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4课 预习问题
1.明朝建立的三要素:时间、人物、都城?
2.朱元璋政治上强化皇权的措施:在地方 在中央?
3.特务机构有哪些?目的?影响?
4.科举考试的变化:文体?目的?题目?影响?
6.明朝农业引进哪些新品种?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商业发展的表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内容,了解明朝建立三要素及建立背景。
2、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强化皇权的措施及特点、影响。
3、结合课本和分析史料概述明朝科举制的变化及带来的影响。
4、结合课本和图片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状况
重点:明朝加强君权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的概念。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 斯寒微之至极也!
1344年 17岁 父母长兄死于疾疫。出家为僧,游方乞讨
1352年 25岁 投入濠州红巾军郭子兴部
1356年 29岁 占领集庆(今南京),受龙凤大末政权官爵,任江南行省平章
1361年 34岁 被封为吴国公
1364年 37岁 自立为吴王
1368年 41岁 称帝,建立明朝
从和尚到皇帝,从万人之下到万人之上,朱元璋走向了人生新巅峰!
朱元璋的人生逆袭
清代的史学家赵翼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朱元璋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它的存在,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个有“色彩”的人。……
材料一: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材料二: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思考:1.上述材料反映出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吏搜刮民财,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
大都
临清
济南
汴梁
开封
颍州
阜阳
凤阳东北
应天
南京
杭州
潼关
蕲水
浠水
大同
上都
正蓝旗东
渤
海
海
东
黄
河
大
江
江
长
刘福通
徐寿辉
郭子兴
朱元璋
濠州
刘福通
元末农民起义主要地点及代表人物
起义军活动地区
朱元璋红巾军控制地区
明军北伐路线
元顺帝北逃路线
明朝的建立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1368年在此称帝,建立明朝。
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一、明朝建立
1.背景:(1) (2) 2.建立时间: 4.建立者:
3.都城: 5.谥号: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在反元斗争中,朱元璋领导队伍逐步强大。
1368年
朱元璋
应天府(南京)
明太祖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换位思考:我当皇帝怎么做?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背景
(二)目的
(三)措施 1.政治上:
(1)地方:①
②
(2)中央:①
②
2.司法上:
①目的:
②概况:
③职责:
④地位:
(四)影响:
材料一: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二:胡惟庸由右丞相升任左丞相。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
出现问题1:
出现问题2:
行省长官权力过大,地方威胁中央
朝臣权力过大,相权威胁皇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背景
(二)目的
(三)措施 1.政治上:
(1)地方:①
②
(2)中央:①
②
2.司法上:
①目的:
②概况:
③职责:
④地位:
(四)影响: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巩固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背景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二)目的 巩固统治
(三)措施 1.政治上:
(1)地方:①
②
(2)中央:①
②
2.司法上:
①目的:
②概况:
③职责:
④地位:
(四)影响:
全面改革官制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统归兵部,皇帝掌握了军事大权。
皇帝
中央
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
地方
( 行 省 )
布政司—民政
按察司—刑狱
都司—军政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六部
三司
问题思考1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特点是: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问题思考2
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有何利弊得失
弊:
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1.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扼杀了创造性。
2.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政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利:
P68材料一: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问题一:中国最早的丞相由谁设立,最后又被谁废除?
设立:秦始皇;废除:明太祖
问题二: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防止朝臣专权,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治。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材料二 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背景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二)目的 巩固统治
(三)措施 1.政治上:
(1)地方:①
②
(2)中央:①
②
2.司法上:
①目的:
②概况:
③职责:
④地位:
(四)影响:
全面改革官制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统归兵部,皇帝掌握了军事大权。
设立特务机构
监视官民
a.朱元璋设锦衣卫 b.明成祖成立东厂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由皇帝直接指挥,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史料研读
明朝大学士宋濂曾经与客人在家饮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请了什么客人、吃的什么菜、喝的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皇帝笑着说:“你没有骗我”。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朱元璋为什么说宋濂没有骗他?
朱元璋设锦衣卫监视官民
明朝锦衣卫印
锦衣卫职责
锦衣卫权限
——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总结: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背景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二)目的 巩固统治
(三)措施 1.政治上:
(1)地方:①
②
(2)中央:①
②
2.司法上:
①目的:
②概况:
③职责:
④地位:
(四)影响:
全面改革官制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统归兵部,皇帝掌握了军事大权。
设立特务机构
监视官民
a.朱元璋设锦衣卫 b.明成祖成立东厂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由皇帝直接指挥,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背景
2.目的
3.变化 ①命题:
②答题:
③文体:
4.影响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八股文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治,选拔皇帝的顺从者
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故吾以为明太祖以制义取士,与秦焚书之术无异,特名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命题范围:
答题观点:
文体:
目的: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八股文
八股取士
指定的观点即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
八个部分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隋唐:范围广,内容多样
隋唐: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隋唐:文体不限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治。选拔皇帝的顺从者
隋唐:选贤举能
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一: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牛顿自制望远镜 范进中举后的发疯惨相
材料三: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应试者必须……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
①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教育发展。
②不利于选贤举能,培养的是皇帝的顺从者
③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扼杀了社会的创造性。
积极:④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中国科技创新的奠基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战略
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 。
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
促进
类别 主要知识点的识记
1.农业
2.手工业
商业
③制瓷业中心:
①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②有名的商帮:
引进原产美洲的:
②丝织业的中心是:
四、经济的发展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苏州
景德镇
北京和南京
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①棉纺织业的发展:
明代从南方推向北方。
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青花瓷
开始于宋代,成熟于元代的青花瓷,明朝已达极盛。清代质量最好的青花瓷,则是康熙年间的民窑产品,有“五彩青瓷”之称。
明
代
青
花
扁
壶
上面两图晋商故里,下面两图徽商故里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建立
二、加强皇权
三、经济发展
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应天府(南京)
中央
地方
监视机构
考试内容
答题观点
答题格式
①废中书省和丞相,六部向皇帝负责
②废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①废行省,设三司
②封诸子为王
为监视官民,设锦衣卫和东厂
“四书五经”
朱熹《四书集注》
八股文(评价八股取士)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引进美洲农作物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丝织业中心苏州;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商贸城市:北京和南京;商帮:晋商、徽商
1.政治
2.思想文化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明朝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的共同职责( )
A.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制定法律
C.监视、侦查臣民 D.督查百官
A
D
C
A
D
C
3、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材料一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什么朝代?
2、与材料一有关的选官制度在唐朝时得到了怎样的完善?
3、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看法。
4、请你写出一些与这一制度有关的成语、诗词名句等。
隋朝
八股取士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武举和殿试。唐玄宗、增考诗赋。
1. 命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2. 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3. 文体要求:必须分为八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