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效提优•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章 科学入门》单元测试解析卷B(原卷+解析卷+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全效提优•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章 科学入门》单元测试解析卷B(原卷+解析卷+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9 08:56: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章科学入门》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走进实验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以下行为合理的是(  )
A.边吃零食边做实验 B.同桌在做实验的时候,我可以睡会儿
C.随意闻气味 D.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应立即报告老师
[解析] A.在实验室中,很多药品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如果吃零食,喝水,很可能造成误食,故A不合理;B.同桌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辅助,并且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故C不合理;C.很多药品发出刺激性气味,甚至有毒,所以不能随便闻安全性未知的药品的气味,以防中毒,故B不合理;D.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造成伤害事故,要及时报告老师,故D合理。
[答案]D
2、细心的小明同学洗澡时,总喜欢先用手去试一下水是否很烫。一次他把洗澡水冲到身上时,感觉不冷不热。则小明这次洗澡的洗澡水最有可能的温度是( )
A .55℃ B .45℃ C .35℃ D .25℃
[解析]当水温为55℃中45℃时,明显高于人体正常温度,接触这样的热水会有明显的热的感觉;当水温为35℃时,温度接近人的正常体温,冷热程度基本相同,所以人接触这样的水时感觉是不冷不热;当水温为25℃时,水温明显低于人体的正常体温,人会有明显的凉的感觉,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3、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菁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若此时你在实验室,你应该(  )
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
B.帮助小菁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
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
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
[解析] A.水银在空气中会挥发,吸入人体会中毒,故A错误;B.人体不能直接接触水银,否则会造成中毒,故B错误;C.老师具备专业知识,知道如何进行安全处理,所以要报告老师,故C正确;D.用纸盖住水银也不能保证同学们的安全,故D错误。
[答案]C
4、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①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宽度183.6毫米;②在10毫升试管中加热5毫升水;③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食盐水;④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⑤用10mL量筒量取6mL的食盐水
A.①② B.②③④ C.④⑤ D.①⑤
[解析] ①对于183.6毫米这个测量结果,“3”对应的单位是毫米,“6”是估读值,符合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要求,故①合理;②使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所以10毫升试管中加热水的体积在3毫升左右,故②不合理;③用100mL量筒的分度值一般为1ml,因此量取5.26mL的食盐水,测量误差较大,故③不合理;④普通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不可能精确到25.62℃,故④不合理;⑤用10mL量筒量取6mL的食盐水,量程和分度值都比较合适,故⑤合理。所以记录数据合理的是①⑤。
[答案]D
5、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
A.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定
[解析] 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夏天温度升高,由于热膨胀钢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比玻璃的实际值偏小;冬天由于钢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因此对于同一块玻璃的测量,其冬天的读数比夏天大,选项A、B、D都不正确,选项C符合题意。
[答案]C
6、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止确
[解析] 原来体温计的示数为37.5℃,第一次测量后示数不变,仍为37.5℃,因此第一次示数可能正确;
第二次的示数为38.5℃,水银面上升了,因此第二次示数肯定正确;第三次的示数仍为38.5℃,示数没有变化,那么第三次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故D正确,而A、B、C错误。
[答案]D
7、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有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③⑥ C.②④ D.③④⑤
[解析] ①用酒精灯的正确加热方法就是外焰加热,所以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不会使试管炸裂;②如果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由于水和玻璃的性质差异,此时试管会受热不均,从而使试管炸裂;③试管底部接触焰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此时液体可能会产生飞溅,但不会使试管炸裂;⑤在集中加热液体时,要不时的上下移动试管,使试管里的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伤人 ,所以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不会使试管炸裂;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这样会使试管受热不均炸裂试管。故②③⑥符合题意。
[答案]B
8、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  )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某某病
C.获取相关的事实和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
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更好地交流
[解析]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问题其实在病人说出病症状时医生脑子里已经生成了,“望、闻、问、切”是为获取更多的事实和依据,A错误;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某某病,假设不需要这些具体的行动,B错误;C、获取相关的事实和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望、闻、问、切”就是在寻求答案,C正确;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更好地交流,经验是在给病人看病的过程中积累的,“望、闻、问、切”是为了获取事实和依据,D错误。
[答案]C
9、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胶头滴管的使用 B.试管夹套入试管 C.熄火酒精灯 D.液体药品的取用
[解析] A、使用胶头滴管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平放,更不能倒置,以免使胶帽被试剂腐蚀〔或污染试剂),故A选项错误; B、试管夹应从试管的底部套入,故B选项错误;C、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故C选项正确;D、往试管内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应倾斜,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10、下表是小明用豌豆种子来研究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实验记录。其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
装置 棉花 温度 培养皿 发芽情况
甲 湿润 20℃ 敞开 全部发芽
乙 湿润 20℃ 密封 不发芽
丙 湿润 0℃ 敞开 不发芽
丁 干燥 20℃ 敞开 不发芽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解析] 通过分析该表格,可知小明设置的对照实验中甲和乙不同的变量是空气(敞开、密封);乙和丙有两个变量,一个是空气(敞开、密封),另一个是温度 (20℃、0℃);乙和丁有两个变量,一个是空气(敞开、密封),另一个水分(湿润、干燥);丙和丁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温度(20℃、0℃),另一个水分 (湿润、干燥),因此有唯一变量的只有甲和乙。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11、“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上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金属镓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该温度计虽然很小,但其量程却比体温计大
[解析] 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所有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故A正确不合题意;B.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从30℃到490℃,此范围内纳米管的热胀冷缩要很小才能不影响测量结果,故B正确不合题意;C.金属镓的体积在30℃到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但我们还要通过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它液柱的变化读取数值,绝对不能忽略不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纳米管温度计”的量程是30℃~490℃,而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所以它的量程比体温计大得多,故D正确不合题意。
[答案]C
12、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支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当气温升高,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B. 当气温下降,球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小
C. 该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D. 当外界气压增大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
[解析] 当外界气温上升的时候,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由于密闭,所以压强增大,使管内的液面下降;反之,当外界气温下降的时候,球形容器内的气体收缩,由于密闭,所以压强减小,管内的液面上升.故B、C、D错误,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A
13、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的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的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解析]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实验方法正确,A错误;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实验方法正确,B错误;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实验方法正确,C错误;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测出圆柱体的周长正确,D正确。
[答案]D
14、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 BC=3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处应该刻上5℃ B.C处应该刻上-5℃
C.20℃刻度线距A处2厘米 D.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
[解析] 每厘米的温度为:(40℃-10℃)/6cm=5℃/cm ,由BC=3厘米可知,BC对应变化的温度为:5℃/cm×3cm=15℃,C处的温度为:10℃-15℃=-5℃,B选项正确。(20℃-10℃)/5℃/cm=2cm,20℃距A4cm,距B2cm,所以B选项正确。
[答案]B
1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产生的原因是测量方法的错误引起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C.采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就可以达到100%的准确,一定能消除误差
D.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可能减小
[解析] 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而不是测量方法的错误引起的,故A不正确;B、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却不能完全消除误差,所以是错误的,故A不正确;
C、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所以是错误的,故A不正确;D、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它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可能减小,故D正确。
[答案]D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填序号,下同)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
(3)蒸发液体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 。
[解析及答案] (1)B (2)A (3)D
17、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2)图乙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该刻度尺分度值为   cm,物体长度为   cm。
[解析] (1)图甲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那么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36℃+0.1℃×5=36.5℃;(2)根据图乙可知,每个大格表示1cm,每个大格中有10个小格,因此分度值为:1cm÷10=0.1cm。物体长度的准确值为:8.6cm-7cm=1.6cm,估读值为0.00cm,因此物体的长度为:1.6cm+0.00cm=1.60cm。
[答案] (1)热胀冷缩;36.5 (2)0.1;1.60
18、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明同学取来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
②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③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试管不接触灯芯)。
实验结果见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 90 30 45
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
[解析]由实验数据可知,酒精灯外焰加热时所用时间最少,说明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物体时最好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答案]酒精灯外焰处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外焰给物体加热
19、给量筒内液体读数时,视线要 相平。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读数为10mL,加入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5mL。则该学生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5mL。
[解析] 给量筒内液体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即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由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实际比示数大,假设为12mL;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mL,假设实际为16mL,所以加入的液体体积为16mL-12mL=4mL,小于5mL。
[答案] 与凹液面最低处;小于
20、如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   只。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猜想:   。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在32℃的环境中,所产幼仔雄性性别比为100%,所以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10只。(2)猜想应根据问题来提出,所以必须是温度与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的关系。如温度越高,蜥蜴所产幼仔中雄性占的百分比越高或温度是影响幼仔性别百分比的重要因素等。
[答案] (1)10 (2)温度是影响幼仔性别百分比的因素或温度越高,雄性幼仔的比例越高。(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1、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   ℃。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C不变时,外界温度为   ℃
[解析] 设暖气片的温度为T1,由“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可列式:
(T1-13℃)/[13℃-(-23℃)]= (T1-16℃)/[16℃-(-18℃)],解得T1=67℃;同理,设外界温度为T2。
(67℃-25℃)/[25℃-T2]=(67℃-16℃)/[16℃-(-18℃)],解得T2=-3℃。
[答案] 67;-3
22、小明游览南京长江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不一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cm,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为了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该在裂缝的 (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解析]裂缝的宽度是7.00cm,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此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即1mm;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为了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该在裂缝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任何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从冬季到夏季,由于温度升高,桥面会膨胀,该缝隙会变窄;弹性好的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但不会破碎;硬度大的物体受力后直接破碎,所以裂缝内应填补弹性好的材料。
[答案] 1mm;不同;
23、(1)下面是小强使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的操作步骤:
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b.用手试一下温水,估计水的温度;c.观察温度计的读数;d.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几分钟;e.取出温度计 f.记录温度计的读数。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2)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温水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3)小强又用温度计分别测一块冰和另一杯水的温度,如图乙、丙所示,那么冰的温度和水的温度分别是 、 。
[解析] (1)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b a d c f e ; 2)A、图一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故A错误;B、图一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故B错误;C、图一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到被测液体中,故C错误;D、图一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到被测液体中,且没有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故D正确;(3)图二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甲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2℃;乙温度计的示数为38℃。
[答案] (1)b a d c f e (2)D (3)-22; 38
24、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随温度的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的长为20厘米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里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再用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
(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 (填“放大”或“缩小”)作用。
[解析] (1)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简单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其他答案合理亦可);(2)小明可以通过观察指针示数变化(指针偏转角度亦可);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放大作用
[答案] (1)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简单的测量工具无法测出 (2)指针变化 ;放大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②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③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④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
(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可多选)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位置出错
[解析] (1)正确测量一张墙纸的方法是:找一支圆铅笔,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所以,没有必要的步骤为①,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②③④或②④③;(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 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即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h=(D2-D1)/2n;(3)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A.不同的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C.墙纸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1) ① (2) h=(D2-D1)/2n; (3)ABC
26、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 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竹筒的两端,分别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
(3)预测:若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 ;
(3)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解析] 由题意可知:(1)科学探究的三个要素依次是明确的目标、实验的过程、还要有结果.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所以做出的假设是:蚂蚁喜欢甜食或蚂蚁不喜欢甜食;(2)该实验研究蚂蚁爱吃甜的食物,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该实验变量是糖;(3)由于生物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的特性,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蚂蚁喜欢甜食。若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3)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该实验不足之处是只用一只蚂蚁做实验。
[答案] (1)蚂蚁可能喜欢甜食(2)是否含有糖(3)蚂蚁喜欢甜食(4)蚂蚁数量太少(或没有重复实验)
27、紫背天葵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价值。某科学兴趣小组了解到对茎段处理的方法,会影响紫背天葵的成活率,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取20根生长状况相近且良好的紫背天葵枝条,将它们剪成相同的茎段;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标为A组与B组 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将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将B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将两组的茎段插入同一沙性土壤中,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控制实验条件
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记录长出新叶的茎段数。 观察和记录
(1)“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记录长出新叶的茎段数”。这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表达与交流
(2)为判断何种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紫背天葵的成活率,本实验采用比较两组长出新叶的茎段总数,而不是采用比较哪组先长出新叶来得出结论,其主要原因是 。
(3)若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更容易成活,预测实验的结果为 。
[解析] (1)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记录“长出新叶的茎段数”。属于收集事实证据。(2)本实验采用比较两组长出新叶的茎段总数,而不采用比较哪组先长出新叶来得出结论,主要原因是长出新叶的茎段总数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可以判断何种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紫背天葵的成活率。(3)预测结果得出结论: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若A组先长出新叶,则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更容易成活,若B组先长出新叶,则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更容易成活。
[答案] (1)C ;(2)能长出新叶就是说明已经成活,而不需比较长出新叶的先后;(3)B组长出新叶的茎段总数多于A组长出新叶的茎段总数
28、小文和小轩分别买了一件厚度相同的毛料和棉料衣服,两人在争论哪一件衣服更保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决定设计一个实验,在各自的家中用相同的烧瓶装有相同质量、初温相同的水,用各自的布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手表测量两烧瓶水温变化相同时所花的时间情况。
(1)他们的实验方案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是   。
(2)修改方案后测得温度与时间的数据如表,由此可以猜想:当有两件完全相同的毛料衣服与棉料衣服可选择时,在寒冷的冬天,你该选择的衣服是   衣服。
两烧瓶中水的温度变化T(℃)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20
毛料所包的烧瓶花的时间t(min) 0 6 15 25 37 54 74 99 150
棉料所包的烧瓶花的时间t(min) 0 10 25 40 57 77 102 130 150
(3)除了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来比较布料的保温性能外,还可以通过 来比较两种布料的保温性能,这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解析] (1)他们的实验方案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是:没有控制布料的厚度和环境的温度相同。(2)根据表格可知,当温度都降低到20℃时,毛料用了99min,而棉布用了130min,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棉料的保温性能更好。由此可以猜想:当有两件完全相同的毛料衣服与棉料衣服可选择时,在寒冷的冬天,我该选择的衣服是棉料衣服。(3)除了采用测量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长短来比较布料的保温性能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相同的时间内温度的变化来比较两种布料的保温性能,这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答案] (1)没有控制布料的厚度和环境的温度相同 (2)棉料
(3)测量相同的时间内温度的变化;转换法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定性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定量观察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
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解析] 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故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和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属于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故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和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属于间接观察。定性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故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和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属于定性观察;定量观察:需要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因此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和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属于定量观察。
[答案] ②③ ①④ ①③ ②④
30、小明看到一个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地上。他想这个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多少水啊!为了预算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他找来了停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停表计时,并数水滴数“1”到“40”,按下停表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为 12 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0 毫升。则每一滴水的体积为几毫升?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升?
[解析] (1)一滴水的体积:10毫升÷40=0.25毫升;(2)每秒浪费水的体积:10毫升÷12秒=5/6(毫升/秒);一昼夜的时间为:3600s×24=86400秒。那么一昼夜浪费水的体积:5mL/6×86400s=72000mL=72L。
[答案](1)0.25mL (2)72L
31、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小宇说:“把温度计插入水中,然后立即进行读数。”小丽说:“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而小强却说:“温度计插入水中的时间越久越好,因为这样读数更精确。”请你对他们三人的看法发表评论。
[解析]小宇的说法不正确,因为温度计插入水中立即读数不准确,时间短玻璃泡内液体的温度与被测液体的温度没有完全一致,因此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不能反映被测物体的温度;小丽的说法正确,待示数稳定后进行读数;小强的说法不正确,等一段时间水的温度可能会变化,达不到读数精确的目的。
[答案] 小宇的说法不正确;小丽的说法正确;小强的说法不正确。
32、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2-V1。
(图甲) (图乙)
(1)如图甲所示,小石块的体积是   。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乙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解析] (1)由图知50mL被分成5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大小是10mL,所以量筒的最小刻度为10mL;小石块的体积为130mL-110mL=20mL=20cm3;(2)A 石块的体积与石块浸没在水中深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B、 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会使读数偏小; 放入石块后,俯视读数 会使读数偏大,B符合题意;C、 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会使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小,石块的体积偏小,C符合题意;
D、 改用粗线拴住石块会使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大,石块的体积偏大,C符合题意。(3)矿石从烧杯的水中取出时,矿石上带走一部分水,向量筒中所加水的要比矿石的实际体积大,才能到达矿石和水的总体积的刻度线。
[答案] (1)20cm3 (2)B、C (3)偏大
33、近年以来,整治酒后驾车行为在全国进行。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图,实验结果如表:
说明: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请分析回答:
(1)请帮林子将表中C组第二次测量数据填上,① 。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 ,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3)小林还可以通过增加 方法来改进实验,增强实验的说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酒驾的危害。
[详解]据主张图可见:C组的平均值是51,即(48.7+①+51.3)÷3=51,所以表中的①是53,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实验误差太大,具有偶然性。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测量对象、饮酒量和测量次数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
[答案] (1)53;(2)大;(3)测量对象、饮酒量和测量次数
34、有一只刻度不正确但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甲,将它与一只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 20℃时,甲为 14℃;当乙的示数为 80℃时,甲为 78℃,则:
(1)当甲的示数为-2℃时,乙的示数为多少?
(2)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甲与乙的示数相等,若存在,请计算此示数为多少?
[解析] (1)解:甲在实际温度 20℃到 80℃之间的刻度格数:78-14=64格;甲每格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60/64℃;-2 和 14 差 16 格,则温差为 16×60/64℃=15℃;20℃-15℃=5℃;(2)解:设实际温度为 t 时,与甲的示数相同:(t-14)×60/64℃=(t-20),t=110℃。
[答案](1)5℃ (2)存在这个温度,110℃
35、(1)测量不规则物体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体操作如下:①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S1;②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③计算物体面积S= 。
(2)如图是小芳同学在方格纸上站立时描下的左脚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其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6.0c㎡,则小芳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请写出简要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只写出结果不给分)
[详解](1)每一方格的面积S1,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物体面积S=nS1;(2)小芳同学左脚鞋底贴地部分所占方格数n=28,小芳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所占方格数n总=2n=2×28=56,每个方格的面积S1=6. 0c㎡,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S=NS1=56x6. 0c㎡=336. 0c㎡.故答案为:(1)nS1; (2) S=2×28×6c㎡=336c㎡(或S=2×27×6c㎡=324c㎡)
[答案](1)nS1; (2) S=2×28×6c㎡=336c㎡(或S=2×27×6c㎡=324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章科学入门》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走进实验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以下行为合理的是(  )
A.边吃零食边做实验 B.同桌在做实验的时候,我可以睡会儿
C.随意闻气味 D.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应立即报告老师
2、细心的小明同学洗澡时,总喜欢先用手去试一下水是否很烫。一次他把洗澡水冲到身上时,感觉不冷不热。则小明这次洗澡的洗澡水最有可能的温度是( )
A .55℃ B .45℃ C .35℃ D .25℃
3、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菁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若此时你在实验室,你应该(  )
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
B.帮助小菁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
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
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
4、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①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宽度183.6毫米;②在10毫升试管中加热5毫升水;③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食盐水;④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⑤用10mL量筒量取6mL的食盐水
A.①② B.②③④ C.④⑤ D.①⑤
5、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
A.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定
6、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止确
7、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有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③⑥ C.②④ D.③④⑤
8、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  )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某某病
C.获取相关的事实和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
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更好地交流
9、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胶头滴管的使用 B.试管夹套入试管 C.熄火酒精灯 D.液体药品的取用
10、下表是小明用豌豆种子来研究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实验记录。其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
装置 棉花 温度 培养皿 发芽情况
甲 湿润 20℃ 敞开 全部发芽
乙 湿润 20℃ 密封 不发芽
丙 湿润 0℃ 敞开 不发芽
丁 干燥 20℃ 敞开 不发芽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11、“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上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金属镓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该温度计虽然很小,但其量程却比体温计大
12、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支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当气温升高,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B. 当气温下降,球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小
C. 该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D. 当外界气压增大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3、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的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的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14、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 BC=3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处应该刻上5℃ B.C处应该刻上-5℃
C.20℃刻度线距A处2厘米 D.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
1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产生的原因是测量方法的错误引起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C.采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就可以达到100%的准确,一定能消除误差
D.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可能减小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填序号,下同)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
(3)蒸发液体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 。
17、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2)图乙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该刻度尺分度值为   cm,物体长度为   cm。
18、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明同学取来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
②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③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试管不接触灯芯)。
实验结果见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 90 30 45
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
19、给量筒内液体读数时,视线要 相平。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读数为10mL,加入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5mL。则该学生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5mL。
20、如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   只。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猜想:   。
21、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   ℃。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C不变时,外界温度为   ℃
22、小明游览南京长江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不一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cm,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为了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该在裂缝的 (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3、(1)下面是小强使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的操作步骤:
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b.用手试一下温水,估计水的温度;c.观察温度计的读数;d.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几分钟;e.取出温度计 f.记录温度计的读数。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2)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温水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3)小强又用温度计分别测一块冰和另一杯水的温度,如图乙、丙所示,那么冰的温度和水的温度分别是 、 。
24、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随温度的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的长为20厘米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里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再用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
(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 (填“放大”或“缩小”)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②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③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④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
(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可多选)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位置出错
26、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 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竹筒的两端,分别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
(3)预测:若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 ;
(3)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27、紫背天葵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价值。某科学兴趣小组了解到对茎段处理的方法,会影响紫背天葵的成活率,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取20根生长状况相近且良好的紫背天葵枝条,将它们剪成相同的茎段;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标为A组与B组 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将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将B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将两组的茎段插入同一沙性土壤中,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控制实验条件
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记录长出新叶的茎段数。 观察和记录
(1)“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记录长出新叶的茎段数”。这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表达与交流
(2)为判断何种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紫背天葵的成活率,本实验采用比较两组长出新叶的茎段总数,而不是采用比较哪组先长出新叶来得出结论,其主要原因是 。
(3)若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更容易成活,预测实验的结果为 。
28、小文和小轩分别买了一件厚度相同的毛料和棉料衣服,两人在争论哪一件衣服更保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决定设计一个实验,在各自的家中用相同的烧瓶装有相同质量、初温相同的水,用各自的布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手表测量两烧瓶水温变化相同时所花的时间情况。
(1)他们的实验方案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是   。
(2)修改方案后测得温度与时间的数据如表,由此可以猜想:当有两件完全相同的毛料衣服与棉料衣服可选择时,在寒冷的冬天,你该选择的衣服是   衣服。
两烧瓶中水的温度变化T(℃)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20
毛料所包的烧瓶花的时间t(min) 0 6 15 25 37 54 74 99 150
棉料所包的烧瓶花的时间t(min) 0 10 25 40 57 77 102 130 150
(3)除了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来比较布料的保温性能外,还可以通过 来比较两种布料的保温性能,这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定性观察的有_______,属于定量观察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
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30、小明看到一个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地上。他想这个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多少水啊!为了预算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他找来了停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停表计时,并数水滴数“1”到“40”,按下停表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为 12 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0 毫升。则每一滴水的体积为几毫升?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升?
31、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小宇说:“把温度计插入水中,然后立即进行读数。”小丽说:“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而小强却说:“温度计插入水中的时间越久越好,因为这样读数更精确。”请你对他们三人的看法发表评论。
32、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2-V1。
(图甲) (图乙)
(1)如图甲所示,小石块的体积是   。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乙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33、近年以来,整治酒后驾车行为在全国进行。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图,实验结果如表:
说明: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请分析回答:
(1)请帮林子将表中C组第二次测量数据填上,① 。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 ,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3)小林还可以通过增加 方法来改进实验,增强实验的说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酒驾的危害。
34、有一只刻度不正确但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甲,将它与一只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 20℃时,甲为 14℃;当乙的示数为 80℃时,甲为 78℃,则:
(1)当甲的示数为-2℃时,乙的示数为多少?
(2)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甲与乙的示数相等,若存在,请计算此示数为多少?
35、(1)测量不规则物体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体操作如下:①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S1;②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③计算物体面积S= 。
(2)如图是小芳同学在方格纸上站立时描下的左脚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其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6.0c㎡,则小芳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请写出简要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只写出结果不给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章科学入门》单元测试B
答 题 卷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1) ;(2) ;(3) ;
17、(1) ; ;
(2) ; ;
18、 ;

19、 ; ;
20、(1) ;
(2) ;
21、 ; ;
22、 ; ;
23、(1) ;(2) ;
(3) ; ;
24、(1) ;
(2) ; 。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1) ;(2) ;(3) ;
26、(1) ;(2) ;
(3) ;(4) ;
27、(1) ;
(2) ;
(3) ;
28、(1) ;(2) ;
(3) ; 。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 ; ; ; ;
30、解:
31、 ;



32、(1) ;(2) ;(3) ;
33、(1) ;(2) ;
(3) ;
34、解:
35、解: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