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5 17:1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本史实,掌握清政府在台湾建制的概况。
2.掌握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措施及意义。
3.识记清朝巩固西北边疆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措施。
4.知道清朝前期疆域的特点,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习目标
努尔哈赤
皇太极
顺治帝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顺治帝入主中原。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的统治措施: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继续推崇儒家学说,
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作用: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对西藏的管辖
对新疆的管辖
对台湾的管辖
对东北的管辖
为巩固多民族国家,清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清朝对边疆的管辖
郑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海上马车夫
(1)背景: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1624年)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
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
澎湖巡检司
三国时期
隋朝
元朝
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复台》
问: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事迹吗?诗中的“荷夷”指的是谁?为什么诗的名字叫《复台》?
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被台湾同胞尊称为“开台圣王”。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1年出金门,渡海峡
鹿耳门登陆,获热烈欢迎
攻赤嵌楼,围台湾城
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投降
至此,被荷兰侵略者非法占据38年之久的
台湾回归祖国。
收复台湾的意义: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祖国的统一。
郑成功经营台湾
郑成功像
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派军队到各地垦田,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台湾同胞尊称其为“开台圣王”。
收复台湾,打击外来侵略者,
维护国家统一 ;
经营台湾,进一步开发台湾,
促进民族交融。
民族英雄
开发台湾的先驱
设置台湾府:
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清政府对台湾的管理
巩固疆域台湾的方式:武力出兵、设置机构
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
1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顺治会见五世达赖
达赖金印
2
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班禅
金印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册封制度
清朝对边疆的管辖——西南地区--西藏
1792年,乾隆颁赐。用以确认达赖、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灵童,从此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设置管理机构
材料: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共同协商处理政务……所有噶伦(为主持“噶厦”之官)以下的官员以及活佛隶属于驻藏大臣,无论官职大小都须服从驻藏大臣的命令。
——白寿彝《中国通史》
阅读材料,分析清朝对西藏有哪些管辖措施?
①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②1751年,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章程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
颁布律令
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四周有8座喇嘛庙,泛称外八庙。这些庙大多朝向山庄,像是在朝拜皇帝,它们对于清朝加强中央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座喇嘛庙,
胜抵十万兵。
——乾隆帝
巩固西北边疆
1.回部: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
2.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山攻占回部并向东进攻,一度占领青海、蒙古的许多地区,1690年攻至乌兰布通(离北京360公里)。
汉族与新疆地区交往的史实
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
东汉时期,派班超经营西域。
唐朝时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叛乱。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兵饷、徭役繁兴,供给稍迟,家立破;及出亡(兵败逃亡),又尽其赀以行,民脂殆竭。”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小和卓亲自屠杀逃亡的士卒,也不能禁。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了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大量移民屯垦,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
伊犁将军有统率驻军、考察官吏、屯田置牧、组织生产、核征赋税、巡边守土等职能。1884年新疆建省后,伊犁将军则只负责伊犁和塔尔巴哈台的防务和军政。
土尔扈特部回归
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清代《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
①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局部
②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伊犁将军府
《土尔扈特部东归图》
③设立伊犁将军
管理新疆地区
④土尔扈特部东归
问:根据图片,说说清政府为了巩固新疆采取了哪些措施?
意义: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意义: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
作用: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意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背景
过程
结果
意义
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
1685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685年和1686年,康熙两次进攻俄军,俄军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尼布楚条约》在我国方面所注重的是划界,在俄国方面所注重的是通商。双方均达到了目的,故此约得实行一百六十余年。由于和俄国订约停战,清政府也就能够腾出手来去对付准噶尔叛乱势力,进一步完成国家的统一。
西跨葱岭
西北达
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南至南海诸岛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清朝前期,中国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在这个大家庭里,有汉、满、蒙、藏、维吾尔等五十多个民族,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清朝的疆域
课堂小结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统治与管辖
对台湾的管辖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台湾建省
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册封达赖与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金瓶掣签
巩固西北边疆
平定准噶尔叛乱/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府
土尔扈特部东归
清朝的疆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
(1)政治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2)思想文化:推崇儒家学说
东北地区: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以下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
A.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 B.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C.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D.乾隆皇帝修建须弥福寿庙
清朝设置台湾府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A.君主集权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D.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C
B
2、在某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同学们为下表所示材料草拟了四个研究性学习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
课堂检测