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台阶》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12.《台阶》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4 17:0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台阶》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划横线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烦躁(zào) 筹划(chóu) 卵石(luǎn) 摔跤(jiāo)
B. 门槛(kǎn) 嵌着(qiàn) 凹凼(hán) 模样(mú)
C. 尴尬(gān) 涎水(xián) 黏性(zhān) 瞬间(shùn)
D. 胯骨(kuà) 疲倦(juàn) 愣住(lèng) 晌午(xiǎng)
2. 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低眉顺眼  自言自语  引人注目  挈而不舍
B. 微不足道  自命不凡  家喻户晓  全身贯注
C. 大庭广众  锐不可当  锋芒毕露  迥乎不同
D. 若有所失  人声顶沸  洁然不同  空前绝后
3. 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每个人都有缺点,比如有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中会比较紧张,说话语无伦次。
B. 课堂上,同学们讨论的气氛浓厚,大家都在自言自语地表达意见。
C.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D. 只有从字里行间体会言外之意,读者才能理解在不动声色的表面底下隐藏着毫不留情的分析。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父亲执意要走,他说他惦念屋边的塘, ,惦念那条跟他一起串东家串西家的大黑狗。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富康车开到父亲身边,但一生都没有坐过小车的父亲却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 。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服侍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 ,他在为儿子的举止而激动啊。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 。我顿时百感交集。
A. 一脸尴尬 憨憨地笑着 惦念塘边的田 他一脸的幸福
B. 憨憨地笑着 惦念塘边的田 一脸尴尬 他一脸的幸福
C. 惦念塘边的田 一脸尴尬 他一脸的幸福 憨憨地笑着
D. 他一脸的幸福 憨憨地笑着 惦念塘边的田 一脸尴尬
5. 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B.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数不尽的小水珠。
D. 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6. 下列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B. 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C.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 (他)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7. 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台阶》以“台阶”为线索,围绕“台阶”来组织材料,表现父亲为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B. 《台阶》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父亲的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忍顽强的人生历程。
C.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批判。
D. 全文的文眼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了这个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和性格。
8.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课文开头“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这句话开篇点题,又设置悬念,为下文写父亲盖新屋、造台阶埋下伏笔。
B. “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一句属于侧面描写,写破草鞋堆积之高,从侧面烘托了父亲为建新屋而付出的艰辛劳动。
C. “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古铜色的脸”比喻成“青石板”,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父亲内心的伤感。
D. “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扁担的不堪重负。
二、综合性学习
9. 《台阶》一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家三级台阶的旧屋建成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现学校拟举办“中国梦·住房梦”图文展,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20世纪70年代的筒子楼 近年来的普通商品住宅

(1)请你给这次图文展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房子之于中国人,是家,是避风港,是安宁,是幸福……从下面的图片中,你获得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10. 阅读《绳子那头》,完成下列题目。
绳子那头
我的父亲是一个修理空调的工人。
暑假的一天,天气闷热,整个城市的空调机都拼命地转着。我感觉实在无聊,便要求与父亲、母亲一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正午烈日当头,父亲匆匆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然后才放心地带着我走出家门。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我们爬上六楼来到雇主家。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围在我的腰上,又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毛巾外面缠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来了,儿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
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 多危险啊! ”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它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发出阵阵热气。我站在窗户边,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滚烫了。
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手套! ”母亲慢慢递下一双粗糙的手套。“这么热的天还要戴手套 ”我不解地问。
“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母亲回答说。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下坠,幸好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回绳子。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踩空了, 吓死我了”
“你没事吧 ”我和母亲焦急地问。“没事,没划伤,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的话带着笑意,而我却很想哭。
绳子那头喊了声:“把我拉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 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 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皮肤黝黑,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我蓦地发现, 这么多年, 我竟没有如此认真地观察过他。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啊!岁月啊,你过早地变老了我的父亲!
一会儿,雇主拿来一支雪糕送给正在干活的父亲。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了我。
“天儿太热, 小心中暑, 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雪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雪糕。
父亲又要下去干活了,我慢慢地放着绳子,我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我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的人——那是一个伟大的人。
(选文有改动)
(1)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呵护儿子的三处细节,请分别概括。
答:
(2)第段画线句从内容上看属于 描写,突出了天气 的特点,侧面表现出父亲工作艰辛。
(3)阅读第—段,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父亲踩空了,心里很害怕,在回答“我”和母亲的询问时,为什么还带着笑意
答:

父亲带着笑意说没划伤,还夸我劲儿大,为什么我”却很想哭
答:

(4)第段画线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答:

(5)父亲是一个普通的空调修理工,为什么“我”却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请写出三条理由。(要求:三条理由合理且不重复)
答: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相依外祖母
许立强
①我不知别人最早的记忆可以追溯到几岁,我最早的记忆是四岁,那时经历的一些事情我至今念念不忘,历历在目。
②那时我和外祖母住在济南市十一马路路东的一个大院里,大院里住着十几户人家,我和外祖母住的是一幢坐北朝南一厅一室的平房。
③我外祖母叫贺绳梅,祖籍德州,我四岁那年她50岁,身高一米六多,椭圆脸,齐耳短发,经常穿一件自己缝制的蓝布大襟上衣。她学过裁缝,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平日她的工作是给十一马路路口一家服装店加工服装。服装店揽来活就通知她去拿布料,在家里做好后再送回服装店,返回家时手里便多了块儿八毛的人民币。我记得那时外祖母经常领着我去服装店要活做,而店老板则是经常回答:“没有,有了活一定通知你。”
④我四岁那年,中国遭受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全国都在搞“生产救灾”,我外祖母裹过脚,干一些劳动强度大的活力不从心,她就帮着左邻右舍干一些裁衣服、看孩子等力所能及的活,人家给钱也不要。一个院的人就像一家人一样,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外祖母都是让我喊爷爷、奶奶、叔叔、婶子。我记得三爷爷是个拉地盘车的,他给罐头厂送货回来经常带一些苹果皮、梨皮之类的食物给我外祖母,外祖母舍不得吃都省给了我。为了省下粮食喂我,外祖母还经常出去挖一些草根之类的东西拿回家煮着吃。不久外祖母患了水肿病,我按过她那虚肿的腿,按下去就是一个坑,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我却被她喂得胖乎乎的,每当有人看着我那圆润的脸庞,夸我是个大胖小子时,外祖母便笑得合不拢嘴,脸上洋溢着一种掩饰不住的成就感。
⑤我和外祖母的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很温馨。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我是她倾心培育的青禾,孤寂时的寄托,黑暗里的光亮,艰难面前的希望。而外祖母则是我遮风避雨的大树,她的怀抱是我歇息沉眠的港湾,她的关爱是我成长沐浴的阳光,她的教诲是我滋润心田的雨露。
⑥后来我和外祖母离开济南去了淄博,去了我父母工作的地方淄博市博山区。
⑦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走的那天是一个阴雨天,外祖母天不亮就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收拾起早已捆绑好的行李乘一辆三轮车去火车站,屋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四周一片漆黑,为了不惊动左邻右舍,外祖母说话声音压得很低,搬动行李轻手轻脚。可谁知左邻右舍的灯还是敏感地点亮了,家家户户的门相继打开,涌出很多人来为我们送行。外祖母被感动了,看不出她眼里是不是含着泪,但那告别的声音里夹带着按捺不住的哭腔。同院住的一个蹬三轮为生的叔叔用三轮车送我们到火车站,外祖母掏出钱给他,他说什么也不收,说:“你平时帮我们大家做了那么多事,我咋能要你的钱?”外祖母硬往他兜里塞,他就气急地说:“你这是在打我的脸。”我害怕地拽拽外祖母的衣襟,外祖母才把钱收回来。那人的脸也由怒转暖,动情地对外祖母说:“到了你女儿那边别忘了给咱院子里的人回信报个平安。”我外祖母没再说什么,只是使劲地点了点头……
(选自《散文百家》)
(1)本文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2)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
(3)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我是她倾心培育的青禾,孤寂时的寄托,黑暗里的光亮,艰难面前的希望。(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他就气急地说:“你这是在打我的脸。”(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如何理解第⑦段中外祖母“告别的声音里夹带着按捺不住的哭腔”所蕴含的情感?
(5)把文章题目改为《我的外祖母》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B项,“凼”应读“dàng”。C项,“黏”应读“nián”。D项,“晌”应读“shǎng”。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中字形的准确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差异。只有准确理解词意,把握偏旁部首才能做好这类题目,所以还是要常翻词典,多比较、多记忆、多积累。题目中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根据各项中成语的词意判断字形,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此题中的错别字主要是因为受同音字的干扰,对字词意义理解不清所致,因此要在了解字词意义的基础上辨清字形。
【解答】
A.“挈而不舍”应为“锲而不舍”。故A错误。
B.“全身贯注”应为“全神贯注”。故B错误。
C.正确。
D.“人声顶沸”应为“人声鼎沸”,“洁然不同”应为“截然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与前面“讨论”相矛盾,不合逻辑。A项,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C项,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D项,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A、C、D三项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4.【答案】C
【解析】 通读语段,抓住提示性词语,从语言的连贯、内容的衔接等角度恰当判定。如第一处横线前“他说他惦念屋边的塘”,那紧接着就应该阐述跟“塘”有关的事物,据此可确定选C。
5.【答案】C
【解析】不合逻辑,“数不尽”与前面的“一颗乃至数颗”矛盾。
6.【答案】B
【解析】比喻句应具备本体和喻体。B项只是写出了父亲的一种感觉。
7.【答案】C
【解析】 “批判”有误,作者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文本的内容、主题、情感、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解答】
D.这句话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理解错误。
故选D。
9.【答案】(1)中国梦,从老百姓的住房梦开始
(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解析】(1)围绕“中国梦·住房梦”这一主题拟写即可,要简短、鲜明。
(2)可从图片中房子的外观、房子周围环境的变化比较归纳。
10.【答案】 (1)买并涂防晒油;垫毛巾;让雪糕。
(2)环境 炎热(恶劣)
(3)故作轻松,掩饰自己的紧张、害怕;安慰焦急的妻儿,消除他们的担心;为儿子长大了能帮自己而欣慰。(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父亲的工作危险、艰辛, “我”心疼他; 父亲身处险境, 还安慰“我”和母亲, “我”很感动。
(4)因自己长时间忽略父亲而愧疚;因父亲过早衰老而心酸。
(5)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吃苦耐劳的品格,强烈的责任感,让儿子认为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解析】 (1)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细节的能力。认真阅读文章,可找到这三处细节描写分别在第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该画线句明显是环境描写, 交代当时的天气状况, 突出天气的炎热程度, 侧面表现父亲工作的艰辛。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父亲踩空有危险,但知道“我”和母亲很担心他,所以“父亲的笑”是故意装出来的,是为了安慰“我”和母亲,不想让我们担心和着急;另外,父亲看到儿子长大了,能帮自己了,心里高兴。
“我”看到父亲工作的危险、艰辛,心里无比难受;父亲在如此危险之下,还不忘安慰“我”和母亲,“我”心里无比感动。
(4)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皮肤黝黑,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父亲才四十多岁,就已经如此苍老了,这都是父亲长年累月辛苦工作所致, “我”心疼不已, 也为自己没有认真地观察过父亲而深感内疚。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中父亲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我”要和父亲一起去工作,父亲买来一瓶防晒油给“我”擦上,可知父亲是一个爱孩子的人;天气如此炎热,父亲还要在室外工作,可知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父亲要戴手套,是为了防止工具掉下去砸到人,可知父亲是一个善良的人;雇主给父亲一支雪糕,父亲真诚道谢, 可知父亲是一个纯朴的人; 父亲安慰“我”和母亲, 可知父亲是一个体贴细心的人。父亲身上体现出来的慈爱、吃苦耐劳、善良纯朴、对家庭的责任感等, 让儿子认为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11.【答案】(1) 倒叙。开篇写“我”对“那时经历的一些事情”的“念念不忘”,引出下文对“那时经历的一些事情”的记叙,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引人入胜。
(2)外祖母是一个衣着朴素、对外孙疼爱有加、心灵手巧、吃苦耐劳、乐于帮助别人、与人为善的人。
(3)①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表现了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对“我”寄予的厚望。
②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了那个蹬三轮为生的叔叔拒绝收取外祖母给的车钱时的情景,表现了邻里之间的深情,从侧面表现了外祖母与人为善的品行。
(4)一是对左邻右舍天不亮冒雨为“我们”送行的感激,二是对左邻右舍的依依不舍。
(5)不好。原题《相依外祖母》不仅突出了“我”与外祖母的相依为命,而且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而改后的题目呆板直露,缺少韵味。
【解析】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