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无言之美》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无言之美》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4 17:3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无言之美》同步练习
单选题
1. 下面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 笳(jiā) 着想(zháo) 颦蛾眉(pín)
B. 惨 戚(qī) 寂 寥(liáo) 顷刻(qīng)
C. 倘若(tǎng) 擒住(qín) 狗 吠(fèi)
D. 呼 号(háo) 相 称(chèng) 譬如(pì)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深巷 寂寥 闲情逸致 B. 摄影 含蓄 包罗尽至 C. 笼统 冷涩 株两悉称 D. 琵琶 附丽 缥渺无踪
3. 下面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4.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窗,注定要与诗词______的。古诗词中_______,就有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毛滂的“窗破月寻人”……因此,人们一般都与窗十分_______.但也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绝无半点诗意的“_______”。人如遭牢狱之灾,失去了自由,那就连窗也变得硬邦邦、冷冰冰的了,此时的窗,就有了某种_______的意味。
A. 邂逅 信手拈来 亲密 窗棂 警世
B. 结缘 信手拈来 亲近 铁窗 警世
C. 结缘 信口雌黄 亲近 铁窗 警告
D. 邂逅 信口雌黄 友好 窗棂 警告
5.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学校要举行防火演练,同学们都认真准备,只有王欣雨同学满不在乎,嘴里还不停地嘟囔:“又不是真的,干吗小题大做?”班长听后想要劝说她认真对待防火演练。班长对王欣雨同学说:_________
A. “防火演练很重要,怎么就你唱反调儿呢?你就不能认真点儿吗?”
B. “防火演练很重要,请你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在发生火灾时保护好自己。”
C. “防火演练一会儿就结束了,你要不愿意去,就在教室里写作业吧。”
D. “学校一搞活动你就胡言乱语,快点儿把嘴闭上!”
6.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人当然要冷静,要温厚。不过,我们的冷静不是对丑恶的视而不见,我们的温厚不是遭遇不公时的胆小如鼠。关键时刻有担当,是一个社会人应有的道德追求。
B. 生活中要讲究“留白”。“留白”一说,源于艺术创作。画家叫作“意到笔不到”,诗人称为“言有尽而意无穷”,生活中“留白”的人,会进退有度、潇洒自如。
C. 诗人说:“让我放弃梦想,就像让我用一条腿来走路。”梦想是对现实有效的支撑;如果没有雄鹰般的志存高远,我们容易匍匐在地,或者混迹泥潭。
D. 艺术一定要讲究形式。有人怕讲形式,以为讲形式就是形式主义,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把为表达意境而讲究形式与根本排斥内容的形式主义区别开来。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 举办世界智能大会,旨在搭建一个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交流合作、共赢共享的平台。
C.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D. 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8. 下列对课文《无言之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
B. 本文第八段以文学作品为例,说明言虽不能尽意,但尽量尽意的道理。
C. 文章表达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的观点。
D. 本文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二、语言表达
9. 参照示例,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要求:表意清楚,用上修辞,句式不限。
示例:讲台
讲台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洁白的粉笔,在一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耕耘着智慧和希望。
备选词语:窗台 操场 林荫小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10. 某中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请你参加。
(1)为更好地开展活动,学校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了解他们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项目类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调查结果。
(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项目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联课程班学员举行对联比赛,请你把他们拟写的对联补充完整。
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________迎新春。精准扶贫,同________小康路;科学施政,共吟盛世歌。
(3)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学习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中医药课程让我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我们通过去基地参观,亲手种植、观察并记录药植物生长过程,设计植物名片二维码,制作中药标本、书签、山楂丸、香包等,学习简单的按摩技艺等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甲】这门课程让中医药文化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课堂,【乙】不仅能普及中医药知识,却能促进青少年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①【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与“________”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子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11. 无言之美
朱光潜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子贡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②这段赞美无言的话,应怎样去理解呢?
③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的,飘渺无踪的。言是混沌的,意是散碎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④文学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都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
⑤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
⑥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⑦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
(1) 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沉默是金。
(2) 古诗中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作者(出处) 代表作 思想感情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① ______
② ______ 《望月有感》 倾诉离乱之苦
《诗经》 ③ ______ 曲折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3)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
(4) 请结合全文,阐释“无言之美”的内涵。
12.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了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又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唯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从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又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忍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21世纪履行构建使命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有删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本文,根据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准确书写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
【解答】
A.“着”应读zhuó;故A项错误。
B.“顷”应读qǐng;故B项错误。
C正确。
D.“称”应读chèn,故D项错误。
故选C。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形的能力。B项,至—致。C项,株—铢。D项,渺—缈。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解答】
A.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该成语为贬义词,褒贬不当。故A不合题意。
B.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该成语与语境不符。故B不合题意。
C.语重心长: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该成语使用正确。故C符合题意。
D.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该成语用错对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解析】此题作答,可结合读理解语段,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境辨析各选项词。
语境开始表达“窗”与“诗词”的亲密联系,这层意思可用“结缘”表达,而不是表达“相见”;信手拈来,指写文章时,随意纯熟的运用词语或典故;而“信口雌黄”则指不顾事实乱说;前面列举了诗例后,表达了诗词作家与“窗”的亲近感情,不是一般的“友好”,也不是过度的“亲密”;结合后面的语境理解,第四空处与“窗”有关的词语是“铁窗”;警示有告诫示意的意思,而警告则有告诫、使离开的意思。
答案B。
5.【答案】B
【解析】A项,两个反问句,语气强烈,别人不易接受;C项,不符合劝说她认真对待防火演练的目的;D项,祈使句,语气强烈,别人不易接受。故选B。
6.【答案】B
【解析】B项,应将“诗人称为‘言有尽而意无穷 ”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将“能否”改为“能”。B项,语序不当,将“搭建一个”与“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调换位置。C项,表意不明,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文章,学会提炼思路和概括。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速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答】
《无言之美》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文中说“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所以B的描述是错误的。
故选B。
9.【答案】示例:操场 操场是一方广阔的天地,如同一个讲台,供同学们在其中尽情挥洒青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如:操场是一方广阔的天地,如同一个讲台,供同学们在其中尽情挥洒青春。注意“用上修辞”的要求。
10.【答案】(1)示例:学生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项目类型是中医药和剪纸。
(2)朵朵(或:束束) 奔
(3)①我们的生活 课堂
②却 还(或:而且)
【解析】略
11.【答案】【小题1】1. D
【小题2】①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②白居易
③《蒹葭》
【小题3】首先,用孔子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其次,举例阐述文学作品追求言不尽意;最后,得出结论:文学之美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题4】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
②“无言”是一种含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演绎更值得玩味。
③“无言”留下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美的体验。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解答】
ABC三项所表达的道理与文本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相关。
D.“沉默是金”表达的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处事方式;无关。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首先要理解文中“言不尽意”的意思,“不尽意”意思是没能把意蕴全部表达出来。分析三首诗歌,根据提示填空。第一首《登幽州台歌》,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第二首是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倾诉了诗人的离乱之苦。第三首《蒹葭》,曲折表达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之情。
3. 本题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此题题干表述规范,明确要求考生梳理“行文思路”,并且暗示考生应该从“言”与“意”这个核心话题来归纳概括。首先,用孔子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其次,举例阐述文学作品追求言不尽意;最后,得出结论:文学之美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
4.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提取。这是一道语句内涵题目,语句内涵的理解,要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理解。根据上下文,“无言之美”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无言”是一种含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演绎更值得玩味。“无言”留下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体验获得美的感受。
12.【答案】【小题1】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或第①段首句)。
【小题2】 第②段和第④段的内容与第①段“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了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相照应;第②段从论述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第④段从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阐述,二者是递进关系,不可调换。
【小题3】 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的道理,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充分,更有说服力。
【小题4】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等等。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概括能力。论点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位置有三处:题目、开头、结尾,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有些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本题分析可知,第一段的第一句提取出来。也可以概括为: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或第①段首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示例:第②段和第④段的内容与第①段“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的句子相照应;第②段从论述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第④段从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阐述,二者是递进关系,不可调换。
3. 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认真研读所给内容,辨析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围绕中心论点或本段论点,并结合这种论证方法本身的特点,分析其作用。由文段可知它运用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的道理,进而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使论证充分,更有说服力。
4.本题考查的是补写论据与仿写句式。所补事实论据论证的是“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这个分论点,这样的事实论据很多,形式是“名句+典范人物”。 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等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