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西藏自治区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2022·西藏)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华夏儿女纷纷相聚陕西,举行祭祖活动,以寄托念祖之情。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尧和舜 B.炎帝和黄帝 C.黄帝和贵尤 D.舞和禹
2.(2022七上·港南期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引文体现的是西周时期的(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3.(2022·西藏)与“凤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典故相关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4.(2022·西藏)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危机与探索 B.繁荣与开放
C.屈辱与抗争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5.(2023九下·鹤山月考)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期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 )
A.伊犁将军 B.驻藏大臣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6.(2022·西藏)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下列人物与著作搭配正确的是( )
A.宋应星——《齐民要术》 B.李时珍——《本草纲目》
C.徐光启——《天工开物》 D.贾思勰——《农政全书》
7.(2022·西藏)1842年,清王朝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2022·西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早在1919年5月4日,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体现的精神是( )
A.不怕牺牲、艰苦奋斗 B.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C.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9.(2022·西藏)某同学暑假要完成一份关于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调查报告,他应该实地考察( )
A.南昌 B.古田 C.延安 D.井冈山
10.(2022·西藏)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时代的主题和心声。下列歌曲内容与历史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
A.“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一五计划”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
C.“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抗日战争
D.“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解放战争
11.(2022·西藏)绘制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同学在整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奋斗历程时绘制的党史年代尺,其中第④处的内容是( )
A.中共七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2022·西藏)从“嫦娥奔月”到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在此历程中,中国实现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是( )
A.屠呦呦 B.钱学森 C.翟志刚 D.刘洋
13.(2022·西藏)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 )
A. B.
C. D.
14.(2022·西藏)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封君封臣制度,奠定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下列选项与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15.(2022·西藏)“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这句名言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B.享乐主义 C.理性主义 D.禁欲主义
16.(2022·西藏)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逐渐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视野。”这句话主要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
A.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推动了世界观念的形成
C.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17.(2022·西藏)《共产党宣言》既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必读的经典,也是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2013年,《共产党宣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第一国际的成立
18.(2023九下·开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争霸格局,进入冷战时期。下列关于冷战局面表述正确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②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
③美苏主导形成的两极格局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国家
④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是东西方对峙的集中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9题14分,20题14分,21题16分,共44分。
19.(2022·西藏)“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摘自【唐】李白《古风》
材料二:
材料三:“紫荆花开正烂漫,香江潮涌起新航。”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治港者带领下,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将更加稳固,法治和营商环境将更加优良,行政立法关系将更加顺畅,社会氛围将更加和谐,长期困扰香港的各类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更有条件得到有效解决。
——摘自《求是》(2021年第9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王扫六合”具体指什么历史事件。分析“秦王扫六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写出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香港、澳门回归得益于什么方针。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022·西藏)“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农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
——摘自【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二: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比较表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兴起时间 18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标志 A 电力的使用和内燃机的发明等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B “信息时代”
材料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科技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入协同发展,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各国关心的一些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摘自习近平2019年10月16日向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所致的贺信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项发明成就。简述这项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崛起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AB两处空白补充完整。写出飞机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学技术对我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21.(2022·西藏)“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决定废除余粮收集制,取而代之以实行粮食税,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摘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写出图中农具的名称。说明它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苏联在新经济政策中关于农业改革的措施。简述该措施对苏联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说明它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农业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炎帝和黄帝及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答案】D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大意为所有土地都属于周王,而所有土地上的官员都是周王的臣子,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材料内容体现了西周的分封制,D项正确;
禅让制是传说时代尧舜禹时期实行的制度,与西周无关,排除A项;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西周的分封制,而不是宗法制,排除B项;
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题干内容体现了西周的分封制,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3.【答案】A
【知识点】淝水之战
【解析】【分析】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混战状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
A项淝水之战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典故相关,符合题意;
B项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不符合题意;
C项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不符合题意;
D项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淝水之战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历史事件中的历史典故。
4.【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唐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并且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所以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A项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危机与探索,不符合题意;
B项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符合题意;
C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屈辱与抗争,不符合题意;
D项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唐的时代特征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唐的时代特征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在西藏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C项正确;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A项不正确;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B项不正确;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宣政院这一知识点的记忆。
6.【答案】B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A项宋应星——《齐民要术》搭配错误,《齐民要术》是贾思勰的著作,不符合题意;
B项李时珍——《本草纲目》搭配正确,《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医药学著作,符合题意;
C项徐光启——《天工开物》搭配错误,《天工开物》是宋应星的著作,不符合题意;
D项贾思勰——《农政全书》搭配错误,《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著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应星、李时珍、徐光启和贾思勰的著作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人物与著作的正确搭配的相关史实。
7.【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项《南京条约》和题干信息相符,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8.【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早在1919年5月4日,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爱国革命运动”可知,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运动的中心是北京,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包含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中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即反帝反封的爱国精神。
ABD三项也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内涵,但与五四精神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这场运动体现的精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精神的内涵,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伟大的五四精神。
9.【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故他应该实地考察井冈山。
A项南昌发生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不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点,不符合题意;
B项古田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不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点,不符合题意;
C项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不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点,不符合题意;
D项井冈山是应该实地考察的地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高唱着这首歌开赴朝鲜,进行抗美援朝的。
A项“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一五计划”对应错误,“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是抗日战争时期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不符合题意;
B项“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C项“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抗日战争对应错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是著名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下,中国各民族的平等友好情形,与抗日战争时期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解放战争对应错误,“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是著名歌曲《天路》,反映的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后,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解放战争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美援朝、抗日战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根据党史年代尺上的④的时间是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项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的延安,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8月7日的汉口,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的北京,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奋斗历程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党史年代尺上的时间。
12.【答案】C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A项屠呦呦是著名科学家,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符合题意;
B项钱学森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中国著名科学家,与“中国实现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翟志刚是中国实现太空行走的第一人,符合题意;
D项刘洋是我国第一个升入太空的女航天员,与“中国实现太空行走的第一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中国的航天成就。注意基础中国航天成就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中国实现太空行走的第一人。
13.【答案】A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A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成果,符合题意;
B项司母戊鼎是古中国文明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C项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D项释迦牟尼像是古印度文明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埃及的文明成果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古埃及文明的成果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封君封臣制度,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各级领主与附庸相互按契约承担责任和义务,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这种从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于是在欧洲大陆形成了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
A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B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与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符合题意;
C项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反映的是欧洲大学的兴起,不符合题意;
D项“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反映的是欧洲城市的自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兰克王国的改革,重点掌握封君封臣制度等知识,注意封君封臣制度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5.【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可知,但丁名言强调了人的重要作用。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A项人文主义是但丁名言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符合题意;
B项享乐主义在名言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不符合题意;
D项教会宣传禁欲主义,与题干意思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16.【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逐渐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视野。”强调了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观念的形成。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推动了世界观念的形成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具备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不符合题意;
B项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实践,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符合题意;
D项第一国际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18.【答案】C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故①正确;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故②表述正确;
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是东西方对峙的集中体现,故④表述正确;
美苏主导形成的两极格局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国家,③表述错误,还有参与不加盟运动的国家。故C符合题意,AB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冷战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当时它与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两国由战时的盟国变为战后的敌国,标志着美国政府第一次公开宣布将“冷战”作为国策。在此后25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支配着美国的对外政策。
19.【答案】(1)事件: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原因:连年战乱,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和军事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为灭亡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一国两制;洗雪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国家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秦王扫六合”是指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3)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施。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的国耻,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故答案为:(1)事件: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原因:连年战乱,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和军事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为灭亡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一国两制;洗雪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国家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秦朝的统一以及完成统一的原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谈谈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统一以及完成统一的原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谈谈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知识。
20.【答案】(1)指南针;大大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2)发展全民教育,培养人才。
(3)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B:电气时代;内燃机;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4)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科技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1)南宋时期,随着更大规模航海的出现,指南针已成为必备的主要航海仪器,应用更广泛。《诸蕃志》明确记载,“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失,生死系矣”。 指南针在航海交通上普遍使用,大大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可知,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崛起的原因有发展全民教育,培养人才。
(3)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取代蒸汽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飞机使用的动力机是内燃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或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
(4)根据材料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科技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入协同发展,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各国关心的一些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 并结合所学知识,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科技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等。
故答案为:(1)指南针;大大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2)发展全民教育,培养人才。
(3)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B:电气时代;内燃机;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4)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科技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则文字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指南针的发明以及影响、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崛起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以及特点、科学技术对我国发展的重要作用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指南针的发明以及影响、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崛起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以及特点、科学技术对我国发展的重要作用等知识。
21.【答案】(1)筒车;农业灌溉。
(2)措施: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用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稳步发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4)农村改革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要注意科技创新等。
【知识点】“开元盛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1)分析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工具是唐朝出现的农业灌溉工具筒车。
(2)1921年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用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极大的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3)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农业改革制定方针政策要从国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要注意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农民的利益;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故答案为:(1)筒车;农业灌溉。
(2)措施: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用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稳步发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4)农村改革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要注意科技创新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唐朝的农业工具筒车的发明以及作用、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以及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作用、农业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农业工具筒车的发明以及作用、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以及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作用、农业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等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西藏自治区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2022·西藏)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华夏儿女纷纷相聚陕西,举行祭祖活动,以寄托念祖之情。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尧和舜 B.炎帝和黄帝 C.黄帝和贵尤 D.舞和禹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炎帝和黄帝及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2022七上·港南期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引文体现的是西周时期的(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答案】D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大意为所有土地都属于周王,而所有土地上的官员都是周王的臣子,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材料内容体现了西周的分封制,D项正确;
禅让制是传说时代尧舜禹时期实行的制度,与西周无关,排除A项;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西周的分封制,而不是宗法制,排除B项;
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题干内容体现了西周的分封制,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3.(2022·西藏)与“凤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典故相关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答案】A
【知识点】淝水之战
【解析】【分析】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混战状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
A项淝水之战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典故相关,符合题意;
B项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不符合题意;
C项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不符合题意;
D项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淝水之战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历史事件中的历史典故。
4.(2022·西藏)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危机与探索 B.繁荣与开放
C.屈辱与抗争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唐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并且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所以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A项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危机与探索,不符合题意;
B项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符合题意;
C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屈辱与抗争,不符合题意;
D项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唐的时代特征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唐的时代特征的相关史实。
5.(2023九下·鹤山月考)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期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 )
A.伊犁将军 B.驻藏大臣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在西藏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C项正确;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A项不正确;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B项不正确;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宣政院这一知识点的记忆。
6.(2022·西藏)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下列人物与著作搭配正确的是( )
A.宋应星——《齐民要术》 B.李时珍——《本草纲目》
C.徐光启——《天工开物》 D.贾思勰——《农政全书》
【答案】B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A项宋应星——《齐民要术》搭配错误,《齐民要术》是贾思勰的著作,不符合题意;
B项李时珍——《本草纲目》搭配正确,《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医药学著作,符合题意;
C项徐光启——《天工开物》搭配错误,《天工开物》是宋应星的著作,不符合题意;
D项贾思勰——《农政全书》搭配错误,《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著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应星、李时珍、徐光启和贾思勰的著作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人物与著作的正确搭配的相关史实。
7.(2022·西藏)1842年,清王朝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项《南京条约》和题干信息相符,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8.(2022·西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早在1919年5月4日,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体现的精神是( )
A.不怕牺牲、艰苦奋斗 B.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C.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早在1919年5月4日,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爱国革命运动”可知,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运动的中心是北京,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包含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中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即反帝反封的爱国精神。
ABD三项也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内涵,但与五四精神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这场运动体现的精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精神的内涵,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伟大的五四精神。
9.(2022·西藏)某同学暑假要完成一份关于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调查报告,他应该实地考察( )
A.南昌 B.古田 C.延安 D.井冈山
【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故他应该实地考察井冈山。
A项南昌发生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不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点,不符合题意;
B项古田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不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点,不符合题意;
C项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不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点,不符合题意;
D项井冈山是应该实地考察的地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2022·西藏)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时代的主题和心声。下列歌曲内容与历史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
A.“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一五计划”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
C.“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抗日战争
D.“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解放战争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高唱着这首歌开赴朝鲜,进行抗美援朝的。
A项“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一五计划”对应错误,“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是抗日战争时期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不符合题意;
B项“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C项“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抗日战争对应错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是著名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下,中国各民族的平等友好情形,与抗日战争时期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解放战争对应错误,“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是著名歌曲《天路》,反映的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后,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解放战争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美援朝、抗日战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2022·西藏)绘制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同学在整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奋斗历程时绘制的党史年代尺,其中第④处的内容是( )
A.中共七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根据党史年代尺上的④的时间是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项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的延安,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8月7日的汉口,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的北京,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奋斗历程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党史年代尺上的时间。
12.(2022·西藏)从“嫦娥奔月”到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在此历程中,中国实现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是( )
A.屠呦呦 B.钱学森 C.翟志刚 D.刘洋
【答案】C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A项屠呦呦是著名科学家,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符合题意;
B项钱学森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中国著名科学家,与“中国实现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翟志刚是中国实现太空行走的第一人,符合题意;
D项刘洋是我国第一个升入太空的女航天员,与“中国实现太空行走的第一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中国的航天成就。注意基础中国航天成就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中国实现太空行走的第一人。
13.(2022·西藏)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A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成果,符合题意;
B项司母戊鼎是古中国文明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C项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D项释迦牟尼像是古印度文明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埃及的文明成果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古埃及文明的成果的相关史实。
14.(2022·西藏)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封君封臣制度,奠定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下列选项与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封君封臣制度,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各级领主与附庸相互按契约承担责任和义务,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这种从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于是在欧洲大陆形成了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
A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B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与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符合题意;
C项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反映的是欧洲大学的兴起,不符合题意;
D项“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反映的是欧洲城市的自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兰克王国的改革,重点掌握封君封臣制度等知识,注意封君封臣制度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5.(2022·西藏)“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这句名言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B.享乐主义 C.理性主义 D.禁欲主义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可知,但丁名言强调了人的重要作用。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A项人文主义是但丁名言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符合题意;
B项享乐主义在名言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不符合题意;
D项教会宣传禁欲主义,与题干意思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16.(2022·西藏)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逐渐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视野。”这句话主要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
A.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推动了世界观念的形成
C.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逐渐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视野。”强调了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观念的形成。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推动了世界观念的形成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具备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17.(2022·西藏)《共产党宣言》既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必读的经典,也是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2013年,《共产党宣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第一国际的成立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不符合题意;
B项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实践,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符合题意;
D项第一国际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18.(2023九下·开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争霸格局,进入冷战时期。下列关于冷战局面表述正确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②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
③美苏主导形成的两极格局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国家
④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是东西方对峙的集中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故①正确;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故②表述正确;
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是东西方对峙的集中体现,故④表述正确;
美苏主导形成的两极格局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国家,③表述错误,还有参与不加盟运动的国家。故C符合题意,AB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冷战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当时它与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两国由战时的盟国变为战后的敌国,标志着美国政府第一次公开宣布将“冷战”作为国策。在此后25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支配着美国的对外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9题14分,20题14分,21题16分,共44分。
19.(2022·西藏)“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摘自【唐】李白《古风》
材料二:
材料三:“紫荆花开正烂漫,香江潮涌起新航。”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治港者带领下,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将更加稳固,法治和营商环境将更加优良,行政立法关系将更加顺畅,社会氛围将更加和谐,长期困扰香港的各类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更有条件得到有效解决。
——摘自《求是》(2021年第9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王扫六合”具体指什么历史事件。分析“秦王扫六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写出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香港、澳门回归得益于什么方针。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1)事件: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原因:连年战乱,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和军事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为灭亡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一国两制;洗雪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国家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秦王扫六合”是指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3)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施。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的国耻,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故答案为:(1)事件: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原因:连年战乱,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和军事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为灭亡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一国两制;洗雪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国家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秦朝的统一以及完成统一的原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谈谈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统一以及完成统一的原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谈谈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知识。
20.(2022·西藏)“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农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
——摘自【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二: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比较表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兴起时间 18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标志 A 电力的使用和内燃机的发明等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B “信息时代”
材料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科技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入协同发展,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各国关心的一些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摘自习近平2019年10月16日向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所致的贺信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项发明成就。简述这项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崛起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AB两处空白补充完整。写出飞机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学技术对我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答案】(1)指南针;大大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2)发展全民教育,培养人才。
(3)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B:电气时代;内燃机;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4)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科技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1)南宋时期,随着更大规模航海的出现,指南针已成为必备的主要航海仪器,应用更广泛。《诸蕃志》明确记载,“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失,生死系矣”。 指南针在航海交通上普遍使用,大大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可知,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崛起的原因有发展全民教育,培养人才。
(3)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取代蒸汽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飞机使用的动力机是内燃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或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
(4)根据材料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科技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入协同发展,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各国关心的一些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 并结合所学知识,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科技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等。
故答案为:(1)指南针;大大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2)发展全民教育,培养人才。
(3)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B:电气时代;内燃机;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4)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科技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则文字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指南针的发明以及影响、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崛起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以及特点、科学技术对我国发展的重要作用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指南针的发明以及影响、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崛起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以及特点、科学技术对我国发展的重要作用等知识。
21.(2022·西藏)“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决定废除余粮收集制,取而代之以实行粮食税,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摘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写出图中农具的名称。说明它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苏联在新经济政策中关于农业改革的措施。简述该措施对苏联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说明它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农业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答案】(1)筒车;农业灌溉。
(2)措施: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用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稳步发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4)农村改革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要注意科技创新等。
【知识点】“开元盛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1)分析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工具是唐朝出现的农业灌溉工具筒车。
(2)1921年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用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极大的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3)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农业改革制定方针政策要从国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要注意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农民的利益;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故答案为:(1)筒车;农业灌溉。
(2)措施: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用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稳步发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4)农村改革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要注意科技创新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唐朝的农业工具筒车的发明以及作用、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以及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作用、农业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农业工具筒车的发明以及作用、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以及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作用、农业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等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