,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25.“ 盐田法”晒盐,主要利用 方法分离水中的盐。
A.过滤 B.蒸发 C.两者都可以
26.他们借助酒精灯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酒精灯火焰位置①是 ,它的温度最高。
A.内焰 B.焰心 C.外焰
27.下列关于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用水浇灭
28.酒精灯燃烧时,利用到了空气 的特征。
A.无色、无味、比较轻
B.能被压缩
C.能帮助燃烧
29.实验中,小组成员不小心将在食盐水里掉落了沙子,铁屑里掉入了木屑,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分离木屑和铁屑。
A.网筛 B.风车 C.磁铁
30.将食盐和沙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 。
A.用水溶解 B.用滤纸过滤 C.加热蒸发
31.通过实验可知要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分离出来,需要依次经历
A.过滤——溶解——蒸发
B.溶解——过滤——蒸发
C.蒸发——溶解——过滤
32.下列科学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不同的是
A.溶解 B.燃烧 C.过滤
33.要判断一张纸通过折叠、撕扯后还是不是纸?最简单的办法是 。
A.看碎纸还能不能恢复成原样
B.看它们是不是有一样的用途
C.看它们组成的材料是否相同
34.和易拉罐被压扁、水结冰属于同一类变化的是 。
A.用米酿成酒
B.酒精灯燃烧
C.树根被雕刻成根雕作品
【答案】19.C
20.C
21.C
22.A
23.1;2
24.热水;搅拌
25.B
26.C
27.B
28.C
29.C
30.A
31.B
32.B
33.C
34.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通过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来。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9.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就不能继续溶解了,随着水分的蒸发,饱和溶液中会有物质析出,湖上有一座浮在鹵水上的“万丈盐桥”,就是不断析出的盐构成的。
20.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就不再溶解该物质了。盐粒发生结晶,说明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如果让结晶的盐粒完全溶解,应该通过加水降低溶液浓度。
21.食盐能够在水中溶解,形成的食盐溶液是均匀稳定的。如果取一勺察尔汗盐湖的盐卤水品尝, 喝的时候会觉得各部分一样咸。
22.为了能够更快更准确的研究"50毫升卤水还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实验中将2克食盐分为一份,一份一份的加入卤水中,若将盐一次性倒入杯中或先加2克,再加5克,然后加10克这样不规则的放盐,会难以准确有效测出实验结果。
23.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是相同的。我们想研究“ 搅拌能否加快食盐的溶解”,需 要选择1号杯和2号杯,保持温度不变,只改变搅拌一个变量。故选1号杯和2号杯。
2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被搅动有关。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搅拌、加热、碾碎。搅拌、加热、碾碎能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通过用热水和搅拌的方法,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5.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通过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来。“ 盐田法”晒盐,主要利用蒸发方法分离水中的盐。
2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酒精灯火焰位置①是外焰,它的温度最高。
27.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两次,严禁用嘴吹灭酒精灯,也不能用水浇灭。
28.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的氧气支持燃烧。酒精灯燃烧时,利用到了空气能够帮助燃烧的特征。
29.混合物的分离要根据混合物的特点来选择,铁屑里掉入了木屑,我们利用铁屑能够被磁铁吸引,而木屑无法被磁铁吸引的特点,用磁铁吸的方法分离木屑和铁屑。
30.将食盐和沙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用水溶解,利用食盐能够在水中溶解,而沙无法溶解的特点。
31.通过实验可知要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分离出来, 需要依次经历溶解——过滤——蒸发,把混台物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让食盐全部溶解,过滤出不溶解的沙子,然后蒸发掉水分,就能够得到食盐了。
32.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溶解、过滤都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燃烧会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可见B符合题意。
33.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要判断一张纸通过折叠、撕扯后还是不是纸,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它们组成的材料是否相同,如果相同,说明它们还是纸,否则就不是纸了。
3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把易拉罐压扁和水结冰的变化过程中,这两种物质变化的相同之处是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A、用米酿成酒利用了酵母菌的发酵,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酒精灯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如二氧化碳等, 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树根被雕刻成根雕作品只是树根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三、乌鸦喝水
(2021三上·西湖期中)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如图1、图2。
35.图1的瓶子里   和   占据着空间。
36.
图2的瓶子里   和   占据着空间。
A.空气
B.水
C.石子
37.乌鸦呼吸的空气是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38.关于空气和水,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能改变
B.空气是透明的,而水是彩色的
C.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
39.乌鸦的翅膀上长有特殊排列的飞羽,当翅膀展开时,每根羽毛都略有旋转能力,两翅不断上下扇动,就能快速向飞行了。这是因为空气具有的 特点。
A.很轻 B.会流动 C.无固定形状
40.小红在看了“乌鸦喝水”后,做了一系列空气实验。
如右图, 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
A.空气 B.水 C.空气、水、管子
41.接要让瓶中的水流出来,需要向   端通入空气。
42.水槽里装有水,先在水面上放一个乒乓球,再用一个玻璃杯罩着乒乓球垂直往下压,直到杯子完全进入水中,这时,乒乓球在哪个位置?
43.我们在水槽里撒一些塑料泡沫,是为了 。
A.研究水能不能溶解塑料泡沫
B.研究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C.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
44.如右图,推动注射器活塞,气球鼓起来了,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球内看不到有东西,说明空气不存在
B.空气能进入气球,和空气能流动有关
C.空气进入气球,气球鼓起来了,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45.如果用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鼓起的皮球里的空气状态最接近 。
A. B. C.
46.在没有漏气的情况下,注射器内的空气(①)打到气球中后(②),体积变小了(②<①),说明 。
A.空气变少了 B.空气被压缩了 C.空气没有变化
47.小红用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 。
A.很难推动;
B.推到0刻度
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48.如果注射器里抽进水,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 。
A.很难推动
B.推到0刻度
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49.如图,先在横梁两端挂上充了气的气球,并调平。如果将左边的气球放气,那么 。
A.左边会往上翘 B.右边会往上翘 C.还是原来的样子
50.下列做法不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是 。
A.在天平的一端多挂几个气球
B.往气球里充更多的气
C.把木条换成更粗的
51.小红做了如下活动,主要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
A.吹哨子 B.风扇扇风 C.给篮球打足气
【答案】35.空气;水
36.B;A
37.C
38.C
39.B
40.C
41.a
42.乒乓球在杯子底部
43.C
44.A
45.C
46.B
47.C
48.A
49.A
50.C
51.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特点,生活中运用了空气这一特点的有:篮球、气球、轮胎等。
35.固体、气体和液体都会占据一定空间,图1的瓶子里空气和水占据着空间。
36.图2的瓶子里水和石子占据着空间。
37.乌鸦呼吸的空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流动等。
38.A.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容易改变,说水占据空间不能改变的说法太绝对,故A错误;
B.空气是透明的,而水也是无色透明的,而不是彩色的,故B错误;
C.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故C正确。
39.空气具有流动性,鸟类利用翅膀实现飞翔,就是利用了空气会流动的特点。
40.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占据空间,图中的空气、水、管子都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
41.图中a管在水面以上,b管没入水中,如果要让瓶中的水流出来,需要向a端通入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挤压水通过b管流出。
42.空气能够占据空间,水槽里装有水,先在水面上放一个乒乓球,再用一个玻璃杯罩着乒乓球垂直往下压,直到杯子完全进入水中,这时,乒乓球在杯子的底部。
43.水是无色透明的,我们在水槽里撒一些塑料泡沫,是为了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
44.A.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通过气球鼓起来的现象,能够证明空气的存在,故A错误;
B.空气能进入气球,和空气能流动有关,故B正确;
C.空气进入气球,气球鼓起来了,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故C正确。
45.在没有漏气的情况下,注射器内的空气①打到气球中后②),体积变小了(②<①) ,说明空气被压缩了。
46.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如果用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鼓起的皮球里的空气状态最接近C,空气充满了气球内部。
47.空气容易被压缩,但是不能被压缩为0。用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48.如果注射器里抽进水,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很难推动,说明水不容易被压缩。
49.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如图,先在横梁两端挂上充了气的气球,并调平。如果将左边的气球放气,杠杆左边的质量变轻,那么左边会往上翘。
50.在天平的一端多挂几个气球、往气球里充更多的气,都能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把木条换成更粗的不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51.给篮球打足气主要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吹哨、风扇扇风说明空气能够流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