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学习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他是谁?
他创办了什么杂志?
这本杂志与新文化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道觉悟”“第二道觉悟”指的是什么?
“推倒老房子”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掀起新文化运动?
“最后的觉悟”指的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提倡什么?
观看视频,阅读课本,结合已学,思考问题。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然而……
细节3:1919《新青年》第六卷5号鲁迅《药》里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的儿子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神医”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细节4:《中华新报》“贞烈女子”
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自杀殉夫,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县官送来一块匾,上书四个大字“贞烈可风”
1915-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细节1
辛亥革命后
百姓门前“感谢皇恩”的对联
细节2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
国民的思想仍然受到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 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 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1卷6号
革新器物
革新制度
新文化运动
?
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认为如何才能挽救中国?
“欲使共和国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革新思想文化
兴起标志
主要人物
旗帜/口号
阵地
阶级派别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胡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
民主、科学
《新青年》、北京大学
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
新文化运动概况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思考:《新青年》和北大为什么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新青年》
法语“青年”
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青年杂志》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
这群青年学生或深思、或交流,呈现出平等、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历经磨难而成为美国钢铁大王的卡内基。
陈独秀希望中国青年能像卡内基一样拥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往无前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
《敬告青年》(1915年9月)
一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是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青年杂志》封面
陈独秀
辜鸿铭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胡适
梁漱溟
钱玄同
刘半农
原名:《宽容》
现名《北大钟声》
沈嘉蔚 1988年油画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北京大学
蔡元培
1916年出任北大校长
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有信奉美国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胡适;有讲佛教哲学的梁漱溟;还有穿袍褂留辫子的国学大师辜鸿铭。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想革命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抨击的“仁义道德”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吃人”?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想革命
查晓园、 奚浈、 王兰
1920年2月王兰入哲学系一年级为旁听生,成为北大也是中国第一个女大学生。后来女学生人数陆续增加到9名。
民国时期的女大学生
在公告栏前收信的女生
大学是否应开放女禁受到关注
北大红楼
【相关史实】
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大学就是否应开放女禁,成为当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蔡元培、胡适等人都赞成大学开放女禁,很多女性也积极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1919年,陈独秀发表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提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与旗帜:“民主”与“科学”
欧洲人因为拥护德(德莫克拉西)、赛(赛因斯)两先生,走出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对于中国而言,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中国。赶走中国在政治、道德思想、艺术领域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赛先生:Science(科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想革命
①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文学革命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今天学校组织参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你被眼前的展柜吸引,那里陈列了中国近代著名杂志《QN杂志》和《X青年》,但一旁还有几张人像照片和著作封面残缺无法辨析,你很想知道他们是谁,还有这两本著作是什么?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文学革命
NPC:欢迎玩家来到“新青年”剧本杀游戏,请协助我完成通关任务,即可获得“搜证”机会。
文言文 白话文
(一)一言难尽意,三令做五申。
(二)与子同游,动辄(zhé)覆舟
(三)以目尝之,其味甚辛!
(四)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辣眼睛!
干不了,谢谢!
请用白话文翻译,要求简洁易懂方能过关
恭喜你完成了任务!
请你进行搜证,还原照片真相。
你跟随NPC来到办公室,终于在柜子中找到了关键证据,其一为_______________,另一本则是_______________,而在封面下方,你终于知道了他们是谁!!________、_________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文学革命
证据①
证据②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胡适
陈独秀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文章形式)
推倒陈腐的旧文学,建设通俗的新文学。(文章内容)
②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青年》从1918年1月第4卷第1号起开始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成为了当时第一个用白话文宣传新思潮的刊物。
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文学革命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1920.4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庶民的胜利》(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李大钊)
——1918年第五卷5号
《马克思学说》(顾兆熊)《马克思学说批评》(凌霜)
《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下)》(起明 译)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渊泉)
《马克思奋斗的生涯》(渊泉)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
——1919年第六卷5号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的“马克思研究专号”上发表的两篇文章,将新文化运动推向新阶段——宣传马克思主义。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从这些《新青年》目录中你获得了什么历史信息?
《新青年》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阶段 内容 主张 代表
前期 思想革命 提倡新道德,反对 ; 鲁迅
提倡 ,反对专制迷信; 陈独秀
文学革命 提倡 ,反对文言文;提倡___________,反对旧文学 胡适
陈独秀
后期 宣传 。
民主科学
旧道德
结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白话文
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学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
——《上海妇女志》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徐志摩和张幼仪
一些旧的伦理道德被打破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一批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陆续创办
新民学会
(代表人物:毛泽东)
觉悟社
(代表人物:周恩来)
一批推崇新思潮的社团应运而生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一群爱国青年在思潮中觉醒
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据此,你对新文化运动有何反思?
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本课小结
新文化运动
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主要内容:①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
②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意义: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自强 ”
“求富”
变法图强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 三民主义)
“民主”
“科学”
器物
(技术)
制度
思想
文化
特点: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口号/主张
学习内容
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
政治制度
近代化
思想文化
近代化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