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学情调研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学情调研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23 17:30:2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学情调研科学试题
一、选词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2023三上·邹平期末)选词填空
0℃ 二氧化碳 固体 搅拌 空间 气温计 晴 上升 摄氏度
室外 是 弹性 体积 温度 下降 形状 雪 氧气 阴 雨
(1)水、冰、水蒸气   (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水没有颜色,没有固定的,但有一定的   。
(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   状态。
(3)通过   和提高水的   ,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4)空气占有一定的   ,并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   。
(5)空气受热后会   ,变冷后又   。
(6)空气中的   和   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7)气温是指   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用符号℃表示。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是   。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   、冰雹等。
(9)根据云量的由少到多的顺序,天气可分为   、多云、   。
【答案】(1)是;体积
(2)0℃;固
(3)搅拌;温度
(4)空间;弹性
(5)膨胀;收缩
(6)氧气;二氧化碳
(7)室外;摄氏度;气温计
(8)雨;雪
(9)晴;阴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云量
【解析】【分析】
(1)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水、冰、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水没有颜色,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根据对水结冰的认识,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态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3)根据对加快溶解的认识,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4)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容易被压缩,且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主要是应用了空气占据空间、且压缩空气具有弹性的这种特性,使得自行车骑起来轻便、舒适。
(5)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
(6)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其中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7)气温是指室外阴凉、空气流通的地方的空气温度,气温要在室外阴凉、空气流通的地方测量,而且要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气温计测量气温。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降水量用雨量器来测量,单位是毫米。
(9)我们可以根据云量的多少将天气分为晴、多云、阴等。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超过四分之一,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二、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2.(2023三上·邹平期末)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眼镜片会结上一层雾,这层“雾”是(  )。
A.水蒸气 B.小水滴 C.小冰晶
【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冬天进入室内,镜片的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凝结,眼镜片会结上一层雾,这层“雾”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故B正确,AC错误。
3.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然后再重复一次
【答案】C
【解析】【解答】酒精灯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分析】酒精灯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3)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4.(2023三上·邹平期末)做“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一小份食盐和一小份小苏打质量大致相同
B.为了节约时间,加入第一份食盐后,不等它完全溶解就加入第二份
C.两杯都要进行搅拌
【答案】B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因为“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是对比试验,而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所以唯一的变量是食盐和小苏打这两种物质,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比如:一小份食盐和一小份小苏打质量要大致相同、两杯都要进行搅拌等。如果在实验中加入第一份食盐后,不等它完全溶解就加入第二份,就不能更准确的判断物质在水中的饱和值,测得的实验数据就会不准确。
5.(2023三上·邹平期末)如图是一种吹龙口哨,吹气时头上的“角”会伸长并发出哨声,这能说明空气(  )
A.会流动 B.很软 C.很轻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对空气特征的认识,给吹龙口哨吹气,它头上的“角”会伸长并发出哨声,这是空气流动产生的,说明空气会流动。
6.(2023三上·邹平期末)空气的质量可以用不同的标准物来衡量,标准物的特点应该是(  )。
A.大 B.重 C.轻
【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虽然有质量,但是空气很轻。适合用于称量空气质量的标准物应该是体积和质量小的物品,大的、重的物品不适宜用来称量空气的质量。故C选项符合题意。
7.(2023三上·邹平期末)在“热气球”实验中,点燃蜡烛后发现“热气球”会(  )。
A.一加热立即飞起来
B.加热一段时间后飞起来
C.一直上升不会下降
【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在“热气球”实验中,用纸筒罩住蜡烛,需要加热一段时间后,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热气球”鼓起来,才会上升,但是上升到一定高度,热气球就会慢慢下降。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8.(2023三上·邹平期末)小科用两个饮料瓶进行“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点燃蜡烛前蚊香的烟雾会进入大瓶子
B.点燃蜡烛后蚊香的烟雾会进入大瓶子
C.点燃蜡烛后瓶口的小纸条后会向瓶内飘动
【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图中是进行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在瓶内的蜡烛点燃前,蚊香的烟雾向上飘。当瓶内的蜡烛点燃后,瓶内的空气受热上升,里面的空气压力减少,外面的冷空气流过去补充,所以蚊香烟会飘向瓶内,同时热空气推动上瓶口纸条向外飘动。符合现象的是选项B。
9.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  )的自然现象。
A.大气圈里 B.大气圈外 C.太空里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 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内的自然现象
10.下列容器中,最适合做简易雨量器的是(  )。
A.透明 B.不透明 C.透明
【答案】A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解答】在制作简易量雨器时需要遵循透明均匀的特点。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制作衡量仪器时必须要使容器均一,这样才能使误差最小。
11.(2023三上·邹平期末)我们邹平市的气候特征是(  )。
A.风和日丽 B.四季如春 C.四季分明
【答案】C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邹平市属于山东省,它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风和日丽是天气现象,而不是气候特征。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划“×"。每题2分,共20分)
12.(2020三上·石林期中)夏天天气很热,教室里的空气中是没有水蒸气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微粒太小,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
13.(2023三上·邹平期末)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体积都会变大。(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水变成水蒸气后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会大大的增加;冰变成水后由固态变为液态,体积会变小,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4.(2023三上·邹平期末)捏橡皮泥和水的形态变化没有相同的地方。(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捏橡皮泥和水的形态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就是它们的相同之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5.(2023三上·邹平期末)做石块、水和空气的传递游戏时,可以用密封袋来装空气。(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的特征,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我们传递空气,需要用密封袋来装空气,这样能够防止空气“跑掉”。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6.(2021三上·衢江期末)用注射器做压缩空气的实验时,注射器的活塞可以向下压到底。(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的特征,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在压缩空气中,注射器的活塞是不可能下压到底的。
17.(2023三上·邹平期末)太阳的热量会导致空气的冷热变化,从而形成大自然中的风。(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过来补充,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8.(2023三上·邹平期末)人们利用空气流动来发电。(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的特点是无色、无味、透明,能占据空间,流动性强,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重量很轻等。空气的流动产生风,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风力发电,所以现代人已经掌握了利用空气流动发电的技术,是无污染能源。
19.(2023三上·邹平期末)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如台风、暴雨等。(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天气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天气总是不断变化,有些极端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比如台风、暴雨等。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0.(2021三上·越城期末)云的形状和天气的变化没有关系。
【答案】(1)正确
【知识点】云的种类
【解析】【分析】不同的天气云的形状是不同的, 不同高度和形状的云能告诉我们不同的天气信息 。
21.(2023三上·邹平期末)天气每天变化,我们看天气预报能了解第二天的天气情况。(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由于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天气预报极为重要,气象员每天都在使用仪器收集各种天气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就是天气预报,我们看天气预报能够了解第二天的天气情况。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四、综合应用。(共27 分)
22.(2023三上·邹平期末)聪聪不小心把食盐洒落在沙里了。怎样把它们分离呢?
(1)分离食盐和沙的混合物,聪聪采用了上图中的三种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   。(填字母)
(2) 分离食盐和沙时,聪聪用到的实验材料和仪器有:食盐、沙、水、烧杯、滤纸、(   )、(   )、(   )、酒精灯等。
A.温度计
B.蒸发皿
C.搅拌棒
D.三脚架
(3)经过图B的操作后,聪聪发现滤纸上有   ,2号烧杯中的液体变成了   。
(4)下列液体也能用图B中的方法分离的是(  )。
A.白糖+水 B.面粉+水 C.味精+水
(5)图C中的实验用加热的方法,目的是(  )。
A.让盐蒸发
B.让水蒸发
C.让盐和水一起蒸发掉
(6)爸爸拿来了一瓶海水,要想知道海水里面是否真的溶解了盐,应该用(  )
A.图A的方法 B.图B的方法 C.图C的方法
【答案】(1)A;B;C
(2)B;C;D
(3)沙;食盐溶液
(4)B
(5)B
(6)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
(1)分离沙子和食盐,利用了沙子不溶解于水,而食盐可以溶解的特征,所以分离的第一步是把混合物倒入水中搅拌使食盐溶解。第二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不溶解的沙子。第三步用蒸发装置蒸发掉水分,得到溶解了的食盐。
(2)分离食盐和沙时,用到的实验材料和仪器有:食盐、沙、水、烧杯、滤纸、蒸发皿、搅拌棒、三脚架、酒精灯等,用不到温度计。
(3)经过图B的操作后,聪聪发现滤纸上有沙,沙在水中不会溶解,能够被过滤出来;2号烧杯中的液体变成了食盐溶液。
(4)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白糖、味精都能够在水中溶解,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面粉不溶于水,可以采用图B过滤的方法分离。
(5)图C中的实验用加热的方法,目的是让水蒸发,食盐不会随着水分蒸发而蒸发,待水分蒸发完毕,食盐就分离出来了。
(6)海水中溶解了食盐,溶解了的物质无法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可以用图C蒸发的方法分离。
23.(2023三上·邹平期末)在研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个实验时,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三个活动并记录了实验现象。
活动一:压杯入水。将纸团粘在杯底,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
活动二:扎孔实验。在杯底扎一个小孔,按住小孔,慢慢压杯入水,然后松开手指
活动三:打气实验。按住杯子,将连着打气筒的球针插入杯底的小孔,慢慢打气请依据该小组所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可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  ),可以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
A.沙 B.塑料泡沫 C.回形针
(2)活动一中,杯底的纸团   (填"会”或“不会”)变湿,因为   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
(3)活动二中,松开手指前,纸团   (填”会”或“不会”)变湿。松开手指后,杯子中的水面   (填“升高”“不变” 或“降低”),最后纸团   (填”会”或“不会”)变湿,这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然后   填补了原来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4)活动三中,慢慢向杯中打气时,杯子中的水面(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5)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可以   。
【答案】(1)B
(2)不会;空气
(3)不会;升高;会;水
(4)C
(5)占据空间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
(1)在研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个实验时,可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塑料泡沫,可以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不能用沙、回形针等在水中易沉的物体。故B选项符合题意。
(2)活动一中,杯底的纸团不会变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水无法进入。
(3)活动二中,松开手指前,空气占据杯子里的空间,水不能进入杯子,纸团不会变湿。松开手指后,杯子中的水面升高,最后纸团会变湿,这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然后水填补了原来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4)活动三中,慢慢用打气筒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我们发现杯子里的水面降低。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故C选项正确。
(5)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五、实践应用(14分)
24.(2023三上·邹平期末)小科向竺可桢爷爷学习,坚持观察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下面是国庆节期间的记录。
10月1日 10月2日 10月3日 10月4日 10月5日 10月6日 10月7日
中雨
23℃
东南风1级 小雨
25℃
西北风1级 小雨
21℃
东北风2级 阴
13℃ 多云
16℃
东北风1级 多云
东北风1级 晴
20℃
南风1级
(1)小科测量气温时,正确的做法是每天(  )
A.不固定地点测量 B.不固定时间测量 C.定时、定点测量
(2) 10月4日小科去观看升旗仪式,发现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后,立即随风向南完全展开,据此可知,当时风向是   风,风速应该记录为    (填 “0级”“1级”“2级”)。
(3)在描述云量时,我们经常使用一些符号来记录。10月4日云量可以用(  )表示,10月5日的云量可以用(  )表示。
A. B. C.
(4)下图是小科绘制的国庆气温统计图。
①小科测得6日的气温如右上图所示,应写作   ,请你把统计图画完整。
②这两周有   天气温高于20℃。这周的最高气温是   ,最低气温是   。
【答案】(1)C
(2)北;2
(3)B
(4)17℃;3;25℃;13℃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
(1)因为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早晚气温较低,中午气温较高。因此,小科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固定的时间和固定地点进行测量,才能找到气温变化的规律。故C选项正确。
(2)风向是指风出来的方向。我们可以借助自然界的事物判断风力和风向。10月4日小科去观看升旗仪式、发现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后,立即随风向南完全展开,据此可知,当时风向是北风,风速应该记录为2级,风力较大。
(3)从表格信息可知,10月4日是阴天,10月15日是多云天气。根据天气符合认识,图A中是多云天气,图 B中是阴天,图C中是晴天。因此,10月4日的云量可以用B表示,10月5日的云量可以用A表示。
(4)①从小科测得6日的气温表示数可知,该气温值是十七摄氏度,应写作17℃,如下图所示是小科绘制的国庆气温统计图。
②读气温统计图可知,这一周有1日、2日、3日3天气温高于20℃。这周的最高气温是2日的25℃,最低气温是是4日的13℃。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学情调研科学试题
一、选词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2023三上·邹平期末)选词填空
0℃ 二氧化碳 固体 搅拌 空间 气温计 晴 上升 摄氏度
室外 是 弹性 体积 温度 下降 形状 雪 氧气 阴 雨
(1)水、冰、水蒸气   (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水没有颜色,没有固定的,但有一定的   。
(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   状态。
(3)通过   和提高水的   ,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4)空气占有一定的   ,并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   。
(5)空气受热后会   ,变冷后又   。
(6)空气中的   和   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7)气温是指   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用符号℃表示。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是   。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   、冰雹等。
(9)根据云量的由少到多的顺序,天气可分为   、多云、   。
二、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2.(2023三上·邹平期末)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眼镜片会结上一层雾,这层“雾”是(  )。
A.水蒸气 B.小水滴 C.小冰晶
3.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然后再重复一次
4.(2023三上·邹平期末)做“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一小份食盐和一小份小苏打质量大致相同
B.为了节约时间,加入第一份食盐后,不等它完全溶解就加入第二份
C.两杯都要进行搅拌
5.(2023三上·邹平期末)如图是一种吹龙口哨,吹气时头上的“角”会伸长并发出哨声,这能说明空气(  )
A.会流动 B.很软 C.很轻
6.(2023三上·邹平期末)空气的质量可以用不同的标准物来衡量,标准物的特点应该是(  )。
A.大 B.重 C.轻
7.(2023三上·邹平期末)在“热气球”实验中,点燃蜡烛后发现“热气球”会(  )。
A.一加热立即飞起来
B.加热一段时间后飞起来
C.一直上升不会下降
8.(2023三上·邹平期末)小科用两个饮料瓶进行“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点燃蜡烛前蚊香的烟雾会进入大瓶子
B.点燃蜡烛后蚊香的烟雾会进入大瓶子
C.点燃蜡烛后瓶口的小纸条后会向瓶内飘动
9.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  )的自然现象。
A.大气圈里 B.大气圈外 C.太空里
10.下列容器中,最适合做简易雨量器的是(  )。
A.透明 B.不透明 C.透明
11.(2023三上·邹平期末)我们邹平市的气候特征是(  )。
A.风和日丽 B.四季如春 C.四季分明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划“×"。每题2分,共20分)
12.(2020三上·石林期中)夏天天气很热,教室里的空气中是没有水蒸气的。(  )
13.(2023三上·邹平期末)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体积都会变大。(  )
14.(2023三上·邹平期末)捏橡皮泥和水的形态变化没有相同的地方。(  )
15.(2023三上·邹平期末)做石块、水和空气的传递游戏时,可以用密封袋来装空气。(  )
16.(2021三上·衢江期末)用注射器做压缩空气的实验时,注射器的活塞可以向下压到底。(  )
17.(2023三上·邹平期末)太阳的热量会导致空气的冷热变化,从而形成大自然中的风。(  )
18.(2023三上·邹平期末)人们利用空气流动来发电。(  )
19.(2023三上·邹平期末)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如台风、暴雨等。(  )
20.(2021三上·越城期末)云的形状和天气的变化没有关系。
21.(2023三上·邹平期末)天气每天变化,我们看天气预报能了解第二天的天气情况。(  )
四、综合应用。(共27 分)
22.(2023三上·邹平期末)聪聪不小心把食盐洒落在沙里了。怎样把它们分离呢?
(1)分离食盐和沙的混合物,聪聪采用了上图中的三种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   。(填字母)
(2) 分离食盐和沙时,聪聪用到的实验材料和仪器有:食盐、沙、水、烧杯、滤纸、(   )、(   )、(   )、酒精灯等。
A.温度计
B.蒸发皿
C.搅拌棒
D.三脚架
(3)经过图B的操作后,聪聪发现滤纸上有   ,2号烧杯中的液体变成了   。
(4)下列液体也能用图B中的方法分离的是(  )。
A.白糖+水 B.面粉+水 C.味精+水
(5)图C中的实验用加热的方法,目的是(  )。
A.让盐蒸发
B.让水蒸发
C.让盐和水一起蒸发掉
(6)爸爸拿来了一瓶海水,要想知道海水里面是否真的溶解了盐,应该用(  )
A.图A的方法 B.图B的方法 C.图C的方法
23.(2023三上·邹平期末)在研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个实验时,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三个活动并记录了实验现象。
活动一:压杯入水。将纸团粘在杯底,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
活动二:扎孔实验。在杯底扎一个小孔,按住小孔,慢慢压杯入水,然后松开手指
活动三:打气实验。按住杯子,将连着打气筒的球针插入杯底的小孔,慢慢打气请依据该小组所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可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  ),可以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
A.沙 B.塑料泡沫 C.回形针
(2)活动一中,杯底的纸团   (填"会”或“不会”)变湿,因为   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
(3)活动二中,松开手指前,纸团   (填”会”或“不会”)变湿。松开手指后,杯子中的水面   (填“升高”“不变” 或“降低”),最后纸团   (填”会”或“不会”)变湿,这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然后   填补了原来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4)活动三中,慢慢向杯中打气时,杯子中的水面(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5)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可以   。
五、实践应用(14分)
24.(2023三上·邹平期末)小科向竺可桢爷爷学习,坚持观察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下面是国庆节期间的记录。
10月1日 10月2日 10月3日 10月4日 10月5日 10月6日 10月7日
中雨
23℃
东南风1级 小雨
25℃
西北风1级 小雨
21℃
东北风2级 阴
13℃ 多云
16℃
东北风1级 多云
东北风1级 晴
20℃
南风1级
(1)小科测量气温时,正确的做法是每天(  )
A.不固定地点测量 B.不固定时间测量 C.定时、定点测量
(2) 10月4日小科去观看升旗仪式,发现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后,立即随风向南完全展开,据此可知,当时风向是   风,风速应该记录为    (填 “0级”“1级”“2级”)。
(3)在描述云量时,我们经常使用一些符号来记录。10月4日云量可以用(  )表示,10月5日的云量可以用(  )表示。
A. B. C.
(4)下图是小科绘制的国庆气温统计图。
①小科测得6日的气温如右上图所示,应写作   ,请你把统计图画完整。
②这两周有   天气温高于20℃。这周的最高气温是   ,最低气温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是;体积
(2)0℃;固
(3)搅拌;温度
(4)空间;弹性
(5)膨胀;收缩
(6)氧气;二氧化碳
(7)室外;摄氏度;气温计
(8)雨;雪
(9)晴;阴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云量
【解析】【分析】
(1)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水、冰、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水没有颜色,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根据对水结冰的认识,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态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3)根据对加快溶解的认识,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4)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容易被压缩,且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主要是应用了空气占据空间、且压缩空气具有弹性的这种特性,使得自行车骑起来轻便、舒适。
(5)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
(6)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其中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7)气温是指室外阴凉、空气流通的地方的空气温度,气温要在室外阴凉、空气流通的地方测量,而且要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气温计测量气温。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降水量用雨量器来测量,单位是毫米。
(9)我们可以根据云量的多少将天气分为晴、多云、阴等。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超过四分之一,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2.【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冬天进入室内,镜片的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凝结,眼镜片会结上一层雾,这层“雾”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故B正确,AC错误。
3.【答案】C
【解析】【解答】酒精灯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分析】酒精灯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3)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4.【答案】B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因为“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是对比试验,而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所以唯一的变量是食盐和小苏打这两种物质,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比如:一小份食盐和一小份小苏打质量要大致相同、两杯都要进行搅拌等。如果在实验中加入第一份食盐后,不等它完全溶解就加入第二份,就不能更准确的判断物质在水中的饱和值,测得的实验数据就会不准确。
5.【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对空气特征的认识,给吹龙口哨吹气,它头上的“角”会伸长并发出哨声,这是空气流动产生的,说明空气会流动。
6.【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虽然有质量,但是空气很轻。适合用于称量空气质量的标准物应该是体积和质量小的物品,大的、重的物品不适宜用来称量空气的质量。故C选项符合题意。
7.【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在“热气球”实验中,用纸筒罩住蜡烛,需要加热一段时间后,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热气球”鼓起来,才会上升,但是上升到一定高度,热气球就会慢慢下降。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8.【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图中是进行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在瓶内的蜡烛点燃前,蚊香的烟雾向上飘。当瓶内的蜡烛点燃后,瓶内的空气受热上升,里面的空气压力减少,外面的冷空气流过去补充,所以蚊香烟会飘向瓶内,同时热空气推动上瓶口纸条向外飘动。符合现象的是选项B。
9.【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 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内的自然现象
10.【答案】A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解答】在制作简易量雨器时需要遵循透明均匀的特点。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制作衡量仪器时必须要使容器均一,这样才能使误差最小。
11.【答案】C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邹平市属于山东省,它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风和日丽是天气现象,而不是气候特征。
12.【答案】(1)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微粒太小,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
13.【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水变成水蒸气后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会大大的增加;冰变成水后由固态变为液态,体积会变小,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4.【答案】(1)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捏橡皮泥和水的形态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就是它们的相同之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5.【答案】(1)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的特征,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我们传递空气,需要用密封袋来装空气,这样能够防止空气“跑掉”。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6.【答案】(1)错误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考查空气的特征,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在压缩空气中,注射器的活塞是不可能下压到底的。
17.【答案】(1)正确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过来补充,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8.【答案】(1)正确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的特点是无色、无味、透明,能占据空间,流动性强,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重量很轻等。空气的流动产生风,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风力发电,所以现代人已经掌握了利用空气流动发电的技术,是无污染能源。
19.【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天气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天气总是不断变化,有些极端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比如台风、暴雨等。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0.【答案】(1)正确
【知识点】云的种类
【解析】【分析】不同的天气云的形状是不同的, 不同高度和形状的云能告诉我们不同的天气信息 。
21.【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由于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天气预报极为重要,气象员每天都在使用仪器收集各种天气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就是天气预报,我们看天气预报能够了解第二天的天气情况。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2.【答案】(1)A;B;C
(2)B;C;D
(3)沙;食盐溶液
(4)B
(5)B
(6)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
(1)分离沙子和食盐,利用了沙子不溶解于水,而食盐可以溶解的特征,所以分离的第一步是把混合物倒入水中搅拌使食盐溶解。第二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不溶解的沙子。第三步用蒸发装置蒸发掉水分,得到溶解了的食盐。
(2)分离食盐和沙时,用到的实验材料和仪器有:食盐、沙、水、烧杯、滤纸、蒸发皿、搅拌棒、三脚架、酒精灯等,用不到温度计。
(3)经过图B的操作后,聪聪发现滤纸上有沙,沙在水中不会溶解,能够被过滤出来;2号烧杯中的液体变成了食盐溶液。
(4)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白糖、味精都能够在水中溶解,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面粉不溶于水,可以采用图B过滤的方法分离。
(5)图C中的实验用加热的方法,目的是让水蒸发,食盐不会随着水分蒸发而蒸发,待水分蒸发完毕,食盐就分离出来了。
(6)海水中溶解了食盐,溶解了的物质无法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可以用图C蒸发的方法分离。
23.【答案】(1)B
(2)不会;空气
(3)不会;升高;会;水
(4)C
(5)占据空间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
(1)在研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个实验时,可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塑料泡沫,可以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不能用沙、回形针等在水中易沉的物体。故B选项符合题意。
(2)活动一中,杯底的纸团不会变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水无法进入。
(3)活动二中,松开手指前,空气占据杯子里的空间,水不能进入杯子,纸团不会变湿。松开手指后,杯子中的水面升高,最后纸团会变湿,这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然后水填补了原来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4)活动三中,慢慢用打气筒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我们发现杯子里的水面降低。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故C选项正确。
(5)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24.【答案】(1)C
(2)北;2
(3)B
(4)17℃;3;25℃;13℃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
(1)因为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早晚气温较低,中午气温较高。因此,小科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固定的时间和固定地点进行测量,才能找到气温变化的规律。故C选项正确。
(2)风向是指风出来的方向。我们可以借助自然界的事物判断风力和风向。10月4日小科去观看升旗仪式、发现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后,立即随风向南完全展开,据此可知,当时风向是北风,风速应该记录为2级,风力较大。
(3)从表格信息可知,10月4日是阴天,10月15日是多云天气。根据天气符合认识,图A中是多云天气,图 B中是阴天,图C中是晴天。因此,10月4日的云量可以用B表示,10月5日的云量可以用A表示。
(4)①从小科测得6日的气温表示数可知,该气温值是十七摄氏度,应写作17℃,如下图所示是小科绘制的国庆气温统计图。
②读气温统计图可知,这一周有1日、2日、3日3天气温高于20℃。这周的最高气温是2日的25℃,最低气温是是4日的13℃。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