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夏守赟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夏守赟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4 11:0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 夏守赟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守赟,字子美,并州榆次人,夏守恩弟。初守恩给事襄王邸王问其兄弟守恩言守赟四岁而孤日侍王邸不得时抚养心辄念之王为动容即日召入宫而怜其幼听就外舍后二年,复召入,王乳母齐国夫人使傅婢拊视之。稍长,习通文字。王为太子,守赟典工作事。及即位,授右侍禁。李继迁叛,命使绥、夏伺边衅,迁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康保裔与贼战,没,部曲畏诛,声言保裔降贼,密诏守赟往察之。守赞变服入营中,廉问得状,还奏称旨。诏恤保裔家,以守赟为真定路走马承受公事。转崇仪使、提举仓草场。帝甚亲信之,遣中使问守赟曰:“欲管军乎?为横行使乎?”守赟曰:“臣得日近冕旒足矣。”寻迁西上阁门使、提举诸司库务,以右千牛卫大将军、昭州刺史为枢密都承旨,兼领三班院。守恩坐赃废,守赟亦以镇海军节度使罢管军,之本镇。逾年,徙定州路都总管,召知枢密院事。既入见,帝问西事,守赟言:“平时小障屯兵马不及千余,贼兵盛至,固守不暇,安能出斗邪?宜并其兵以据冲要,伺便邀击,功或可成。”帝然之。刘平、石元孙败,人有以降贼诬告者。守赟颇辨其枉,引康保裔事为质,自请将兵击贼。换宣徽南院使、陕西马步军都总管兼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命勾当御药院张德明、黎用信掌御剑以随之。寻诏驻军河中,居数月,徙屯鄜州。其子随为陕西缘边招讨副使。时晏殊、宋绶知枢密院,又召守赟同知院事。随卒,守赟请罢,以宣徽南院使、天平军节度使判澶州,以疾徙相州。疾稍平,复为真定府定州等路都总管,未至,徙高阳关,就判瀛州。卒,赠太尉,谥忠僖。
(节选自《宋史 夏守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守恩给事襄王邸/王问其兄弟/守恩言/守赟四岁而孤/日侍王邸/不得时抚养心/辄念之/王为动容/即日召入宫/而怜其幼/听就外舍/
B.初/守恩给事襄王邸/王问其兄弟/守恩言/守赟四岁/而孤日侍王邸/不得时抚养/心辄念之/王为动容/即日召入宫/而怜其幼/听就外舍/
C.初/守恩给事襄王邸/王问其兄弟/守恩言/守赟四岁/而孤日侍王邸/不得时抚养心/辄念之/王为动容/即日召入宫/而怜其幼/听就外舍/
D.初/守恩给事襄王邸/王问其兄弟/守恩言/守赟四岁而孤/日侍王邸/不得时抚养/心辄念之/王为动容/即日召入宫/而怜其幼/听就外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禁,有文武之分,职在侍值禁中,故称。左侍禁、右侍禁都是宫禁中侍奉之官。
B.祗候,宋代分置于东、西上阁门,与阁门宜赞舍人并称阁职,祗候分佐舍人。
C.冕旒,礼冠中最尊贵的一种,也专指皇冠,因作皇帝的代称。这里指皇帝。
D.太尉,秦时为全国行政的最高官职,魏晋以后渐渐变成虚衔或加官,明清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守赟四岁而孤,颇受怜惜。襄王怜惜他孤弱,把他召入宫,听任他在外舍学习;两年后,襄王又把他召入宫中,派侍婢抚育照料他。
B.夏守赟不慕权势,忠于皇帝。襄王做太子时,他主持工程方面的事务;襄王即位后,非常信任他;他不愿担任军职,也不想做横行使,只愿在皇帝身边。
C.夏守赟出谋划策,解决边事。当皇帝询问他西部边疆的事时,他认为应该合并小据点的兵力来据守冲要之地,以抵挡反贼大军的袭击。
D.夏守赟重视事实,主动请缨。刘平、石元孙战败,被人诬告投降了反贼,他援引康保裔的事,极力为二人辩解冤屈,亲自请求带兵攻击反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赟变服入营中,廉问得状,还奏称旨。
(2)宜并其兵以据冲要,伺便邀击,功或可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守赟字子美。初,守恩给事襄王邸,王问其兄弟,守恩言守赟四岁而孤,日侍王邸,不得时抚养,心辄念之。王为动容,即日召入宫,而怜其幼,听就外舍。后二年,复召入,王乳母齐国夫人使傅婢拊视之。稍长,习通文字。王为太子,守赟典工作事。及即位,授右侍禁。李继迁叛,命使绥、夏伺边衅,迁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帝幸大名,为驾前走马承受。康保裔与贼战,没,部曲畏诛,声言保裔降贼,密诏守赟往察之。守赟变服入营中,廉问得状,还奏称旨。诏恤保裔家,以守赟为真定路走马承受公事。帝幸澶渊及祀汾阴,皆为驾前巡检,累迁东绫锦副使。从幸亳州,命修行宫。转崇仪使、提举仓草场。帝甚亲信之,遣中使问守赟曰:“欲管军乎?为横行使乎?”守赟曰:“臣得日近冕旒足矣。”寻迁西上阁门使、提举诸司库务,以右千牛卫大将军、昭州刺史为枢密都承旨,兼领三班院。每契丹使至,与杨崇勋迭为馆伴副使,凡十余年。擢侍卫亲军步军都虞候,改马军、并代州都总管。守恩坐赃废,守赟亦以镇海军节度使罢管军,之本镇。逾年,徙定州路都总管,召知枢密院事。既入见,帝问西事,守赟言:“平时小障屯兵马不及千余,贼兵盛至,固守不暇,安能出门邪?宜并其兵以据冲要,伺便邀击,功或可成。”帝然之。刘平、石元孙败,人有以降贼诬告者。守赟颇辨其枉,引康保裔事为质,自请将兵击贼。换宣徽南院使、陕西马步军都总管兼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命勾当御药院张德明、黎用信掌御剑以随之。然守赟性庸怯,寡方略,不为士卒所服。寻诏驻军河中居数月徙屯鄜州其子随为陕西缘边招讨副使时晏殊宋绶知枢密院又召守赟同知院事。卒,赠太尉,谥忠僖。
(节选自《宋史·夏守赟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诏驻军/河中居数月/徙屯鄜州/其子随/为陕西缘边招讨副使/时晏殊/宋绶知枢密院/又召守赟/同知院事/
B.寻诏驻军河中/居数月/徙屯鄜州/其子随为陕西缘边招讨副使/时晏殊/宋绶知枢密院/又召守赟同知院事/
C.寻诏驻军/河中居/数月徙屯鄜州/其子随为陕西缘边招讨副使/时晏殊/宋绶知枢密院/又召守赟/同知院事/
D.寻诏驻军河中/居数月/徙屯鄜州/其子随为/陕西缘边招讨副使/时晏殊/宋绶知枢密院/又召守赟同知院事/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冕旒是古代礼冠中最贵重者,也专指皇冠,因此可作皇帝的代称,文中指皇帝。
B.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C.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D.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守赟年幼不幸,颇得爱怜。他四岁而孤,其兄夏守恩供职襄王府,无暇照顾,襄王悯其孤弱,两次召其入宫,后来襄王乳母派师傅、婢女抚爱照顾他。
B.夏守赟多次随驾,深受信任。他曾以驾前走马承受之职,随驾到大名;又凭借驾前巡检的身份,伴驾到澶渊和汾阴;后帝幸亳州,他亦扈从。
C.夏守赟熟悉边事,建言有识。他曾奉命赴边,侦查边疆地区反叛等事;后来他又向皇帝提出合并兵力据守冲要之镇,趁机截击敌人的建议,获得认可。
D.夏守赟替人辨枉,竭心尽力。他曾受密诏,乔装深入敌营,查清康保裔被诬陷一事;后有人诬陷刘平、石元孙降贼,他又极力为他们辨白冤屈,并请求亲率大军击贼。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康保裔与贼战,没,部曲畏诛,声言保裔降贼,密诏守赟往察之。
(2)守恩坐赃废,守赟亦以镇海军节度使罢管军,之本镇。
答案
1、D依据句意,“孤”在这里指父母双亡,再依据语法结构,“四岁”修饰“孤”,构成一个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依据语法结构,“心”作“念”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译文:起初,夏守恩在襄王府供职,襄王问他的兄弟的情况,夏守恩说:“夏守赟四岁就父母双亡,我每天在王府侍奉,没有时间抚养他,心里总是挂念着他。”襄王为此而感动,当天就把夏守赟召入宫中,但是又怜惜他年幼,就听任他在外舍学习。
2.D“秦时为全国行政的最高官职”错,应是“秦时为全国军事的最高官职。
3.A“襄王又把他召入宫中,派侍婢抚育照料他”错,由原文可知,是襄王乳母齐国夫人派侍婢抚育照料他。
4.(1)夏守赟换了衣服进入军营,查访询问后得知事情的真相,回京上报符合皇帝的心意。
(2)应当合并那些小据点的兵力来据守冲要之地,等待有利的时机半路阻击反贼,或许能成功。
译文:
夏守赟,字子美,并州榆次人,是夏守恩的弟弟。起初,夏守恩在襄王府供职,襄王问他的兄弟的情况,夏守恩说:“夏守赟四岁就父母双亡,我每天在王府侍奉,没有时间抚养他,心里总是挂念着他。”襄王为此而感动,当天就把夏守赟召入宫中,但是又怜惜他年幼,就听任他在外舍学习。过了两年,又召入宫中,襄王的乳母齐国夫人派侍婢抚育照料他。年龄稍大点了,熟通文字。襄王做了太子,夏守赟主持工程方面的事务。等到王即帝位以后,夏守赞被授予右侍禁之职。李继迁反叛,皇帝命令他出使绥、夏,负责侦察边境上的事务,后来又升任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康保裔与反贼作战,阵亡,他的部属害怕被杀,就声称康保裔投降了反贼,皇帝秘密下诏派夏守赟前往查证此事。夏守赟换了衣服进入军营,查访询问后得知事情的真相,回京上报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下诏抚恤康保裔的家人,任命夏守赟为真定路走马承受公事。后来又转任崇仪使、提举仓草场。皇帝非常亲近信任他,派遣宦官问夏守赟:“你想管理军队吗?你想做横行使吗?”夏守赟说:“我能够每天都接近皇帝就足够了。“不久升任西上阁门使、提举诸司库务,凭右千牛卫大将军、昭州刺史的身份做枢密都承旨,兼管三班院。夏守恩因犯贪污罪被免职,夏守赟也从镇海军节度使任上被罢免军职,回到本镇。过了一年,转任定州路都总管,又被征召主管枢密院事务。入宫觐见以后,皇帝询问他西部边疆的事,夏守赟说:“平时小军事据点驻屯的兵马不到一千人,如果反贼率大军出击,坚守都来不及,哪里还能出去战斗呢?应当合并那些小据点的兵力来据守冲要之地,等待有利的时机半路阻击反贼,或许能成功。”皇帝认为他说得对。刘平、石元孙战败,有人诬告他们投降了反贼。夏守赟极力为他们辩解冤屈,并且援引康保裔的事作为对证,亲自请求带兵攻击反贼。后来他转任宣徽南院使、陕西马步军都总管兼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皇帝命令勾当御药院的张德明和黎用信二人执皇帝御赐的宝剑跟随他。不久奉诏在河中驻军,过了几个月,转而屯兵鄜州。他的儿子夏随做陕西缘边招讨副使。当时晏殊和宋绶二人主管枢密院,又征召夏守赟一同主管枢密院事务。夏随去世,夏守赟请求辞官,后又以宣徽南院使、天平军节度使的身份做澶州通判,因为生病转任相州。病稍好点以后,又做了真定府定州等路都总管,还未到任,转任高阳关,做瀛州通判。去世后,加赠太尉之职,谥号为忠僖。
5、B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久奉诏在河中驻军,过了几个月,转而屯兵鄜州。他的儿子夏随做陕西缘边招讨副使。当时晏殊和宋绶二人主管枢密院,又征召夏守赟一同主管枢密院事务。
“寻诏驻军河中”为省略句,应为“寻诏驻军(于)河中”,所以“河中”是“驻军”的地点,两者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陕西缘边招讨副使”是“为”的宾语,“其子随为陕西缘边招讨副使”是完整的句子结构,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
6.C“先后与五代和南宋并立”,表述错误,应该是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
7.D“乔装深入敌营”表述错误。由原文“守赟变服入营中,廉问得状,还奏称旨”可知,他乔装深入不是敌营,是康保裔的军营。
8.(1)康保裔与敌人做战,阵亡,他的部属害怕被杀,就声称康保裔投降了敌人。皇帝秘密下诏派夏守赟前往查证此事。
(2)夏守恩因犯贪污罪被免职,夏守赟也从镇海军节度使任上被罢免军职,回到本镇任职。
参考译文:
夏守赟,字子美。起初,夏守恩在襄王府供职,襄王问他的兄弟们的情况,夏守恩说:“夏守赟4岁就死了父亲,我每天在王府侍奉,没有时间抚养他,心里总是挂念着他。”襄王为之感动,容色改变,当天就召入宫中,但是又怜惜他年幼,就听任他在外舍学习。后来过了两年,又召入宫中,襄王的乳母齐国夫人派师傅和侍婢抚爱照料他。年龄稍大点了,学习通晓了语言文字。襄王做了太子,夏守赟主持工程方面的事物。等到襄王即帝位以后,被授予右侍禁之职。李继迁反叛,命令他出使绥、夏,负责侦查边疆地区反叛等事,后来又升任西头供奉官、寄班祗侯。皇帝驾临大名府,他做驾前走马承受。康保裔与敌人做战,阵亡,他的部属害怕被杀,就声称康保裔投降了敌人。皇帝秘密下诏派夏守赟前往查证此事。夏守赟乔装进入军营,了解到真实情况,回来奏报合乎皇帝的想法。下旨抚恤康保裔的家属,让夏守赟作真定路走马承受公事。皇帝驾临澶渊以及到汾阴祭祀,夏守赟都担任驾前巡检,屡次升迁做了东绫锦副使。后来随圣驾到亳州,皇帝命他修整行宫。后来又转任崇仪使、提举仓草场。皇帝非常亲近信任他,派遣宫中的使节问夏守赟:“你想担任军职吗?你想做横行使吗?”夏守赟说:“我能够每天都接近皇帝就足够了。”不久升任西上阁门使、提举诸司库务,凭右千牛卫大将军、昭州刺史的身份做枢密都承旨,兼管三班院。每当契丹的使臣至来,夏守赟就与杨崇勋轮流做馆伴副使,前后一共十几年。升任侍卫亲军步军都虞侯,又改任马军、并代州都总管。夏守恩因犯贪污罪被免职,夏守赟也从镇海军节度使任上被罢免军职,回到本镇任职。过了一年,又转任定州路都总管,被征召回京主管枢密院事务。入宫觐见以后,皇帝询问他西部边疆的事,夏守赟说:“平时(大部分)小军事据点驻屯的兵马不到一千人,如果反贼率大兵出击,坚守都来不及,哪里还能出门御敌呢?应当合并那些小据点的兵力来据守冲要之镇,等条件有利的时机截击反贼,这样,大功或许可以实现。”皇帝认为他说的很对。刘平、石元孙战败,有人诬告他们投降了反贼。夏守赟极力为他们的冤枉争辩,并且援引康保裔的事作为对证,亲自请求带兵攻击反贼。后来他转任宣徽南院使、陕西马步军都总管兼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命令勾当御药院的张德明和黎用信二人执皇帝御赐的宝剑随从自己。然而夏守赟本性胆小无识,又少军事谋略,所以不被士卒信服。不久奉诏在河中驻军,过了几个月,转而屯兵鄜州。他的儿子夏随做陕西缘边招讨副使。当时晏殊和宋绶二人主管枢密院,又征召夏守赟一同主管枢密院事务。去世后加赠太尉之职,谥号为忠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