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颠[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登上地球之颠[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3-29 08: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登上地球之颠感知探究拓展欣赏背景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整体感知 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小组讨论学习,一边叙述,一边画出登山线路图)登山线路图问题探究 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靠什么力量
取得的?
登顶过程中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三大困难?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请举例说明。
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 寒冷、黑夜和缺氧。这三者都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作者在行文中处处表现这些困难对于队员的严峻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才充分体现了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等。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如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 1924 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还重点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断这样的队伍将是必胜的。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