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真题分类汇编-03热学、光学(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真题分类汇编-03热学、光学(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25 10:0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真题分类汇编-03热学、光学
一、单选题
1.(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下列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  )
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B.山在水中的倒影
C.邮票经放大镜成的正立放大的像
D.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
2.(2021·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α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1>γ1 B.α2>γ2 C.α1=α2 D.γ1=γ2
3.(2021·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4.(2021·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的温度约为22℃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20m/s
C.一枚一元人民币硬币的质量约为50g
D.一本《科学》课本的重力约为3N
5.(2020·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下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二、填空题
6.(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小金配合社区防疫工作,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0℃到42.0℃,最小刻度为 ______℃。消毒后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______(填写操作),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分钟,取出后直接读数。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的原因是______。
7.(2021·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两个光滑的圆弧槽和一段粗糙的水平面相连接的装置。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左侧圆弧槽A点由静止释放,最高到达右侧圆弧槽B点处;然后再次滑下,最高到达左侧圆弧槽C点处。其中A、B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忽略空气阻力)
(1)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______。
(2)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物体内能的效率为η,则物体到达B点时温度升高了 ______。(物体比热容用c表示)
(3)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 ______。
8.(2020·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_______方法,后者是通过_______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 _____(选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9.(2020·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 _______
(2)如果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 _______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 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四、计算题
10.(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密闭的房间里有一台规格为“220V 800W”的取暖器,闭合开关使其正常工作30分钟。
(1)该取暖器消耗的电能为多少焦耳?
(2)若房间里空气质量为45千克,取暖器放出热量的15%被空气吸收,则房间里空气温度升高了多少摄氏度?[空气的比热为1000J/(kg ℃)]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邮票经放大镜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A.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α1>γ1,故A正确;
B.光线从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α2<γ2,故B错误;
CD.因两条法线是平行的,则由几何知识可知γ1=α2,所以α1>α2,γ1<γ2,故C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A.“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5℃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在5m/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8g,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6g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本《科学》课本的质量约300g=0.3kg,重力约为
G=mg=0.3kg×10N/kg=3N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AB.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照相机在使用时,被拍物体应该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即图中甲区域,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正确,B错误;
CD.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放大镜在使用时,被观察物体应该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即图中丙区域,成正立放大虚像,故C错误,D错误。
故选A。
6. 0.1 用力甩几下 见详解
【详解】[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 。
[2][3]体温计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缩口,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该处上升,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便在该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几下,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 。
7. mgH 2h-H
【详解】(1)[1]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为:G=mg,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W=GH=mgH
(2)[2]A、B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机械能转化为物体内能的效率为η,则物体增加的内能(吸收的热量)为
物体到达B点时升高的温度为
(3)[3]再次滑下的过程,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长度也不变,即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不变,即损失的机械能不变,所以达到C点时物体的机械能(此时只有重力势能)为
由W=Gh可得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
8. 做功 热传递 不能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详解】[1]通过振荡,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2]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3]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不能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
[4]因为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9. 逐渐减小 不能 能
【详解】(1)[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浓度逐渐降低,气压逐渐降低,即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
(2)[2]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距离较小时表现为引力;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3]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距离较小时表现为引力;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能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0.(1)1.44×106J;(2)4.8℃
【详解】解:(1)取暖器正常工作30分钟消耗的电能为
W=Pt=800W×30×60s=1.44×106J
(2)取暖器放出热量的15%被空气吸收,则空气吸收的热量为
Q吸=15%Q放=15%W=15%×1.44×106J=2.16×105J
根据Q吸=cmΔt得空气升高温度的变化量为
答:(1)该取暖器消耗的电能为1.44×106J;
(2)房间里空气温度升高了4.8℃。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