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4 14:5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周至四中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 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 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C.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D. 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
2. 英国学者赫伯特认为:“所谓文明就是人类集群定居在农田附近,拥有可长期居住的正式房屋、城郭,并0且有集群内部的共同守则。”这反映出文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分工的发展 B. 集群生活的出现 C. 农业的产生发展 D. 早期国家的形成
3. 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人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被称为“腓尼基字母”。它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又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州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相比于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在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A. 符号少书写简洁便于记忆 B. 欧亚非大陆之间联系密切
C. 人种迁移促进了文化传播 D. 各地的统治集团重视推动
4. 古代埃及历法是目前所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该历法以尼罗河水开始泛滥作为一年的开始,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分一年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3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节日,一共365天。据此可知古代埃及( )
A. 对天文历法有了科学认知 B. 生产力水平取得了较大提高
C. 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 对水利工程的作用认识不足
5.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西方谚语家喻户晓。公元前4世纪末,罗马修建了由罗马南下通往重镇卡普亚(今意大利境内)的第一条大道——“阿庇亚大道”。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的大道已有372条之多,这些大道以罗马为起点,辐射向罗马帝国的各个方向。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
A. 交通发展服务于罗马领土扩张 B. 交通发展维系了帝国长期稳定
C. 罗马法的实施保障了道路修筑 D. 经济联系的加强推动交通发展
6. 中古时期的西欧,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下图出自1330年前后德国海德堡的手抄本,它描绘的是教士宣布解除婚姻,把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开的场景。据此可知,当时的西欧( )
7. 11~13世纪,伴随着十字军东征,许多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等,欧洲由此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掀起一个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由此可见,古代阿拉伯文化( )
A. 是希腊文明的源头B. 为文艺复兴提供了养料C. 民族特色十分明显 D. 融合了古代东西方文化
8. 下图为《非洲大陆的帝国和商路》,从中能够看出古代非洲( )
9. 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将全国土地宣布为“公地(天皇的土地)”,自由民为国家“公民”,并授予“公民”一定的土地。这一举指
A. 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B.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 确立了天皇统治地位 D. 削弱了幕府割据势力
10. 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或是积极培育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或是不断调整劳作方式以保障农业发展。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印第安人培养出了马铃薯、番茄和玉米 B. 古希腊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
C. 随着古罗马的扩张,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D. 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11. 1565年,伊凡四世把全国划分为两大部分:普通区和特辖区,特辖区由俄国心脏地带的领土组成,由沙皇统治;普通区主要为边远落后地区,归贵族领主管理,许多大贵族被其从特辖区赶到了普通区。伊凡四世旨在( )
A. 宣扬自己对莫斯科的主权B. 打击贵族势力 C. 宣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君权 D. 巩固专制政权
12. 美国学者迈尔斯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经常被用来作为中世纪结束与近代社会开始的标志……然而……新世界的发现并没有开创新时代,而是新时代发现了新世界”。作者旨在强调( )
A. 哥伦布的历史贡献B.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C. 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D. 发现美洲大陆有偶然性
13. 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人开始穿西装、打洋伞、使用人力车及自行车,日本政府还颁布《散发令》提倡理发。但19世纪80年代末以后,日本却开始倡导“日本主义”、树立天皇权威,渲染对外战争。这一现象表明日本( )
A. 倡导全盘西化 B. 崇尚军国主义 C. 复辟君主专制 D. 完成文明开化
14. “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据此可知,新教的主张( )
A. 强化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B.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C. 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D. 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
15. 16世纪,英国、荷兰等国相继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如荷兰的巴伦支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 东西方的传统航路已被隔断 B. 欧洲商业危机急需得到解决
C. 英荷欲开辟最短的欧亚航线 D. 葡萄牙贸易垄断面临着挑战
16. 1794年,《普鲁士邦法》颁行。其上编是私法,分人、债、物权各章;下编包括亲属法、商法(票据、保险、海商)以及公法(宪法、行政法、刑法、警察法等)。它一方面确认君主专制、农奴制、警察国家、贵族特权,另一方而也开始采用近代所有权、契约等概念。《普鲁士邦法》的颁行( )
A. 受到了拿破仑法典一定影响 B. 谋划了德国统一之后的国家结构
C. 践行了启蒙思想家的部分主张 D. 实现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要求
17. 下图是某国国内局势演变示意图,下列选项与图中各时间点史实对应准确的是( )
A. ①处,该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B. ②处,该国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C. ③处,“光荣革命”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D. ④处,《权利法案》使责任内阁制确立
1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知(  )
A. 人文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思想界的主流B. 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
C. 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D.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经济发展
19. “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 )
A. 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 B. 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
C. 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 D. 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
20. 下图所示1510—1650年英国南部小麦、羊毛价值指数和地租变化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英国( )
21.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像北美原住民那样的群体,并没有运用理性来劳动的能力,因此他们生存的地方,就理应让当时具有充分劳动能力的英国资产阶级那样的群体去占有。洛克的认识可以说明( )
A启蒙程度决定历史判断B. 地域因素制约历史研究C个人立场影响历史认知 D.文明水平左右历史结论
22. 1837年,雨果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他的旅途过程:“路边的花儿已经不是花儿了,成了斑点,甚或所有的点都没有了,全部变成了条纹;小镇、尖塔以及树林,在天际线上疯狂地跳着乱糟糟的舞蹈,不时地,一个影子、一个形状、一个妖怪,会在窗户后面以闪电般的速度出现又消失”。雨果这样描写折射出
A. 交通运输工具革新B. 城乡差距逐渐缩小C. 工业污染殃及农村 D. 休闲旅行的商业化
23. 巴黎公社失败后,法国国民议会发起对公社指控调查,指控把工人阶级比喻为“蛮人”。他们宣称:“法国来自社会底层的“蛮人”们不仅攻击财产、家庭等一切社会的古老基础,而且抨击上帝的存在、灵魂的不朽,意欲摧毁道德之城。”这可以用来佐证巴黎公社( )
A.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B. 力图构建全新的政权模式
C. 瓦解了法国传统社会基础 D. 摆脱了宗教对人们束缚
2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反映出(  )
①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矛盾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向农村渗透 ③统治集团内部相矛盾④专制统治已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1871年5月29日,鲍狄埃满怀悲愤创作的“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国际歌》。鲍狄埃满怀悲愤地创作的原因是
A.普法战争的失败 B.巴黎工人起义的失败
C.法国二战的战败 D.巴黎公社的失败
26.《十二铜表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权 B.罗马法维护贵族利益
C.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罗马法带有原始野蛮色彩
27“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与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最先在“这些生物与地域之间建立联系”的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 C.鉴真东渡 D.英国的殖民扩张
28.图4是19世纪英国某位宪法权威提出的观点,它反映出的英王的地位是( )
图4
29.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 )
A.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是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30.世界市场能够形成,从根本上说是( )
A.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推动 B.新的交通工具的发展
C.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新的通讯手段的应用
31. 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中,意大利地区人才辈出,其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被称为“文学三杰”。这场“新文化运动”是( )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科学革命 D. 启蒙运动
32. 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一文件是( )
A. 《权利法案》 B. 《王位继承法》 C. 《独立宣言》 D. 《人权宣言》
33.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其具体表现有( )
①美国独立战争②俄国农奴制改革③日本明治维新④德意志帝国成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4. 据统计,英国的煤炭产量由1770年的600万吨增加到1850年的4950万吨,这是由于( )
A.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 内燃机的普遍使用
C. 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D. 通讯工具不断革新
35. 下图为某历史人物传记目录的节选,该传记名称应为( )
第一章青年时代第二章黑格尔的弟子 第五章亡命布鲁塞尔……(四)历史唯物主义…… (八)《共产党宣言》……第十二章《资本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0分,38题10分共30分。
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760年到180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由10%上升到20%,但这个时期属于城市化的早期阶段,上升速度比较缓慢。1760年的英国,工业革命的范围主要是轻工业,分布在钢铁、煤炭、交通等重要的部门,由于关键的技术问题未得到解决,一时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19世纪是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阶段,在180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由20%上升到50.2%,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在这个阶段中,纺织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动力,随着蒸汽机的普及,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815年时,英国已拥有几千台蒸汽机,英国的棉纺织企业主大部分成了“蒸汽工厂狂”。这个阶段出现了一批由交通运输业带动工业产量的城市。自19世纪20年代第一条铁路的建成到19世纪50年代铁路网的形成,英国仅用了30年的时间,其间,与铁路发展配套的各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牟元军《论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法国开发署和巴黎政治学院探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20项参照标准
治理主题 平等的要求 全球角色,地方挑战 应对危险
参照标准 1.人口(1):人口众多、流动频繁 2.人口(2):老龄化 3.能源模式:明天是哪一种? 4.生物燃料(1):回归农田 5.生物燃料(2):评估对气候的影响 6.农业:2050年能养活整个地球? 7.电力:发展之能源 8.能源:能用的起、多样化、洁净与安全 9.环境:要不要给大自然付报酬? 10.气候、生物多样:公正、公平与谈判 11.绿色经济:政策调控的时代 1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网络 13.城市增长:对治理的挑战 14.统计:全世界人口有50%住在城市 15.非洲:非正规城市16.粮食;南方国家的城市如何反饥饿 17.城市交通:控制供应与需求 18.流行病:国际化的、城市的治疗方法 19.危险:预防的目标 20.海平面上升:对城市的威胁
—摘自皮埃尔·雅克主编《城市:改变发展轨迹<看地球201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结合所学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现代化历程简表
时间 相关事件
14-18世纪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及殖民掠夺
17-19世纪中后期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德意王朝战争、俄日资产阶级改革及殖 民扩张
18世纪中期一至今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及殖民扩张
—改编自《半月谈·世界现代化道路绝非独尊西方》
阅读上述材料,围绕西方现代化的历程,自行拟定论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8.
① 克盉、克委说明:出土于北京琉璃河的西周青铜器。两件青铜器都内铸铭文,款式有差异,但内容完全相同。铭文大意是:周王为表彰召公的功绩,封其子克为燕侯,管理燕地的部族。燕侯制作了盉、盎来纪念这一事件。 ②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shi)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司马迁《史记》
(1)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所学,说明两则史料在研究西周历史中的价值。
从制度的角度观察,隋唐大一统的基础是南北朝的制度遗产。各项制度的渊源虽然不同,但隋唐王朝的基本态度是予以继承而非否定。除了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①科举制之外,②三省六部制、州县制、府兵制、均田制、③租调制等,均得到较好的承袭与实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施政精神是对既有制度予以严格实行,而非轻易推行制度改易。
——摘编自李磊《试析南北朝至隋唐历史阶段的连续性》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①②③中任选一种制度,简述其在隋唐时期的发展及历史作用。
周至四中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2023417
一.1-5 CCACA 6-10CBBBA 11-15DBBBD
16-20CCCDD 21-25CABCD 26-30AABDC
31-35ADDAD
二.36.(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蒸汽机的普及;交通运输业取得突破。
(2)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能源问题、流行病传播等
方案: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学习各国经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做好国家层面发展规划、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学习宣传,改变人们思维观念等。
37.论题:西方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论述:14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推动了17世纪以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王朝战争,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思想解放、制度创新、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西方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总之,西方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是剥削掠夺被统治阶级与其他弱小国家民族的历史,西方现代化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现代化。
38(1)类型:①是实物史料(或出土文献);②是文献史料。价值:可以研究西周的政治制度、青铜铸造工艺(手工业)、西周的文字等。
(2)发展及作用:①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继承和不断完善科举制。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②隋文帝时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彼此制约,加强了皇权。六部分工处理各项政务,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深远影响。③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