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兴教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曲靖市兴教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4 09:2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下学期3月份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分为第I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第I卷(客观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种现象( )
A.造就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B.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C.促进了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D.壮大了封建地主的力量
2.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是小麦和水稻的原产地 B.②地区最早驯化了骆马和山羊
C.③地区最早栽培了辣椒和大麦 D.④地区是玉米和番茄的原产地
3.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方式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
C.生活习俗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
4.唐宋时期,城市居民户等的划分与缴纳房屋作为财产的税负有关,即房屋已经成了城市居民重要的财产收入来源。这反映了( )
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B.城市居民负担沉重
C.城市管理更加细化 D.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5.它是“第一个由已开发国家和开发中国家共同参与的自贸协定,已达成的市场开放程度比任何贸易协定更宽、更深。”材料中的“它”( )
A.是世界上首个区域经济组织 B.实现了区域经济的互补与合作
C.反映了世界贸易壁垒的打破 D.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
6.如图是建国初期宣传画,该作品( )
A.控制了疫病的爆发和扩散 B.开启了对疫病的专业研究
C.标志卫生防疫体系全面建立 D.有利于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7.《刘消子鬼遗方》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医学专著,书中详细记载外伤、痈疽(毒疮)湿疹、疥廨的治疗技术,代表着南北朝时期外科医学的较高水平。这反映了该时期( )
A.传染病防治取得突出成效 B.儒学的发展推动医学进步
C.医学的发展契合时代需要 D.中医辨证施治实践的创新
8.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非洲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同步发展
B 古希腊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太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村社大会有权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C 20世纪末,拉丁美洲使用最多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其次是法语,仅少数人讲印第安语 二战后拉美国家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D 1875年世界城市化比率不到10%,1950年接近30%,到2015年则超过50% 世界城市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总趋势
A.A B.B C.C D.D
9.19世纪中后期,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车。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迅速发展。下列交通发展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出现 ②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③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④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行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10.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威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出现 B.男耕女织生产形式开始确立
C.汉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成熟 D.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
11.2020年2月3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国应对疫情有力且有效,紧紧抓住疫情中心地区和病毒源头发力……这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信心和能力”。你认为在古代医学著作中,最能表明政府对疾病防治十分重视的是( )
A.《千金方》 B.《伤寒杂病论》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12.我国古代的城市经济大致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开封型城市,这是典型的消费性城市,也是封建地租的集中地,工商业是为这个城市的地主服务的。另一类是苏杭型城市,这一类也是封建地租的集中地,但工商业的比重较大。对这两种类型的城市解读正确的是( )
A.开封型城市的封建地主是工商业者的附庸,封建性超过了商品性
B.两类城市说明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政治性城市向经济性城市的转变
C.苏杭型城市兴起的原因是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开凿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
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开封型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
13.“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出现了政府、军队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此材料旨在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B.人类文明产生前提是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C.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是阶级、国家、文字
D.生产力发展是剩余产品出现、社会分化的结果
14.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下列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以来,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B.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小麦新品种
C.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的杂交水稻在南亚推广
D.21世纪以来,人们主要利用腌制和风干加工保存食品
15.下图反映了英国近代不同时期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改变了英国的人口结构 B.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C.增加了英国工人的收入 D.提高了英国的社会生产力
16.19世纪,美国的铁路使西部地区大量农产品得以运到东部,改变了西部农业自给自足的状态。同时,东部的工业品充斥着西部市场,助推西部大开发。这表明,当时美国( )
A.工业化水平较高 B.人口分布趋向合理
C.城市化进程缓慢 D.国内市场正在形成
17.《唐会要》中记载,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三月“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由这则材料可获取的信息是( )
A.政府重视推广灌溉技术 B.政府对农户的控制严格
C.高转筒车已应用于生产 D.中原农业生产歉收严重
18.古代不同文明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②以稻麦为主食 ③重视灌溉 ④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据统计,1700-1825年间,英国所建的医院或治疗所达154个之多,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也开始在全英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由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英国( )
A.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建立 B.城市生活环境恶化
C.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完善 D.医疗服务范围扩大
20.2011年3月,渝新欧国际铁路通车。铁路从重庆直达德国的物流中心,整个旅程只需16天,远快于从中国港口出发的海运航线。火车在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笔记本电脑、衣服等货物,而另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和医疗设备。据此可知( )
A.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交流 B.国家实力的对比决定商品种类
C.交通网络发展助力国际贸易 D.“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成果
21.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推行经济政策,控制通货膨胀,鼓励企业自由竞争,让已经实现国有化的企业重新私有化,使萎靡的英国经济暂时走出衰退状态。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
A.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B.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2.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地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还出现了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上述材料可用于论证
A.商业信贷的发展状况 B.商品经济发展与阶级分化
C.坊市界限开始被打破 D.中国早期的商业交换形式
23.《管子·小匡》载:“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旦夕从事于此,以此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由此可见( )
A.家庭手工业中小农不辍劳作,仍食不果腹 B.私营手工业作坊规模宏大,工匠分工细密
C.官营手工业强制劳动,工匠职业世袭 D.官营手工业对随意传子技术的工匠进行严惩
24.据如表可知,大豆种植在美洲逐步推广。这主要是因为
1765年 原产于中国的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末 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1931年 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医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 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A.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 B.大豆品种的适应性强
C.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D.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7世纪,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
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
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
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大量减少。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
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材料二 在十五世纪之前,天花大本营局限在欧亚大陆、西非、北非,以及毗邻地区。十六到十八世纪,每隔十几年,美洲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天花病,感染者死亡率高达25%—30%,最终导致美洲许多地区的印第安人的人口长期下降。有学者指出“虽然欧洲人带给新大陆的第一种疾病不得而知,但记录最好的疾病是天花”。北美洲的天花疫情于1518年首次爆发于艾斯帕尼奥拉岛的非洲黑奴中,很快病毒便蔓延到整个加勒比海地区,1520年传播到墨西哥,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疫情波及到的人数约占1492年(印第安)人口总数的90%。
——摘自《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三 1831年,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1843年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
——摘编自《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5—17世纪欧洲航海探险对加强世界联系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疫情在北美洲蔓延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述时间内死亡率上升的原因。(6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美洲白银产量与流向
——《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世纪中外贸易货值表
年份 进口 出口 出/入超
1871—1874 6610504 171484090 (出)4379049
1887—1889 112643649 91736369 (入)20907280
1892—1894 149522309 115773453 (入)33748856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西方经济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
了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买的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
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白银资本》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①②两个环节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状况,分析环节①对欧洲州社会的主要影响。(8分)
(2)概括材料二中国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段中国和欧洲之间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情况。(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亚欧经济地位变化的认识。(4分)
三、论述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研究工业革命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起飞”“原工业化”和“勤劳革命”等新概念。
概念 释义
起飞 起飞,指一个或儿个新的制造业部门的迅速增长成为经济转变的强有力的,核心的引擎,促进了经济进步,并对整个社会发生支配性的影响
原工业化 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前的农村工业发展称为原工业化,它是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原工业化三个基本特征:为本地区之外的销售和出口市场进行生产;为乡村提供就业;原工业与地区性商业化农业共生
勤劳革命 家庭是共同居住和再生产的单位,是生产和劳动力的单位,是家庭成员之间消费和分配的单位,是代际传承的单位。勤劳革命这个概念的核心是这些功能的相互作用,反映在家庭成员之间就是时间和其他资源进行选择性分配的决策
——摘编自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
参考答案:
1.B
【详解】依据材料“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得出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促使社会阶层发生了变动,B项正确;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A项;商业革命影响了商贸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壮大了”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玉米和番茄原产于中南美洲,④是美洲,D项正确;小麦原产于西亚,①是东亚,排除A项;公元前7500年,伊朗驯化山羊,公元前3500年,秘鲁驯化骆马,②位于欧洲,排除B项;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③是非洲,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在东方的农耕文明中,牛是最重要的农用畜力,所以不可能会出现多吃牛肉的现象;西欧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内,畜牧业较为发达,所以食牛肉的较多。归根到底,生产方式的不同造成了饮食文化的不同,故选A项;是否食用牛肉与宗教信仰没有必然关系,故B项排除;C饮食文化本身属于生活习俗的一个方面,C项是表象,不是原因,排除;饮食文化的区别本身就是历史传统不同的一个表现,因此D项是表象,不是原因,排除。
4.A
【详解】根据材料“屋已经成了城市居民重要的财产收入来源”可知城市房屋可以租赁,城市由政治、军事功能向经济功能,A项正确;材料与居民负担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城市管理,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坊市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5.B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个由已开发国家和开发中国家共同参与的自贸协定”意味着这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参与构建的区域经济集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美自贸区,其实现了区域经济的互补合作,B正确;世界上首个区域经济组织是欧共体,排除A;北美自贸区在区域内实现了自由贸易,但是对于区域外的贸易而言,依然存在壁垒,排除C;亚太经合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排除D。
6.D
【详解】材料宣传画中有“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标语,结合所学,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国家的卫生事业十分落后,人民的健康得不到保障,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问题,毛泽东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号召。政务院成立由周恩来挂帅的中央防疫委员会,全国城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防疫卫生运动,这次运动定名为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有助于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项正确;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了城乡的卫生面貌,对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能完全控制疫病的爆发和扩散,排除A项;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始前,对疫病的专业研究就已经开始,排除B项;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第167次会议批准,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普遍建立卫生防疫站。同年,卫生部召开第一届卫生防疫站工作会议,讨论研究贯彻执行政务院的决定。从此,中国卫生防疫体系建立起来,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外科医学具有较高水平,是因为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医学发展契合了时代需要,C项正确;材料强调该时期医学的发展契合时代需要,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儒学对医学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该时期医学的发展契合时代需要,未体现辨证施治等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1875年世界城市化比率不到10%,1950年接近30%,到2015年则超过50%”可以看出,世界城市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D项正确;A项只能说明当时非洲文明有较大成就,不能看出其与其它地区同步发展,排除A项;B项只能看出村社大会的地位,不能得出其职权范围,排除B项;C项的史实中没有设计拉美国家中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合,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近现代交通发展史上,1921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出现,1977年底,中国造船企业开始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早在1919年,巴黎到布鲁塞尔之间的航班开辟,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行始于2008年,以上四件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③①②④,C项正确;其它排列均存在时间顺序上的混乱,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中“是故身率妻子,威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这些信息可得出汉代的家庭农业以夫妻为主,并且已经形成一种固定模式,D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反映家庭农业模式的出现,没有出现铁犁牛耕,排除A项;材料中的妻子也参加农业劳动,并不是反映男耕女织,排除B项;材料中只是反映家庭农业模式的出现,没有反映对土地如何耕作,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唐本草》是唐朝李绩、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由官府颁行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故C项正确;《千金方》是唐朝孙思邈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著作,三者都无法体现政府对疾病防治的重视,故排除ABD。
12.C
【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我国古代的城市。苏杭型城市指以经济职能为主的新型城市,其出现与交通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C项正确;材料将古代城市按照职能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政治职能为主的开封型城市,该类城市手工业的发展为封建统治服务,因此工商业者应是封建地主的附庸,排除A项;古代城市的职能在不同时期以某个方面最为突出,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转变为经济职能为主,但并非单纯的政治性向经济性转变,排除B项;开封型城市的发展是由于政治要求、促使规模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国家的出现,这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A项正确;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文明产生的标志,排除C项;D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A项正确;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一带推广,排除C项;古代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英国的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在大幅度上升,结合题干涉及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这说明英国的社会生产力在提升,D正确;英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工人收入通过柱状图无法得出,排除A、B、C。
16.D
【详解】美国西部地区大量农产品得以运到东部,东部的工业品充斥着西部市场,说明美国东部、西部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国的工业化水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的信息,排除B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依据材料“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来看,政府造出大量的水车供百姓使用,体现了政府对灌溉技术的重视。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政府的农户严格的控制,B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政府制造水车,但不能得出这是高转筒车的结论,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重视推广灌溉技术,与中原农业生产是否严重歉收无关,D错误。故选A。
18.B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广泛使用青铜农具的说法错误,青铜器是贵金属,不会广泛使用青铜农具;②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不同,以稻麦为主食;不同文明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但都重视农业灌溉,农业经营方式是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③④正确。故①②错误,③④正确,B项正确,AC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根据可以推知,1700-1825年间,英国医疗服务范围逐渐扩大到英国全域,医疗服务范围扩大,D项正确;A项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段“1700—1825年”,排除A项;题干中的“全英国范围”不仅限于城市,排除B项;C项中“完善”的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C项。故选D项。
20.C
【详解】根据材料“2011年3月,渝新欧国际铁路通车”“火车在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笔记本电脑、衣服等货物,而另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和医疗设备”可知,国际铁路交通网路促进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国际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是1991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与德国的国家实力对比,排除B项;“一带一路”是2013年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1.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滞胀”困境,英国政府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放弃凯恩斯主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控制通货膨胀,鼓励企业自由竞争,让已经实现国有化的企业重新私有化,使萎靡的英国经济暂时走出衰退状态,A项正确;当时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过时,被英国政府放弃,排除B项;当时英国只是减少了国家对对经济的干预,并未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22.A
【详解】根据“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飞钱”等信息可得出,这些都是与商业信贷相关的机构,体现的是商业发展的状况。故A项正确;阶级分化没有体现,排除B;C项是在宋代,排除C;材料中的唐朝不是早期,排除D。
23.C
【详解】试题分析:“工群萃而州处”把工匠集中在一起生产,“工之子常为工”即手工业者的后代大多继承父辈的职业,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排除A、B;D项与材料不符,故选C。
考点:官营手工业
点评: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生产,资金雄厚,产品精美;市场不流通,用于官府及皇室使用;明中叶以前占主导地位。
24.D
【详解】根据材料“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可知科技的进步使大豆的营养价值和生态功能逐渐被发现,进而促进了大都在北美地区的普及,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大豆的营养价值的不断被发现进而推动了大豆的推广,与品种适应性无关,排除B项;人口快速增长使大豆推广只是外在的客观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25.(1)影响:促进了全球贸易和商业交流;推动了物种交换;改变了世界人口的结构;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8分)
(2)主要原因:由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全球各地联系加强;西方殖民者将天花病毒带到了美洲大陆;同时黑人奴隶被转卖到美洲客观上扩大了疫病蔓延的来源;美洲长期独立于其他大洲之外,对天花病毒缺乏抵抗力。(6分)
(3)霍乱传染病的流行;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人口高度聚集和城市贫困现象导致的疾病和死亡。(6分)【详解】(1)影响:根据“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得出促进了全球贸易和商业交流;根据“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可得出推动了物种交换;根据“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大量减少。”得出改变了世界人口的结构;根据“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得出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根据材料“十六到十八世纪,每隔十几年,美洲就会暴发一次大规模天花病”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由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全球各地联系加强;根据材料“虽然欧洲人带给新大陆的第一种疾病不得而知,但记录最好的疾病是天花”可得出,西方殖民者将天花病毒带到了美洲大陆;根据材料“北美洲的天花疫情于1518年首次爆发于艾斯帕尼奥拉岛的非洲黑奴中”可得出,黑人奴隶被转卖到美洲客观上扩大了疫病蔓延的来源;结合所学可知,美洲长期独立于其他大洲之外,对天花病毒缺乏抵抗力。
(3)根据材料“1831,英国暴发霍乱”可得出,霍乱传染病的流行;根据材料“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o升到30.8%。”“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人口高度聚集和城市贫困现象导致的疾病和死亡。
26.(1)状况:欧洲殖民主义者大量掠夺美洲白银;欧洲又把大量白银运往、亚洲换回茶叶、香料等、亚洲商品。(4分)
影响:引发价格革命知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封建贵族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崛起,加速了社会的分化。(4分)
(2)变化:中国的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进口知出口迅速增长;中国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并且入超额逐年增加。(4分)
流动情况:西方工业产品大量输入中国,中国大量输出原材料(丝、茶、棉花等农产品);中国大量白银外流,(4分)
(3)认识:相对封闭经济政策导致了亚洲的落后;殖民扩张是欧洲崛起的重要条件;工业革命的开展是欧洲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4分)
【解析】(1)根据材料“17世纪美洲白银产量与流向”“由美洲运抵欧洲”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洲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需要更多的原始资本,这促进了西欧国家进行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纷纷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掠夺美洲大量的黄金白银;根据材料“由欧洲运往亚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用掠夺来的大量黄金白银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药材等,因此导致大量白银流向亚洲。
(2)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这时期中国进口由66105041增长至将近1.5亿,出口由71484090增长至1.1亿多,说明这时期中国的贸易总额、进口和出口迅速增长;根据材料“(出)4379049”“(入)33748856”可得出由出超变为入超。
(3)根据材料“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中国为首的主要亚洲国家长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与世界发展潮流逐渐脱节,导致了亚洲的落后,而欧洲国家长期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至18世纪中后期,进行工业革命,这促进了欧洲国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27.【示例】论题: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12分)
阐述: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引起了纺纱和织布两个部门的连锁反应,从而掀起了使用机器的热潮。随后,该热潮又迅速波及到其他行业,并带动了蒸汽机的改良,进而促进了工业革命高潮的到来,促使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后来,其他国家纷纷仿效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由此工业革命产生了世界影响。总体上看,工业革命造就的生产力水平,远超工业革命前的总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关系也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财富极大增加,社会也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也逐渐扩大,资
本主义也暴露出自身的一些问题,科学社会主义随之兴起。总之,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步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详解】根据材料“研究工业革命的过程”可知,本题目是围绕工业革命而展开的阐述。首先,根据材料的内容,整合各材料之间的联系性,找到其共同的主线,提炼出论题;其次,围绕论题,收集与论题和材料相关联的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论题的合理性,以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的形式进行逐一阐述;最后,以论题为中心,总结整体的阐述内容。此类题目,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以叙述性语言表达。题目属于开放类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