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第2课时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第2课时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4 19:5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六单元 第15课
自相矛盾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今天让我们深入了解内容,一起感受寓言的奇妙世界吧!
谈话导入
感悟课文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楚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他若回答矛能刺穿盾,则与盾“物莫能陷也”相矛盾;他若回答矛不能刺穿盾,则与矛“于物无不陷也”相矛盾。
感悟课文
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如:
a.有一则广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xxx”,这种说法自相矛盾。
b.有人在墙上写着:“不准乱涂乱画”,可他自己就在墙上乱画了,他的行为和言论自相矛盾。
感悟课文
韩非是怎样描写事情的经过的?那个人是怎么夸耀自己的矛和盾的?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他先夸自己的“盾”坚固得很,什么东西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矛”锐利得很,什么东西都能戳穿。
感悟课文
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会有人买吗?为什么?
没人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感悟课文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吧!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没有它不能刺破的东西。”有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了。所以说,不能被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感悟课文
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1)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没有它不能刺破的东西。”
(2)有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起因
高潮
(3)那个人不能回答了。
结果
感悟课文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本文通过楚人“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言过其实,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前后一致。
感悟课文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形容做事或说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课堂小结
本文写了一个卖盾与矛的人,由于过分夸大自己的矛和盾的作用,结果出现说的话前后相互抵触的情况,被人问的哑口无言。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前后抵触的道理。
1.你想到了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人呢?
拓展延伸
哑口无言 瞠目结舌
无地自容 面红耳赤
无言以对 洋相百出
呆若木鸡 目瞪口呆
2.积累有“自”字的成语。
拓展延伸
自给自足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不量力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欺欺人 自相矛盾
3.展开充分的想象,续写《自相矛盾》。用下面的开头:
拓展延伸
那个楚国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对家里人说……
拓展延伸
续写《自相矛盾》
那个楚国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对家里人说:“我感到今天太丢人了!”说着一屁股坐在床边,又接着说:“今天的跟头真是栽惨了!”“脚磕坏了吗?”妻子忙问。卖矛和盾的人说:“脚磕坏了不要紧,我今天太丢人了!”
他滔滔不绝地把今天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妻子听。妻子听后,心平气和地说:“你别伤心,咱们想想办法。”想了一会儿,卖矛和盾的人说:“有了,明天咱们在一个地方卖,你卖矛,我卖盾。卖出哪个都有收获。”
拓展延伸
第二天,他们拿着矛和盾走向西街。妻子在前门卖,丈夫在后门卖。有一个人想买一个矛一个盾,正往前门走去。妻子见有人来了,就连忙说:“我的矛既锋利又实惠,快来买,快来买。”客人就买了一个矛。他又往前走,来到了后门。丈夫也喊:“我的盾十分坚固,一定很实用。”那个人于是又买了一个盾。就这样,他们卖出矛和盾,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回家。
1.背诵课文。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3.大家还知道哪些我国的古代寓言故事?课下,大家搜集来读读,背背,相信你一定会爱上文言文。
作业布置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