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6-10 09:3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毗邻 势利眼 殚食瓢饮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户牖 圆舞曲 日薄西山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C.遵循 满堂彩 飒爽英姿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荷蓧 泊来品 金蝉脱壳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伦敦奥运会上,林丹深孚众望,再次战胜李宗伟夺得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成为羽坛第一个成功卫冕奥运冠军的男单选手。
B. 经过医生的奋力抢救,救人英雄终于苏醒了,消息传来,市民们无不拍手称快。
C.老李退休后,和老伴一起回到老家,租下一片荒山,开荒种树,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D.刚才刘主任的发言很简练生动,见解独到深刻,一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
A.没听到批评声,正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一些党员干部丢失了敢于批评、勇于负责的好传统,面对矛盾、问题甚至违法乱纪行为,选择了“揣着明白装糊涂。”
B.据说芦苇有很多用途,譬如造纸、建茅草房、编器具等(如苇席、绳子),芦笋能食用,芦叶、芦花、芦根等均可入药。
C.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过这样一句警世的话:“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D.有两个有名的苹果:一个“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个被史蒂夫·乔布斯玩得魅力乍泄,吸引了无数玩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
D.郭敬明的著名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对于许多青少年是不陌生的。近日,该小说已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
6. 下列关于名著《堂吉诃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第二次出游中,堂吉诃德遇到了自己曾救过的被主人捆在树上鞭打的牧童安德瑞斯。堂吉诃德正得意着自己之前的义举,安德瑞斯却说他多管闲事,害自己被主人打得更厉害。
B.堂吉诃德再到客店,晚上在客店外站岗,却被好玩的店家女儿和女仆捉弄了一番,祸不单行,不久又遇到了被劫走铜盆的理发师。
C. 在众人送堂吉诃德回家的途中,堂吉诃德在冲犯了一队苦行人之后,又和牧羊人打了起来,出了一身大汗终于结束了第二次出游。
D桑丘在小说中犹如中国相声中的捧哏,机智幽默,黠中有憨,粗中有细,又带点私心,但对主人忠心耿耿,是小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免疫系统为人体健康保驾护航已成为一种常识,然而,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参与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的免疫细胞竟然与肿瘤的恶化息息相关,它们会促进肿瘤生长,帮助癌细胞转移到其他组织里面去。
要理解炎症与癌症之间的关系,首先得弄清两个基本问题:机体如何对入侵者作出反应;当炎症反应持续时间过长,正常的伤口愈合过程怎样加速癌变进程。如果你不小心踩到一颗钉子,一些细菌会乘机从脚底钻入身体,但它们无法在人体内兴风作浪,因为一进入人体,细菌就会受到一群免疫蛋白和细胞的猛烈攻击。参与防御的免疫蛋白除了抗体外,还有30来种补体蛋白,它们可以导致病菌溶解,而病菌一旦溶解,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就会出动,将病菌的残余部分吞食掉。一旦遇到不速之客,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就会将它们整个吞下,消化掉。除了上述两种细胞,吞噬细胞还包括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伤口的愈合除了要消灭入侵病菌,还需要血小板的参与:它们从充斥着血管的内间质层迁移至表皮破损处,使血液凝固。然后,在一些酶的作用下,大量蛋白质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将皮肤细胞固定下来。伤口开始结痂,皮肤又会长回原样,炎症战场也逐渐沉寂下来。不过,炎症反应有时并未真正停止。不仅是皮肤,任何组织都可能因为病原体、毒素或遗传损伤的存在而长期发炎,从而变成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的“温床”。
大量证据显示,慢性炎症与某些肿瘤的恶化有着密切的联系。1863年,德国著名的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在恶性肿瘤中发现了免疫细胞;1978年,意大利的阿尔贝托?曼托瓦尼在某些肿瘤附近,观察到先天性免疫细胞有聚集的倾向;1986年,美国的癌症生物学家哈罗德?F?德沃夏克指出,癌症是“无法愈合的伤口”。 上世纪90年代末,英国的弗朗西丝?鲍尔克威尔研究了人体内的一种蛋白分子。这种分子类似于激素,是一种免疫信号分子,在浓度较高时,可以杀死癌细胞,因此科学家把它叫做肿瘤坏死因子(TNF)。但是,当低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长期滞留于肿瘤中时,却可能起到截然相反的作用。在一次试验中,鲍尔克威尔敲除了小鼠身上编码肿瘤坏死因子的基因,使它无法合成肿瘤坏死因子。试验结果令人惊讶:小鼠竟变成了癌症“绝缘体”!她回忆道:“这一结果在科学界引发了一场‘地震’,所有把肿瘤坏死因子当作抗癌药物来研究的科学家都傻眼了,原本的抗癌分子一下子变成了癌症加速剂。”
新发现并非对传统观点的全盘否定。实际上,免疫系统是一把“双刃剑”。这个系统的细胞和分子网络的复杂程度仅次于大脑,而且存在自相矛盾之处:有时它对癌症亮“绿灯”,但有时它又亮“红灯”。有些先天性免疫细胞,比如自然杀伤细胞,的确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而其他免疫细胞,在平时都是消灭肿瘤的“正义之师”,只有当微环境处于炎症状态时,才有可能“助纣为虐”。而且,炎症反应并不是在所有器官中都会导致肿瘤的形成。关于炎症与通过血液扩散的癌症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7.下列对“免疫系统”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免疫系统是由免疫蛋白、自然杀伤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
B.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网络复杂程度很高,仅次于人脑的复杂程度。
C.免疫系统是保护人体免遭细菌入侵的保障系统。
D.炎症是免疫系统对抗入侵细菌而引发的人体生理反应。
8.下列对“免疫系统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免疫系统既可以保护人体健康,又会危害人体健康,既可以杀死有害细胞,也会杀死健康细胞。
B.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抑制杀死肿瘤;在炎症状态下,免疫系统又有可能加速肿瘤生长。
C.免疫系统中的肿瘤坏死因子浓度高时可以杀死肿瘤细胞,在浓度低时,又反过来被肿瘤细胞杀死。
D.炎症反应时间短,免疫系统就对肿瘤细胞亮“红灯”, 炎症反应时间长,免疫系统就对肿瘤细胞亮“绿灯”。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一系列的重大发现推翻了人们对免疫系统作用的传统认识。
B.任何组织都可能因为病原体、毒素或遗传损伤的存在而长期发炎,并导致形成肿瘤。
C.对于入侵的细菌,免疫细胞负责溶解,免疫蛋白质负责吞噬。
D.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在关注免疫细胞与肿瘤恶化之间的联系。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榆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注]。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简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史。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注] 想见:思慕。风采:此指某些官吏具有的刚正的风格。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觉,痛咎谢 咎:自责、责怪
B. 屑榆为粥,讲论不辍 屑:碎末
C. 城固辞,使者委而去 委:丢下
D. 简孝秀德行升堂上 简:选拔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B. 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 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 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阳城为人谦虚恭谨简单朴素,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都找阳城来裁决。
B.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自以米换酒喝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宽慰他,让他不必自责。
C.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勤心政事,但在大臣遭陷害、无人敢言时,他却不怕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D.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司业,对于太学诸生,提倡修养孝道德行。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4分)
译:?
(2)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4分)
译:?
(3)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4分)
译:?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本诗广为传诵的名句,请择其所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5.古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2) ,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
(3)怀良辰以孤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
(4)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子曰:“ ,则远怨矣。”(《论语》)
(5) ,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子曰:“岁寒, 。”(《论语》)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母?? 亲
莫 言
①我五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在文章第①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的?这一段描写很有特点,试分析其特点。(5分)
17.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18.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6分)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发与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尊敬。
B.文章第二段“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让“我”敬佩。
C.本文教育人们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在那饥饿的岁月里,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
D.作者认为许多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E.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是为了反衬母亲对“我”教育的缺失,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顾用自己的勤劳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暇顾及“我”。
六、(15分)
20. 在《论语·微子》里,我们学习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的一则,请结合此则内容与合理的想象联想,扩写下面的话:“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15分)
要求:(1)使用第三人称,要有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2)运用比喻、对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与其埋怨天黑,不如点起一支蜡烛。”这是一句富有深意的话,它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崇义中学2013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
题号
第四题
第五题
第六题
第七题
卷面:10分
总 分
得分
语 文 答 题 卷2013.12.11
四、(28分)
13.(1)

(2)

(3)???????????? ?
14.(1)



(2)



15.(8分)(5题限选4题)
(1)
(2)
(3)
(4)
(5)
五、(21分)
16.


17.


18.


19.( )( )(4分)
六、(15分) 20.(15分)



200
崇义中学2013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 文 参 考 答 案2013.12.11
1. C(A殷yān,B巷hàng,D模mú )
2.C (A项“殚食瓢饮”应为“箪食瓢饮”, B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应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D项“泊来品”应为“舶来品”。)
3. A(B“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C“瓜田李下”属望文生义。D“抛砖引玉”误用谦敬。)
4. D(A句号要放在引号外;B括号及括号内的内容应放在“编器具”后面;C引号中的句子表达的都是陈述语气,所以前两个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三个问号应改为句号。)
5、C(A项,“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概念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B项,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应删掉“是否”和“能否”。D主客颠倒,应为“许多青少年对于郭敬明的著名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不陌生的”)
6. C(堂吉诃德先和牧羊人打架,后冲犯了一队苦行人。)
7.A(“免疫系统”至少应包括免疫蛋白、免疫细胞、血小板和酶等物质。)
8.B(A“杀死健康细胞”在文中没有依据。C文章说是“助纣为虐”,并非“被肿瘤细胞杀死”。D文章说“有时”,而不是一定。)
9.D(A不符合文意。原文说“新发现并非对传统观点的全盘否定”。 B不符合文意,原文说“炎症反应并不是在所有器官中都会导致肿瘤的形成”。C关系颠倒了,应该是“免疫蛋白质负责溶解,免疫细胞负责吞噬”。)
10.B(把……磨成碎末)
11.A (“而”都表转折。B.介词,向;介词,对,对于。C.代词,指代阳城;动词,到,往。D.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12.C(说阳城“不勤心政事”是不对的,他对政事已经逐渐了解,只是不像别的谏官那样就繁杂琐屑的小事频繁进谏而已。)
13.①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的义事(或“(是个)义士”),派使者送给阳城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不允许再拿回来。
②于是就上奏章激烈地指斥裴延龄的罪状,意气激昂地依据大义,为陆贽等人申辩是非,多日不止。
③阳城让刑吏坐在门口等候,自己请薛约吃完了饭,又步行把他送到城外才与他道别。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是到阳城处裁决。有一个偷盗阳城的树的人,阳城遇见了他,担心他会羞愧,就退步躲藏起来。阳城家中曾经断了粮,派仆人去借米,仆人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路上。阳城为仆人迟迟未归而感到奇怪,就去迎接他,仆人睡在路上还未醒,阳城就把他背了回来。等到仆人醒了,深深自责谢罪,阳城说:“天冷喝酒,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呢?”荒年,阳城把榆钱磨碎了煮粥为食,依然坚持讲学。有人怜悯他饥饿,给他食物,他不肯接受。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的义事(或“(是个)义士”),派使者送给阳城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不允许再拿回来。阳城坚决推辞,使者把绢丢下就回去了,阳城就把绢放在一边从未开封。正遇到同乡人邹俶想要安葬亲人,向别人借贷无门,阳城知道了他的情况,就把绢全部送给了他。
李泌担任宰相,向德宗举荐阳城,德宗征召他来朝,任命他为右谏议大夫。当初,阳城未出任官职时,士大夫们都思慕他的刚正的风格。担任谏官之后,士大夫们都认为他定会为忠于职守而不惜死,天下的官员们就更加畏惧他。就职之后,其他的谏官们都就繁杂锁屑的政事频频进谏,使得皇帝很厌烦,而阳城虽然渐渐地了解并熟知了政事的所得所失,却还是不肯进谏。直到裴延龄诬陷、放逐陆贽等官员时,因为皇帝对陆贽等非常愤怒,官员们都无人敢向皇帝进言,阳城听说了,就说:“我担任谏官,不能够让皇上冤杀无罪的大臣。”于是就上奏章激烈地指斥裴延龄的罪状,意气激昂地依据大义,为陆贽等人申辩是非,多日不止。听者都很恐惧,但阳城的态度更加严厉。皇帝大怒,召宰相来治阳城的罪,阳城因此罪名被贬官为国子司业。阳城把学生们找来说:“凡是求学的人,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懂得忠和孝,你们有长期没有回去探望亲人的吗?”第二天到阳城那申请回家奉养老人的有二十多人,有三年没有回家侍奉老人的,阳城就斥责他。阳城亲自教授经典,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们都能严守法度。
薛约性格不羁又正直,因为进谏政事而获罪,被贬谪去连州。刑吏循踪追捕,在阳城家中将他抓获。阳城让刑吏坐在门口等候,自己请薛约吃完了饭,又步行把他送到城外才与他道别。皇帝不满阳城结党的罪过,将他贬出京城,出任道州刺史。到了道州,阳城就象治家一样治理民众,适合处置的就予以处罚,适合奖赏的就予以奖赏,对于官署中的文书簿册并不介意。每月的俸禄只取够用,余下的就上交官府了。
14.(1)①这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是目睹。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前句写万壑中“晚籁”,后句说“数峰”无语,突出了万壑、数峰的静态美,描绘了初秋傍晚山中静谧的景象。③后句“无语”运用拟人手法,把山峰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富于情味。(只要答对一个手法并作赏析即可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万壑有声”和“数峰无语”一动一静,构成对比,以动衬静,更加突出初秋黄昏时分山中幽静的景象。考生回答时,首先点明使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对这种手法表现的景象进行描绘即可。本题可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也可从视听感官的角度赏析,还可由“无语”的拟人修辞角度赏析。
(2)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信马由缰在山路上看到的秋景。数峰无语,万壑有声,菊花初黄,秋叶红艳,荞麦花开白又香。(2分)作者触景生情,心生惆怅,感觉眼前之景好像自己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人骑马行走在山间,安闲地欣赏着沿途的风光,听黄昏时山谷的声响,突然发现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故乡的相似,因而产生了思乡的愁绪。
15.(略)
16.【参考答案】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等方面的细节对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进行描写,描绘了一个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画面,描写得生动形象。(5分,其中特点概括赋2分。)
17.【参考答案】①结构上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②内容上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18. 【参考答案】①从内容上看,能更好地全面地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②从人物形象上看,母亲的形象与父亲、爷爷的形象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③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写对两点可得6分。)
19. 答案:CE(C“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错。E“是为了反衬母亲对‘我’教育的缺失……无暇顾及‘我’”错。)
20.评分标准:所写内容与题中所给出的话语无关的(或者想象联想不合理,所写内容不符合原句内容的)扣10分,未使用第三人称的扣5分,没有景物描写和孔子心理描写的各扣5分,未运用比喻、对比的每种扣3分,字数少一行扣2分,其余未达要求的酌情扣分。
21.【写作指导】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所引材料简短,每个词语都饱含深意。“天黑”可以指人生的困境,“点起一支蜡烛”指为自己燃起一点儿希望,树立一点儿信心,坚定一点儿信念。“与其埋怨……不如点起……”指应选择正确的人生态度。因此,我们可以将本则材料立意为:在人生处于困境时,应积极面对。
苦难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生活过程,不管一个人生活状态如何轻松,他总会有苦难历程,或多或少。那么面对苦难,该如何?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是坦然面对。古今中外,能成功的人从来都是敢于承受挫折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脆弱,不能承受哪怕是轻微的震颤,那他必会成为困难的俘虏,永远一事无成。周文王受拘禁而演《周易》;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耻完成《史记》;贝多芬克服耳聋的巨大障碍,写成了世代不朽的《命运交响曲》……如此事例,不胜枚举。敢于直面人生挫折,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即使眼看山穷水尽,仍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例文】
走出困境,演绎精彩
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的。
——莎士比亚
“与其埋怨天黑,不如点起一支蜡烛。”的确,人生之路有时鲜花遍地,有时荆棘丛生;有时风平浪静,有时顶风逆水。每个人都会不期然地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每个人都要有直面困境的勇气,还要有走出困境并演绎精彩的心气。
面对困境,弱者愚者只是一筹莫展、痛苦呻吟;强者智者则愈发振奋,愈发抖擞,他们把困境视为铸炼意志和品格的熔炉,积极寻找出路,最终从困境中脱胎出强者的钢筋铁骨,锻造出熠熠闪光的真金。孔子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年近花甲仍携众徒周游列国,奔波一十四年竟处处碰壁,辅明君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转头成空。敢问路在何方?大智的孔子选择了转向:退而整理典籍,兴办教育。他从困境中走出来了,不是政治家而是一位“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思想家和教育界的至圣先师。
面对困境,可以适时转向。“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不是逃避,而是睿智。
史学家谈迁呕心沥血二十年修成明史《国榷》,误被窃贼盗去,就此下落不明。这份损失不啻老年丧子,当时的心情怎一个“痛”字了得!但他很快就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决心重修这部国史。十年辛苦不寻常,一部崭新的《国榷》诞生了,内容比原稿更详实,更精彩。
面对困境,可以从头再来。谈迁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因为可贵的坚持而名垂青史。
捧着《我与地坛》,仿佛看到了那个在20岁风华正茂的年龄不幸折腿的青年在轮椅上沉思的样子……折腿后他曾一蹶不振,甚至几度想到过关于“死”的命题,但他终究没有被厄运击垮。地坛数年冷静的沉思使他获得了生命的顿悟,母亲的去世使他更懂得了生命的弥足珍贵。千枝笔,一笺纸,流淌出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心灵的叩问。他乘着写作的船只摆渡到生命的彼岸,撑着写作的双拐走出了生命的泥淖,他让生命重新鲜活起来。
面对困境,可以如冬梅般平淡而顽强,在寒风中独自拼搏,一如史铁生孤傲的生命。
人生总会遇到困境,但只要我们拥有一份睿智,一份坚持,一份顽强,也就总能找到出路。就像娇艳的花儿只有经得起风雨的洗礼才能展现生命的绚丽,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境,相信困境能演绎特别的精彩,相信困境能成就伟大的人生。
【点评】
例文以“走出困境,演绎精彩”为主题,审题准确,立意恰当,观点鲜明而深刻。
“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的。”引用名人诗句,开篇不俗,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起到了引领下文的作用。之后再对孔子、谈迁、史铁生等多人的事例展开论述,充分地展现了作者的观点。引用事例之时,作者时刻不忘用议论性的语言进行分析论证,使得文章浑然天成。
总之,本文写法规范,用例典型,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全文一气呵成而又自然从容,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