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美政追求中的理想寄托
【专题解读】
本专题精读《离骚(节选)》,通过吟诵感受楚辞的特点,通过赏读诗文把握《离骚》以“香草美人”为代表的象征系统,结合屈原的个人命运体会诗人所抒写的美政理想和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1.了解“楚辞”的文学地位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2.回顾选择性必修中册的《屈原列传》,温习屈原生平。
3. 熟读课文,圈画生僻字词,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诗文。
4. 找出课文中使用比兴的地方,指出“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体味诗人的情志。
任务一
语言感知
知识梳理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两文,读懂诗意,自主落实字词句,特别注意古今异义与文言句式。
“01”:“楚辞”与《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体。至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楚辞”的特点:①形式特点:句式不整齐,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以六言、七言为主;每首诗的句数不受限制,可多可少;用韵不严格,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兮”字。②照一般的说法,凡是诗句加有“兮”语助词的作品,不分写作时间先后,不论作品内容,以及作者是否楚国人,都称“骚体”。
“楚辞”的来源:
①楚辞的形式,从直接的因素来说,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但歌谣是用来唱的,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在于篇幅较长,如《离骚》《招魂》《天问》,另一方面,它是“不歌而诵”的,但又不像散文那样的读法,而是用一种“吟唱”式的特别声调来诵读。
②楚地盛行的巫教,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楚国巫风盛行,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这使得屈原在创作时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③《诗经》的影响,如比兴手法的运用。
“02”:关于《离骚》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表现出诗人的“美政”理想,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
《离骚》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第二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求,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篇。
“0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意,自主落实字词句
篇目 正字音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离骚 孟陬 肇锡 朝搴 弃秽 修姱 鞿羁 謇朝谇 岌 侘傺 溘死蕙纕 揽茝谣诼 方圜 攘诟 鸷鸟延伫 芰荷 偭规矩 忳郁邑 肇锡予以嘉名 扈江离与辟芷兮 来吾道夫先路 偭规矩而改错 何方圜之能周兮 进不入以离尤兮 延伫乎吾将反 芳菲菲其弥章 (1)固时俗之工巧兮 (2)吾独穷困乎此时 (3)制芰荷以为衣兮 (4)怨灵修之浩荡兮 (5)宁溘死以流亡兮 (6)长余佩之陆离 (7)恐美人之迟暮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2)屈心而抑志兮
(3)伏清白以死直兮
(4)蹇朝谇而夕替
(5)高余冠之岌岌兮
(6)长余佩之陆离
(7)哀民生之多艰
(8)固前圣之所厚
一
词
多
义
察
悔相道之不察兮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人至察则无徒
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
——观察(动词)
——明察、知晓(动词)
——精明(形容词)
——看(动词)
——洁净的样子(形容词)
——分辨(动词)
修
修守战之具。
退将修复吾初服。
乃重修岳阳楼。
余独好修以为常。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此地有茂林修竹。
——整理(动词)
——兴建、建造(动词)
——遵循、效仿(动词)
——修理(动词)
——美好(形容词)
——长、高(形容词)
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择其善者而从之
素善留侯张良
——追求、崇尚(动词)
——好、美好(形容词)
——交好(副词)
——责骂、指责(副词)
——罪过、过失(名词)
——尤其、更加(副词)
——擅长(动词)
忍尤而攘诟
进不入以离尤兮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尤
度
皇揽揆余初度兮
竞周容以为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秋月春风等闲度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时节(名词)
——限度、限额(名词)
——器度、胸襟(名词)
——度过(动词)
——谱写(动词)
——估计、推测(动词)
——法度(名词)
文
言
句
式
①不吾知其亦已兮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③謇朝谇而夕替 ④既替余以蕙纕兮
⑤ 恐年岁之不吾与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被动句
介词短语后置
宾语前置
任务二
诵读涵咏
梳理诗文
1.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诵读全文,试概括本文在形式上的特点:
(1)诗句长短参差。诗歌的篇幅和容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楚辞打破了《诗经》中典型的方块式四言诗形式,活泼有弹性的形式能够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2)采用楚地方言。课本中明确注出的有“扈”“謇”二字,其他如“侘傺”一词也是楚地方言词。《离骚》中的高频词“兮”为楚地语气词,“兮”字勾连了前后句,有藕断丝连之效,使诗文较之四言诗更具韵律感和抒情性。
(3)以楚声为韵调。汉宣帝时曾征得一个九江(为楚故地)老人被公来诵读楚辞,可见楚辞的声调应当以楚国方音来读。
(4)多见楚地风物。如江离、宿莽、蕙、茝等草木。《离骚》中还多有描写楚国山川地理之处。
2.在诵读全文,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试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第1段:自叙族源身世——先天的“内美”。
第2段:后天的“修能”。
第3段:政治理想被粉碎而迷惘、徘徊、反思与抉择。
第4段:表明心志,要返回充盈的自我。
3.《离骚》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它也被视作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被称为诗人的自叙传。研读第一、二段,找出体现屈原形象的诗句,并概括其形象特点。完成表格。
段落 句子 形象特点
第一段
第二段
段落 句子 形象特点
第 一 段
第 二 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出身高贵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责任重大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名字美好,寄予厚望
①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②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坚信整理,人格高尚。
来吾道夫先路
一个怀芷吐芳、洁身自好、品格高洁的雅士
屈原为何要着重叙写身世?
第一段主要写了诗人高贵的族源出身、奇异的降生、美好的名字,均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陈述身世是诗人在对自己进行定位。定位越高,对自身品性的要求就越高,所应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因此,屈原忠君爱国,以天下为己任,“虽九死其犹未悔”。开篇八句诗的背后,是屈原作为一个贵族、一个臣子,更是作为一个士子的责任心。
结合诗句说说屈原表达了哪些担忧?
①“汩余若将不及兮……夕揽洲之宿莽”四句,可看出屈原对进德修业而时不我待的担忧,因此“朝搴”“夕揽”,勤勉修德。
②“日月忽其不淹兮……恐美人之迟暮”四句,可看出屈原对韶华渐逝而壮志未展的担忧,因此决心要趁年岁未老为国除秽,辅君立业。两种忧虑都由岁月流逝而触发,前者指向对个人高洁品性修养的追求,后者指向政治理想。
4.研读第三、四段,结合《屈原列传》相关内容,谈谈谈屈原“多艰”的内涵,你从哪些诗句中读到了屈原的坚守?
①忠而被谤。“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曾任左徒,在内政外交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本因贤招妒,又受命草拟宪令,触及楚国亲贵的利益,遭到以上官大夫为代表的谗臣的诋毁。
②信而见疑。“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怀王昏聩糊涂,听信谗臣对屈原的毁谤,不能体察人心,对屈原生疑以致“怒而疏屈平”。③遭遇贬黜。“謇朝谇而夕替。”屈原正道直行,向楚王进谏,反而被贬黜。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达出屈原为追求理想死而无悔、决不同流合污的坚定态度。
②“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面对仕途上的失意,屈原虽因避患而欲隐退,但他退而修服,体现了他始终初心不变,洁身自好。
③“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一个“独”字彰显出屈原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操,一个“岂”字以反问语气强调了屈原对自身高洁品质的坚守。
④“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在被疏远贬黜后的恶劣环境中,屈原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在长满椒树的山冈,仍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屈原无论“进”还是“退”,都有着对清白操守和报国理想的坚持。
5.再读文本,体味作者情感,找出表达作者内在感情、品格的词语,填写表格。
词语 情感 相关诗句
哀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未悔
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好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未变
忠贞不渝,一身正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任务三
含英咀华
品味象意
1.《离骚》在创作手法上发展了《诗经》以来的“比兴之义”,通过意象的象征、比喻,丰富了诗文语意的表达,也使诗歌更具瑰丽绚烂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众多意象中,又以“香草”“美人”最具代表性。寻找诗中涉及比兴之处,分析并归整象征对象,完成下表。
诗句或用词 象征对象 相似点
香草
美人
江离、辟芷、秋兰、
木兰、宿莽、蕙、茝、兰、椒、芰荷、芙蓉
美好的品质,
卓越的才华
奇花异草芬芳怡人,美好的品质同样动人
恐美人之迟暮
代指有才德、
有作为的人
美人容颜美好,有
才德之人内质美好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於君。”——(汉王逸《离骚》序)
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美人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与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离骚》中的美人香草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生动。
2.王逸说“灵修美人,以媲于君”,但著名楚辞研究专家游国恩认为“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应为屈原自喻,而非楚王。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看法
君王说:①美人美好而难求,与可望而不可即的最高统治者有相似性。
②下文弃秽改度,为属君之辞,将“美人”作楚王解可顺接下文。
自喻说:①美人貌美,屈子内美修能,具有相似性。
②第二段中先言不得及早致君为忧,后言为君王导路,解作自喻,其意相承,其旨甚显。
③后文中既有“众女”喻嫉贤妒能之朝臣,从意象照应统一性来看,将“美人”解作屈子自喻更为相称。
3.为什么古人会用妇人来比喻臣子?
【参考】
《周易》言:“坤: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在我国古代,君臣关系可类比于夫妻关系,犹如天地乾坤之道。由此推得,臣对君忠诚譬如妻对夫忠贞,臣子受用譬如女子被幸,臣子遭贬譬如女子见弃。地位和遭遇的相似性使文人们与女性产生了心理上的共鸣。屈原以美人自比,有着古代文化的心理基础。他是以夫妇关系比拟君臣关系,以幽怨美人之形象,叙述着臣子对君王、臣民对家国的政治寄托。
任务四
楚辞风雅
诗意绵延
自屈原以降,“香草美人”成了高洁人格的象征,在后代诗歌中被大量使用。如张九龄《感遇》中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二句,苏轼《赤壁赋》中的“望美人兮天一方”一句,便有着浓浓的楚辞风韵。请在课后查阅资料,依朝代顺序,各大组分工合作,汇编一本《寻诗楚魂》诗集,进一步感受屈原在文学上的巨大影响力。
要求:①摘录原诗,写明朝代、作者,附上必要的背景介绍、字词注释以辅助阅读。②用下划线标注出采用“香草美人”象征手法的诗句,并加以赏析,指出背后的象征及寄托的情感。
【示例】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①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②墙。
岭树重遮③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④一乡!
【背景】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被贬为边州刺史。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注释】①乱飐(zhǎn):吹动。②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③重遮:层层遮住。④滞:阻隔。
【赏析】颔联二句,“芙蓉”与“薜荔”承“香草美人”而来,象征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草木在暴风雨中的情状,又令人联想到柳宗元此时身遭贬谪的艰难处境。柳宗元既以此表明了自己的品性之美,又在风雨中的草木上投射了自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