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从哪里开始刮起( )
A.农村 B.城市
C.外资企业 D.国有企业
2.请仔细观察如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3.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4.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5.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6.下表反映了1978~2017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类别 1978年 2017年
全区生产总值(亿元) 73.23 3453.93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55.26 29472
全区粮食产量(万吨) 116.98 368.2
①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 ③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 )
A.华西村 B.小岗村C.叶桥村 D.水利村
9.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省风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1980年粮食产量为5. 02亿公斤,第二年为6.70亿公斤,第三年达到7.15亿公斤。其主要原因在于(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形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0.下表是中国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农作物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是由于( )
1953~1957年 1958~1965年 1966~1978年 1979~1982年
粮食 3.5 0 3.5 3.0
棉花 4.7 3.1 0.2 13.5
油料作物 0 -1.8 2.8 22.7
甘蔗 7.9 3.2 3.6 15.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农村“左”倾错误的纠正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从1978年开始,中国经济领域吹来一阵阵“新风”。“新风”最先吹向 ( )
A.农村 B.城市
C.金融业 D.国有企业
12.对联“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层浪”的横批应为 ( )
A.翻身解放 B.对外开放
C.公私合营 D.联产承包
13.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形成了“苏南”“温州”“珠江”等模式;90年代乡镇企业开始向股份制新型企业发展,到1993年,其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3以上。这表明 ( )
A.非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B.掀起农业合作化的热潮
C.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14.《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指 ( )
A.废除全国范围的人民公社体制
B.允许多种所有制存在
C.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D.提高工资待遇,增强企业活力
16.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17.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18.下图是1986年某省企业的变化情况,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工业化 B.三大改造 C.对外开放 D.国有企业的改革
19.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2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人民公社化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22.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土改后农民分配土地
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私有制性质
23.如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元)”。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城市改革 B.农村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沿海地区开放
2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材料二:到1987年,建立了经营责任制的企业达到8843家,占国企总数的77.6%。1987年,实行承包的国企完成产值2452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销售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4.8%,上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80年代后半期,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等家电进入民众的生活,都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作用。
27.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共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决策】
材料一: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 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写出年月)及其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历史性决策。
【实践探索】
材料二:“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结构图
(2)请根据提示完成上面结构图中A、B、C处的内容:
A.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
B.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材料三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为对外开放“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我国首先实施了怎样的伟大举措?这一举措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理论引领】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 理论名称
邓小平 D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 E
(4)D、E处的理论名称分别是什么?这些理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重要作用?
【当代开放】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 5)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1-5ADADD 6-10BCBDC 11-15ADDDC 16-20DDDDC 21-25DBDBD
26、(1)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增加了城市职工的收入;基本满足了民众对工业品消费的需求;增加了财政收入。
27、(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增强企业活力;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设立经济特区;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4)D:邓小平理论;E: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5)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侧重于对外输出商品、技术、设备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