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张PPT)
教学目的
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难点】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点评、研讨。
题目介绍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套子的内涵
《套中人》的“套子”是指的俄国沙皇的各种反动法律和条令
套子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可以说是规矩,实际上是指限制人的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纪律、法律、制度和生活环境,它对人的要求是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套子,也可以说是规矩,它实际上是指限制人的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纪律、法律、制度和生活圈子。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大体上可以将套子分为合理的、落后的、反动的三类。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也可以反抗环境;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的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敢于怀疑,善于反思,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
契诃夫(1860—1904)
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
作者简介
1、祖父曾为农奴;
2、父亲是小商人,经营不善而破产;
3、举家搬迁,独自在家乡读书;
5、生活艰辛,但考上莫斯科医科学校,上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短篇小说《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这是他的处女作。);
4、28岁,荣获“普希金奖”,该奖项由俄国科学院颁发;
6、41岁遇到了他寻求多年的妻子——莫斯科艺术剧院女演员奥尔迦·列昂纳尔多芙娜·克尼碧尔。44岁病逝,妻子终身未嫁。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齐名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早期作品有《假面》《变色龙》《胜利者的胜利》《胖子和瘦子》《一个官员之死》《苦恼》《风波》《万卡》。1890年从库页岛回来后,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加深刻,代表作品有《套中人》和《第六病室》。晚年,契诃夫致力于小说和戏剧创作,小说有《农民》《带阁楼的房子》《新娘》,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这时作品洋溢着乐观主义情调,对新生活充满信心。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之说之王。
契科夫部分作品书影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之 契诃夫
俄国·契诃夫
俄国人,生于1860年,卒于1904年,享年44岁。他比莫泊桑多活一年,也见到了新世纪。他一生创作大量中、短篇小说,其戏剧创作成就比起小说来毫不逊色。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之 莫泊桑
法国·莫泊桑
法国人,生于1850年,卒于1893年,享年43岁,没有加入跨世纪的作家一族。他创作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人生未至半百,创作量惊人。 《羊脂球》《漂亮朋友》
《我的叔叔于勒》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之 欧亨利
欧·亨利,美国人,生于1862年,卒于1910年,享年48岁,也没活过半百之年。他一生创作了三百多个短篇和一部长篇。《麦琪的礼物》
《警察和赞美诗》
写作背景
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变革。作者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这种人丑恶的本质。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者首先通过"我"介绍了别里科夫生活、习惯上、思想上的有形和无形的套子以及"套子"对自己的生活、学校的人、全城的人的影响。其次作者以恋爱及失败为中心事件,让别里科夫自己表演,语言、神态、心理逼真传神。一方面让我们觉得他可恶,另一方面又觉得他可怜。
背景介绍
理清小说结构
第一部分(1-5)从别里科夫的外表、行为、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性写他的 “套中人”特征。
第二部分(6-37)写别里科夫同华连卡婚事的失败,进一步揭露“套中 人”思想的腐朽和反动。
第三部分(38-40)写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指出现实里的“套中人”还有许多。
情 节 简 表
特征(1-5)
生活方式—把自己包在套子里
思想方式—把思想藏在套子里
婚事(6-37)
决定结婚
漫画风波
反对骑车
被推下楼
华连卡笑
结局(38-40)
套中人死了
套中人还有
隔绝人世 不受外界影响
歌颂过去 憎恶新生事物
婚事告吹
大快人心!
不知多少!
案 发
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男性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世纪以后,2016年10月,垫江三中高二某班全体同学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侦查。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自杀?
他杀?
——“别里科夫之死”
垫江三中高二 班
专案组调查
!
案件调查
自杀?他杀?
――“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报告
调查一:案发背景
调查二:现场勘查
调查三:死者档案资料
调查四:有关人士采访
调查一:案发背景
1898年,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由于受欧洲进步文明的影响,俄国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沙皇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却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镇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人们生活在沉闷乏味和忧惧之中。
这年夏季的一天,人们在一所中学的男教工宿舍里,发现了一具死尸,死者为男性,中年,属非正常死亡,死亡原因疑点很多。死者生前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平时行为古怪,谨小慎微,但又刻板古旧,以他的思想辖制着全城。在这年的五月初突然病倒,大约一月后死亡。死前正处于恋爱中,甚至于打算结婚。
调查二:现场勘查
现场勘查:死者僵直躺在床上,被子蒙头,头发蓬乱,脸色苍白,眼球突出,一脸恐惧,似乎生前正遭受某种恐吓或痛苦。耳内赛有棉花球,身穿羊毛衫,床头堆放有黑眼镜、棉大衣,床边放有雨鞋、雨衣、雨伞。房间里没有任何打斗的迹象。一张女士照片扔在地下,一张漫画被揉成一团,最令人奇怪的是,房间的大箱子里几乎存有政府多年所有的公告和文件,并标注着具体发布日期。
调查三:本人档案资料
姓 名 别里科夫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住 所 校男教工宿舍
婚 否 未 婚 生前职务 中学希腊文教师
口 头 禅 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特 征 晴朗的日子也穿雨衣,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竖起衣领,带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团塞住耳朵。
人际关系 无密友,但却辖制全城,曾与女友之弟有过冲突,于死前一个月被其从楼梯上推下,但彼此没造成很大的伤害
死前状况 郁郁寡欢,闭门不出达一个月之久
调查四:有关人士采访
华连卡
柯瓦连科
“我”(布尔金)
问:请问您与别里科夫关系如何?
答:由于校长太太的竭力撮合,我们差一点结了婚。
问:差一点儿?为什么最终没结成呢?
答:他生病前的一天到我家,从楼梯上滚了下来,那实在是太可笑了。(忍不住想笑)
问:那他怎么会从楼梯上滚下来呢?
答:这个我不太清楚,您还是去问我弟弟吧。
采访对象1、华连卡
采访对象2、柯瓦连科
问:别里科夫怎么会从楼梯上滚下来呢?
答:那天晚上他来我家,乱七八糟地说了一些奇怪的话,令我非常气愤,于是就让他走,他却威胁我,说要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我一气之下,就推了他一把,没想到他居然滚下去了。
问:那么他说了什么让您如此生气呢?
答:他总是有那么多奇怪的想法干扰我的私生活,什么不许骑自行车,不能在大街上拿着书走,甚至不能穿绣花衬衫,简直荒谬透顶。我本来就不喜欢这个人,这一来更讨厌他了。
问:那么这件事会不会成为他死亡的原因呢?
答:噢不,这绝对不可能。因为他当时安然无恙地爬了起来,离去时步伐也很稳健。但他当时看到我姐姐,好像十分尴尬。
采访对象2、柯瓦连科
采访对象3、“我”(布尔金)
问:您觉得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
答:一个怪人。您要是见过他一面,就决不会忘记他。因为即使在暖和的天气里,他也裹着棉大衣。还有,他总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问:您认为华连卡的笑对他有什么影响吗?
答:噢,他一定想不开的,要知道,他这种人最害怕出乱子了,眼下就要跟华连卡结婚,却自己闹出这么个乱子,他心里一定受不了的。
问:有什么人和他结过怨吗?
答:没有。但实际上每个人都讨厌他,不会有人会为他的死亡悲伤。但也决没人会冒着危险去杀他,全校甚至全城的人都受着他的辖制,什么事都怕呢。
采访对象3、“我”(布尔金)
案件分析
1.听说别里科夫被称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到底有哪些套子?
有形的
无形的
生活的套子
论调的套子
思想的套子
职业的套子
外表的套子
“套中人”性格特点
套子的内容
套子的类别
雨鞋、雨伞、棉衣、黑眼镜、羊毛衫等。
教古代语言,
歌颂过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
和报纸上的文章。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卧室象箱子,睡觉蒙脑袋,不跟人并排走路。
封闭怀旧
思想僵化
胆小多疑
维护现行秩序
怪
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住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生活习惯(有形的套子):
(胆小孤僻)
(封闭保守)
(与世隔绝)
(狭隘惶恐)
怪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只求不出乱子
禁闭开除学生
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
(维护旧制度)
(沙皇卫道士)
(害怕新事物)
(顽固保守)
(现实的逃避者)
怪
衣着打扮
生活习性
行为
思想
言论
婚事
死亡
有形的套子
无形的套子
(保守、僵化)
(反动、虚弱)
套住了自己
套自己也套别人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套子
?
比喻
束缚、禁锢
旧思想旧生活旧制度
怕
害怕改变现状
害怕新生事物
因循守旧
保守反动
为什么
要把自己藏在套子里?
小说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别里科夫
?
恋爱
日常生活
主要情节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正面交锋
婚事风波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骑自行车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
当面交锋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
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惧怕新事物
保守落后
胆小怕事
虚伪保守
因循守旧
性格
形象的刻画
华连卡姐弟在别里科夫的生命历程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
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
柯瓦连卡:向往自由、光明正大、敢作敢为、仇视憎恨反动保守势力,向往自由光明的新势力的代表人物。
华连卡:在婚姻问题上先前有些糊涂,为人率真、爽朗、明净、纯洁,活泼可爱、向往自由。
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朝气的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
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说明别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人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但思想中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根深蒂固,他们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恋爱”故事的深刻意义
华连卡
热情大方
开朗乐观
富有朝气
别里科夫
结婚
尝试走出套子
恋爱失败
“套子”思想根深蒂固
象征
新思想
新事物
新生活
结合
3.听说全城的人都怕他,有什么具体表现吗?人们为什么怕他?
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人们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 ,不敢教人念书写字...全城人战战兢兢的活了十到十五年。
旧势力顽固
周围的人怕他们,没勇气和他们斗
革命力量弱
怕的根源:
沙皇专制制度
全城的人为什么怕他?
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他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
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4.既然别里科夫有这么大的威力,那么为什么他还整天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事。他怕的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吗?
他怕的是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
表现:脸色
1.“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带着黑眼镜”;
2.惩罚学生时“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
3.通宵作噩梦,早晨到学校时,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4.看到促狭鬼画的漫画时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5.看到华连卡骑自行车,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
别里科夫满脑袋是“套子”思想,满口是“套子式论调”,处处是“套子式”举动的角色,教师们怕,校长怕,城里许多人都怕的别里科夫,却怕结婚,这正说明别里科夫是伪善的、腐朽的、脆弱的,实际上是丢失了生活权利的人,同时也说明别里科夫固然可憎,但他毕竟还是专制制度的牺牲品,他也是一个可悲者.(可悲)
5.别里科夫结婚的喜剧转眼间变成死亡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6.别里科夫死后,城里人有什么反应?
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人们从心里感到自由。可是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
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呢?
为什么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和进步,他的存在让许多人生活在压抑和窒息的环境中,他的死使大家有了一种解脱感。
7.怎样理解“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不知道还有多少”?
只要沙皇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只有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才能真正埋葬别里科夫这样的人,人们才能过上自由快活的生活。
别里科夫形象:
1、孤僻胆怯、因循守旧、敌视新生、维护专制的猥陋、卑劣、虚伪的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2、他既代表了一股黑暗、腐朽的势力;也成了一切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3、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
别理科夫性格的二重性
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
又是 。
既是凶恶可怕的卫道士 ,
又是 。
牺牲品
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案件总结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小结: 装在套子里的是怎样一个人?
一个可怜之人: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因循守旧、畏首畏尾)
——畸形人
一个可恨之人:与周围一切新事物敌对,害怕变革,唯政府之命是从。自觉维护专制制度的奴才性格
——卫道士
一个可悲之人:人性扭曲,死守套子却死于套子
——牺牲品
结案报告
自杀?他杀?
别里科夫之死既属于自杀,又属于他杀。
一方面,从他的日常穿着与习惯不难看出,他的思想极为保守,正是这种保守顽固的思想杀死了他。
另一方面,别里科夫的死也属于他杀,当时的俄国实行沙皇专制统治,而别里科夫就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从根本上说沙皇专制制度是杀害别里科夫的罪魁祸首。
结 构 “ 套 子 ” 性 格 主 题
别里科夫的套子特征
别里科夫的恋爱过程
别里科夫被吓致死
生活上的“套子”
思想上的“套子”
穿着方面
用具方面
出行方面
住处方面
“漫画”事件
“骑车”事件
争吵交锋
套己
套人
套死
保 守
落 后
愚 昧
卫道士
可怜虫
沙皇政府黑暗
别里科夫愚昧
呼唤自由社会
揭示主题
小结
病历——姓名:
症状:
病因:
病源:
病害:
六神不安、心慌意乱、没精打采、脸色苍白、垂头丧气、唉声叹气、怕出乱子。
现实生活的刺激和惊吓;胆怯和憎恶显示,仇视新生事物。
沙皇专制制度;奴性心理。
辖制了别人,送了自己的命。
别里科夫
讽刺手法运用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对于现实的意义
人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的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反思,跳出洞穴,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思想,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而言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但不能作茧自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