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二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美国亚得桑那沙漠上生活着一种蜥蜴,其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体温28℃时体色灰绿,随着体温逐渐升高体色逐渐变蓝和鲜亮;体温36℃时体色呈艳丽的蓝色。这表明( )
A.这种蜥蜴的体温控制着体色性状
B.这种蜥蜴的体温能够引起控制体色的基因发生改变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自然界配子的发生、个体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致死现象。某基因型为Aa的自花授粉植株,A对a为不完全显性,若在产生配子时,含a的花粉1/3致死,其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 )
A.4:1 B.3:7 C.9:6:1 D.3:5:2
3.人类秃发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一对夫妇丈夫秃发妻子正常,生育一秃发儿子和一正常女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根据题意可以确定丈夫的基因型为bb,妻子的基因型为b+b
B.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
C.若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基因型相同,父母一定是纯合子
D.这对夫妇再生一女儿是秃发的概率是0或25%或50%
4.果蝇(2N=8)的某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现分别检测了其分裂进行至T1、T2、T3时期的三个细胞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
B.该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异常
C.该精原细胞最终形成正常精细胞与异常精细胞之比为1:1
D.该精原细胞最终形成的精细胞中均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5.下列关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离”指子二代出现的性状分离,“自由组合”指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B. 一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两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这两大定律都只能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不能发生在无性生殖的生物体内
D. 分离定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自由组合定律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6.果蝇的灰身和黑身、长翅和残翅分别由等位基因B/b、D/d控制。已知这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对基因型均为BbD的雌雄果蝇杂交,其中雌果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种类及比例是Bd:BD:bd:bD=5:1:1:5.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b、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雌果蝇中B和d连锁,b和D连锁
B.雌果蝇体内有20%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C.若子代未出现bbdd个体,说明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发生交叉互换
D.若子代未出现bbdd个体,则子代中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占1/24
7.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DN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才开始DNA的复制
D.新形成的DNA分子含有原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8.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比例的46%,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比例的为28%,那么另一条链中胞嘧啶占该链碱基的比例是( )
A.26% B.28% C.18% D.5%
9.拟南芥的植株小、结实多、生命周期短、基因组简单、遗传操作简便,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模式植物。该植物的根中有一种共生细菌S,该细菌能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下列错误的是( )
A.拟南芥与共生细菌S的遗传物质中都不含核糖和尿嘧啶
B.核糖体是拟南芥与共生细菌S共有的一种含核糖核酸的细胞器
C.利用拟南芥进行遗传学实验,统计结果相对比较可靠
D.共生细菌S是一种多细胞生物,其细胞内有环状DNA分子
10.已知携带苏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5’-ACC-3’,那么决定苏氨酸的密码子是由下列哪个序列转录而来( )
A. 5’-ACC-3’ B. 5’-TGG-3’ C. 5’-CCA-3’ D. 5’-GGT-3’
11.如图表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模拟实验,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若X是m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B. 若X是DNA一条链,Y含有U,则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 若X是t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脱氧核苷酸
D. 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必须加入DNA酶
12.大多数tRNA为73~93个核苷酸折叠形成如图所示的三叶草形短链结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于mRNA,tRNA是含有碱基对的双链结构
B.细胞中tRNA共64种,3’端是其结合氨基酸的部位
C.tRNA比mRNA短小
D.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T、C-G、A-U
13.图甲为某核苷酸的化学结构图,图乙为中心法则中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物质可以为图乙过程提供原料
B. 图乙中酶为RNA聚合酶
C. 图乙过程可发生在艾滋病病毒体内
D. 图乙的原料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14.关于图甲、乙、丙的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A. 图甲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丙的⑥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
B. 若图甲的①中A占23%、U占25% ,则对应DNA片段中A占24%
C. 图乙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丙的⑨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D. 正常情况下,图丙中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⑥⑦⑧过程
15.如图1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1中两种核酸的彻底水解产物种类均为6种
B. 若图1为浆细胞,则该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数目较多
C. 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
D. 图2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运氨基酸的tRNA增多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玉米是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其籽粒的饱满与凹陷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若干饱满玉米籽粒和凹陷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B.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若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C.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3: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D.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1: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17.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为纯合子
B.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4为纯合子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为杂合子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3为纯合子
18.下图是真核细胞某生理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
B.酶1可使磷酸二酯键断裂,酶2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C.该图表示DNA半保留复制过程,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DNA
D.据图推测,DNA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酶1和酶2外还需要DNA连接酶
19.真核细胞中,RNA剪接是指从DNA转录出的RNA前体中除去内含子编码序列,并将外显子编码序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成熟mRNA分子的过程,该过程中剪接异常的RNA会被分解。研究还发现,mRNA中的碱基序列会控制该mRNA在细胞中的存在时间,不同mRNA在细胞中的存在时间不同。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mRNA在细胞中的存在时间与对应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有关
B.RNA剪接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需要DNA连接酶的参与
C.mRNA的存在时间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量,这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之一
D.分解剪接异常的RNA可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以利于维持细胞的相对稳定
20.施一公院士因研究剪接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获得陈嘉庚生命科学奖。剪接体主要由蛋白质和小分子的核RNA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信使RNA前体通过剪接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
B.信使RNA前体被剪接体剪接后,其嘌呤和嘧啶的比例不变
C.过程①需要核糖核苷酸、DNA聚合酶
D.剪接过程中有肽键的断裂和形成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0分)某种鼠的毛色由遗传因子A、a1、a2控制,其中A对a1和a2是显性,a1对a2是显性,在体细胞中这些遗传因子也是成对存在的,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性状表现与遗传因子的关系如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性状表现 黄色 灰色 黑色
遗传因子组成 Aa1 Aa2 a1a1 a1a2 a2a2
(1)若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1×Aa2,则其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性状表现。则该对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
(3)假设进行很多Aa1×a1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Aa2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____只小鼠。
(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遗传因子组成
实验思路:
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________色雌鼠杂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③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
④如果后代出现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2。
22.(12分)高等植物N叶片叶缘有波状齿与锯齿、叶形有条形和剑形,其中一种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另一种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b,C,c)控制,三对基因均独立遗传。现有一波状齿条形叶植株与一锯齿剑形叶植株杂交,F1的统计结果:波状齿条形叶:锯齿条形叶=1:1,取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自交,F2的统计结果: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30:2:15:1。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叶形的基因有________对,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F2中波状齿植株自交,每棵植株的F3均出现了锯齿植株。请解释出现该遗传现象最可能的原因(在下侧方框内,用遗传图解作答)。
(3)若让F2植株自交,再把F3中锯齿剑形叶植株各自隔离种植并自交,自交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
(4)检测(3)实验中F3中条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发现有的植株测交后代中条形叶:剑形叶=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23.(11分)如图1中的甲为某哺乳动物(2n)细胞分裂某时期示意图,乙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的部分变化曲线图,丙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核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图2为该种生物不同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图(不考虑染色体变异)。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2分析,图1中甲细胞内的1号染色体是_____(填“X”“Y”或“常”)染色体,该细胞的变化处于图1乙图曲线中的_____段、丙图曲线中的_____段。
(2)根据基因组成分析,图1中甲细胞最可能来自图2中的_____细胞,此时图1中甲细胞名称为_____。若要对该细胞所示的生物进行测交,则另一亲本应是图2中的_____细胞所示的生物。
(3)图l中甲细胞内_____(填“含”或“不含”)同源染色体。如果细胞内的每一极有4条染色体,形成这一异常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24.(10分)如图甲是DNA分子局部组成示意图,图乙表示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请回答有关DNA分子的相关问题:
(1)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如图甲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________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的方向________,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________。
(2)若已知DNA一条单链的碱基组成是ATGCCAT,则与它互补的另一条链的碱基组成为________;若DNA分子的2条链分别为m链和n链,若m链中的(A+G)/(T+C)=0.8时,在n链中,这种比例是________。
(3)图乙的DNA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模板和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由图乙可知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这说明DNA分子复制是________。
(4)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5)基因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片段
25.(12分)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化是遗传印记重要的方式之一。印记是在配子发生过程、个体发育过程中获得的,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时印记重建。如图为遗传印记对转基因鼠的Igf2基因(存在有功能型A和无功能型a两种基因)表达和传递影响的示意图,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
(1)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_____,表达水平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_____。
(2)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其_____(填“父方”“母方”或“不确定”),理由是_____。
(3)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原因是_____。
(4)亲代雌鼠与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蜥蜴的颜色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选:D。
2.答案:D
解析:由于在产生配子时,含的花粉1/3致死,所以亲代产生的雄配子比例A:a=3:2,雌配子A:a=1:1,所以自交后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
由于A对a为不完全显性,所以后代表型比例为3:5:2。
故选D。
3.答案:D
解析: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一对夫妇中,丈夫秃发(b_),妻子正常(b+_),生育一秃发儿子(b_)和一正常女儿(b+_),由此不能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丈夫的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妻子的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
解:A、根据题意不能确定丈夫和妻子的基因型,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因此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也不能确定,秃发儿子的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B错误;
C、若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基因型相同,则均为b+b,据此不能确定父母的基因型,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丈夫的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妻子的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若bb×b+b→后代中女儿是秃发的概率为50%;若bb×b+b+→后代中女儿是秃发的概率为0;若b+b×b+b→后代中女儿是秃发的概率为25%;若b+b×b+b+→后代中女儿是秃发的概率为0,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根据T3时期②的数量为0,故可判断出②表示染色单体,结合T1时期①:②:③=1:2:2,可知①表示染色体,②表示染色单体,③表示核DNA,A错误。T1时期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T2时期①、②、③的数量分别是5、10、10,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现了异常,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动到了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去,产生了染色体数为3和5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它们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最终形成的4个精子染色体数分别是3、3、5、5,没有一个精子的染色体数是正常的,B正确、C错误。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故该精原细胞最终形成的精细胞中有的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5.答案:C
解析:A、“分离”指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指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结合,A错误;
B、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两对性状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且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此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则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只能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不能发生在无性生殖的生物体内,C正确;
D、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都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故选:C。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雌果蝇减数分裂产生了四种卵细胞,比例是两多两少,可判断B/b、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B和d连锁,b和D连锁,A正确;雌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BD、bd重组类型各占1/12,且发生交叉互换的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及比例是Bd:BD:bd:bD=1:1:1:1,各占1/4,故可判断发生交叉互换的卵原细胞占1/3,不发生交叉互换的占2/3,B错误;若子代未出现bbdd个体,说明雄果蝇减数分裂未产生bd的配子,即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发生交叉互换,C正确;若子代未出现bbdd个体,说明雄果蝇减数分裂未产生bd的配子,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发生交叉互换,产生的卵细胞种类及比例是Bd:bD=1:1,子代中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占1/12×1/2=1/24,D正确。
7.答案:C
解析: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 B、DN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形成碱基对,B正确; C、DNA复制为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 D、新形成的DNA分子含有原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C。
8.答案:A
解析: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双链DNA分子中的A+T(G+C)的比例与每一条单链中的该比值相等,如果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则G+C占54%,单链中的G+C占单链的54%,又知一条链中胞嘧啶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则鸟嘌呤G占54%-28%=26%;另一条链上的胞嘧啶C与该单链的鸟嘌呤G相等,占26%。
故选:A。
9.答案:D
解析:拟南芥是真核生物,共生细菌S是原核生物,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DNA中不含核糖和尿嘧啶,A项正确;核糖体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该细胞器含有RNA,B项正确;拟南芥结实多,即子代数目多,利用该植物进行遗传学实验,统计结果相对比较可靠,C项正确;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且方向相反,因此密码子为5’-GGU-3’,而DNA模板链的序列与mRNA上密码子也是反向平行、互补配对,因此DNA模板链的序列为5’-ACC-3’。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若加入的物质为mRNA,产物为多肽,则该过程是翻译,需要加入氨基酸作为原料,需要核糖体、tRNA等条件,A正确;若加入的物质为DNA,产物含U,则产物为RNA,该过程为转录,需要加入RNA聚合酶和核糖核苷酸,但不需要逆转录酶,B错误;若加入的物质为tRNA,产物为多肽,则该过程为翻译,需要加入mRNA、核糖体、氨基酸等,不需要脱氧核苷酸,C错误;若加入的物质为HIV的RNA,产物为DNA,则该过程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脱氧核苷酸等条件,DNA酶为水解酶,不参与逆转录过程,D错误。
12.答案:C
解析:A、tRNA是三叶草型,其部分碱基可以配对形成氢键,但tRNA和mRNA一样是单链结构,A错误; B、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任何氨基酸,每种tRNA只有一个反密码子,即tRNA有61种,B错误; C、tRNA分子是三叶草形状的单链结构,一般比mRNA小得多,其平行部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C正确; D、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有:U-A、G-C、C-G、A-U,D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AB、据图分析,图乙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表示逆转录,该过程所需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而图甲中五碳糖是核糖,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不能用于图乙过程的原料,AB错误;
C、乙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可发生在艾滋病病毒侵染的细胞内,但艾滋病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发生图示过程,C错误;
D、图乙所示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脱水缩合后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由图1可推知,该过程是转录,对应于图三的0过程,转录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A正确; B、图1的①代表mRNA,在mRNA中,A占23%、U占25%,则A+U=48%,由此可推知, DNA分子中A+T=48%,又因A=T,所以, A=T=24%,B正确; C、图2表示翻译过程,相当于图三的⑨过程,该过程以mRNA(核糖核酸)为模板,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C正确; D、图3的⑤⑥⑨过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而⑦⑧过程只能发生在被RNA病毒感染的生物体细胞内,D错误。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A、图1中两种核酸的彻底水解产物种类均为6种,即2种五碳糖、5种碱基、1种磷酸,A正确;B、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因此其核膜上的核孔数目会明显增多,B正确; C、图2中分裂期RNA相对含量低,是由于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进行转录,且已转录的mRNA也发生了降解,C正确; D、图2中RNA的两个高峰主要是由于mRNA含量明显增多所致,该时期的tRNA作为运载氨基酸的工具,其含量并未明显增加,D错误。
故选:D。
16.答案:ABD
解析:A、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A正确; B、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B正确; C、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C错误; D、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ABD。
17.答案:ABD
解析:由于该遗传系谱图所示遗传病基因的显隐性和位置均不确定,所以宜用“反推法”(假定这对等位基因为A和a)。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的基因型为XAXa,A错误;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XAY,其女儿应为XAX-,不可能表现正常,B错误;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的基因型为Aa,C正确;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Aa,D错误。
18.答案:ACD
解析:A、由题图可知,a链和b链螺旋形成新的DNA分子,因此a、b链是反向的,a、c链都与b链互补,因此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A正确;
B、酶1是解旋酶,作用是使氢键断裂,双链DNA分子解旋形成单链DNA,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通过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从DNA流向DNA,C正确;
D、DNA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酶1(解旋酶)和酶2(DNA聚合酶)外,还需要将DNA短链连接起来,故还需要DNA连接酶,D正确。
故选ACD。
19.答案:ACD
解析:A、题干信息表明“mRNA中的碱基序列会控制该mRNA在细胞中的存在时间”,根据中心法则,mRNA是由基因转录而来的,所以mRNA在细胞中的存在时间与对应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有关,A正确;
B、RNA前体加工时,去除内含子编码序列要断裂磷酸二酯键,将外显子编码序列连接要形成新的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催化DNA片段连接的酶,而不是催化RNA片段连接的酶,B错误;
C、mRNA是翻译的模板,存在时间越长,合成的对应蛋白质越多,C正确;
D、异常蛋白的合成模板是异常RNA,所以异常RNA被水解,会减少细胞内的异常蛋白的合成,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相对稳定,D正确。
所以选ACD。
20.答案:BCD
解析:A、剪接体将信使RNA 前体进行剪切拼接后,形成的信使RNA 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用于翻译,A 正确;
B、信使RNA 前体为RNA 单链结构,剪接后长度发生改变,其嘌呤和嘧啶比例可能也发生改变,B 错误;
C、过程①为转录过程,形成RNA,需要核糖核苷酸和RNA 聚合酶,C 错误;
D、剪接过程是将多余的RNA片段剪切,设计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不涉及肽键的断裂和形成,D 错误。
故选BCD。
21.答案:(1)黄色︰灰色=2︰1
(2)Aa2、a1a2;1/8
(3)6(六)
(4)黑;观察后代的毛色及比例;Aa1;黄色和黑色
解析:(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和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死亡)、Aa1(黄色)、Aa2(黄色)、a1a2(灰色),即其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灰色=2︰1。
(2)由后代有黑色a2a2可推知其父母均有a2,又因后代由3种表现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2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鼠的概率为1/2×1/2=1/4,雄性概率为1/2,所以黑色雄鼠为1/4×1/2=1/8。
(3)Aa2和a1a2所生的后代全部存活,而Aa2和Aa2的后代只有3/4存活,8×3/4=6,所以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Aa2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6只小鼠。
(4)应选用多只黑色雌鼠(a2a2)与该黄色雄鼠(Aa1或Aa2)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Aa1×a2a2得到的后代中既有黄色也有灰色,Aa1×a2a2得到的后代中既有黄色也有黑色。因此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黑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22.答案:(1)两;F1条形叶F2条形叶:剑形叶=15:1,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自由组合现象(9:3:3:1)的变式
(2)如图所示。
(3)0
(4)BbCc
解析:(1)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信息可知,F2中条形叶:剑形叶=15:1,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自由组合现象(9:3:3:1)的变式,因此叶形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2)根据题干信息可判断波状齿由A基因控制,锯齿由a基因控制,且AA纯合致死,详见答案。
(3)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锯齿、剑形叶这两个性状均为隐性性状,因此锯齿剑形叶植株自交不可能发生性状分离。
(4)由题意可知条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B_C_、B_cc、bbC_,若某条形叶植株与基因型为bbcc剑形叶植株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3:1(1:1:1:1的变式),则该条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应为BbCc。
23.答案:(1)X;8~9;EF
(2)丁;极体;甲
(3)不含;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解析:(1)结合图2分析,图1中甲细胞内的1号染色体是X染色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乙图曲线中的8~9段、丙图曲线中的EF段。
(2)根据基因组成分析,图1中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组成为aaBBdd,最可能来自图2中的丁细胞。由于丁细胞含两条X染色体,所以丁细胞属于某雌性动物,此时图1甲细胞名称为极体。若要对该细胞所示的生物进行测交,则另一亲本应是图2中的甲细胞所示的生物,即雄性隐性纯合体。
(3)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甲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如果细胞内的每一极有4条染色体,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24.答案:(1)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反向平行;互补
(2)TACGGTA;1.25
(3)原料、能量;边解旋边复制
(4)独特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有遗传效应的DNA
解析:(1)DNA分子中只含有四种碱基,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导致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磷酸与脱氧核糖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两条单链是互补的。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另一条链的碱基组成为TACGGTA;若DNA分子的2条链m链和n链碱基互补配对,即Am=Tn、Tm=An、Gm=Cn、Cm=Gn,若m链中的(A+G)/(T+C)=0.8,则n链中(T+C)/(A+G)=0.8,故n链中(A+G)/(T+C)=1.25。
(3)DNA复制过程需要模板、酶、原料和能量;由图乙可知,复制时,解旋酶先解开双螺旋,然后DNA聚合酶分别与母链结合,催化子链的合成,其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4)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5)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5.答案:(1)保持不变;表观遗传
(2)父方;雄配子中印记重建使A基因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记重建使A基因甲基化,雌鼠的A基因未甲基化
(3)体细胞里发生甲基化的基因不同,且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
(4)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1︰1
解析:(1)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发生甲基化,但甲基化并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基因甲基化使表达水平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2)雌鼠的A基因未甲基化,雄配子中印记重建使A基因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记重建使A基因甲基化,所以可以断定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的父方。
(3)由题意可知,雌、雄小鼠体细胞里发生甲基化的基因不同,且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所以图中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
(4)图中雌鼠与雄鼠杂交,雌配子中A和a基因均甲基化,而雄配子中A和a基因未甲基化,因此杂交后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为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