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4 月份月考地理科试题答案
1—5 C D D D B 6—10 D D C B D 11—16A B C C DA
【课本原题】17.(1点 1分)(1)地形特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四周分布面积狭小的沿海平原;中
间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4分)
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分明显的旱季和雨季。(2分)
(2)中间为山地地形,西部位于夏季东南季风(或偏南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西部分布有
喀斯特地貌,地表裂隙发育,地表水下渗多。(2 分)
(3)有利条件:地处低纬,光热充足,适合热带作物生长(地处热带,全年可种植,生长期长);四周
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有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和
海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策支持)。(4分)
不利条件:农业科技水平低,现代农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常受台风侵扰;与外界陆路运输不便。
(2分)
(4)优势条件:海南岛气候宜人,有海水、沙滩、热带雨林等优质热带自然资源,还有独特的黎族、
苗族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国际国内游客多,旅游市场潜力大;岛上交通
设施完备,度假旅游的接待能力强;还有国家政策支持等优势条件。(4 分)
18.(1点 2分)(1)苏锡常距离上海市近,上海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质量、就业环境优,具有巨大
吸引力;这种吸引造成苏锡常城市带人口、资源等发展要素向上海流动,而对本身周边小城镇辐射
作用减弱,从而出现发展水平滞后的“集聚阴影区”。(4 分)
(2)人口外流严重,经济下滑;加大与区域内周边城市的差距,阻碍区域一体化发展。(4 分)
(3)挖掘自身优势和竞争优势,错位发展;把握政策机遇,加速特色产业崛起:完善交通线等基础设
施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联系;借用大城市规模优势,促进发展;政府积极引导,设置
多中心发展战略,加大对“集聚阴影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6分)
19.(1点 2分)(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
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6 分)
(2)轻型化或多元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发展新兴工业;延长产业链,向精深化方向发展(6 分)
(3)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或者推动产业结构向二三产业发展);推动人口向城
市的集中;扩大用地规模,推动郊区城镇化等。(4分)
(4)赞同: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黄石市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
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加速城镇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优良的生态
环境,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不赞同:黄石市重工业基础好,脱离原有工业基础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易成功;资金,技术和人才相
对缺乏。(4 分)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 4 月份月考
地理科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共 16 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
读我国甲、乙两相邻省(区)区城联系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省(区)通过要素流动建立的联系,直接体现了区城具有(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动态性
2.由于区域间要素的流动,可能对乙省(区)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产业结构升级 C.农村土地撂荒严重 D.城市化水平提高
3.下列选项中,和图中甲、乙间联系类似的一组省(区)是( )
A.青、藏 B.吉、辽 C.晋、京 D.桂、粤
从经济发展历程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 1945~1955 年,即战后恢复时期,1955 年三次产业所占 GDP 比重为 19:34:47;第二阶段是 1956
到 70 年代初,即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70 年三次产业所占 GDP 比重为 6:43:51;第三阶段是 70
年代初到 80 年代中后期,即经济低速稳定增长时期,1973 年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第四阶段是 80
年代中后期以后,即泡沫破灭以后的经济停滞及调整时期。下图示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产业结
构演进与经济发展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日本战后恢复时期,经济和产业结构( )
A.从市场经济向统制经济转变 B.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C.从开放经济向闭锁经济转变 D.从重工业为主结构转向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5.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三大产业结构及部门变化的特点为( )
A.第一、三产业明显上升 B.钢铁、化工、石油制品大幅上升
C.第三产业.上升速度极快 D.轻纺、食品、金属制品大幅下降
6.70 年代初到 80 年代中后期日本( )
A.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 B.以低附加值制造业为主导
C.有低成本的资源保障 D.信息通讯业维持较高增速
开发区是各类产业集聚和创新网络构建的最直接载体,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有序转移乃
至推动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开发区之间产业集群培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7.若图示 a、b、c 代表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a—上游、b—中游、c—下游 B.a—上游、b—下游、c—中游
C.a—中游、b—上游、c—下游 D.a—下游、b—中游、c—上游
8.关于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及其主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1 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市场需求
B.t3 阶段,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工资水平
C.t1 到 t3 阶段,产业分工合作凸显;结构升级
D.t1 到 t3 阶段,开发区之间联动减弱;集聚效应
省会“首位度”指的是省会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例。下表为 2020 年部分省会“首
位度”排序,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排序 城市 GDP 全省 GDP 首位度
1 长春 6638.03 12311.32 53.9%
2 银川 1964.37 3920.55 50.1%
3 西宁 1372.89 3005.92 45.7%
……
26 南京 14817.95 102719 14.4%
27 济南 10140.91 73129 13.9%
9.省会“首位度”高说明( )
A.全省经济更发达 B.全省发展不均衡 C.全省城市数量多 D.省会辐射作用强
10.南京的省会“首位度”低主要是因为( )
A.矿产资源短缺 B.上海垄断各类资源 C.劳动力价格高 D.省内各市实力强劲
11.下列做法会提高省会首位度的是( )
A.重庆从四川分离设为直辖市 B.顺丰在湖北鄂州布局国际物流核心枢纽
C.设立河北雄安国家级新区 D.设立天津国家综合改革创新滨海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中心区涉及 26 座城市,其战
略目标是建成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完成下面小题。
12.选择长三角作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试点,主要是基于区域
内( )
A.行政壁垒弱,分工协作合理
B.创新能力强,城镇体系完备
C.产业基础好,发展水平均衡
D.对外开放早,信息交通通畅
13.四省市一体化需要分工协作、错位发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上海:各类产业全方位引领长三角一体化 B.江苏: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矿产资源优势
C.浙江: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和绿色发展 D.安徽:建成科技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2 年,沙特阿拉伯王储 NEOM 公司提出在沙特阿拉伯西北沿海沙漠地区建设“THELINE”超级
未来城市的计划,并已准备动工。“THELINE”将运用 AI 智能技术一反传统城市的平铺冗杂,在长
170 公里,宽 200 米,高 500 米的直线型空间内实现垂直建造,容纳约 900 万居民,并改善城市人
居环境,吸引外来人才。下图示意“THELINE”的发展方式与企划。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沙特阿拉伯启动“THELINE”城市计划的根本目的在于( )
A.保护生态环境 B.减少能源依赖 C.推动产业升级 D.集约自然资源
15.沙特阿拉伯“THELINE”计划之所以能够启动,主要是因为沙特阿拉伯具备( )
A.丰富的管理经验 B.大量的清洁能源
C.先进的高新技术 D.充沛的资金储备
16.推测沙特阿拉伯“THELINE”未来城市建成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缩短城市内部各地间的时间距离 ②影响周边鸟类的生命安全
③加剧沙特阿拉伯水资源短缺问题 ④减小城市与周边地区的温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共 3 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8 分)
材料一:2010 年 1 月 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将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 年 4 月,国家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立自由贸易试验
区。2021 年 6 月 10 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并
实施。重点推进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海域宽阔,岸线漫
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旅游资源独特,近岸海域海水清洁,海洋生态环境优良。海南岛西部
分布有喀斯特地貌,拥有一些溶洞、石林等自然景观,这里还有中国唯一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
南岛以五指山,鹦哥岭为核心,向外围逐级降低,山地、丘陵、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
明显。海南岛矿产资源丰富,以铁、水晶、钛、独居石等为多。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作物产区,
盛产橡胶、咖啡、可可、椰子、槟榔、胡椒等。目前,海南岛已成为我国新兴的热带旅游基地。
材料二:下图为海南岛资源分布图和地形图。
(1)说出海南岛的地形和气候特征。(6 分)
(2)从大气环流、地形角度分析海南岛西部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原因。(2分)
(3)评价海南岛能成为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6分)
(4)分析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条件。(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成为未来城市化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城市群的
构建旨在通过区域协作,形成竞争合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小城镇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
平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区)。有专家提出,小城镇可以通过借用邻
近大城市因规模大具备的优势条件来发展自己,这种理论被称为“借用规模”。下图示意苏锡常小城
镇“集聚阴影区”分布。
(1)从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角度,推测苏锡常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述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对其带来的负面效应。(4 分)
(3)请为苏锡常小城镇消除“集聚阴影区”献计献策。(6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一: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2008 年,黄石市城镇化率是 50.35%。
2014 年黄石市城镇化率为 60.88%。至 2020 年黄石市城镇人口为 150 万人,城镇化率为 65%。
材料二:黄石市 2008 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 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
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为“2008~2017 年黄石市 GDP 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为“2008~2017
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6分)
(2)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6分)
(3)第二产业对推动黄石城镇化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4 分)
(4)有专家建议,黄石市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强劲动
力。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