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导入新课 回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与演变历程
确立
完善
加强
发展
强化
顶峰
巩固
秦朝
隋唐
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确立皇帝制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建立行省制度
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西汉
推恩令、刺史制等
一、军机处的设立
(一)背景——清初皇帝的忧
材料一: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
——昭裢《啸亭杂录》
皇帝
内阁
吏
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清初中央官制示意图
议政王大臣会议
一、军机处的设立
(一)背景——清初皇帝的忧
1.据材料,总结出“清初皇帝的忧”是什么?
一切军国大事由其讨论,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2.这种局面是由哪位皇帝设置了什么机构开始有所改变?此机构设立的目的、职责是什么?
康熙帝,设置南书房
职责:为皇帝草拟谕旨和批阅奏章
目的: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
材料二: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谈迁《北游录》
(二)设立——雍正皇帝的喜
材料一: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1.材料一中的“一人治天下”,是哪位皇帝通过设置什么机构实现的?设此机构的直接原因?最终目的?
雍正,设军机处。
原因:处理西北军务。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加强皇权)。
一、军机处的设立
(二)设立——雍正皇帝的喜
材料二:军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军机处的职责?
职责:①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②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机构执行。(只是抄写传达皇帝的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一、军机处的设立
3.你认为“雍正帝的喜”在哪里?(军机处设立的影响)
影响:皇帝独掌朝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内景
军机处外景
(二)设立——雍正皇帝的喜
一、军机处的设立
时期 主要中央机构 机构作用 中央权力的归属
清初 议政王大臣会议 满洲亲贵大臣商议、决定一切军国大事的中央决策机关 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 南书房 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 分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皇权得到加强
雍正 军机处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
乾隆 撤销议政王大臣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皇 帝
太
尉
丞
相
御史大夫
县(令)
郡(守)
皇 帝
六部 内阁
厂卫特务机构
军 机 处
秦朝创立君主专制专制集权
明朝加强皇权
清朝进一步强化皇权
中央六部
地方行省
三 司
皇 帝
皇 权
君主专制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八股取士
古代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知识分子的怕
2.目的:
3.兴盛时期:
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加以迫害。
康熙、雍正、乾隆
1.含义: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从而强化君主专制
特点1:冤、狱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课后活动:
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一些被清朝
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诗句: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
想一想:为什么写了这样诗句的人就要被下大狱呢
案名 事由 株连人数
庄廷龙《明史》案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70--120
戴名世《南山集》案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300多人
吕留良案 反对清朝统治 数十人,其子碎尸枭首
胡中藻案 因诗“一把心肠论浊清” 被指为侮辱清朝。 株连族人祸及师友
徐骏案 因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指为侮辱清朝。 斩首,抄家
查嗣庭案 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为“诽谤大逆” 抄家死于 狱中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特点2:规模大、次数多
材料一: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皆望风观景, 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 ,消阳刚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清)李祖陶:《迈堂文略》
材料二: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龚自珍《咏史》
据材料并结合P102相关史事,概括文字狱的影响?
①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选贤任能。
②阻碍了思想、学术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进步。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知识分子的怕
为了维护集权统治
1.目的:
①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
②对全国书籍全面检查,禁书毁书。
2.表现:
(二)文化专制——文化典籍的痛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约8亿字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乾隆年间,为了进一步稳固统治,从文化书籍源头掐灭反清思想,巩固满洲统治权威。在这一次史无前例的浩大的伟大的文化工程中,许多原先流传世间的书籍,就无缘无故地失踪了,例如《天工开物》。 《四库全书》没有收录的书籍就等于被抛弃了正常书籍的身份地位。再加上乾隆年间文字狱最为严重,因此《天工开物》实际就等于被禁毁了。《天工开物》在中国消失了200余年。一直到了清末民国时期,这本书“出口转内销”,中国人通过日本的版本,才知道我们原来有这么伟大的一部书。
拓展延伸
军机处的设立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背景:康熙帝,设置南书房,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
时间:雍正帝;原因:处理西北军务;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加强皇权)
特点:简、速、密
职责:①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②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上传下达。
影响:皇帝独掌朝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文字狱
文化专制: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从而加强君主专制
时间:康熙、雍正、乾隆
特点:冤、狱;规模大、次数多
影响:①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选贤任能②阻碍了思想、学术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进步
①提倡尊孔读经,大规模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
②对全国书籍全面检查,禁书毁书。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三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银”——清朝社会流传的民谣
相关史事: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弄权20多年,不择手段地聚敛财物。嘉庆皇帝继位后,他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据不完全统计,查抄的黄金有33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000多万两,所以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官场昏暗,官吏贪腐现象严重。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养鸟的旗人
军队腐败,军备废弛
相关史事:嘉庆元年(1796年)时,国库存银为5658万两,而到嘉庆19年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1∕6。
出现财政危机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年份 人口数量(亿人)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 1.84 735.22 4.00亩
1766 2.08 741.45 3.56亩
1784 2.86 760.57 2.66亩
1812 3.34 788.93 2.36亩
1851 4.32 756.29 1.75亩
清朝中期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相关史事:农民失去土地,只得租种地主的土地,但每年要把收获量的半甚至七八成交给地主。还有许多巧立名目的额外剥削,如有的地方农民逢年过节要给地主献上“送节钱”,嫁女儿要给“出村礼”,就连家里死人也要交纳“断气钱”。很多背井离乡的农民沦为乞丐数量极大。嘉庆时,北京城的乞丐就有10万多人。嘉庆元年的个冬夜,露宿街头被冻死的竟达8000人。
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
1.官场腐败
2.军队腐败,军备废弛
3.财政危机,经济衰退
4.土地兼并、贫富分化严重
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
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军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
皇帝好大喜功,官吏贪污,出现了财政危机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时间 反抗斗争
乾隆49年 甘肃爆发回民起义
乾隆51年 台湾爆发天地会起义
乾隆59年 福建爆发海上渔民斗争
乾隆61年 湘黔苗民发动起义
嘉庆元年 湖北、四川、山西等地爆发白莲教大起义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社会危机重重
四、闭关锁国政策
你知道这幅漫画反映了大清帝国实行什么对外政策吗?
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四、闭关锁国政策
2.原因:
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②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等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嘉庆帝的敕谕
1.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根本)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指导地位,统治者盲目自大。
3.措施:
①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出海。
②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康熙时,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但对船只、通商口岸都有严格规定。
③1757年,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四、闭关锁国政策
顺治帝
厉行海禁
康熙帝
四口通商
乾隆帝
一口通商
4.影响:
积极: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四、闭关锁国政策
四、闭关锁国政策
乾隆时期马戛尔尼访华 中国赠给英国的礼物 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
丝绸、宣纸 、各种工艺品。 (传统手工业品) 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
(科学制造产品)
你从这两份礼单的比较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国间的巨大差距,说明当时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前进的步伐。
大兴文字狱
机器生产
手工生产
科技之光
查理一世上断头台
强化军权
清朝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古老的中国危机重重,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启示:
①对外开放才能有所进步;
②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挨打;
③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四、闭关锁国政策
唐
宋
明
清
遣唐使来华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设立市舶司
海外贸易兴盛
郑和下西洋
闭关锁国
军机处的设立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背景:康熙帝,设置南书房,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
时间:雍正帝;原因:处理西北军务;目的:加强君主专制(加强皇权)
特点:简、速、密
职责:①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②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上传下达。
影响:皇帝独掌朝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文字狱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从而加强君主专制
时间:康熙、雍正、乾隆; 特点:冤、狱;规模大、次数多
影响:①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选贤任能②阻碍了思想、学术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进步
文化专制:①提倡尊孔读经,大规模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②对全国书籍全面检查,禁书毁书。
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原因:①(根本)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指导地位,统治者盲目自大。
②清朝统治者担心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措施:①顺治颁布“禁海令” ②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③只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影响: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闭关锁国政策
1.官场腐败 ;2.军队腐败,军备废弛;3.财政危机,经济衰退;4.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20
1.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面于其间也,”军机处由皇帝选派的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由此可知,军机处是( )
A.清初皇帝独掌朝政的常设机构
B.专为皇帝草拟谕旨处理机要事务的机构
C.协办军务颁布诏书的专门机构
D.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2.如图节选自某同学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其主题是( )
A.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B.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丞相制度不断完善
目录
丞相制度的确立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D
C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西汉实行刺史制
C.隋唐实行科举制度 D.消朝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
4.清朝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朝( )
A.文化专制加强 B.闭关锁国政策实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儒家学说地位提高
D
A
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D
6.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二日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
A.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 B.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
C.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7.有学者认为,在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最有可能是指中国( )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放弃了中央集权制度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8.嘉兴乍浦有座海红亭。它是一座纪念《红楼梦》首次流传海外的建筑(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带有九部《红楼梦》的一艘南京船从乍浦港出发,抵达日本长崎港。下列为这一事件所拟标题,最恰当的是( )
A.闭关锁国下的《红楼梦》出海 B.中日传统友谊的首次见证
C.受各国人民热捧的《红楼梦》 D.东西方文化的激荡与碰撞
D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