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第2课时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第2课时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4 10:3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2课时 输血和血型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古代讲的“滴血认亲”,就是孩子的血跟大人的血如果能够溶在一块,就是父母亲生的,否则就不是。滴血认亲科学吗?
新课导入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2.关注自愿无偿献血。
学习目标
输血和血型
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mL),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输血
是一种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到失血者体内的治疗方式。
血型是如何发现的?
17世纪时,医生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的血管中来抢救大出血的病人,但是不成功。
给病人输入动物血
后来,给病人输入人血

血型的发现和类型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和他的学生经过研究,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确立了ABO血型系统。
人的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身不变。
知识链接
正常情况下的红细胞
凝集成团的红细胞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
我们可以利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来鉴定人的ABO血型。
输血前必须
要做的是什么事?
验血
因为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
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
抗原会发生凝集反应。
模拟“血型鉴定”
实验
目的:说出血型鉴定的过程。
器材: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载玻片,滴管等。
背景知识:医院鉴定血型,通常采用“A型血标准血清”和“B型血标准血清”分别与未知血型的血液进行配型实验,通过观察有无红细胞的凝集现象确定血液的血型。血型鉴定的结果见下表。
A型血 B型血 O型血 AB型血
A型
标准血清
B型
标准血清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结果
输血者
受血者 A B AB O
A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AB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O 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模拟“血型鉴定”结果表
B
A
O
AB
输血原则:输同型血
万能献血者
万能受血者
(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不容易引起凝集反应的异型血。
1997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我国何时颁布实施了无偿献血制度?
什么样的人可参加献血?
国家提倡18—55周岁符合体检标准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献血会不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呢?
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常献血更有益于健康。 实践表明: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人,体内新鲜的血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未献血者,其精力更充沛,身体更健康。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无偿献血意义大
血型和输血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输血
输同型血原则
本课小结
1.某人是O型血,当他失血时输血者的血型必定是( )
A.A型 B.B型
C.O 型 D.AB型
C
随堂反馈
2.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会发生(  )
A.贫血 B.血液凝固
C.红细胞凝集 D.发炎
C
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健康人献出的血液可以帮助失血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