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统编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
/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风光
将士思乡
战士生活
报国抱负
1.正确流利朗读古诗,自主学习本课生字。
2.借助“注释、课外资料”,了解诗人、创作背景。
3.说说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前学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仞岳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在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大漠、雄关、孤城、长云、雪山、烽火、羌笛,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大量的边塞诗,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一共写了七首《从军行》,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有“小李白”之称,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景
人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突 厥
吐 蕃
青海
玉门关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联系背景朗读理解
抓关键词品悟诗情
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清凉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凄凉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52岁作《关山月》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61岁作《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67岁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85岁作《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又一年
悲凉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保家卫国
忧国忧民
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