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3 17:01:2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宜宾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宜宾)可用来判定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某处古人类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直接证据是(  )
A.用火场景想象图 B.出土的生产工具
C.北京人复原头像 D.上古时期的传说
2.(2022七上·福田期中)面对“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的局面,诸子百家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用以解决社会问题。此行为(  )
A.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B.代表了周王的利益
C.表现了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D.实现了人民的愿望
3.(2022·宜宾)如图是汉代画像砖上的盘鼓舞图像。盘鼓舞多采用“七盘一鼓”,象征着月亮和北斗七星,其舞姿被形容为“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它可反映(  )
A.儒家学说的地位 B.丝绸之路上物质交流
C.汉代疆域的变动 D.汉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4.(2022·宜宾)“入木三分”多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与此成语原意有关的人物是(  )
A.司马迁 B.王羲之 C.汤显祖 D.孔尚任
5.(2022·宜宾)吏治关乎国运兴衰。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官员的选拔和监督,与此对应的制度是(  )
A.分封制、册封制度 B.察举制、军功爵制
C.行省制、皇帝制度 D.科举制、刺史制度
6.(2022·宜宾)李时珍和宋应星都在其著作中插入大量图示图例(见图1、2),并注详解。其意在(  )
图1 图2
A.丰富绘画艺术 B.改进著书体裁
C.注重推广运用 D.汇集历代成果
7.(2022·宜宾)将“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和土尔扈特部回归”纳入同一主题学习,该主题应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中外文明互鉴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D.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8.(2022·宜宾)“比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据此观点,洋务运动(  )
A.推动了世界产业革命进程 B.实现了中国民众思想解放
C.改变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 D.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9.(2022·宜宾)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这说明,此时资产阶级(  )
A.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 B.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C.开始了思想宣传 D.明确了革命任务
10.(2022·宜宾)下图是今年《人民日报》某天的头版内容,根据内容推断其出刊日期应是我国的(  )
A.青年节 B.建军 C.中秋节 D.国庆节
11.(2022·宜宾)下图是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实业救国热情持续高涨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北洋军阀连年割据混战 D.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
12.(2022·宜宾)1938年春,延安兴起街头诗运动,大家把诗写在墙壁、岩石和大树上。其中就有: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刺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就是奴隶!”可见该运动旨在(  )
A.揭露国民党围剿红军 B.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鼓舞人民的抗战斗志 D.宣传抗战前线取得重大胜利
13.(2022·宜宾)它在那个时代,不仅创造了丰富的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方面的作品,而且改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从而适应了一个新的、初见曙光的资本主义时代。这里的“它”是指(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14.(2022·宜宾)1936年日本首相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这表明日本试图(  )
A.发展中日两国关系 B.维护国际和平秩序
C.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遏制 D.拒绝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5.(2022·宜宾)下图是某历史课堂学习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  )
A.掌握科学的分类 B.认识科学的起源
C.了解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 D.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16.(2022·宜宾)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各有其表征。下表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阶段 表征
A 铁器时代 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B 蒸汽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电气时代 互联网成为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
D 信息时代 世界共融共通,不分彼此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17.(2022·宜宾)小华利用假期开展一次主题研学活动。鉴于疫情,他采取“云端”研学。
活动一 感受北京之美
表:研学报告表
活动二 体验香港之新
在7月1日通过回想两幕场景和“云游一座桥”为香港送“云祝福”。
图1:《南京条约》签订 图2: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3:港珠澳大桥
(1)请你结合所学,帮助小华完成研学报告表。(将表一中①②③处内容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2)你认为小华特意在7月1日给香港送“云祝福”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分析小华选用图1~3体验“香港之新"的用意。(要求:紧扣体验主题,关联体验内容,表达符合逻辑)
18.(2022·宜宾)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铿锵脚步。读下图,回答问题。
——整理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结合所学,列举图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史实。
(2)任选图中两个阶段,结合取得的成果及其作用,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3)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9.(2022·宜宾)综合探究
2019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引发了观众强烈反响。人类生活了几百万年的地球,现在怎么样了?她会去流浪吗?阅读材料,围绕问题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 情况 相应资料
536-547年 冰岛火山、印尼喀拉喀托火山持续喷发 东罗马帝国史官记载:公元536年的冬天出现了让人惊恐的征兆,之后的一整年,太阳失去光军。中国《南史》记载:537年7月天气严寒,而8月竟然有大雪飘落。
934-940年 冰岛卡特拉火山持续喷发 中国《旧五代史》记载944年秋后晋少帝发罪己诏:稼穑不登,百姓饥荒,道槿相望天灾流行,国步多梗。
1815年 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 1816年中国七月雨雪,秋不热,田禾尽坏,冬大饥。1816年欧洲多地夏季出现罕见低温,称为“无夏之年”。
材料三:1947年《原子科学杂志》设计了末日警示钟(见下图)。时钟指针始定于23点53分,根据世界形势进行拨动(如下表)。时针一旦指向24点,将发生不可逆转的世界性灾难,创意者希望指针能不断回拨。
事件 指针变动 原因分析
“北约”“华约”相继建立 拨快 ②
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实施“星球大战”计划 拨快 美苏军备竞赛升级,加剧世界危机。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① 中国参与、推动经济全球化,维护、促进世界和平。
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 回拨 与会国家大多同意减少碳排放,利于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改善。
2019年开始新冠疫情全球肆虐 拔快 ③
(1)上图体现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多元性,请你以实例佐证。并归纳其共性。
(2)据表二开展火山喷发影响的研究,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开展进一步研究?
(3)请按整体构思完善表三。(将①②③内容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4)综上,自拟一个主题,并作说明。(要求:观点正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历史史料按史料价值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故出土的生产工具是用来判定题干某处古人类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直接证据。
A项用火场景想象图,属于想象,不是一手史料,不符合题意;
B项出土的生产工具是用来判定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某处古人类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直接证据,符合题意;
C项北京人复原头像属于二手史料,不符合题意;
D项上古时期的传说,一定程度反映历史史实,但并非完全真实,不是一手史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料的价值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史料的分类与价值,知道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
2.【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主题是如何治理好国家,故面对“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的局面,诸子百家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用以解决社会问题,这体现了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故A符合题意;
百家争鸣的各学派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故B不符合题意;
百家争鸣的局面无法体现民本思想深入人心,故C不符合题意;
百家争鸣的这些行为与实现了人民的愿望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3.【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题干图片是汉代画像砖上的盘鼓舞图像。盘鼓舞多采用“七盘一鼓”,象征着月亮和北斗七星,其舞姿被形容为“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图像体现了汉朝人们的社会生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A项儒家学说的地位不能体现,题干汉代画像砖上的盘鼓舞图像,不符合题意;
B项丝绸之路上交流的物质,没有在题干图像上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汉代疆域的变动无法从汉代画像砖上的盘鼓舞图像上得出,不符合题意;
D项汉代的社会生活风貌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朝的统治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掌握汉代的社会生活风貌,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汉代画像砖上的图片。
4.【答案】B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来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A项司马迁是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不符合题意;
B项王羲之与此成语原意有关,符合题意;
C项汤显祖是明朝著名剧作家,著有《牡丹亭》,不符合题意;
D项孔尚任著有《桃花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与之相关的成语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成语“入木三分”。
5.【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为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AC两项中的分封制和行省制度不是对官员的选拔制度,不符合题意;
B项察举制、军功爵制错误,商鞅变法时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军功,不是对官员的监督制度,不符合题意;
D项科举制、刺史制度是与此对应的制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度和创立、刺史制度的设置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对官员的选拔和监督的制度。
6.【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李时珍和宋应星都在其著作中插入大量图示图例(见图1、2),并注详解”可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的主要特点是总结了历代传统科技成果,李时珍和宋应星之所以配以插图,其主要目的是把这些科技成果加以推广应用,便于人们学习和应用。
A项丰富绘画艺术不是配以插图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项改进著书体裁理解错误,配以插图与改进著书体裁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注重推广运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汇集历代成果与配以插图的目的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科技著作的特点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科技著作的实用性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图片。
7.【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这些史实都能反映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A项民族政权并立题干史实没有反映,不符合题意;
B项中外文明互鉴题干民谣体现,题干事件反映的都是中华民族的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符合题意;
D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题干历史事件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民族形成的特点。
8.【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比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可知,洋务运动缺乏进行产业革命条件,缺乏科技创新,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但是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A项推动了世界产业革命进程理解错误,英国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产业革命进程,选项与题干“产业革命”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实现了中国民众思想解放理解错误,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具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不符合题意;
C项改变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理解错误,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改变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洋务运动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作用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的意义,正确识读题干材料“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
9.【答案】D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实现“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这三大主义,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斗争有了明确了革命任务,即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
A项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题干材料没有反映,不符合题意;
B项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题干没有反映,不符合题意;
C项开始了思想宣传错误,在同盟会成立之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进行了思想宣传,不符合题意;
D项明确了革命任务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明确等知识。
10.【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A项青年节正确,据材料“续写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精彩篇章”可知,反映的是新时代青年运动的相关信息,五四青年节起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符合题意;
B项建军节和南昌起义有关,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不符合题意;
C项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不符合题意;
D项国庆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识记五四青年节的来历,准确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识记五四青年节的来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1.【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1918年,此时期列强忙于一战,因此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因此中国海关税征收额是呈下降趋势的,1919年欧战结束,贸易量增多,因此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出现回升趋势。
A项实业救国热情持续高涨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原因这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导致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C项北洋军阀连年割据混战不是导致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故解放割据混战,不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国民党官僚资本产生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学生需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才能深刻理解材料所体现的主旨,可结合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的变化进行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据材料“1938年春,延安兴起街头诗运动,……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刺死了我们……”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保家卫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事迹,说明改运动旨在鼓舞人民群众的抗战意志。
A项揭露国民党围剿红军错误,此时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错误,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此时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了,不符合题意;
C项鼓舞人民的抗战斗志,符合题意;
D项宣传抗战前线取得重大胜利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识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日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它”是指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进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00年之久。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A项文艺复兴是题干里的“它”所指的事件,符合题意;
B项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不符合题意;
C项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不符合题意;
D项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意义。
14.【答案】C
【知识点】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刺激了日本法西斯的扩张野心,1936年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希望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遏制,试图走对外扩张的道路。
A项发展中日两国关系理解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希望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遏制,没有指出要发展中日两国关系,不符合题意;
B项维护国际和平秩序理解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希望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遏制,不能反映出日本要维护国际和平秩序,不符合题意;
C项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遏制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拒绝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理解错误,题干材料说明日本希望打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没有说明日本是否拒绝美国门户开放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15.【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据材料“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理论、发电机、电动机”可知,反映的是自然科学理论对发明创造的影响,体现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A项掌握科学的分类理解错误,材料反映的都是物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未涉及对科学分类信息的介绍,不符合题意;
B项认识科学的起源理解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自然科学理论的作用,未涉及科学起源的信息,不符合题意;
C项了解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理解错误,材料未涉及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相关内容,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项A对应错误,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居民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的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不符合题意;
B项B对应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符合题意;
C项C对应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不符合题意;
D项D对应错误,信息化时代,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并不是共融共通,不分彼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7.【答案】(1)①京剧特点:博采其他剧种优点,又具有北京地方特色,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体现中国戏曲的精华。(唱词通俗易懂,唱腔轻柔婉转又高亢爽朗,舞台表演内容、形式统一,丰富多彩,感染力强,是中国的“国粹”,被誉为“国剧”等)②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权力行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各党派、各团体共商国是,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民主政治。(言之成理亦可)③体育精神:团结拼搏,奋勇争先;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尊重对手,尊重规则等。(言之成理办可)
(2)原因:7月1日是香港回归纪念日,也是建党日。(意思相近亦可)
用意:示例一:1842年,晚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从此香港开始了耻辱的殖民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现,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结束了耻辱的历史。中央政府建成港珠澳大桥,有利于香港融入大湾区建设,开启新的发展历程。
示例二:1842年,英国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进入新时期。香港的前后变化,体现了祖国的强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必将创造新的未来。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京剧的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剧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被称为中国文化的“国粹”,被誉为“国剧”。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把建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当作头等大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由此,在统一的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育精神表现为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不仅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7月1日是香港回归纪念日;1921年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日。此后每年的7月1日,全党都要热烈庆祝党的诞生纪念日。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紧扣体验主题,关联体验内容,表达符合逻辑即可。
故答案为:(1)①京剧特点:博采其他剧种优点,又具有北京地方特色,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体现中国戏曲的精华。(唱词通俗易懂,唱腔轻柔婉转又高亢爽朗,舞台表演内容、形式统一,丰富多彩,感染力强,是中国的“国粹”,被誉为“国剧”等)②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权力行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各党派、各团体共商国是,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民主政治。(言之成理亦可)③体育精神:团结拼搏,奋勇争先;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尊重对手,尊重规则等。(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7月1日是香港回归纪念日,也是建党日。(意思相近亦可)
用意:示例一:1842年,晚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从此香港开始了耻辱的殖民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现,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结束了耻辱的历史。中央政府建成港珠澳大桥,有利于香港融入大湾区建设,开启新的发展历程。
示例二:1842年,英国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进入新时期。香港的前后变化,体现了祖国的强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必将创造新的未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相关史实。
18.【答案】(1)①马克思主义诞生或《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或苏维埃政府建立;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以一个阶段为例,准确列出所选阶段的成果,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表述出所列成果的作用。
示例:发展阶段: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共独立领导了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正确的革命道路。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基础。开创基业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迈入新时代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
(3)因素: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生产力;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洞察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伟大人物、人民群众的推动等。(意思相近可)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1)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从空想到科学。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马克思主义首次成功实践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改革中曲折前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在奋进。
(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即可。
(3)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因素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生产力;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洞察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伟大人物、人民群众的推动等。
故答案为:(1)①马克思主义诞生或《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或苏维埃政府建立;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以一个阶段为例,准确列出所选阶段的成果,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表述出所列成果的作用。
示例:发展阶段: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共独立领导了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正确的革命道路。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基础。开创基业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迈入新时代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
(3)因素: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生产力;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洞察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伟大人物、人民群众的推动等。(意思相近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社会主义发展探索示意图”为背景依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我国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的史实、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因素等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19.【答案】(1)实例:尼罗河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文明、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文明、中华文明。(答具体文明成果亦可)
共性:地理环境,古代亚非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处在北纬20-40度之间:经济上,都属于农耕文明:政治上,都建立了奴隶制度:文化上,都有标志性文明成果:时间上,都距今四五千年。
(2)认识:火山喷发可能会造成气候变化/影响人民生活/影响社会经济/影响政治稳定。(言之成理亦可)
途径:实地考察、考古发现、亲历者的讲述、网络查询、科学实验、多学科验证等。
(3)①回拨②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开始,加剧了美苏争霸:世界面临战争的威胁;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言之成理亦可)③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国际关系:影响全球经济发展。
(4)示例一:主题:尊重.珍惜.维护
说明:人类应该尊重自己所创造的多元文明,珍惜自然赋予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局面,携手维护世界和平与人民生命安全。
示例二: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
说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共同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成果。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因此应该努力建立平等相待、共建共享、尊崇自然的新型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1)如图体现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多元性,如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其共性是都位于大河流域,都属于农耕文明,都建立了奴隶制度,都有标志性文明成果等。
(2)据如表开展火山喷发影响的研究,我能得出的认识是火山喷发可能造成气候变化,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等;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考古发现、网络查询等途径开展进一步研究。
(3)“北约”“华约”相继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实施“星球大战”计划,导致指针拨快,原因是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开始;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说明中国参与、推动经济全球化,维护、促进世界和平,故指针应该回拨;2019年开始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导致指针拨快,原因是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
(4)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可以拟定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共同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成果。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因此应该努力建立平等相待、共建共享、尊崇自然的新型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1)实例:尼罗河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文明、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文明、中华文明。(答具体文明成果亦可)
共性:地理环境,古代亚非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处在北纬20-40度之间:经济上,都属于农耕文明:政治上,都建立了奴隶制度:文化上,都有标志性文明成果:时间上,都距今四五千年。
(2)认识:火山喷发可能会造成气候变化/影响人民生活/影响社会经济/影响政治稳定。(言之成理亦可)
途径:实地考察、考古发现、亲历者的讲述、网络查询、科学实验、多学科验证等。
(3)①回拨②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开始,加剧了美苏争霸:世界面临战争的威胁;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言之成理亦可)③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国际关系:影响全球经济发展。
(4)示例一:主题:尊重.珍惜.维护
说明:人类应该尊重自己所创造的多元文明,珍惜自然赋予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局面,携手维护世界和平与人民生命安全。
示例二: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
说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共同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成果。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因此应该努力建立平等相待、共建共享、尊崇自然的新型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亚非文明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亚非文明等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宜宾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宜宾)可用来判定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某处古人类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直接证据是(  )
A.用火场景想象图 B.出土的生产工具
C.北京人复原头像 D.上古时期的传说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历史史料按史料价值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故出土的生产工具是用来判定题干某处古人类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直接证据。
A项用火场景想象图,属于想象,不是一手史料,不符合题意;
B项出土的生产工具是用来判定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某处古人类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直接证据,符合题意;
C项北京人复原头像属于二手史料,不符合题意;
D项上古时期的传说,一定程度反映历史史实,但并非完全真实,不是一手史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料的价值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史料的分类与价值,知道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
2.(2022七上·福田期中)面对“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的局面,诸子百家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用以解决社会问题。此行为(  )
A.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B.代表了周王的利益
C.表现了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D.实现了人民的愿望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主题是如何治理好国家,故面对“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的局面,诸子百家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用以解决社会问题,这体现了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故A符合题意;
百家争鸣的各学派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故B不符合题意;
百家争鸣的局面无法体现民本思想深入人心,故C不符合题意;
百家争鸣的这些行为与实现了人民的愿望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3.(2022·宜宾)如图是汉代画像砖上的盘鼓舞图像。盘鼓舞多采用“七盘一鼓”,象征着月亮和北斗七星,其舞姿被形容为“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它可反映(  )
A.儒家学说的地位 B.丝绸之路上物质交流
C.汉代疆域的变动 D.汉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题干图片是汉代画像砖上的盘鼓舞图像。盘鼓舞多采用“七盘一鼓”,象征着月亮和北斗七星,其舞姿被形容为“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图像体现了汉朝人们的社会生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A项儒家学说的地位不能体现,题干汉代画像砖上的盘鼓舞图像,不符合题意;
B项丝绸之路上交流的物质,没有在题干图像上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汉代疆域的变动无法从汉代画像砖上的盘鼓舞图像上得出,不符合题意;
D项汉代的社会生活风貌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朝的统治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掌握汉代的社会生活风貌,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汉代画像砖上的图片。
4.(2022·宜宾)“入木三分”多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与此成语原意有关的人物是(  )
A.司马迁 B.王羲之 C.汤显祖 D.孔尚任
【答案】B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来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A项司马迁是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不符合题意;
B项王羲之与此成语原意有关,符合题意;
C项汤显祖是明朝著名剧作家,著有《牡丹亭》,不符合题意;
D项孔尚任著有《桃花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与之相关的成语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成语“入木三分”。
5.(2022·宜宾)吏治关乎国运兴衰。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官员的选拔和监督,与此对应的制度是(  )
A.分封制、册封制度 B.察举制、军功爵制
C.行省制、皇帝制度 D.科举制、刺史制度
【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为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AC两项中的分封制和行省制度不是对官员的选拔制度,不符合题意;
B项察举制、军功爵制错误,商鞅变法时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军功,不是对官员的监督制度,不符合题意;
D项科举制、刺史制度是与此对应的制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度和创立、刺史制度的设置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对官员的选拔和监督的制度。
6.(2022·宜宾)李时珍和宋应星都在其著作中插入大量图示图例(见图1、2),并注详解。其意在(  )
图1 图2
A.丰富绘画艺术 B.改进著书体裁
C.注重推广运用 D.汇集历代成果
【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李时珍和宋应星都在其著作中插入大量图示图例(见图1、2),并注详解”可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的主要特点是总结了历代传统科技成果,李时珍和宋应星之所以配以插图,其主要目的是把这些科技成果加以推广应用,便于人们学习和应用。
A项丰富绘画艺术不是配以插图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项改进著书体裁理解错误,配以插图与改进著书体裁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注重推广运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汇集历代成果与配以插图的目的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科技著作的特点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科技著作的实用性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图片。
7.(2022·宜宾)将“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和土尔扈特部回归”纳入同一主题学习,该主题应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中外文明互鉴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D.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这些史实都能反映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A项民族政权并立题干史实没有反映,不符合题意;
B项中外文明互鉴题干民谣体现,题干事件反映的都是中华民族的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符合题意;
D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题干历史事件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民族形成的特点。
8.(2022·宜宾)“比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据此观点,洋务运动(  )
A.推动了世界产业革命进程 B.实现了中国民众思想解放
C.改变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 D.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比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可知,洋务运动缺乏进行产业革命条件,缺乏科技创新,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但是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A项推动了世界产业革命进程理解错误,英国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产业革命进程,选项与题干“产业革命”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实现了中国民众思想解放理解错误,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具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不符合题意;
C项改变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理解错误,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改变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洋务运动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作用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的意义,正确识读题干材料“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
9.(2022·宜宾)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这说明,此时资产阶级(  )
A.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 B.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C.开始了思想宣传 D.明确了革命任务
【答案】D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实现“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这三大主义,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斗争有了明确了革命任务,即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
A项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题干材料没有反映,不符合题意;
B项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题干没有反映,不符合题意;
C项开始了思想宣传错误,在同盟会成立之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进行了思想宣传,不符合题意;
D项明确了革命任务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明确等知识。
10.(2022·宜宾)下图是今年《人民日报》某天的头版内容,根据内容推断其出刊日期应是我国的(  )
A.青年节 B.建军 C.中秋节 D.国庆节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A项青年节正确,据材料“续写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精彩篇章”可知,反映的是新时代青年运动的相关信息,五四青年节起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符合题意;
B项建军节和南昌起义有关,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不符合题意;
C项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不符合题意;
D项国庆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识记五四青年节的来历,准确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识记五四青年节的来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1.(2022·宜宾)下图是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实业救国热情持续高涨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北洋军阀连年割据混战 D.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1918年,此时期列强忙于一战,因此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因此中国海关税征收额是呈下降趋势的,1919年欧战结束,贸易量增多,因此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出现回升趋势。
A项实业救国热情持续高涨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原因这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导致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C项北洋军阀连年割据混战不是导致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故解放割据混战,不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国民党官僚资本产生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学生需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才能深刻理解材料所体现的主旨,可结合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的变化进行分析。
12.(2022·宜宾)1938年春,延安兴起街头诗运动,大家把诗写在墙壁、岩石和大树上。其中就有: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刺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就是奴隶!”可见该运动旨在(  )
A.揭露国民党围剿红军 B.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鼓舞人民的抗战斗志 D.宣传抗战前线取得重大胜利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据材料“1938年春,延安兴起街头诗运动,……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刺死了我们……”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保家卫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事迹,说明改运动旨在鼓舞人民群众的抗战意志。
A项揭露国民党围剿红军错误,此时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错误,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此时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了,不符合题意;
C项鼓舞人民的抗战斗志,符合题意;
D项宣传抗战前线取得重大胜利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识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日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2022·宜宾)它在那个时代,不仅创造了丰富的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方面的作品,而且改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从而适应了一个新的、初见曙光的资本主义时代。这里的“它”是指(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它”是指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进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00年之久。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A项文艺复兴是题干里的“它”所指的事件,符合题意;
B项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不符合题意;
C项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不符合题意;
D项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意义。
14.(2022·宜宾)1936年日本首相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这表明日本试图(  )
A.发展中日两国关系 B.维护国际和平秩序
C.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遏制 D.拒绝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答案】C
【知识点】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刺激了日本法西斯的扩张野心,1936年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希望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遏制,试图走对外扩张的道路。
A项发展中日两国关系理解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希望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遏制,没有指出要发展中日两国关系,不符合题意;
B项维护国际和平秩序理解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希望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遏制,不能反映出日本要维护国际和平秩序,不符合题意;
C项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遏制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拒绝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理解错误,题干材料说明日本希望打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没有说明日本是否拒绝美国门户开放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15.(2022·宜宾)下图是某历史课堂学习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  )
A.掌握科学的分类 B.认识科学的起源
C.了解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 D.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据材料“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理论、发电机、电动机”可知,反映的是自然科学理论对发明创造的影响,体现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A项掌握科学的分类理解错误,材料反映的都是物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未涉及对科学分类信息的介绍,不符合题意;
B项认识科学的起源理解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自然科学理论的作用,未涉及科学起源的信息,不符合题意;
C项了解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理解错误,材料未涉及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相关内容,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2022·宜宾)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各有其表征。下表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阶段 表征
A 铁器时代 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B 蒸汽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电气时代 互联网成为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
D 信息时代 世界共融共通,不分彼此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项A对应错误,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居民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的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不符合题意;
B项B对应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符合题意;
C项C对应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不符合题意;
D项D对应错误,信息化时代,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并不是共融共通,不分彼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二、综合题
17.(2022·宜宾)小华利用假期开展一次主题研学活动。鉴于疫情,他采取“云端”研学。
活动一 感受北京之美
表:研学报告表
活动二 体验香港之新
在7月1日通过回想两幕场景和“云游一座桥”为香港送“云祝福”。
图1:《南京条约》签订 图2: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3:港珠澳大桥
(1)请你结合所学,帮助小华完成研学报告表。(将表一中①②③处内容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2)你认为小华特意在7月1日给香港送“云祝福”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分析小华选用图1~3体验“香港之新"的用意。(要求:紧扣体验主题,关联体验内容,表达符合逻辑)
【答案】(1)①京剧特点:博采其他剧种优点,又具有北京地方特色,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体现中国戏曲的精华。(唱词通俗易懂,唱腔轻柔婉转又高亢爽朗,舞台表演内容、形式统一,丰富多彩,感染力强,是中国的“国粹”,被誉为“国剧”等)②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权力行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各党派、各团体共商国是,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民主政治。(言之成理亦可)③体育精神:团结拼搏,奋勇争先;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尊重对手,尊重规则等。(言之成理办可)
(2)原因:7月1日是香港回归纪念日,也是建党日。(意思相近亦可)
用意:示例一:1842年,晚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从此香港开始了耻辱的殖民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现,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结束了耻辱的历史。中央政府建成港珠澳大桥,有利于香港融入大湾区建设,开启新的发展历程。
示例二:1842年,英国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进入新时期。香港的前后变化,体现了祖国的强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必将创造新的未来。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京剧的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剧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被称为中国文化的“国粹”,被誉为“国剧”。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把建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当作头等大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由此,在统一的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育精神表现为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不仅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7月1日是香港回归纪念日;1921年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日。此后每年的7月1日,全党都要热烈庆祝党的诞生纪念日。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紧扣体验主题,关联体验内容,表达符合逻辑即可。
故答案为:(1)①京剧特点:博采其他剧种优点,又具有北京地方特色,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体现中国戏曲的精华。(唱词通俗易懂,唱腔轻柔婉转又高亢爽朗,舞台表演内容、形式统一,丰富多彩,感染力强,是中国的“国粹”,被誉为“国剧”等)②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权力行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各党派、各团体共商国是,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民主政治。(言之成理亦可)③体育精神:团结拼搏,奋勇争先;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尊重对手,尊重规则等。(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7月1日是香港回归纪念日,也是建党日。(意思相近亦可)
用意:示例一:1842年,晚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从此香港开始了耻辱的殖民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现,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结束了耻辱的历史。中央政府建成港珠澳大桥,有利于香港融入大湾区建设,开启新的发展历程。
示例二:1842年,英国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进入新时期。香港的前后变化,体现了祖国的强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必将创造新的未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相关史实。
18.(2022·宜宾)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铿锵脚步。读下图,回答问题。
——整理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结合所学,列举图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史实。
(2)任选图中两个阶段,结合取得的成果及其作用,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3)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①马克思主义诞生或《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或苏维埃政府建立;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以一个阶段为例,准确列出所选阶段的成果,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表述出所列成果的作用。
示例:发展阶段: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共独立领导了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正确的革命道路。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基础。开创基业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迈入新时代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
(3)因素: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生产力;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洞察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伟大人物、人民群众的推动等。(意思相近可)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1)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从空想到科学。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马克思主义首次成功实践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改革中曲折前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在奋进。
(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即可。
(3)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因素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生产力;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洞察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伟大人物、人民群众的推动等。
故答案为:(1)①马克思主义诞生或《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或苏维埃政府建立;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以一个阶段为例,准确列出所选阶段的成果,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表述出所列成果的作用。
示例:发展阶段: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共独立领导了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正确的革命道路。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基础。开创基业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迈入新时代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
(3)因素: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生产力;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洞察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伟大人物、人民群众的推动等。(意思相近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社会主义发展探索示意图”为背景依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我国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的史实、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因素等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19.(2022·宜宾)综合探究
2019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引发了观众强烈反响。人类生活了几百万年的地球,现在怎么样了?她会去流浪吗?阅读材料,围绕问题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 情况 相应资料
536-547年 冰岛火山、印尼喀拉喀托火山持续喷发 东罗马帝国史官记载:公元536年的冬天出现了让人惊恐的征兆,之后的一整年,太阳失去光军。中国《南史》记载:537年7月天气严寒,而8月竟然有大雪飘落。
934-940年 冰岛卡特拉火山持续喷发 中国《旧五代史》记载944年秋后晋少帝发罪己诏:稼穑不登,百姓饥荒,道槿相望天灾流行,国步多梗。
1815年 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 1816年中国七月雨雪,秋不热,田禾尽坏,冬大饥。1816年欧洲多地夏季出现罕见低温,称为“无夏之年”。
材料三:1947年《原子科学杂志》设计了末日警示钟(见下图)。时钟指针始定于23点53分,根据世界形势进行拨动(如下表)。时针一旦指向24点,将发生不可逆转的世界性灾难,创意者希望指针能不断回拨。
事件 指针变动 原因分析
“北约”“华约”相继建立 拨快 ②
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实施“星球大战”计划 拨快 美苏军备竞赛升级,加剧世界危机。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① 中国参与、推动经济全球化,维护、促进世界和平。
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 回拨 与会国家大多同意减少碳排放,利于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改善。
2019年开始新冠疫情全球肆虐 拔快 ③
(1)上图体现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多元性,请你以实例佐证。并归纳其共性。
(2)据表二开展火山喷发影响的研究,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开展进一步研究?
(3)请按整体构思完善表三。(将①②③内容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4)综上,自拟一个主题,并作说明。(要求:观点正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楚)
【答案】(1)实例:尼罗河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文明、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文明、中华文明。(答具体文明成果亦可)
共性:地理环境,古代亚非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处在北纬20-40度之间:经济上,都属于农耕文明:政治上,都建立了奴隶制度:文化上,都有标志性文明成果:时间上,都距今四五千年。
(2)认识:火山喷发可能会造成气候变化/影响人民生活/影响社会经济/影响政治稳定。(言之成理亦可)
途径:实地考察、考古发现、亲历者的讲述、网络查询、科学实验、多学科验证等。
(3)①回拨②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开始,加剧了美苏争霸:世界面临战争的威胁;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言之成理亦可)③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国际关系:影响全球经济发展。
(4)示例一:主题:尊重.珍惜.维护
说明:人类应该尊重自己所创造的多元文明,珍惜自然赋予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局面,携手维护世界和平与人民生命安全。
示例二: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
说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共同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成果。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因此应该努力建立平等相待、共建共享、尊崇自然的新型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1)如图体现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多元性,如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其共性是都位于大河流域,都属于农耕文明,都建立了奴隶制度,都有标志性文明成果等。
(2)据如表开展火山喷发影响的研究,我能得出的认识是火山喷发可能造成气候变化,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等;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考古发现、网络查询等途径开展进一步研究。
(3)“北约”“华约”相继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实施“星球大战”计划,导致指针拨快,原因是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开始;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说明中国参与、推动经济全球化,维护、促进世界和平,故指针应该回拨;2019年开始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导致指针拨快,原因是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
(4)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可以拟定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共同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成果。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因此应该努力建立平等相待、共建共享、尊崇自然的新型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1)实例:尼罗河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文明、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文明、中华文明。(答具体文明成果亦可)
共性:地理环境,古代亚非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处在北纬20-40度之间:经济上,都属于农耕文明:政治上,都建立了奴隶制度:文化上,都有标志性文明成果:时间上,都距今四五千年。
(2)认识:火山喷发可能会造成气候变化/影响人民生活/影响社会经济/影响政治稳定。(言之成理亦可)
途径:实地考察、考古发现、亲历者的讲述、网络查询、科学实验、多学科验证等。
(3)①回拨②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开始,加剧了美苏争霸:世界面临战争的威胁;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言之成理亦可)③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国际关系:影响全球经济发展。
(4)示例一:主题:尊重.珍惜.维护
说明:人类应该尊重自己所创造的多元文明,珍惜自然赋予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局面,携手维护世界和平与人民生命安全。
示例二: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
说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共同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成果。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因此应该努力建立平等相待、共建共享、尊崇自然的新型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亚非文明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亚非文明等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