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知道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位置、地形、气候)
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大量图片、数字、图表资料让学生形成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理解和直观的感受,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俄罗斯和周边邻国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国与国之间加强彼此交流,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城市的分布特点,理解“俄罗斯是个与众不同的国家”。
教学难点
读图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活动一:猜猜“我是谁”
过程:课件展示“俄罗斯套娃、芭蕾舞剧照、建筑、文学家”等图片,让学生由图片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
【设计意图】由学生较为熟悉的图片导入,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上课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活动二:说一说你对俄罗斯的认识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说说对俄罗斯的初步了解,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认知情况
教师转承:提到俄罗斯最令人惊叹的是什么?(面积最大)
活动三:感知俄罗斯的面积
过程:结合课件
1.出示课本俄罗斯的地图7.48,根据比例尺,量算俄罗斯领土东西端实地距离
2.给出“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七大洲面积”的图片
总结: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比例尺计算东西的实地距离和图片比较面积,从多方面让学生体会俄罗斯的面积之大。
教师转承:有人说: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这句话是真的吗?
学生议论纷纷
教师转承:要了解此话的真假,我们先要看看俄罗斯的位置
活动四:认一认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过程:读课本图(世界政区图和俄罗斯地图),说明俄罗斯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与邻国的相对位置。
1.读图说出俄罗斯的大洲位置、所跨的纬度范围
2.找出北冰洋、波罗的海、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3.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活动五:说一说(相对位置)
教师先示范,例如:我是中国,我在俄罗斯的南面,然后请若干学生按此示范说说其他的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相对位置的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明确俄罗斯与陆上邻国的相对位置
小结提问: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三面临海(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黑海和波罗的海),有14个陆上邻国,这就是俄罗斯的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
教师转承:那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这句话是真的吗?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
过程: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城市分布图和人口分布的材料,学生阅读后提问学生的感受
学生:俄罗斯的城市、人口、工农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亚洲部分面积虽大,但是无论是城市还是人口分布都比较少,所以“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这句话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和学生活动,让学生一步一步、从直观上理解“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这句话。
教师转承:俄罗斯西部和众多陆上邻国相连,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那是不是也和我们中国一样,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呢?
过程:课件出示俄罗斯的地形和河流图片,让学生完成课本P38页活动一
西 东
地形区名称 分界 地形区名称 分界 地形区名称 分界 地形区名称
东欧平原 乌拉尔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亚高原 勒拿河 东西伯利亚山地
(1)地势:东高西低。
(2)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以平原为主,较为平坦;东部多为高原和山地。
出示课件: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依次用红线圈出来,帮助学生找出正确答案,加深印象。
活动六:“萝卜蹲”(学生游戏演示俄罗斯的地势)
过程:
1.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代表一个地形区
2.在黑板上将俄罗斯地形区的分界线上的河流或上面画出来,如下图
3.请每组选派一个代表来到黑板前根据分界把自己所在地形区的位置找准,然后站好,其他同学负责本组的同学站位的正确与否
4.全体同学一起看地形区,提醒黑板前的同学,如果听到同学们说到地形区带“平原”字眼的请蹲下
5.请同学再看看黑板前的同学的变化,总结俄罗斯的东西地势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就掌握了俄罗斯的地势特点,印象深刻。
教师转承: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俄罗斯在地形、河流上有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在气候上就更令我们惊奇了。
过程:
1.展示俄罗斯的气候资料和与之对应的一张图片,让学生感受气候之冷。
资料: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奥伊米亚康曾达到-73℃的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头一次注意的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钟都已冻僵,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到自己呼吸,更奇怪的是你能够听到它变成冰。
2.读“俄罗斯气候图”,学生思考说说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种气候分布最广?(温带大陆性气候 )
3.读“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图,分析气候特点
气温:夏季短而温暖,冬季长而寒冷,气温年差大。
降水:全年降水少,集中在夏季
4.读莫斯科和雅库茨克的气候资料图,说说它们的差异是什么?
莫斯科气候比较温和,降水量较多,东部大陆性较强。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俄罗斯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收获
活动七:“知识接龙”(谈收获)
方法:
一学生:今天我知道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
另一学生:今天我不仅知道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还知道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以此类推,不同的学生完成接龙,以此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效果好,学生兴趣浓厚。
活动八:小试牛刀
1.位置: 大陆北部,三面临海(北- 洋;东- 洋;西- 海)
2.范围: 洲东部和 洲北部,地跨亚欧两洲
3.地形:(1)地势 高 低、 高 低
(2)以平原、高原为主,较为平坦
(3)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是 ,
东部是 。
4.气候:以 为主,冬季长而寒
冷,夏季短而温暖(北部地区属 气候)
板书设计
俄罗斯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位置(纬度、海陆、相对位置)
地形特点
气候特征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为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本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这节课主要讲述第一课时,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特点。
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作为初中生认知水平较低,我认为课堂重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确实达到课标的要求,落实到位,所以我在备课时紧扣考纲,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课标要求中重点掌握的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课标中没有做要求的大胆的省略,减轻学生的负担。
在课堂导入中,如果一开始就介绍它的位置,讲起来一定显得很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一下子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我在上课之前搜集了大量俄罗斯的图片,然后精选几张放在课件中,要学生猜一猜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国家?由猜谜导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认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这部分知识较简单,因为七年级下册侧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而在学习俄罗斯之前以前学习了日本、东南亚等地区,故我在处理这部分的知识点是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活动为主,学生通过练习和小组纠错来达成学习目标。
俄罗斯的地形和气候的分布规律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我在分析地形特点这一内容时,我是先让学生根据相关图片分析,并要求学生在完成课件上的相关问题,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就存在错误的地方进行的纠正和点评。让学生明确了地形分布的一般规律后,再设计“萝卜蹲”游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此种方法比单纯的口头表述更有效果,学生不仅可以发现参与人员的错误,还可以解决自身的不足,事实证明效果比较显著。
在知识巩固时,我又设计了“知识接龙”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对本课的内容形成一个体系,学生兴趣较高,参与度较好,课堂效果更佳,不再需要死记硬背,理解记忆学生影印象更为深刻。
这次公开课我的设计意图重在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设计各项学生参与的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探索、创新,改进教学策略,提高自身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