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23 20:5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第二节 城镇化进程
及其影响
城市
乡村
郊区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通过对比上图,你会发现,尽管才经过40年,深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原有的规模持续扩大。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一、城镇化概述
城镇化 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表现
一、城镇化概述
城镇化 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主要动力是什么?
一、城镇化概述
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
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
城镇化水平就越高。
一、城镇化概述
社会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提供就业机会
剩余农产品
剩余劳动力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城镇化起步阶段,农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
在大多数城镇,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
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城镇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相对发达。
一、城镇化概述
在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在城镇化刚起步阶段,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
查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相关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
珠三角→侨乡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毗邻港澳,与港澳经济互动,承接港澳的产业转移
长三角→城市间的协调合作,承接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活动
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异:
深圳处于城镇化的哪个阶段,
有哪些现象呢?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可能出现明显的郊区城镇化现象。
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加快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乡村
郊区
城市
郊区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拉力
汽车普及;
郊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地价较低。
推力
由于城市人口的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人民生活质量下降;
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城市外围地带的人口显著增加,城镇用地面积扩大。
郊区城镇化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可能出现明显的郊区城镇化现象。
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加快
城镇化水平高,发展减缓或停滞
部分国家可能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乡村
郊区
城市
逆城镇化
逆城镇化:是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实质:“逆城镇化”现象虽然人口迁往乡村,但这些人口并不从事农业活动,因此逆城镇化并不是城镇化的衰落,而是城镇化扩展的一种形式,是城镇化的高级阶段)。
世界的城镇化进程有何特点?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工业革命
·目前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向迅速攀升
1. 世界的城镇化的时间特征
①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
②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北美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英格兰大都市带
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世界主要大都市带
③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城市群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工业革命
·目前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向迅速攀升
①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
②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③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1. 世界的城镇化的时间特征
2. 世界的城镇化的空间特征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大多在75﹪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90﹪,但城镇化速度缓慢.
较低,大多在50﹪以下,
但城镇化速度迅速.
整体状况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①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达。
②现代交通和互联网提高了城镇运行的效率。
③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镇绿化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得到普遍的重视
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特征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虚假城市化
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滞后城市化
城镇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城镇的集聚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城镇发展无序。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现象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比较项 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城镇化水平高低
所处阶段
发展动力
现象


缓慢甚至停滞
快速发展


成熟/后期阶段
加速发展/中期阶段
工业革命(工业化)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事业的进步等
逆城市化
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中国的城镇化有何特点?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我国城镇化处于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1978—2017 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 17.9% 上升到 58.5%,平均每年约增长 1.0 个百分点。(目前超过60%)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经济迅速发展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也有问题,如劳动力就业问题。
工业提供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⑤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
① 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②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
③借助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
新型
城镇化
④ 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发展;
⑥ 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城镇有特色。
⑦ 注重智慧城市的建设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
拉动了生产与消费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有利于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我国城镇化的意义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促进工业发展,改善产业结构,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人口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利用率。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污染物集中排放、集中处理;通过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提高环境质量。
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提供教育、医疗、交通等优质服务;提高收水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趋同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不利
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人口问题
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失业人数上升,导致部分低收入者陷入贫困。
住房问题
城镇面积有限,过多的人口造成住房紧张,出现贫民窟和棚户区。
交通问题
随着车辆数量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不能与之适应时,交通拥堵就容易发生,停车困难也逐渐出现。
城市病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镇化并非单纯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镇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社会保障、人居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如何降低城镇化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使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人们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的目标,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
(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
水资源缺乏,洪涝灾害多发。
(3)你怎样理解“生态城市”的内涵?你认为应如何搞好大城市的绿化?
内涵:指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适合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措施:统一规划;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级系统;
种植适生的本土植被;花、草、灌、林相结合;
依法保护绿地。
阅读教材P57材料,完成下题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田园城市的空间布局由具备文化吸引力的中央公园和周围居住、商业部分以及外围大部分属于农用地的大型绿带组成。当田园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则由若干个这样的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形成社会城市。其中每个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的隔离绿带,并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的市际铁路、城市运河相互联系。
活动
(1)建设田园城市的优点和主要问题分别有哪些
优点:①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
②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
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
③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主要问题:田园城市理论的乌托邦特征非常明显。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田园城市的空间布局由具备文化吸引力的中央公园和周围居住、商业部分以及外围大部分属于农用地的大型绿带组成。当田园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则由若干个这样的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形成社会城市。其中每个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的隔离绿带,并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的市际铁路、城市运河相互联系。
活动
(2)兰斯塔德城市群的绿心发展模式有哪些优越性
①大面积的农田、绿地有利于改善都市区的生态环境;
②环状生态格局利于控制城镇规模,疏散城市职能;
③减轻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田园城市的空间布局由具备文化吸引力的中央公园和周围居住、商业部分以及外围大部分属于农用地的大型绿带组成。当田园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则由若干个这样的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形成社会城市。其中每个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的隔离绿带,并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的市际铁路、城市运河相互联系。
活动
(3)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建设,对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哪些借鉴意义
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绿心发展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城市病。
中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结合具体区域实际情况,学习这些理论和模式的精髓,开展有中国特色的规划和建设。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城镇化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堂总结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含义
主要问题
可借鉴的理论或模式
主要动力
世界城镇化推进
发达国家
地域差异
目标
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城镇化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