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重点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共和国时期的罗马设立了祭祀团,他们司掌的制度中包括有关宣战的规则、和平条约的缔结等。对敌方作出的誓言往往是必须遵守的,个人无权通过伪誓违反与公开和确定的敌军达成的条件和约定。此项规定
A.与任何敌军作战都适用
B.维护罗马人对神的尊重
C.将诚信视为神圣的原则
D.体现罗马人的爱国主义
2.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曾宣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对其优点的奖赏,跟特权、贫穷无关,只要有利于国家利益。在此伯里克利宣扬了( )
A.废除了财产等级制度 B.主体政权不排斥有限特权
C.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D.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保证
3.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在封建庄园内,领主对广大农民和农奴的主要剥削方式是
A.劳役地租 B.货币地租 C.实物地租 D.分成地租
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这说明
A.人类原始封闭的状态被彻底打破 B.世界各地通过海路建立了直接联系
C.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D.开拓海外市场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源
5.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提出“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通过《哈姆雷特》传递出来,明确反映出自己在黑暗社会中的挣扎和无奈,难以逃脱黑暗社会以及命运的安排。莎士比亚这一思想( )
A.彰显了浪漫主义的情怀 B.表现了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
C.体现工业资产阶级主张 D.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的理性思考
6.“到了18世纪法国无神论者那里,这个无处栖身的上帝终于被羽毛丰满的理性送上了断头台。”材料表明启蒙运动
A.对法国大革命爆发起了促进作用 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C.推动了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 D.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7.16、17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大学分布范围有所扩大,欧洲大学的世俗化和民族化进程加快,大学不再是教会的附庸,逐渐成为世俗政权的工具,并为国家政权服务,除此之外,大学学术自由开始萌芽。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
A.基督教精神信仰的崩塌
B.唯物主义思想产生
C.宗教世俗化运动的开展
D.文艺复兴走向质朴
8.《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停止其任何法律效力,国王不能释放由于现行法律被捕的任何罪犯。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法官行为良好,国王不能免职,只有议会两院同意才能撤免法官。这些规定
A.剥夺了英王的立法权力 B.致使英王丧失了行政权
C.旨在确立议会至上原则 D.促使君主制度走向消亡
9.“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由此不可以得出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B.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
C.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D.葡萄牙、西班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
10.“从最大限度的广义上说,法是源于客观事物性质的必然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推断,所有的存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法....盲目的命运竟然创造‘具有智能的创造物’岂不是一件更为荒谬的事吗 ”在孟德斯鸠看来
A.法律是稳定的源泉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是客观存在的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11.1915年2月,英国自由党内阁要求议会立法全面管控国家经济,这一动议很快被议会采纳,英国的出口、运输、工矿、生产制造以及物资分配逐渐被政府控制,制定经济计划遂成为政府日常工作的重点。自由党内阁的这一做法表明
A.垄断资本主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C.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已到来 D.内阁逐渐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12.直观的示意图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下面的曲线图反映了8-18西欧
A.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 B.封建王权演变历程
C.神权演变历程 D.城市自治权变化过程
13.19世纪50年代卡尔霍恩提出以一致多数取代联邦宪法中的简单多数从而赋予南方以绝对否决权,以双元首制保障南方的特别利益,形成联邦行政权的内部平衡。如此,则美国将从历史时间1787年倒退回1781年,这遭到林肯的坚决抵制。林肯反对的原因是其
A.可能导致美国联邦的和平解体 B.违背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C.维护了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 D.违反了分权制衡原则
14.《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该法案的颁布
A.起因是国王乔治随意征税 B.激化了封君和封臣的关系
C.此后英国进入议会制君主制 D.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15.下表所示为马克垚先生经研究整理出的英国王室和在英教会的地产地租收入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1086年 1500年
王室 17650镑 10000镑
教会地产 19200镑 27000镑
A.王权和教会的矛盾趋于尖锐 B.王室贵族拥有绝对经济优势
C.地理大发现后地租收入提高 D.宗教改革未能遏制教会势力
16.1721年,罗伯特 沃波尔代替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但“首相”一词最初被用来形容专制君主的首席大臣,也用来指国王的走狗,罗伯特 沃波尔强烈抗自己被称为首相。这主要说明当时的英国
A.首相违背宪政精神 B.有浓厚的王权传统
C.内阁制尚未形成 D.王权势力仍然强大
17.勒克拉夫说: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他们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文明的大碰撞,也酒播着“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依此论述,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商路的阻遇 B.葡萄牙和西班牙充当了急先锋
C.“传播上帝福音”是精神动力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
18.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D.人口增长导致需求量的提高
19.“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教皇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掀起反亨利浪潮。同时,德国一些贵族宣称,如亨利不得教皇宽恕,将不承认他君主地位。德皇被迫妥协,去向教皇请罪。教皇故意不予理睬,去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德皇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夜,受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赐给德皇一个赦罪的吻。”材料反映了当时欧洲
A.德国受教皇的压榨最严重 B.国王权力受教皇制约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王权与神权是统一的
20.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议会是立法机关,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都有行政监督权;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它由议会多数党组成,以总统的名义任命。以上规定反映出法国
A.议会掌握行政实权
B.总统不受众议院限制
C.内阁需向总统负责
D.属于民主议会制政体
21.“新兴工厂内,女工们成群结伴一起工作,并且有生以来第一次在每星期发放工资时,手中握有实实在在的劳动所得”,如英国兰开夏地区,参加工厂劳动的多是16~25岁的女孩子。材料说明英国
A.工业革命使妇女角色发生转变 B.工人的工资收入大幅度提高
C.工厂内主要使用女工劳动 D.男女平等得到法律保障
22.如表为英、法、美、德四国在不同时期工业生产能力方面的排列次序。其中“丁”指的是
时间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1860年 乙 丙 甲 丁
1880年 甲 乙 丁 丙
1900年 甲 丁 乙 丙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23.美国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强调:新制订的宪法,各州必须召开制宪大会来决定是否批准,而不是由常规的州议会来决定。以表明它不是由州立法机关同意,而是由人民直接表示同意。麦迪逊的主张( )
A.践行了资产阶级民主 B.确立了美国联邦制的原则
C.扩大了中央政府权力 D.强化了中央与地方的制衡
24.法国作家菲利普·埃尔朗热在《克雷孟梭传》中写道:“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巴黎公社被视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现代社会的第一次大爆发,但在公社委员会的70多名委员中,只有一人公开宣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作者认为
A.巴黎公社是法国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
B.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偶然性事件
C.巴黎公社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5.西欧封建社会中,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土地的授予者与领取者订立协约,达成有关权利和义务的基本约定。这一制度是
A.农奴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庄园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的国家构造对世界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 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 雅典公民大会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 关均隶属于此。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 的职务。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存在哪些缺陷。
27.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时,它只是众多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个,并未马上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接受。但是它的科学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所以说它是科学的,基本根据足:它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之上;它从实践中找到了自己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它合理地继承了人类知识的精华;不割断历史,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它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抛弃了一切主观臆测。这一切正是它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主义流派的地方,是它大放异彩、长存不败的根源所在。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江泽民
(1)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革命的第一阶段”具体指什么历史事件?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时列宁主张采取什么方式,最终何种方式夺取政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毛泽东找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毛泽东“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史实。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产业传播活动的中心是印度。棉花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从印度向东传遍亚洲,特别是传入中国,使得亚洲在19世纪以前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元朝时,棉花在中国农村广为普及,事实上取代了苎麻成为中国人制衣的纤维原料。到明朝时,棉花生产大力发展,中国的农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原棉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到4亿时,棉花产业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
材料二 16世纪末,荷兰和英国开始挑战葡萄牙在亚洲贸易的垄断地位。他们特许设立一些合股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把它们带回欧洲消费,或者运往非洲购买奴隶送往新世界刚刚开始扎根的种植园中工作。在一系列英荷战争后,印度纺织品贸易主要落入英国人手中。随着印度棉纺织品在18世纪更为流行,替代这些进口产品的愿望成了推动英国棉花生产强有力的激励因素,最终引起了棉织产业革命性的变化。到1780年,整个欧洲,尤其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一个松散、多中心的旧棉花世界转变为一个整合、集中、等级森严的棉花帝国,全球数百万家庭棉织工人失去了纺纱和织布的能力。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花传入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欧洲人缔造棉花帝国的手段。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棉花传播与交流的世界影响。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的、发展的、结束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时间背景下”的关键词,据此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1.C
【详解】材料“对敌方作出的誓言往往是必须遵守的,个人无权通过伪誓违反与公开和确定的敌军达成的条件和约定”反映了罗马对誓言的绝对遵守,体现了诚信为神圣的原则,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遵守誓言与任何敌军作战都适用,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对神的尊重,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罗马人的爱国主义,故D错误。故选C。
2.D
【详解】根据材料“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说明财产等级制并不是障碍,并且材料也没有体现出废除的意思,故A错误;根据材料“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说的是公民因为长处得到提拔,而不是特权,材料无法体现选项表达的意思。故B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雅典公民普遍具有参政的平等机会,而不是公民的升迁的问题,故C错误;伯利克里当政时期,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了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材料“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说明雅典民主的真实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故D正确。
3.A
【详解】农奴免费给领主耕作土地,这是领主剥削农奴的主要方式,即劳役地租,A项正确;当时并未出现货币地租,排除B项;实物地租不属于主要方式,排除C项;分成地租是租佃制下流行的一种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根据“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范围更广阔,有了新的飞跃,C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项;世界各地通过海路建立了直接联系不符合史实,当时还没有建立直接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根源是开拓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明确反映出自己在黑暗社会中的挣扎和无奈,难以逃脱黑暗社会以及命运的安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描写、抒发、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这是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的表现,B项正确;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开始流行,排除A项;工业资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之后崛起的,排除C项;人们对现实的理性思考是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依据材料“这个无处栖身的上帝终于被羽毛丰满的理性送上了断头台”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与进化论无关,故C项错误;D项是文艺复兴的作用,排除。故选B。
7.C
【详解】由材料“16、17世纪欧洲”、“逐渐成为世俗政权的工具”可知,欧洲大学的变化与宗教改革有关,因为宗教世俗化运动的开展导致欧洲大学世俗化和民族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故选C。迄今为止基督教都未出现精神信仰崩塌的状况,排除A;唯物主义思想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产生,这无法解释16、17世纪欧洲大学的变化,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在16、17世纪逐步地从质朴走向了高雅、精致,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16、17世纪欧洲”、“逐渐成为世俗政权的工具”然后联想到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8.C
【详解】《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都是议会颁布的,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法律效力、不能释放罪犯、不能免职法官表明,这些规定将议会权力置于王权之上,旨在确立议会至上原则,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英国一直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故君主制仍旧存在,D项错误。
9.B
【详解】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B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货币短缺”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伊比利亚半岛”,可得知此题主要考查了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空间信息“伊比利亚半岛”,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但是要注意题干设问。
10.D
【详解】根据“所有的存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法....盲目的命运竟然创造‘具有智能的创造物’岂不是一件更为荒谬的事吗”可得出,其强调不能盲目地创造法律,因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律与稳定的关系,排除A;B项与主旨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法律的客观性,排除C。
11.B
【详解】由材料“全面管控国家经济、制定经济计划”可知此时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英国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和干预,故B项正确;垄断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在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故D项错误。
1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封建王权不断减弱,16到17世纪宗教改革后封建王权不断上升,后资本主义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封建王权不断削弱直至被消灭,B项正确;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排除A项;基督教神权在中世纪不断上升,排除C项;城市自治权是12世纪开始上升,之后是不断上升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卡尔霍恩的建议的实质是赋予美国南部州以更大的权力,这实际上威胁了美国联邦制和美国的国家统一,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受到威胁,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到对奴隶制度的维护,排除C项;分权制衡是中央的组织原则,而材料涉及的是地方政府的权力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明显限制了国王权利,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D项正确;《大宪章》的背景关于国王约翰,而不是国王乔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大宪章》对封君封臣的影响,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086年至1500年,英国王室地产地租收入比教会少,并且下降明显,教会地租收入则增加明显,反映教会势力膨胀,这不利于王权的强化,导致王权和教会的矛盾趋于尖锐,A项正确;材料数据体现王室贵族并不拥有绝对经济优势,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地理大发现后地租收入提高,排除C项;当时宗教改革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首相被称为是“国王的走狗”,显然说明英国当时仍然具有浓厚的王权意识,故B项正确;这一做法并没有违背宪法,故A项错误;此时英国已经具备内阁特点,故C项错误;王权已经是形同虚设,故D项错误。
1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A错误,符合题意;BCD均是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B
【详解】根据“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可得出,随着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大量黑奴被卖到美洲种植园中,推动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了蔗糖的产量,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主要是蔗糖产量提高,而不是工业革命对消费能力的影响,排除A项;CD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项。故选B项。
19.B
【详解】依据材料“德皇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夜,受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赐给德皇一个赦罪的吻”,可以看出此时教皇的权力很大,高于世俗王权,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德国受压榨最严重,排除A项;教皇是精神的领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两者并不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20.D
【详解】根据题干“议会是立法机关…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内阁…它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可知议会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总统、内阁均由议会产生,故D项符合题意。A项,根据材料“两院都有行政监督权”可知议会具有行政监督权而非行政实权。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在参议院赞同下方可解散众议院,故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题干提到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以总统名义任命,故内阁应向议会负责,故排除。
21.A
【详解】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使女性走出家门,步入社会,成为产业工人,使其角色发生了转变,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收入大幅度提高,排除B;没有比较不能得出C项结论,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法律,排除D。
2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但是因为美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因此在第二次革命期间远超德国,故甲是美国,丁是德国,C正确,A排除;由于英国是老牌殖民帝国,虽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有所落后美德,但是仍然远超法国,因此乙是英国,丙是法国,BD排除。故选C。
23.A
【详解】根据材料,麦迪逊强调新宪法因由各州新召开的制宪大会批准而不是常规的州议会,以表明新宪法的权威不是来自于各州,而是来自于人民,由此说明麦迪逊的主张践行了人民主权的资产阶级民主,A项正确;麦迪逊的主张强调人民主权而非强调中央权力,不能体现联邦制原则,也不能得出扩大了中央政府权力,排除B项、C项;材料看不出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排除D项。故选A项。
24.B
【详解】根据材料“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说明作者认为巴黎公社的成立有其偶然性,并不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B正确;巴黎公社不是法国工业革命的产物,A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C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巴黎公社的性质,论述的是巴黎公社发生的原因,D错误。
【点睛】工人运动的成功要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具有可能性,而巴黎公社是在普法战争失败下,国内矛盾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因此具有偶然性。
25.B
【详解】西欧封建社会中,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土地的授予者与领取者订立协约,达成有关权利和义务的基本约定。这一制度是封君封臣制度,土地的授予者与领取者分别是封君、封臣,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点睛】
26.(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缺陷: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力,实质是“成年男性公民的当家作主)是较原始的直接 民主,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详解】(1)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的政治制度变动主要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变革主要是三省六部制的出现。观点:结合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如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机构:根据材料“雅典公民大会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可知是公民大会;根据材料“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可知是五百人议事会;根据材料“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可归纳出是陪审法庭;根据材料“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可归纳出是十将军委员会。缺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雅典民主的缺陷需要从民主的实质、民主的范围和民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7.(1)汲取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
(2)将无产阶级作为自己可以依靠的政治力量;
(2)继承了人类历史的精华;
(2)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2)革命第一阶段:二月革命;
第二阶段的方式:和平过渡的方式;
最终采取:暴力推翻(或者城市武装起义)。
(3)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史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游击战;土地革命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它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之上;它从实践中找到了自己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它合理地继承了人类知识的精华;不割断历史,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它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革命的第一阶段”是指推翻沙皇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从而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第二小问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28.(1)作用:推动长途贩运贸易繁荣;棉纺织业迅猛发展;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改善;促使中国棉花产业位居世界前列。
(2)手段:贩卖黑奴,开展殖民贸易;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掠夺;发动战争,争夺殖民霸权;革新棉纺织业生产。
(3)世界影响:促进古代亚洲文明的繁荣;推动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改变世界格局,欧洲迅速崛起;美洲、非洲发展进程被打断,亚洲受到冲击。
【详解】(1)根据材料一“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原棉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可得出,棉花传入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推动长途贩运贸易繁荣;棉纺织业迅猛发展;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到4亿时,棉花产业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可得出,棉花传入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民众的生活水平改善;促使中国棉花产业位居世界前列。
(2)根据材料二“……他们特许设立一些合股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把它们带回欧洲消费,或者运往非洲购买奴隶送往新世界刚刚开始扎根的种植园中工作……”,可得出,欧洲人缔造棉花帝国的手段是: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掠夺;贩卖黑奴,开展殖民贸易;根据材料二“……在一系列英荷战争后,印度纺织品贸易主要落入英国人手中……”,可得出,欧洲人缔造棉花帝国的手段是:发动战争,争夺殖民霸权;根据材料二“……随着印度棉纺织品在18世纪更为流行,替代这些进口产品的愿望成了推动英国棉花生产强有力的激励因素,最终引起了棉织产业革命性的变化……”,可得出,欧洲人缔造棉花帝国的手段是:革新棉纺织业生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古代亚洲文明的繁荣、推动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改变世界格局,欧洲迅速崛起、美洲、非洲发展进程被打断、亚洲受到冲击等方面简析棉花传播与交流的世界影响。
29.示例关键词:“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论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加速了世界的分化。阐述: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显著变化,还推动了英国的议会改革(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并使得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阵营。英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和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过程中,率先在伦敦发表《共产党宣言》,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英国之后相继投入工业化浪潮,受此影响,19世纪中后期,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俄国推行了农奴制改革,日本发起了明治维新,德国在实现统一之后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资本主义制度在东欧、北美、东北亚得以确立,并随着这些国家瓜分世界的步伐而建立起资本主义对全球的支配。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不但加速了社会阶级的分化,还刺激了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越出西欧的范围,确立了在世界上的支配和统治地位。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先依据题干要求选出相应的关键词,载得出相应的论点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得出如下结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加速了世界的分化。然后主要围绕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述”示例如下:阐述: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完制的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显著变化,还推动了英国的议会改革(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并使得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阵营。英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在深人研究和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过程中,率先在伦敦发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英国之后相继投入工业化浪潮,受此影响,19世纪中后期,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俄国推行了农奴制改革。日本发起了明治维新,德国在实现统一之后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资本主义制度在东欧、北美、东北亚得以确立,并随着这些国家瓜分世界的步伐而建立起资本主义对全球的支配。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不但加速了社会阶级的分化,还刺激了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越出西欧的范围,确立了在世界上的支配和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