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4 09: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活动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3遍;
2.标注生字词,借助课下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3.标注疑难字词句。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 (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全,都
消失

初更以后
撑(船)
毛皮衣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 )。是( )日更定( )矣,余拏 ( )一小舟,拥毳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气弥漫的样子
全,都
只有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 )而( )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 )此。及(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 )相公者( )。”
怎么能

尽力
酒杯
然后,表承接
客居
等到
痴傻

……的人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的人呢!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名,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在此。
我问他们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人,客居在此。
5.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别说相公您傻,还有像相公一样傻的人!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活动二:深读课文,理解“痴”的内涵。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思考1:舟子对张岱的行为举动用一个“痴”字来评价。“痴”是什么意思?舟子的评价有何依据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岱什么性格?
——痴人、痴行
大雪三日,西湖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
特立独行,不随流俗,
有闲情雅趣。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思考2: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可以整体品读,也可以具体抓住一个字进行品读。
痴景
若改为: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营造出天地苍茫的意境。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若改为: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更好地表现雾凇沆砀之景。流露出天地苍茫、人生渺小短暂之感。
“寄蚍蜉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
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运用白描,简洁地勾画了一幅人与自然融合、富有意境的湖山夜雪图。
本句写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既透露出作者
游湖观雪的雅趣,又有一种孤独、落
寞之感。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天地苍茫,人生微渺;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明文第一,非张岱莫属。而且,如果在中国散文史评选“十佳”,我估计他也能入选。尤其是《陶庵梦忆》,篇篇都是好文章,随便翻开一页,都是可圈可点。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如此评价张岱: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思考3: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张岱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时间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痴心
张岱:
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等。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
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
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
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自为墓志铭》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
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
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陶庵梦忆〉自序》
不再追求繁华靡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他不再追求外在,转而注重自身的内心世界了,追求与自然的融合了。
张岱的内心深处隐藏着淡淡的愁绪和深深的孤寂。这种情感,在他的散文集《陶庵梦忆》里随处可见。“陶庵”是他的号,“梦忆”即回忆,作者把自己的亡国之痛生活之艰难、内心之苦楚,都隐藏在字里行间。
开头“崇祯五年十二月”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遗世独立,不随流俗;
更痴迷于故国家园的梦忆之中。
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
独!
活动三:有感情朗读课文。
要求:带着理解,融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
把握好语速、语调和语气。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张岱《自题小像》
推荐阅读:《陶庵梦忆》(张岱)
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半世尘缘与中年以后生活艰辛的全部密码,书中每一言每一语都凝结一个时代终结之后的张岱内心深处那一把辛酸血泪,表达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绝。书中记述西湖的景、杭州的人、江南的事,文字精练,字字珠玑,余韵袅袅,篇篇可读。这本书值得我们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