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1.读词
拟定 参谋 损失 锻炼 眷恋
奔赴 特殊 尊重 踌躇 黯然
1.读词
拟定 参谋 损失 锻炼 眷恋
奔赴 特殊 尊重 踌躇 黯然
1.读词
拟定 参谋 损失 锻炼 眷恋
奔赴 特殊 尊重 踌躇 黯然
2.连线
拟定 奔向
眷恋 犹豫不决的样子
奔赴 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的样子
踌躇 起草制定
黯然 深切地留恋
3.读句子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吗?
第一部分写了主席收到儿子岸英牺牲的噩耗,心情万分悲痛;
第二部分写了是将岸英遗体运回国内,还是葬在朝鲜,主席十分矛盾,想到千千万万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士,最后做出抉择,将岸英安葬在朝鲜。
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有何不同?
得知噩耗
如何安葬
万分悲痛
矛盾踌躇
常人情感
伟人胸怀
1
2
3
4
5
6
7
8
9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笔圈出最能体现毛主席情感的词,说说你的感受?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小时候,他经历被捕和流离的生活,当被送回主席身边时,主席——
读书时,他去苏联留学多年,当从苏联回来时,主席——
长大后,他去农村锻炼,当有机会回来看望主席时,主席——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理层次
想画面
作批注
1
2
3
4
5
6
7
8
9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签下了字,就意味着……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签下了字,就意味着……
常人情感
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毛主席针对岸英安葬在朝鲜这件事的态度,先后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运回祖国,父子相见
尊重意愿,安葬朝鲜
踌躇犹豫,心有不舍
最终签字,泪湿枕巾
常人情感
伟人胸怀
请同学们再次运用“想画面、作批注”的方法,紧扣人物细节,看看毛主席是怎样超越了常人情感,最终决定将岸英安葬在朝鲜的?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
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理层次
想画面
作批注
毛主席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该是一个多么难熬的漫漫长夜啊!你觉得毛主席在这个长夜里,会想到哪些情景呢?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同学们,你觉得毛主席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呢?请你选择正确的答案?(多选)
A毛主席想告诉岸英,你为祖国而牺牲,为朝鲜人民而牺牲,你的死比泰山还重;
B这句话表明了毛主席最终的态度,希望岸英能够和千千万万个志愿军一样,安葬在朝鲜;
C这句话是对所有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牺牲自我精神的高度评价。
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人胸怀
既然这篇课文,最终是要展现毛主席宽广豁达的伟人胸怀,为什么不直接写毛主席毫不犹豫、立刻决定将儿子安葬在朝鲜呢?而要花费那么多的文字,来写毛主席作为一名父亲的常人情感呢?
毛主席不仅是一位平凡的父亲,更是一位卓越的伟人。
资料一: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他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
资料二: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主席的一家,先后牺牲了6位亲人。47岁的弟弟毛泽民、28岁的妻子杨开慧、28岁的儿子毛岸英、29岁的小弟毛泽覃、24岁的堂妹毛泽健、19岁的侄儿毛楚雄。
资料三: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军的伤亡人数在52.5万,而牺牲人数有11.8万,受伤无法继续战斗的有38万,失踪的接近2.5万,伤势过重导致不治的3.5万人。三年的朝鲜战争,我国的志愿军共牺牲了18.3万人!
毛主席,是一位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
毛主席,又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