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海水“制碱“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海水“制碱“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24 17:0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3海水“制碱”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A.H+、K+、Cl-、HCO3-
B.H+、Na+、Cl-、NO3-
C.Fe3+、Ba2+、Cl-、SO42-
D.K+、NH4+、Cl-、O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鉴别K2SO4和AgNO3两种溶液: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除去盐酸中的少量硫酸: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D.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所以复分解反应一定在酸碱盐之间进行
3.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pH>7
B.c点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C.b点时,溶液质量比原混合溶液质量小
D.d点时,整个反应过程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8g
4.制作面食时,常常添加“苏打粉”来调节面食口感,“苏打”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氧气中少量的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加适量稀硫酸
C 鉴别:①CuSO4溶液;②NaOH溶液③NaCl溶液; 不需任何试剂,利用物质的颜色和相互反应进行鉴别
D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再过滤
A.A B.B C.C D.D
6.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表演“五环魔术”,她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溴百里酚蓝试剂,呈现鲜亮的蓝色。若将溴百里酚蓝加入盐酸中,则会呈现黄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溴百里酚蓝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碳酸钠俗称纯碱 D.碳酸钠属于碱
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①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至过量
B. ②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C. ③向一定质量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④向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
8.下列各组实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鉴别的方法
A 鉴别盐酸和稀硫酸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B 鉴别蒸馏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颜色
C 除杂CO2(CO) 点燃
D 除杂CaO(CaCO3)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9.物质的俗称与其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A.食盐NaCl B.纯碱NaOH C.胆矾CuSO4·5H2O D.熟石灰Ca(OH)2
10.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的是
A.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B.氯化钠 食盐 NaCl
C.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D.碳酸氢钠 苏打 NaHCO3
11.称取一定量的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向其中加入1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恢复室温,得到128 g不饱和溶液。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14.6% B.7.3% C.18.25% D.36.5%
12.下列几种离子在HCl、KOH、BaCl2三种溶液中都能存在的是
A.Cu2+ B.SO42﹣ C.Na+ D.OH﹣
1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无法一一鉴别的是
A.NaOH HCl CuSO4 MgSO4 B.Na2CO3 K2SO3 BaCl2 HCl
C.NH4NO3 H2SO4 NaOH MgCl2 D.KNO3 HCl BaCl2 NaOH
1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氧化钙 消石灰 CaO B.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C.碳酸钙 大理石 CaCO3 D.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15.向70g碳酸钾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76.6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
A.35g B.34g C.17g D.11g
二、填空题
16.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各种清洗剂。
名称 洗涤灵 洁厕灵 炉具清洁剂 活氧彩漂 污渍爆炸盐
产品样式
有效成分或功能 清洗油污 盐酸 氢氧化钠 过氧化氢 过碳酸钠
(1)使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___功能。
(2)清除以下物质,可使用炉具清洁剂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铁锈 B.油污 C.水垢
(3)“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会生成Na2CO3和H2O2。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反应体现了上图中___(选填①②③④)盐的性质关系。
(4)将洁厕灵滴入炉具清洁剂中,如上图甲所示。
①若反应后溶液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______,此时溶液可用图乙中____(选填A、B、C)点处表示;
②若反应后溶液pH为7,图丙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③丙中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反应发生,可加入的试剂有_____。
A.无色酚酞溶液 B.石灰石 C.硝酸银溶液D.锌粒
17.《天工开物·燔石》中介绍了“烧石成灰”的方法:将煤饼和石灰石隔层垒堆,木材放在最下方,引燃木材即可制成生石灰(如图)。同时,还介绍了生石灰的用法:“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注释:“沃”:浇)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和______。
(2)最底层“柴薪”燃烧______热量,使温度______并达到煤饼的______;石灰石分解的条件是______。
(3)“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填字母序号)。
a.“风”指的是空气 b.“吹化”过程为缓慢氧化
c.“粉”的成分为熟石灰 d.“沃”能观察到放热现象
18.选用Na、C、H、O四种元素符号组成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白处
(1)炉具清洁剂里含有的能去油污的物质______
(2)不属于碱类且pH>7的是______
(3)保持乙醇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______
19.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在干冰、金刚石、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
(2)图1描述了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C处应填入的符号为_____。
(3)在稀盐酸中加入适量镁条的实验中:
①宏观表征:可以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为_____,固体逐渐溶解;
②微观表征:如图2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的主要离子,写出所表示的微粒符号_____;
③符号表征: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3为铁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写:某化合物化学式为(NH4)2Fe(SO4)2,它代表的点是_____(填“A、B、C、D、E”)。
20.化学实验课上,老师拿出标记为A-D的4瓶无色溶液,它们是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一种,要求大家不另加试剂进行鉴别。同学们分别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相互滴加,现象记录如表格所示(“无”表示无明显现象,“↑”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有沉淀产生)。
(1)分析现象可得,C是_______溶液。A与D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
(2)B与D反应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所有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杯中,发现废液杯中的白色浑浊逐渐消失,并有气泡产生。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后,溶液为无色。则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_______ (填化学式)。
三、实验题
21.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某同学取少量废水,用盐酸酸化,有白色沉淀生成(不溶于稀硝酸)。过滤,将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也有白色沉淀生成(不溶于稀硝酸);另一份滤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已知白色的Fe(OH)2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Fe(OH)3。试回答:
(1)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子是______(填字母)
A C1- B NO3- C CO32- D SO42-
(2)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时观察不到蓝色沉淀,原因是:_____。
(3)该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_____(写化学式)。
②你认为金属X、Ba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X______Ba(填“>”“<”或“=”)。
③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B2.C3.B4.D5.B6.D7.D8.D9.B10.B11.D12.C13.D14.A15.B
16.(1)乳化
(2)B
(3)②
(4) NaCl、NaOH A H2O ABD
17.(1) 煤饼 柴薪
(2) 放出 升高 着火点 高温
(3)ad
18. NaOH Na2CO3 C2H5OH
19. 氯化钠 AgCl 产生大量气泡 Mg2+ Mg+2HCl=MgCl2+H2↑ E
20.(1) 氯化钠/NaCl CO2
(2)
(3)CaCl2
21. B 氢氧化钠先和溶液中的酸反应 Fe、Cu、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