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说课稿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说课稿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5 11:0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元朝的统治
01
02
03
04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05
06
07
08
教学方法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学·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11课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等基础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它疆域广大、民族众多,创造了行省制度,对台湾和西藏第一次进行了有效的管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思维比较活跃和积极,在教学中运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材料,引发学生的兴趣,深入浅出的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理解知识,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优 势
年龄小、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但思维简单,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基础较为薄弱,需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撑,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
不 足
学情分析
了解元朝的疆域,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为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重点
行省制度是元朝巩固统一的一大创举
难点
教学重难点




变“学会”到“会学”
参与、启发、探究、合作
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中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凸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留给学生,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

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思考
学会把历史知识同生活结合起来
培养大胆参与、积极发言主动学习的习惯
合作、交流、探究、展示、互动
教学设计
》课堂实施设计
提出问题
激发思考
明确内容
有的放矢
分组合作
自主学习
分门别类各个突破
深入探究
提升能力
归纳小结
形成体系
布置作业
拓展提升
1.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哪个?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2.你知道松树收羊、收羊皮的“回回”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
3.你知道我们甘肃省的名称是什么时候开始叫的?
4.凉州武南有个白塔寺,它里面埋葬着吐蕃地方首领萨迦班智达的佛骨舍利,为什么他会埋葬在凉州?
》课堂实施
提出问题
激发思考
》课堂实施
展示学习的三部分内容
1.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2.行省制度。3.对边疆的地区的有效管辖。
明确内容
有的放矢
》课堂实施
分组合作
自主学习
分组自主学习本节课内容
第一小组学习第一部分、第二小组第二部分,第三小组学习三部分
》课堂实施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1.地位2.疆域3.民族融合
(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面积怎么大、民族这么多,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生活习性不同,怎么治理?2.看视频初步体会3.行省制度
(三)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1.对台湾的管辖: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2.对西域的管辖:汉——唐——元3.对吐蕃的管辖:4.如何看待台独藏独?
分门别类各个突破
课堂实施
探究: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深入探究
提升能力
》课堂实施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 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民族融合的表现---融为汉人、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4.行省制度:在中央:中书省掌管行政,枢密院负责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设行省,作为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5.对边疆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辖西域(新疆),在中央设宣政院,在地方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藏。
6.意义: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归纳小结
形成体系
课堂实施
1.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想一想: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
3.课后阅读材料:民族歧视政策——四等人制
4.观看视频《草原帝国》。
布置作业拓展提升
教学反思
自主
探究
合作
交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现结论
实现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